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亮
【關鍵詞】超聲引導;指肌腱狹窄性腱鞘炎;針刀治療;效果
屈指肌腱狹窄性腱鞘炎是臨床上一種較為常見的疾病,其發(fā)病原因與患者腱鞘受到機械性摩擦有很大的關系。該疾病的臨床表現包括手掌部疼痛、收治屈伸時有發(fā)生板機樣動作或彈響,嚴重情況下,患者手指甚至無法伸直,這對于患者的手部健康及生活質量都有著嚴重的影響,需要給予及時有效的治療。小針刀治療是一種閉合性松懈術,其在治療屈指肌腱狹窄性腱鞘炎方面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其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在閉合狀態(tài)下進行治療很容易對患者的肌腱及周圍組織造成損傷,進而影響患者治療效果。而通過應用超聲技術就可以打破這一局限,更好的提高患者治療效果。
1.1一般資料本次研究納入時間為2017年9月至2018年3月,納入對象為期間收治的32例屈指肌腱狹窄性腱鞘炎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各16例。對照組男女比例為2:14,年齡范圍在30~63歲,平均年齡為(48.5±3.1)歲。觀察組男女比例為1:15,年齡范圍在30~62歲,平均年齡為(48 2±3.1)歲。32例患者均對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患者基礎資料無明顯對比差異(P>0.05)。
1.2方法對照組給予封閉注射治療,即對患者病變的腱鞘進行技術封閉注射治療,1次/w,共2次。
觀察組給予超聲引導下針刀治療。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對患者實施手術。將診斷儀探頭頻率調整至5~12MHz,對患者皮膚進行常規(guī)消毒,然后將探頭包裹在無菌手套內,對患者進行超聲檢查定位,通過超聲檢查定位了解患者患處情況,然后將超聲探頭沿肌腱長軸置于其上方,對患者進行局部麻醉,麻醉藥物為利多卡因,劑量為3ml,將麻藥利用注射器直接注入腱鞘內。麻醉起效后,采用4號漢章針刀沿穿刺針入路刺入腱鞘,在超聲觀察下,對腱鞘進行松懈,松解完成后,需要觀察肌腱是否滑動順暢,如滑動順暢,且無嵌頓,患者手指可以自由活動,說明松懈成功。手術完成后,對患者穿刺部位進行無菌敷料包扎,并指導患者術后經?;顒邮种戈P節(jié),避免粘連,促進康復。術后3d,祛除切口敷料。
1.3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患者疼痛評分,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對患者疼痛程度進行評分,分數為0-10分,0分表示無痛,10分表示疼痛劇烈,難以忍受。
1.4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PSS20.0軟件對本次研究所得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計數資料采用X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比較兩組患者疼痛評分,治療前,評分對比(5.1±0.5)vs(5.0±0.4),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評分對比(1.1±0.2)Ⅶ(0.2±0.1),觀察組評分明顯更低,差異顯著P<0.05),見表1。
屈指肌腱狹窄性腱鞘炎也稱之為“彈響指”,該疾病相臨床上具有一定的發(fā)病率。患者在發(fā)生屈指肌腱狹窄性腱鞘炎后,會出現疼痛、彈響、絞鎖等癥狀,這對于患者的手指正常生理活動有著嚴重的影響。因此,需要給予及時有效的治療。臨床上常采用封閉治療該疾病,封閉治療雖然可以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改善,但是整體效果不算十分理想,比如治療后患者仍有疼痛,且容易復發(fā)。除了封閉治療外,針刀治療在屈指肌腱狹窄性腱鞘炎治療中也有廣泛的應用。針刀治療不僅具備中醫(yī)經絡感傳原理,同時還具有外科手術的功效,所以通過針刀治療,可以快速緩解患者癥狀,促進患者手指功能恢復。但是小針刀的盲穿易對正常肌腱組織造成損傷,使患者疼痛加重,功能鍛煉受限,從而導致更為嚴重的粘連情況發(fā)生。為了更好地觀察小針刀對屈指肌腱纖維鞘管的松解作用,因此引入了超聲進行觀察。超聲技術作為一項可視化技術,將其應用在針刀治療中,可以為針刀治療提供清晰、直觀的依據,便于醫(yī)生更好的觀察患者患處情況,進而更加準確、有效的開展治療,這對于提高患者治療效果具有重要的意義。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比較兩組患者疼痛評分,治療前,評分對比(5.1±0.5)vs(5.0±0.4),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評分對比(1.1±0.2)vs(0 2±0.1),觀察組評分明顯更低,差異顯著P<0.05)。這是因為相比封閉治療,超聲引導下針刀治療可以直視定位患處,進而進行準確的治療操作,通過松解腱鞘,開放通道,可以有效促進患者手指功能恢復,而通過釋放內壓、改善循環(huán),則可以有效緩解患者疼痛。就超聲引導下針刀治療的安全性而言,超聲檢查并沒有輻射的影響,且超聲探頭具有靈活性、可操縱性的特點,將其應用在針刀治療中,不僅可以提高針刀治療的安全性,還可以提高針刀治療的操作便利性,進而更好的提高患者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在治療屈指肌腱狹窄性腱鞘炎中,應用超聲引導下針刀治療的效果顯著,其痛苦小,安全性高,值得積極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