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風建設是高校建設的重要內容,學風建設的好壞直接關系到高校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然而,近年來高校學風建設的問題不斷凸顯,甚至制約了高校人才的培養(yǎng)。龍巖學院某二級學院深入學生群體進行調研,歸納了該學院學生在學習態(tài)度、學習紀律、學習興趣和學習方法四個方面的不足。為此,該學院針對性開展了以“求學識、正學風、踐真行”為主題的學風建設活動,創(chuàng)建了“一個效應、兩種模式、三項制度、四步措施”學風建設機制,并對目前取得的成效進行了初步總結。
關鍵詞:學風建設 高校 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23-0125-02
學風是學生學習目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作風的綜合表現,是學生學習、成長和成才的精神動力[1]。學風建設是高校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工程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體現學校辦學思想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標志[2]。2012年教育部頒布的《教育部關于切實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學風建設的實施意見》指出,“學風是大學精神的集中體現,是教書育人的本質要求,是高等學校的立校之本、發(fā)展之魂。優(yōu)良學風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根本保證”。習近平總書記也在高校思政教育會議上強調“好的校風和學風,能夠為學生學習成長營造好氣候、創(chuàng)造好生態(tài)”。然而,近年來高校學風建設的問題不斷凸顯,甚至逐漸成為制約高等學校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瓶頸。本文以龍巖學院某學院為例,闡述了該學院在學風建設過程中創(chuàng)新的“一個效應、兩種模式、三項制度、四步措施”的學風建設機制,并總結了初步成效。
一、學風建設存在問題
學風建設是高校辦學發(fā)展永恒的課題。隨著高等教育的深入發(fā)展,高校招生規(guī)模不斷擴大,在校大學生人數不斷增加,高校學風建設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龍巖學院在學風建設過程中,深入學生群體調研、交流,總結出該院在學風建設上的幾點問題。
(一)學習態(tài)度有待端正
不少學生在進入大學后學習動力銳減,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上課遲到、早退、抄襲作業(yè),課堂上睡覺、玩手機、看小說等現象層數不窮。消極的學習態(tài)度阻礙了學生對學習目標的追求,淡薄的學習觀念進一步加深了學生的厭學情緒,不少學生純粹為應付考試而學習,導致了學業(yè)上的惡性循環(huán)。
(二)學習紀律有待加強
時下手機游戲盛行,自習室、宿舍隨處可見沉浸在手游中的同學,部分同學網絡游戲成癮的現象嚴重,導致作息時間混亂、身心健康受損,人際關系緊張,形成了惡性循環(huán)。雖然該學院在制度管理方面推行了“手機上墻”等一系列措施,但學生上課沒精神,注意力不集中,睡覺,看小說等現象仍然較為普遍,嚴重影響了課堂學習效率。
(三)學習興趣有待提高
部分學生在高考填報志愿時對于專業(yè)缺乏認知,甚至有部分學生的專業(yè)是家長強制報的,進入大學后自己對所學課程毫無興趣,導致學習積極性不高。
另外,由于地域文化及教學條件的差異,部分偏遠山區(qū)學生在公共基礎課和專業(yè)基礎上與其他同學存在一定差距,在大學課堂上表現出新知識掌握速度較慢的弱點,也導致其學習壓力大,學習成績不理想,進而對學習缺乏自信,也提不起興趣。
(四)學習方法有待調整
從高中進入大學后,學習模式、學習方法有了很大的變化。不同于高中階段填鴨式的學習方法,大學開放式的教學更多要靠學生自主性的學習,除了上課認真聽講外,還要對所學的知識進行分析、歸納和總結[3]。許多同學未能迅速實現從被動到主動轉換,面對大量的公共課、專業(yè)課,不少學生無所適從,進而造成學習內容不系統(tǒng),學習效果不明顯。
二、加強學風建設對策
為進一步加強高校學風建設,提高學風建設的有效性、實效性,該學院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開展了以“求學識、正學風,踐真行”為主題的學風建設系列活動。針對調研中總結的學風建設存在問題,該院對癥下藥,創(chuàng)建了“一個效應、兩種模式、三項制度、四步措施”學風建設機制,全面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
(一)樹立榜樣效應
充分利用先進集體、先進個人等成果,在廣大學生中形成榜樣。發(fā)揮榜樣的帶動作用,在全院形成“你追我趕”“比學趕幫超”的良好學習氛圍。一是積極開展星級文明班級評選活動。通過集體力量,在班集體中形成互相促進,互相監(jiān)督的氛圍。同時,在教學區(qū)展示星級文明班級建設成果,制定班級公約和班級風采展,營造教學區(qū)良好的學習氛圍,并利用多種模式進行廣泛宣傳教育,擴大文明班級影響力。二是充分發(fā)揮黨員、入黨積極分子的帶動作用。加強對黨員、入黨積極分子的要求和管理,引導他們在學風建設各方面發(fā)揮先鋒模范作用。三是召開學風表彰大會。適時召開院級和年段的“學風表彰大會”,大力表彰在專業(yè)學習、學科競賽、實習實踐、畢業(yè)論文(設計)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績的先進集體和個人。
