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莊子一生孤傲,不愿與官府及躋身上流社會的人士交往,但據(jù)《莊子》所載,他卻曾與相梁的名辯家惠施過從甚密。分析顯示,二人的交往有著很強的虛擬特點。
關鍵詞:莊子;惠施;交游關系;虛擬性
莊子平生窮困,卻清高孤傲,拒絕與官府往來,也不愿與活躍在上流社會的學者交往,但是有一個人例外,那就是惠子。莊子與惠子的關系很特別:一方面,莊子鄙視惠子貪戀權(quán)勢,曾激烈地挖苦惠子,如《莊子·秋水》所載“惠子相梁”一事。(下引《莊子》均提及篇名,不另注)《莊子》一書寓言十九,這則故事真假莫辨,就以寓言視之,其所表達的思想立場卻是非常鮮明的,那就是莊子視功名富貴為腐鼠,而惠子卻寶而持之。另一方面,兩人的關系又好像頗為親近,經(jīng)常在一起漫步、辯談,交換對各種問題的看法?;葑幽晟蚤L于莊子,先莊子而死,莊子有一次在他的墓前對人說,自從夫子死了以后,我(莊子)就沒有人可以交談了(《徐無鬼》)?!痘茨献印招抻枴芬舱f到:“惠施死而莊子寢其說,見世莫可為語者也?!眱扇说挠H密關系可見一斑。莊子與惠施各為戰(zhàn)國時百家爭鳴之一極,其人生態(tài)度迥異,思想學說亦各執(zhí)一端。莊子拒絕與主流社會往來,自我邊緣化,但卻與出入上流社會的惠子過從甚密,這確實是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參較惠施的生平及思想學說,惠子值得莊子與之交往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 惠子學識淵博,思想敏銳
惠子名施,宋國人,是戰(zhàn)國中期名辯派的開山人物?;葑臃浅2W,《莊子·天下》說“惠施多方,其書五車”,又“南方有倚人焉曰黃繚,問天地所以不墜不陷,風雨雷霆之故?;菔┎晦o而應,不慮而對,遍為萬物說,說而不休,多而無已,猶以為寡,益之以怪?!笨梢娀葑映藢γ麑崋栴}有特別的興趣外,還有其他許多方面的知識,而且思維非?;钴S,能夠就一個問題廣為言說,滔滔不絕。莊子是一個自視很高的人,不是一般士人可以與之為伍的,惠子廣博的學識和敏銳的思想,使他有可能成為莊子的論辯對手。
二、 惠子學說與莊子學說有相近之處
惠子主張“合同異”,莊子主張“齊萬物”。《莊子·天下》記載了惠子的十個命題:
(1)至大無外,謂之大一;至小無內(nèi),謂之小一。
(2)無厚,不可積也,其大千里。
(3)天與地卑,山與澤平。
(4)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5)大同而與小同異,此之謂小同異;萬物畢同畢異,此之謂大同異。
(6)南方無窮而有窮。
(7)今日適越而昔來。
(8)連環(huán)可解也。
(9)我知天下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是也。
(10)泛愛萬物,天地一體也。
由于《惠子》一書已佚,我們現(xiàn)在只能看到這十論辯的題目,卻看不到惠子是怎樣論辯的了。但這些題目可以看出,惠子的有些觀點與莊子《齊物》中的觀點很相近。如惠子說:“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薄洱R物論》中也有:“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惠子還說:“泛愛萬物,天地一體也?!薄洱R物論》中也說:“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從上述例子可以看出,惠子的“合同異”思想與莊子的“齊萬物”思想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盡管如此,他們的觀點卻又有著明顯的不同。馮友蘭認為,惠施注重的是客觀世界,他的“萬物一體”是就萬物論萬物,莊周注重的卻是人的主觀世界,是以我為中心,所以惠子只講泛愛萬物,莊子則講無差別的,一片混沌的世界。我們還可以作更進一步的比較,惠子的用心是認真的,他要打破常識囿見,建立一種新的“有用”之學,莊子則是戲謔的,他借齊萬物的思想打破常識囿見,是要提出一種游戲人間的“無用”之學。
莊子主張“無用”之學,這一點他的著作為證。惠子主張建立一種積極入世的有用之學,有他的人生實踐可以作證。其一,惠子長期從政且頗有建樹?!秴问洗呵铩ひo》載:“惠子為魏惠王為法。為法己成,以示諸民人,民人皆善之?!贝似庠谥S刺惠子創(chuàng)制的法令中看不中用,故號為“淫辭”,但卻也道出了一個客觀事實,那就是老百姓都說好。其二,惠子對知識有廣泛的興趣,熱衷于與人談辯并能窮究當時各種知識以回答“天地何以不墜不陷”這類在今天看來仍然頗顯高深的問題。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莊子》書中所記載的莊惠之辯常圍繞“有用”“無用”展開?;葑又鲝堄杏梅磳o用,莊子則對此常加嘲諷?!跺羞b游》中有兩節(jié)與此問題有關,一節(jié)是惠子說自己種成了一個大瓠,太大了反而沒有用,另一節(jié)是惠子說自己有一棵大樹,因“大本臃腫”“小枝卷曲”而無用,皆遭到莊子奚落。而《外物》篇中有一節(jié),記惠子直接批評莊子“子言無用”。
