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東姣 馬永紅 張飛龍
摘要:基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個人層面價值準則,從愛國價值觀、敬業(yè)價值觀、誠信價值觀、友善價值觀四個維度,采用自編博士生價值觀問卷,對全國35所高校博士生進行問卷調查,對中國博士生群體現(xiàn)階段價值觀現(xiàn)狀形成了全面的了解。結果顯示,總體上中國博士生價值觀現(xiàn)狀水平比較樂觀,但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博士生政治表達意愿不足,各年齡段愛國主義價值觀水平有所差異;敬業(yè)價值觀結構性矛盾突出;學術道德水平建設有待提高;友善價值觀主動性不足等。因此,需要通過建立多渠道的政治表達途徑激發(fā)博士生政治表達意愿,持續(xù)做好博士生愛國主義價值觀的傳承教育;結合博士生興趣點制定研究計劃,激發(fā)博士生內在科研動機,維持較好的科學研究敬業(yè)價值觀;通過加強導師學術道德水平建設和學術共同體的構建,強化導師在立德樹人過程中言傳身教的作用;通過友善型學術團體,激發(fā)博士生友善價值觀的主動性,促進跨學科交流和人才培養(yǎng)。
關鍵詞:博士生;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愛國價值觀;敬業(yè)價值觀;誠信價值觀;友善價值觀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5831(2019)01020714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及博士生價值觀研究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1],“要堅持不懈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廣大師生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范踐行者”[2]。
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又提出,要“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同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再次強調,“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huán)節(jié),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只有培養(yǎng)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夠成為世界一流大學”。
198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正式實施,同年啟動博士生招生工作。博士生教育至今已發(fā)展了近40年,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在數(shù)量上,2016年中國博士生在校學生數(shù)達342 027人;在規(guī)模上,截至2012年,中國研究型博士學位授予數(shù)量已經(jīng)超過美國,成為世界博士規(guī)模第一大國[3]。博士學位是教育層次結構中的最高級別學位,是一個國家教育水平的體現(xiàn),是國家發(fā)展、民族復興的智力支撐,是中國從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轉變的核心人力資本。博士生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guī)范在很大程度上對國家政治、經(jīng)濟、文化走向產(chǎn)生影響,理應在引領大眾向積極健康的價值觀發(fā)展過程中扮演好帶頭作用。因此,全面了解中國博士生價值觀水平現(xiàn)狀,發(fā)現(xiàn)博士生價值觀中的缺失和不足,探討博士生價值觀的培育路徑,具有重要的理論與現(xiàn)實意義。
黨的十八大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其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是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目前,學術界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研究相對比較活躍。