(二)開拓教育模式
1.網絡在線教育模式
針對當下學生“手機不離手”的情況,依托微信、易班網、微博等新媒體平臺開展學風建設方面的宣傳教育,搭建學業(yè)指導新平臺,為學生學習生活提供學業(yè)規(guī)劃、職業(yè)規(guī)劃、時間管理、信息。同時,積極使用網絡平臺學習功能,將學生平時用于網絡娛樂的時間轉移到網絡學習。秉承以網絡載體深化朋輩教育,以榜樣引領增強網絡育人實效,穩(wěn)步推進以網絡公眾平臺為載體的學業(yè)引領教育。
2.“一對一”幫扶模式
積極開展學習困難學生幫扶工作。輔導員定期查看學生成績,及時了解學習困難學生,與其談心,全力幫扶。選拔學習成績優(yōu)異的同學組建學習幫扶志愿團隊,與同年級學習困難者“結對子”,并掛鉤指導老師,開展“一對一”學習幫扶,全面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三)強化制度建設
1.認真執(zhí)行家校聯系制度
及時將學生的優(yōu)異表現告知家長,及時將學生獲獎情況以《喜報》形式送達學生家長,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對學習困難、學業(yè)預警的學生,輔導員第一時間聯系學生家長,尋求家庭支持與配合,與家長共同制定學習幫扶計劃,全面促進學生成長成才。
2.實行院領導、輔導員巡課制度
學院領導、輔導員堅持深入課堂,了解學生出勤、課堂禮儀、課堂紀律和課堂聽課狀況,做好巡課記錄,及時做好學生的教育、引導工作。收集任課老師對學生學習以及學風建設的意見和要求,反饋學生對課堂教學的評價,實現教學相長。
3.實行輔導員晚督查制度
輔導員加強對晚自習的督查,了解學生晚自習出勤情況,規(guī)范晚自習紀律,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引導學生合理利用晚自習時間,提高學習效率,以此帶動良好的學習風氣。
(四)構建聯動措施
1.設立學生講堂,專題討論學風建設
適時對學風建設進行動員和集中教育,讓學風建設要求深入每一個課堂、每一個班級、每一個宿舍,每一個學生,做到全覆蓋、全加強。嚴格對待曠課、遲到、早退的處理工作。每周統(tǒng)計學生出勤情況,對曠課學生進行教育、幫扶,必要時予以紀律處分。
2.開展誠信教育
一是輔導員利用課堂、主題班會、新媒體等多渠道對學生進行誠信教育,充分利用該??图揖窈图t色文化的德育價值,引導學生誠信做人。二是嚴肅考試違紀作弊的認定處理工作。加強對考試環(huán)節(jié)的管理,加大誠信考試動員宣傳,重視考場的清理、巡視,規(guī)范考試環(huán)境,對發(fā)現的考試違紀作弊行為做到“零容忍”。三是積極創(chuàng)建“免監(jiān)考班級”。每個年級遴選、培育至少1個“免監(jiān)考班級”作為試點,組織動員全體學生參與討論,簽署書面承諾,以此帶動全院學生勤奮學習、嚴謹自律、誠信考試的意識。
3.開展“學風督導”活動
一是設立學風督導月。督導月主要開展課堂紀律、學習風氣等的督導和檢查工作,同時對宿舍區(qū)域進行督導。二是督導月期間召開交流會。積極開展督導座談會,及時反饋督導過程中發(fā)現的問題,深入剖析當下學風問題及其產生原因,并商討學風問題的解決辦法。
4.注重教學與第二課堂結合
一是在學生中發(fā)出“走下網絡、走出宿舍、走向操場”的號召,根據鍛煉情況,每月評選“健康之星”并給予獎勵,以此帶動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提高學習效率。二是緊密結合專業(yè)特點,圍繞紅土學風建設,開展中華詩詞文化節(jié)、傳媒文化節(jié)、“China Bridge”中國橋漢語文化傳習活動、客家文化節(jié)等活動及各級、各類學科競賽,提高學生專業(yè)水平,拓展學生綜合素質,形成良好的學習和文化氛圍。
三、初見成效、不斷總結
通過舉辦班級風采展、制定班級公約、加強學風督導、舉行學習經驗交流會、培育“免監(jiān)考班級”、學風表彰等系列活動,該院學風建設取得一定的成效:曠課、遲到、早退現象明顯下降;學生學習態(tài)度有所好轉;紀律意識增強;5個試點班級全部成功通過“免監(jiān)考”班級考驗;考試通過率顯著提高,部分班級實現期末考試“零掛科”;涌現了一批學風建設先進個人和先進班集體。
四、結語
優(yōu)良學風的形成任重道遠,需要學校、家庭、學生、社會等各方面長期通力合作,形成學風建設合力。在學風建設工作中,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主義思想為引領,以習近平青年觀為指導,以班級建設為載體,克服困難,努力前行,發(fā)揮部門聯動作用,多管齊下,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高校學風中存在的問題,推進優(yōu)良學風建設。
參考文獻:
[1]齊運鋒,景海燕,張亞東.基于教學視角下的學風建設重構[J].教育教學論壇,2016(52).
[2]梅榮.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學學風建設的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3.
[3]生陽東.當代大學生學風建設的現狀與途徑探索[J].遼寧工業(yè)大學學報,2019(12).
責任編輯:景辰
[作者簡介]華文強,龍巖學院思政輔導員,碩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