三、 惠子好辯且善辯
惠子具有與莊子針鋒相對展開辯論的學識與辯才?;葑拥暮棉q與善辯,可以從《莊子·秋水》中著名的“濠梁之辯”看出個中的情實: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曰:“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p>
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p>
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p>
這段辯論中有兩點值得注意。第一,莊子感嘆魚之樂,是一種寄情山水的人生態(tài)度,惠子則想以邏輯分析的方法否定這種態(tài)度的可靠性。第二,雙方的爭辯進入邏輯分析,最后莊子用詭辯取勝?;葑与m然最終未能勝出,但他的辯論無疑顯示了高超的邏輯技巧,反映了他對語言規(guī)范和邏輯的信任。相反,莊子在邏輯上是不嚴格的,這當然不是因為莊子邏輯能力不行,而是有意嘲弄邏輯分析的一本正經(jīng)。事實上,莊子對論辯本身的可靠性持不信任態(tài)度,因為在他看來,論辯本身也是沒有意義的。
四、 惠子與莊子的人生態(tài)度恰好構(gòu)成了鮮明的反照
惠子積極用世的人生態(tài)度及嚴謹?shù)臑閷W風格與莊子的消極避世及對學術(shù)規(guī)范的嘲諷與否棄形成了鮮明的對立。也正是這種對立使得彼此能夠以辯證法的形式統(tǒng)一起來。在莊子自我設定的與世隔絕的精神世界中,惠子恰巧成了他與外部世俗世界連接的橋梁。在一定程度上,莊子是通過惠子來觀照反思外部世俗世界的,沒有惠子這個對稱的對立面,莊子至少不能很好地與外部世界連接。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jù)《莊子·寓言》中“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危言日出”的夫子自道可以看出,莊子與惠子的交游與辯對,有其預先設定的虛擬性。魯迅先生在《漢文學史綱》中說過,莊子“著書十余萬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言無事實”。《寓言》中還有一段話實際上道出了《莊子》一書寫作的基本立場和方法:“寓言十九,藉外論之。親父不為其子媒。親父譽之,不若非其父者也;非吾罪也,人之罪也。與己同則應,不與己同則反,同于己為是之,異于己為非之?!边@段話大意是說,父親不能為自己的兒子做媒,因為你愈夸耀自己的兒子別人愈懷疑。辯論問題也是這樣,人們喜歡以自我為標準,因而不容易令人信服。要講清道理,就必須“藉外論之”,采取“寓言”的辦法。事實上,不單是《莊子》中的“寓”,就是其中的“重言”,即長者、尊者、名者之言亦多有不合史實之處。例如,孔子在《莊子》中被提到好幾十次,有些事情即是于史無稽的。《知北游》中有一段孔子與冉求的對話,談的是天地起源的問題,當冉求問天地之先的情況能否知道,這位“孔子”指出:未有天地之先也就和現(xiàn)在一樣,因為時間是沒有起始的,萬物演化的過程無始無終,所以今天看到的情況和遠古的情況,本質(zhì)上應是一樣,就是不停地上演物質(zhì)演化生死的過程。最后孔子反問道:難道能有一個先天地生的本原之物嗎?在本原之物前一定還有更本原之物,這樣向上推溯,永無停已。這實際上正是莊子的時空無限思想,是假托孔子之口說出來的。孔子是不談這類形而上的高深問題的,他所關心的只是如何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試想,莊子對孔子這樣的大圣人都能如此這般地“戲說”一通,他與惠子的交游辯對又有幾分真實性可言呢?即使莊惠的交游于史有本,那其中的細節(jié)也該是虛擬居多,是服務于《莊子》一書的表達需要的。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惠子具備與莊子交游辯對的條件,二人也有實際的交往,但是由于《莊子》一書思想表達的需要,他們交游辯對的具體細節(jié)卻有著很強的虛擬特點。
參考文獻:
[1]王先謙.莊子集解[M].北京:中華書局,1999.
[2]劉康德.淮南子直解[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
[3]馮友蘭.中國哲學史新編[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4]陳奇猷.呂氏春秋校釋[M].上海:學林出版社,1984.
[5]顏世安.莊子評傳[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9.
[6]魯迅全集(第九卷)[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
作者簡介:
楊金平,副教授,貴州省遵義市,遵義師范學院人文與傳媒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