陳殿林等人認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層次劃分對應著國家、社會、個人三者之間的關系,三者皆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體,相互獨立而又相互聯(lián)系,且無主次之分,共同構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4]。楊建義在邏輯基礎之上,立足于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方法論,以中華民族復興的歷史為主線,基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之上,系統(tǒng)分析了三個層次的統(tǒng)一性和整體性[5]。姚紅等人認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三個層次的劃分具有其時代背景和理論依據(jù),三者之間因主體的層次性表現(xiàn)出差異,又因主體的關聯(lián)性表現(xiàn)出相互融通。在未來這三個層次將向著形式簡潔性和內容真理性、特色性和普適性、解釋性和操作性的方向發(fā)展[6]。郭艷認為,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相較于國家和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更加具有可操作性,是國家和社會價值追求的落腳點。理解這三個層面價值觀的內在聯(lián)系,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個人層面的要求,是做一名合格大學生的基本要求。通過問卷調查發(fā)現(xiàn),由于社會環(huán)境的不良影響、家校教育銜接不暢、個人理想信念的缺失等原因,大學生個人層面價值觀雖然總體狀況向好,但是仍存在缺陷,還需進一步培育[7]。張哲豪認為,給大學生樹立一個正確的理想信念,有助于大學生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為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作出貢獻。但在實際調查中發(fā)現(xiàn),目前大學生普遍存在愛國思想和行為錯位、敬業(yè)精神和態(tài)度缺失、誠信與道德滑坡、人際交往不暢等問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個人層面準則的培育是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理想信念的必要手段[8]。陳浩苗等人對青少年群體的個人層面價值準則水平調研發(fā)現(xiàn),絕大多數(shù)青少年能夠做到理性愛國,在誠信和友善這兩方面的表現(xiàn)均比較好,但在敬業(yè)這一維度的水平偏低。認為學校、家庭、社會以及青少年自身,應共同努力,改進和完善青少年個人層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9]。王振認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個人層面準則分別對應了大學生政治、職業(yè)、道德和生活理想信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導、引領著大學生的理想信念,并對其提出發(fā)展要求[10]。
綜述相關文獻可以發(fā)現(xiàn),學界有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研究均集中在大學生和青少年群體,對博士生價值觀的研究成果較少。李高雅對昆明地區(qū)在讀的133位博士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度的問卷調研中發(fā)現(xiàn),僅有14.5%的博士生表示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非常了解,52.5%的博士生表示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工作非常重要,31.3%的博士生會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11]。顯然,此研究存在理論不完善、研究方法單一、問卷規(guī)模不足等問題。
從個人層面價值準則出發(fā),對中國博士生價值觀現(xiàn)狀的研究目前國內還未見相關成果,博士生價值觀現(xiàn)狀及培育仍有很大的研究空間。正如郭艷所言,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是國家層面價值目標和社會層面價值導向的最終落腳點,中國博士生教育現(xiàn)已基本成熟并自成體系,博士、碩士、學士在年齡、社會經(jīng)驗等方面的差異決定其知識結構、道德觀念、情感態(tài)度的分化。博士生作為教育的最高層次產(chǎn)物,其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這四個維度的價值觀水平?jīng)Q定了國家科技發(fā)展水平,決定了中國國際競爭力,也決定了國內甚至國際上科學研究的發(fā)展方向,因此聚焦博士生個人層面價值觀現(xiàn)狀,幫助博士生走出價值觀困惑是學界當前的重大課題之一。為此,筆者通過對全國35所高校博士生的4 476份抽樣調查問卷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從博士生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四個維度的價值觀出發(fā),以期建構博士生價值觀的應然,為博士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并順利完成學業(yè)提供參考。
