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永潔
“每粒稻米里都住著一個神靈”——這是古代日本民族對自然的敬畏與對食物的珍視的認知結(jié)果,但無論如何,我覺得這個想法太美妙了。
《關(guān)于神靈》這篇文章不是我給郭行健的命題作文,我驚異于他這篇文章是如何寫出來的。郭行健這樣告訴我,他在讀了日本學者的有關(guān)著作后,就被這句話的意象深深吸引。存在于中西方各民族不同文化中關(guān)于神靈的講述,激發(fā)了這位少年無限遐思。神靈是一個多么玄妙的話題!對于執(zhí)著于分數(shù)的高三學生來說,這恐怕是多余的、沒用的思考。郭行健讀的書不是考綱要求的,他要寫的神靈也不可能成為考點。但是,我還是要為他廣泛的涉獵以及對人類文化的好奇點個贊。
思考是緣于郭行健對世界和人類文化的關(guān)切,表達是緣于他對交流的渴望?!蛾P(guān)于神靈》這篇文章,郭行健想弄明白的,是人類歷史上不同文明間最古老、最神秘、最奇幻、最相同又相異的神靈崇拜。他在試圖用有限的知識破譯人類文明的密碼。那些看似蒙昧的神靈,實質(zhì)上包含了古人類對自然、對自身的不懈探索,也賦予了人類無比宏大深遠的思想和智慧。不同的文明,面對不同的自然環(huán)境,對神靈有不同的詮釋和敬拜。郭行健以他大量的閱讀為基礎(chǔ),對不同文明的神靈及神靈崇拜,進行了比較研究,并由此,他聯(lián)想到了神靈、信仰、道德的關(guān)系。他“吊書袋”一般地引用了柏拉圖的《理想國》、馬基雅維利的《論李維》、孟德斯鳩的《法的精神》《羅馬盛衰原因論》以及《左傳》的有關(guān)內(nèi)容,他努力想做到旁征博引,融匯東西。雖說稚拙,但很可貴。他思考的深度和建構(gòu)文章的能力,遠遠超過了課本所學,這是我最欣慰和欣賞的。在文章的最后,郭行健引用《法的精神》相關(guān)句子,表達了自己對人類敬畏之心的認知以及對神靈產(chǎn)生的解讀。他寫道,活著的人們有著各種各樣的恐懼,有對失去名利的恐懼,有對未來的恐懼,而對虛無的神靈的敬畏,正好讓恐懼的人們尋找到精神歸屬般的安全,這不能不說是一種很獨到、很深刻的理解,能有這樣深刻的思考和感知,確實超出了一個17歲孩子的人生體驗。文章稍顯不足的是對神秘主義的批判性思考還不夠。這與一個17歲孩子人生經(jīng)歷有限是分不開的。
(作者系北京市第161中學高三語文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