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紅艷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指出:“在寫作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了解并積極參與生活,體驗生活,關注社會熱點,激發(fā)寫作欲望?!边@就要求學生要多關注國家大事,多關注社會熱點問題,多讀說理深刻、有思想見解的時事評論類文章,逐漸學會寫作時事評論類文章。
要指導學生寫好時事評論類文章,要了解此類文章的含義和特點。時評是“時事評論”與“時政評論”的略稱。是對新近發(fā)生的一件事發(fā)表自己看法的議論性文章。它是針對現實生活中的重要問題直接發(fā)表意見,闡述觀點,表明態(tài)度的文章樣式。
其一,此類文章與新課改的大趨勢相吻合,能夠充分體現大語文觀念,彰顯著主人翁精神和現代公民意識,體現著強烈的時代精神和社會責任感。
其二,時評類材料具有包容性和開放性,鼓勵多元思維的碰撞,可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可以站在不同人的立場上,多角度立意。
其三,材料中所涉及的新聞事件有強烈的社會現實意義,一般都是社會熱點問題,能夠引發(fā)全社會的熱烈討論。
時事評論類材料具有以上特點,因而寫這類文章要求觀點鮮明,有很強的說服力,文章脈絡清晰,語言有激情而又富于理性。
評論類材料作文在寫法上主要分為就事論事和因事析理兩類。
就事論事要求針對事物本身和它的性質來評判是非得失,不對材料做過多的拓展和延伸。對材料中所涉及的社會現象進行評價,議論和說理要求始終圍繞材料中的核心事件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做到言之有理和言之有據。
因事析理以材料中的現象為小切口,充分展開,闡明道理,這是在準確把握題意的基礎之上的擴展,挖掘和提升。這種方法要求寫作者從大處著眼,小處著筆,從材料中提取觀點或者道理,然后突破材料的限制,廣泛聯系社會現實,闡明道理的普遍性。
采用就事論事這種寫法,要求開篇鮮明地表明個人對材料中現象的態(tài)度,做出肯定或者否定,贊揚或者批判的選擇。比如作文“對晨練大媽,市民和環(huán)衛(wèi)工陳阿姨,你要為誰點贊?”就要讓學生先做出自己的明確選擇,還要有論證該觀點的依據和理由。
在行文的過程中,要緊緊圍繞所評之事,不可游離于事情之外,不可漫無邊際地高談闊論。可采用遞進式結構,簡明扼要地引述材料,鮮明地表明寫作者的態(tài)度觀點,再分析這種現象的危害,挖掘該現象產生的社會根源,最后指明辦法或者措施,發(fā)出號召。學生們運用就事論事的寫法,能緊扣材料時事,由表及里,層層深入,不至于文章跑題。
此種寫法適合思維能力與寫作水平中等或者中等偏上的同學使用,勤閱讀時評類文章,關心社會熱點問題,積極主動地去積累相關論據,多思考和借鑒他人文章的長處,學生們也能寫出針對性強,有思想,有見解,評論較為深刻的時評類文章來。
因事析理的方法一般遵循“引—議—聯—結”的步驟。
引:簡明扼要地概括材料中的主要內容,提取精髓,然后提煉出材料的主旨。
議:具體分析材料,確立觀點,該部分既要針對材料中所舉社會現象來議論說理,還要由現象到本質,由個別到一般,逐漸擴展開來,深入挖掘材料,提出的觀點既要有普遍性,又不能完全脫離材料,應該是從材料中抽象出來的帶有一般性的道理。
聯:聯系社會實際,從橫向或者縱深方向來拓展,如果材料中的社會現象是正面的,就聯系社會現實中的正面事例來概括它的價值,分析它的意義。如果材料中的社會現象是反面的,就聯系社會現實中的反面事例來挖掘其根源,揭示其危害,提出改善的建議。
結:總結全文,升華論點,除了總結概括全文,強化論點以外,還可以提出希望,發(fā)出號召。
結合上述兩種寫法,針對學生們的實際情況,筆者在教學過程中,主張學生們就事論事,同類正反論據聯想,適當擴展,保證同學們始終圍繞材料核心問題行文,立論有依據,論據充實,說理有針對性,有深度。真正使高考作文體現出時代精神,文化味道,人文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