二、博士生價值觀的應然分析
博士生作為國家智力的最高水平代表和促進科技發(fā)展的人力資本主體,其價值觀必須體現(xiàn)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根本性質和基本特征,反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因此,博士生的價值觀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公民個人層面的高度凝練和集中表達。
本文的研究思路也即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個人層面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四個準則展開,對現(xiàn)階段中國博士生價值觀狀況進行研究,據(jù)此提出本研究對博士生價值觀的分析框架。
(一)以愛國價值觀構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的堅實堡壘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體學習時講話指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的鮮明主題。要大力弘揚偉大愛國主義精神,大力弘揚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共同精神支柱和強大精神動力。”[12]博士生的愛國主義價值觀有內、外兩方面的體現(xiàn)。從內在角度看,博士生的愛國主義價值觀是其行為準則及思維方式;從外在角度看,博士生的愛國主義價值觀表現(xiàn)為對祖國的歸屬感、認同感、榮譽感。博士教育是最高知識水平、最高智力水平在學歷教育階段的體現(xiàn),博士生的愛國主義價值觀是全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最堅實的精神支柱。
(二)以敬業(yè)價值觀勇攀人類知識高峰
博士生作為學術研究工作的精英群體,是國家科學研究和創(chuàng)新的重要支柱。博士生的敬業(yè)價值觀,表現(xiàn)為對學習和科研工作的熱愛,對學術研究的責任心、進取心、奉獻心。只有具有敬業(yè)精神,博士生才會腳踏實地、無怨無悔、不斷創(chuàng)新、精益求精,才會受到高校、用人單位、社會的認可,才會真正為人類社會的進步作出更大貢獻。只有樹立了愛學樂學敬業(yè)價值觀的博士生,才是真正合格的博士生。
(三)以誠信價值觀堅守科學研究主陣地
學術道德是學者的學術良心,是從事科研活動最起碼的底線。隨著學術成果作為一種競爭性產(chǎn)品成為研究者科研水平的評價手段的出現(xiàn),學術道德便成為規(guī)范研究者學術行為和責任的主要方式和途徑。博士生是學術、科技、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的領軍人物,理應秉持良好的學術道德素養(yǎng),“淡泊名利,自覺踐行學術規(guī)范,完善學術人格,堅守學術誠信,履行社會責任”[13]。
(四)以友善價值觀創(chuàng)設和諧的學術氛圍
科研、學術鮮有獨自攻關的情況,往往是團隊協(xié)作,因此更加講求和諧的氛圍。博士生的友善價值觀最直接的體現(xiàn)是團結互助的同學關系與和諧友好的師生關系。樹立博士生友善價值觀,維護健康的同學與師生關系,是創(chuàng)設和諧學術氛圍、促進科研發(fā)展的重要因素。
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對于博士生價值觀現(xiàn)狀及培育路徑的分析框架從四個維度得以構建(圖1)。首先是愛國價值觀,這是博士生價值觀體系的核心和基礎,是博士生擁護社會主義制度核心價值觀的直接體現(xiàn),本研究中的愛國價值觀通過愛國主義這一二級指標來衡量;其次是敬業(yè)價值觀,這是博士生價值觀體系的關鍵,是博士生合格與否的試金石,本研究通過學習投入和學習態(tài)度兩個二級指標得以體現(xiàn);再次是誠信價值觀,這是博士生價值觀體系的重點,是博士生職業(yè)發(fā)展所必須堅守的道德底線,本研究以學術道德水平二級指標來體現(xiàn);最后是友善價值觀,這是博士生價值體系的保障,是博士生順利進入社會的保護傘,本研究分別以師生關系和朋輩關系兩個二級指標來說明。通過這四方面價值觀、六個二級指標,共同塑造了博士生價值觀體系。
