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央央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好的學生作文需要“伯樂”賞識。識得學生在寫作中的長短處,并進行點撥,必定能使學生前進一大步。
課標的“評價建議”中雖然有關于作文評價的明確要求,但實際操作性不強。教師有一點應該明確:作文評語的基本要求,是做到正確和恰當。它是基于教師對學生寫作中運用的技能和表達的思想感情等內(nèi)容大致把握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專業(yè)和批改經(jīng)驗,對文章進行點評。在實際教學經(jīng)驗中,不少教師忽略了評語在寫作過程中的作用,直接用分數(shù)或者等級進行簡單對待。其實,教師可通過學生的文章宏觀了解學生的思維方式,并憑借評語來引導其進行更深層次的、個性化的、科學的思考,借此拓寬思維的廣度、深度和密度,乃至通曉為人之道,樹立成熟、正確的價值觀。
鼓勵和表揚的評語能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明確寫作的努力方向。關于記憶,學生作文中有這樣一段描寫“記憶是什么?是家蟲在床邊那一年四季的長吟短唱吧!記憶是什么?是冥冥天幕上那或圓或缺、照亮心靈的月亮吧!記憶是什么?是吹在古老而又彌新的華夏大地上的陣陣罡風吧!”筆者這樣撰寫評語“把記憶比作蟲鳴、月亮、罡風,將抽象的、看不見的東西詩意地表達出來,并用設問和排比的句式將三個意象連接起來,所產(chǎn)生的意境十分優(yōu)美。此處的修辭用得很棒!老師期待這樣出色的好語段不斷涌現(xiàn)!”看到這樣發(fā)的評語,學生會知道作文好在哪里,應該如何發(fā)展這一優(yōu)勢。
正確恰當?shù)脑u語不僅幫助學生明確努力方向,還應體現(xiàn)教師的人文關懷?!墩Z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要重視語文的人文性,突出以人為本,重視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以人為本這一原則除了滲透在課堂上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外,行之有效的做法還有:以人文關懷促進學生快樂作文,讓寫作成為學生喜聞樂見的學習方式。像上述的評語就傾注了教師的人文關懷和感情傾向。贊美型的評語有利于學生堅持創(chuàng)作,并不斷提升寫作水平。
但事有兩端,物極必反。如果教師在評價作文時,不管優(yōu)劣不問場合,逢修辭就一味點贊,就會誤導學生,為修辭而修辭。更何況,高中學生思維漸趨理性成熟,教師評語一定要“走心”。走心的評語帶來的氛圍是清新的,能給人賞心悅目的感覺,其內(nèi)涵充滿著詩情畫意,鼓舞人奮發(fā)向上。一句評語,注入感情,比得上幾千幾萬遍概念化了的套語。
所以,有效的評語要明確指出學生的優(yōu)點,傾注教師的情感傾向和態(tài)度。
傳統(tǒng)的作文評語從作文的主題的錘煉、材料的選用、構思的設計、語言的表達等某一方面突出的優(yōu)點或缺點,進行客觀、準確、公正、到位的評價。這種傳統(tǒng)評語本身沒有錯,但傳統(tǒng)評語在寫作角度上患有嚴重的先天不足:只評文不評人,或只重視作文而忽視作者。教師多對作文文本在寫法、技巧等方面發(fā)表看法、評價,而不能對寫作主體在寫作過程中所流露出的情緒、情感、世界觀、人生觀加以評價。注重“教書”遠大過“育人”。高中學生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正在逐漸成熟,但有時難免的,對某一事件的看法往往容易脫離實踐,導致鉆牛角尖式的“標新立異”。教師為鼓勵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會故意地偏袒這類“創(chuàng)新”,疏于具體分析作文觀點存在的合理性和論證材料的豐富性以及論證過程的節(jié)奏性。于是,大量所謂的“創(chuàng)新”作文便應運而生。長此以往,學生的思維方式會走向極端,陷入偏執(zhí)的泥淖。
2015年開始盛行的“任務驅動型作文”就是在原材料引發(fā)學生思考、激發(fā)寫作欲望的基礎上,通過增加任務型指令,增強寫作的針對性,使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辨析關鍵概念,在多維度的比較中說理論證。2016年的“時評類”作文是一種新材料作文,這種作文選用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作為題目材料,要求學生貼緊材料有理性、有思想、有知識地表達自己的看法。這些作文形式都對學生的辯證性思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一味求新求異,不見得是好事。學生寫作中會不自覺地流露出對人生、社會乃至所在班級學校的困惑和看法。此時,教師就要用深刻精當?shù)脑u語來表達自己的態(tài)度,傳播正能量,提高學生辨別真善美、假惡丑發(fā)的能力,增強社會責任感。
文中體現(xiàn)的問題,均是文章的寫作者自身存在的問題。須知,文是人寫出來的,要解決文中存在的問題,首先解決寫作者的問題。如果只從文章中去探究原因,去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確實會舍本逐末,真正的源頭應是作者自身。
傳統(tǒng)評語中,教師喜歡用“該文”“本文”,這種角度寫出的評語,莊重有余而親切不足,理性有余而人文不足。教師無形中已然凌駕于學生之上,“平等”之說并不存在。如果換一個角度,以第二人稱“你”來敘述,平添了幾分親切,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
“語言流暢,結構完整”“材料豐富,觀點鮮明”,相信學生看到這樣的評語也一定會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你熬夜辛苦批改的作文,學生瞟兩眼就直接扔進了抽屜完事。形式單一的“雞湯式”套話評語不僅不能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點,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看多了反而令人生厭。因此,教師寫評語也要有“篇章意識”。這篇作文的評語和那篇作文的評語是完全不能替換的。多用分析性評語,根據(jù)實際,變換評語的形式。
筆者曾以2016年廣州一模作文題為例寫作。某報為了發(fā)掘有溫度和人情味的新聞,引導讀者以溫暖的視角看待社會,開設了《暖聞》專欄。編輯部收到三則新聞,我們暫且稱之為油條哥、老父親和小男孩。這三則新聞各有其“暖點”,也各有“冰點”,看學生如何思考、權衡與選擇。
學生作文《愿陽光溫暖你的眼睛》選擇小男孩這則新聞。
評語:議論類一等文。評分:17+18+16=51。
文章標題“愿陽光溫暖你的眼睛”,形象生動,既緊扣材料,又統(tǒng)領全文。第一段,運用對比,巧妙的引述材料。第二段,表明你的選擇并提出觀點。第三、四段由寬恕和善意兩個并列層次展開,運用詩意化的語言闡述了寬恕和善意給人們帶來的暖意。第五、六段用冰冷的現(xiàn)實從反面進一步論證寬恕和善意的可貴。結尾再次強調觀點:愿陽光溫暖你的眼睛,讓一幅破損的畫綻放美麗。文章切合題意,思考深刻,靈活運用演繹說理、假設說理等多種方法,體現(xiàn)你的獨立思考。語言富有意蘊,處處體現(xiàn)你豐厚的文化積淀。非常精彩!不足之處:三則新聞間的權衡體現(xiàn)得不夠充分,思辨性不足。
在這段評語中,筆者抓住學生作文以豐富的論證方式見長的突出優(yōu)點,詳細分析論述類文章如何一步步說理,如何將平時的文化積淀加以實際應用。用第二人稱“你”來敘述,就如同和學生促膝長談。
教師評語促進學生作文的發(fā)展,而有效的作文評語需要兼顧有效性、人文性和創(chuàng)新性。在實踐過程中需時刻謹記你批改的作文后面站著一個活潑生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