魏曉玲
[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yī)院(深圳),廣東 深圳 518000]
腦梗塞又稱為缺血性腦卒中,是腦血管疾病中較常見的類型,中老年人的發(fā)病率較高[1-3]。該疾病的發(fā)病機制為腦部血液供應機制出現(xiàn)障礙,使得腦部缺血缺氧,進而導致腦組織缺血性壞死或是軟化。腦梗塞的殘疾率、死亡率均較高,雖然近年來醫(y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使得腦梗塞的死亡率有所降低,但是患者被救治成功之后,常會出現(xiàn)相應的并發(fā)癥、后遺癥,不但嚴重影響患者正常生活,加重患者心理負擔,同時也極大增加患者家庭負擔以及社會負擔[4,5]。而如何提升腦梗塞患者的康復效果成為了臨床重點關注的問題。本研究探討了早期康復護理模式在腦梗塞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價值。
選擇2018 年5 月至2018 年12 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腦梗塞患者100 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分組的原則將患者分成兩個組別,其中研究組50 例患者,包括男性患者30 例,女性患者20 例,患者年齡50-80 歲,平均年齡(59.6±3.2)歲;另外50例患者為對照組,包括男、女分別有32 例、18 例,年齡47-79 歲,平均(58.9±2.6)歲。組間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可對照性較好。對于本次研究,患者均知情同意,且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對本次研究批準通過。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guī)護理措施,對研究組患者則采取早期康復護理模式,內(nèi)容如下:
1.2.1 體位護理
對于腦梗塞患者,容易發(fā)生屈肌反射,為了防止或是減輕該種現(xiàn)象,應當加強對患者的體位護理[6]。指導患者臥床休息時以側臥位為主,盡量避免仰臥位。另外,還應當做好壓瘡、關節(jié)痙攣等多種并發(fā)癥的預防。為此,護理人員應當指導患者家屬勤為患者翻身,避免同一體位保持時間過長,并對受壓部位適當按摩。側臥位時將患肢輕輕拉出處于前伸位,保持掌心向上,前臂外旋,使患側肢體感覺功能得到提升,進而促進功能恢復。
1.2.2 肢體康復鍛煉
在保證患者各項生命體征趨于平穩(wěn)、神經(jīng)功能得到較好恢復,病情保持穩(wěn)定無進展后48h,護理人員結合實際情況對患者進行肢體功能康復鍛煉指導。首先對患者實施健康宣教,讓患者能夠?qū)υ缙谥w康復鍛煉的重要意義、方法等有正確認知,提升配合依從性。其次,護理人員對患者的患側肢體每天進行按摩,鼓勵并指導患者進行患肢的主動運動。如果患者無法下床活動,可進行床上被動運動方法的指導以及坐起訓練指導[7]。最后,患者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鍛煉之后,肌力得到逐漸提升,此時鼓勵患者由被動運動向主動運動過渡,訓練患者簡單的生活技能[8]。
1.2.3 語言、認知功能鍛煉
結合患者的實際病情以及臨床癥狀給予對癥指導。如果患者有語言功能障礙,應當做好語言訓練,指導患者進行噘嘴、鼓腮、發(fā)音等練習,逐漸從發(fā)單音字向詞、句過渡。若患者有認知功能障礙,可進行認知、識數(shù)、簡單的計算等練習,以達到提升認知功能的目的。
1.2.4 心理護理
做好患者心理狀況評估,給予患者心理疏導,同時告訴患者家屬應當多給予患者陪伴,讓患者充分感受到家庭的溫暖,使他們能夠放下負擔積極配合康復治療。
(1)護理效果:功能缺損評分比護理前降低90%-100%,無病殘表示基本康復;功能缺損評分降低46%-89%,1-3 級病殘表示顯效;功能缺損評分降低18%-45%為有效;未達到以上標準視為無效。(2)護理滿意度。
研究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學處理工具使用SPSS 18.0 軟件,其中表示計量資料,檢驗方式為t 檢驗,(%)表示計數(shù)資料,檢驗方式為χ2檢驗,P<0.05 代表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中基本康復患者15 例,顯效患者13 例,有效患者13 例,無效患者9 例,總有效率82.0%,對照組中康復、顯效、有效、無效患者人數(shù)分別為7例、8 例、15 例、20 例,總有效率60.0%,組間差異有顯著的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研究組中對護理工作表示滿意的有45 例患者,占比為90.0%,對照組中表示滿意的患者有32例,占比為64.0%,差異存在顯著的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腦梗塞發(fā)病突然,病情嚴重,患者得到成功救治之后需要很長時間的恢復,且很多患者會出現(xiàn)運動障礙、感覺障礙、認知障礙、語言障礙等,嚴重影響患者正常生活,同時使患者家庭負擔極大增加。研究表明,對腦梗塞患者開展早期康復護理有利于促進患者各項功能得到更好的恢復[9]。為此,本研究對本院收治的腦梗塞患者實施了早期康復護理,結果表明,患者的各項功能得到更好的恢復,身心健康狀況都得到有效提升,對于該項護理模式,患者給予了高度的評價、認可,臨床應用價值較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