三、博士生價值觀現(xiàn)狀的實證分析
(一)樣本描述
本研究面向全國12個省市、35所高校不同學科的博士生進行價值觀現(xiàn)狀的問卷調查。共回收問卷5 124份,剔除無效問卷,回收實際有效問卷4 476份,問卷有效率為87.4%。被試博士生來自于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四川大學、中山大學等35所高校,覆蓋哲學、經(jīng)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醫(yī)學、管理學和藝術學等12個學科門類
本次調研對象中,農(nóng)學類博士生有效問卷僅有40份,數(shù)量太少無法代表農(nóng)學類博士生整體特征,因此在4 476份有效問卷中不包含農(nóng)學類博士生。。在分析過程中,將12個學科門類劃分為社會科學類、人文科學類、理科類、工科類、醫(yī)科類這五大學科門類;將不同年齡的博士生劃分為“90后”“80后”“79前”這三個年齡段。樣本有效數(shù)據(jù)的基本情況如表1所示。
(二)研究工具與方法
本研究采用2017年“中國博士研究生培養(yǎng)模式改革”研究課題組編制的《博士生教育質量情況調查問卷》,取該調查問卷中博士生價值觀部分的問卷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博士生價值觀問卷共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博士生愛國價值觀現(xiàn)狀;第二部分為博士生敬業(yè)價值觀現(xiàn)狀;第三部分為博士生誠信價值觀現(xiàn)狀;第四部分為博士生友善價值觀現(xiàn)狀。總問卷及各分問卷的信度均表現(xiàn)較好(表2)。采用SPSS 23.0軟件對有效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處理,客觀呈現(xiàn)中國博士生價值觀的普遍現(xiàn)狀與差異。
(三)分析結果與討論
1.博士生愛國價值觀現(xiàn)狀
通過5個問題,考查了博士生愛國主義價值觀的現(xiàn)狀。采用五級量表,將每一個選項的答案設置為5個等級,非常符合=5,比較符合=4,一般=3,較不符合=2,非常不符合=1,綜合得分越高說明對選項認可度越高。表3為中國博士生愛國主義價值觀水平總體情況。從表3可知,目前中國博士生愛國主義價值觀總體水平較高,其中第一題和第二題的得分高于4.5分,第四題和第五題的得分高于4分,而第三題的得分最低,為3.97分。這一結論說明,以新媒體為主流媒介的新時代,各種價值觀在網(wǎng)絡空間中呈現(xiàn)“眾聲喧嘩”的狀態(tài),面對這樣復雜的情勢,博士生在價值選擇方面呈現(xiàn)出向好態(tài)勢,表明博士生群體愛國主義價值觀傳承較好,也表明思政教育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的實施效果顯著。但是從第三題的得分可知,盡管博士生愛國主義價值觀傳承較好,但僅在心理認同度上水平較高,而實際表達意愿并不強烈。
進一步通過LSD事后檢驗和均值比較發(fā)現(xiàn),對不同性別、學科門類、年齡段的博士生的愛國主義價值觀水平現(xiàn)狀進行方差分析,結果見表4。結果表明,博士生愛國主義價值觀水平在性別(p=0.443)上沒有顯著差異,但是不同學科門類(p=0.034)和年齡段(p=0.003)的博士生愛國主義價值觀水平則存在顯著差異。在五大學科門類中,醫(yī)科類(4.38)和人文科學類(4.36)博士生的愛國主義價值觀水平最高,其次是社會科學類(4.30)和工科類(4.29)博士生,理科類(4.17)博士生的愛國主義價值觀水平相對較低。而在年齡方面,年齡越大的博士生得分越高,對應的愛國主義價值觀水平也越高。從發(fā)展心理學的角度看,對團體同一性的認同水平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愈發(fā)強烈[14],“90后”博士生群體正處于青年中期,自我意識強烈,對團體的認同度以及集體參與意識低于其他兩個年齡段的博士生。同時,從成長經(jīng)歷的角度看,“90后”博士生群體的生活和工作經(jīng)歷較少,對自身、社會和世界的認識感悟還不夠深刻和全面,在處理問題的時候容易受到感情的支配沖動行事。因此仍需有針對性地對“90后”博士生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2.博士生敬業(yè)價值觀現(xiàn)狀
分別從學習投入和學習態(tài)度兩方面,呈現(xiàn)博士生敬業(yè)價值觀水平的現(xiàn)狀。
圖2是本次調查問卷中關于博士生平均每天花在學習和科研上時間的結果。圖2顯示,接近50%的博士生每天用于學習和科研的時間超過了8小時,另有31%的博士生每天學習時間6小時左右??梢姴┦可趯W習和科研工作中投入的時間和精力較多,初步反映了目前博士生敬業(yè)價值觀的水平是比較高的。
通過LSD事后檢驗和均值比較發(fā)現(xiàn),博士生每天花在學習和科研上的時間在性別(p=0.004)、高校類型(p=0.000)、學科門類(p=0.000)上均存在顯著差異,參見表5。其中,男生(3.20)每天平均學習時間大于女生(3.12),985高校(3.25)博士生大于非985高校(3.09)博士生。廖和平等人的研究發(fā)現(xiàn),女研究生除去學生這一角色之外,往往還同時身兼媳婦、妻子、母親等角色。當事業(yè)和家庭發(fā)生沖突時,盡管不愿意放棄自己的事業(yè)但仍然會傾向于把重心放在家庭上[15]。這與本研究的結論,即女博士生在學習和科研上的投入普遍低于男博士生是相符合的。而985高校博士生比非985高校博士生承受了更多來自于導師、同學、家庭、自身的壓力,對自身要求較高,對學術的追求更高;同時985高校博士生在導師的課題中承擔了更多的工作量
《博士生教育質量情況調查問卷》中第16題:“在您參與的導師課題中,您承擔最大的工作量比例是多少?”。調研結果顯示,985高校的博士生較非985高校的博士生承擔了更多的導師課題的工作量。,因此每日平均花費在學習和科研上的時間也更長。從不同學科門類看,理科類(3.57)和工科類(3.50)博士生平均每日學習時長最長,其次是醫(yī)科類(3.36)博士生,排在最末兩位的分別是社會科學類(2.67))和人文科學類(2.54)的博士生。分析其原因,不同學科的工作模式對學習時間的要求存在差異。理、工、醫(yī)科博士生的學習和科研工作基本上都圍繞實驗和項目展開,有嚴格的進度安排,因此每日學習和科研所需花費的時間也較長。而人文社科博士生更多的是靠平日里的積累或實踐工作來完成其研究課題,因此每日花費在學習和科研上的時間遠遠低于另外幾個學科的博士生。
表7是不同性別、學科門類和高校類型的博士生在學習態(tài)度方面的差異。通過LSD事后檢驗和均值比較發(fā)現(xiàn),不同性別(p=0.079)的博士生在學習態(tài)度上不存在顯著差異。不同學科門類(p=0.013)博士生的學習態(tài)度存在顯著差異。社會科學類(3.29)和醫(yī)科類(3.27)的博士生得分最高,其次是理科類(3.25)和人文科學類(3.22)博士生,而工科類(3.20)博士生的得分最低。相較其他四個學科門類,工科類博士生所研究的內容主要是導師研究領域中的子課題或導師直接指定的研究方向,根據(jù)自己的興趣選擇研究內容和方向的機會較少,因此工科類博士生對自己的研究內容和方向興趣不高,得分最低。不同高校類型的博士生在學習態(tài)度上也存在顯著差異,非985高校(3.27)博士生的得分較高。究其原因,非985高校博士生指標少,博士生導師數(shù)量少,因而非985高校的博士生可能在主觀學習態(tài)度上更加積極、認真。
?3.博士生誠信價值觀現(xiàn)狀
博士生是科研隊伍的主力軍,是科學家及高端學術人才的后備軍。博士生的誠信價值觀,在其學術活動中主要體現(xiàn)在學術道德水平上,學術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科研的發(fā)展,關系著國家科學事業(yè)的前途命運。近年來,有關學術道德的規(guī)范和強化越來越受到重視。以清華大學為例,在加強學術道德與規(guī)范教育的規(guī)章制度建設的同時,特別重視相關課程建設。2009年至今,開設了學術規(guī)范、工程倫理、職業(yè)倫理等課程,引導研究生正確進行價值判斷;2014年又將學術規(guī)范和職業(yè)倫理教育課程納入研究生培養(yǎng)方案,實現(xiàn)了學術規(guī)范和職業(yè)倫理教育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全覆蓋。
通過3個問題初步呈現(xiàn)目前高校博士生學術道德價值觀的現(xiàn)狀。對于“學術水平很高的個人,在學術道德上同樣有很高的修養(yǎng)”這一觀點的看法,有32.7%的博士生表示“比較同意”,17.2%的博士生表示“非常同意”,二者之和占總人數(shù)比例的一半。說明近年來國家對高校學風建設、學術道德與學術規(guī)范的管理均有較好的成效,目前學術界的整體學術道德水平建設成果樂觀,高校學術道德修養(yǎng)氛圍受到學生的尊敬。但是,依舊有近21.3%的博士生表示“不確定”,另有28.7%的博士生持否定態(tài)度。此結果說明在學術道德方面,雖總體向好,但仍有很大提升空間。在對“了解學術道德規(guī)范的來源”和“效果最好的了解學術道德規(guī)范的途徑”的選擇中(表8),73.4%的學生表示有關學術道德的學習和提高來自導師的以身作則,75.9%的學生認為導師以身作則是最好地了解學術道德規(guī)范的途徑。許嬋媛等人的問卷結果同樣顯示,導師對研究生的價值觀樹立和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有著重要的作用[16]。張勝利等人的調查也發(fā)現(xiàn),導師不僅在學術方面起到了積極引導的作用,同時其個人的治學風格也會影響學生的科學道德和學習態(tài)度[17]。說明在現(xiàn)階段以單一導師制為主[18]的博士生培養(yǎng)模式中,導師的言行舉止對學生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導師的學術道德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學術道德意識和行為,提高導師的學術道德訓練強度和水平,對提高學生乃至整個學術界的學術道德水平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4.博士生友善價值觀現(xiàn)狀
本研究分別從與同學的團結互助和與導師的和諧相處兩方面對目前博士生友善價值觀現(xiàn)狀進行調查。各設置了四道題,采用五級量表,將每一個選項的答案設置為5個等級,非常符合=5,比較符合=4,一般=3,較不符合=2,非常不符合=1。首先對同學間團結互助關系的水平進行分析。從表9的結果看,博士生在與同學團結互助方面的表現(xiàn)總體上處于中等偏上水平(均值在3.89~4.01之間),其中“主動參與組會討論”得分最高(4.01),但是其他3題的分數(shù)均低于4。表明博士生對集體討論這種形式的交流認可度和參與性均較高,但是在學習和生活中與同學私下的互相支持與幫助卻略顯不足,仍有待提高。
通過LSD事后檢驗和均值比較發(fā)現(xiàn)(表10),在與同學團結互助的水平上,不存在高校類型(p=0.162)的差異,但是在性別(p=0.001)和學科門類(p=0.043)上存在顯著差異。在性別方面,女博士生(3.20)的得分高于男博士生(3.14)。在學科門類方面,醫(yī)科類(3.22)博士生得分最高,其次是理科類(3.20),社會科學類和工科類(3.16)并列其后,得分最低的是人文科學類??傮w上看,醫(yī)科、理科、工科類博士生的得分普遍高于人文社會科學類的博士生,這與不同學科間博士生培養(yǎng)模式的差異有一定關系,理工醫(yī)科類的博士生更多地是在導師的帶領下,以課題小組的團隊形式開展科學研究,因此在與同學的交流與互動方面相比人文社科類的博士生更加密切。
圖3??每學期與導師見面交流的次數(shù)
之后課題組又對師生關系的水平進行了分析。國內有關師生關系的研究,均存在調研范圍不夠廣、調研規(guī)模不夠大的問題,本研究的4 476份問卷覆蓋了五大學科門類的博士生,調研的結果能較為客觀全面地反映博士生與導師的關系現(xiàn)狀。從圖3可知,目前國內博士生與導師每學期見面的頻率相對較高,有27.6%的博士生每學期與導師的見面次數(shù)在1~5次,另有超過70%的博士生每學期至少與導師見面6次,其中15次以上的博士生比例高達21.3%。有研究表明,師生之間定期交流有助于營造良好的科研氛圍和和諧的人際關系[19],同時也能夠讓博士生更多更好地接受導師的熏陶,在與導師的充分交流中激發(fā)其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
從表11可知,目前博士生與導師的師生關系質量總體上處于中等偏上水平。在博士生的學習科研、生活和心理狀態(tài)方面,導師的關注和幫助程度依次遞減??梢娔壳皩煂Σ┦可年P注仍主要停留在學習和科研方面的指導與幫助,在對博士生生活和心理方面的關注還比較薄弱。尤其是博士生心理問題,是四題中得分最低的。但是近年來有關博士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新聞不斷見諸于媒體,說明博士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容忽視,導師需要提高對博士生心理方面的關注。
表12顯示,在與導師的關系方面不存在性別上的差異,但是不同學科門類和高校類型存在顯著差異。社科類(3.27)、醫(yī)科類(3.21)和人文類(3.20)的博士生與導師關系均比較融洽,而工科類(3.11)和理科類(3.10)的博士生與導師的關系質量則偏低。對于該結論,我們認為,理工科博士生與導師的關系,更接近于員工與老板的關系[20],與導師的溝通交流基本局限于研究內容與工作進展,在生活、心理等方面的溝通存在較大的欠缺,師生間罕有促膝長談、暢聊人生的情境,博士生對導師只是單向的勞動力輸出[21]。因此在師生關系的融洽程度上,顯著低于其他三個學科。在高校類型方面,非985高校的博士生與導師的關系顯著優(yōu)于985高校。其原因可能是985高校的博士生導師項目多、科研任務繁重,因而與博士生的聯(lián)系不夠密切,對博士生的關心也略顯不足。
四、提升博士生價值觀水平的思考
(一)拓寬博士生政治表達途徑,繼續(xù)加強博士生愛國主義教育
本研究分析結果顯示,總體上博士生的愛國意識、責任感較強,但表達意愿不足。政府及高校應拓寬博士生的政治表達途徑,尊重并采納博士生合理的建議。博士生的愛國情感強烈,在合法的情況下促進博士生政治表達途徑多元是其樹立正確愛國價值觀的保證。政府及高校應有足夠的自信傾聽并尊重博士生不同的聲音,具有堅定愛國主義信念的博士生是助推國家發(fā)展的強大力量??梢酝ㄟ^成立相關學會,定期舉辦交流活動,激發(fā)博士生政治表達熱情,匯集博士生的政治智慧;創(chuàng)辦博士生愛國刊物,并使其成為博士生表達愛國情感的主陣地;充分利用網(wǎng)絡途徑,傳達博士生的愛國觀念等手段拓寬博士生政治表達途徑。
博士研究生愛國主義價值觀水平整體上較好,但由于年齡跨度大,呈現(xiàn)出了明顯的年齡差異,“90后”博士生的得分相對偏低一點(各年齡段得分均值:“79前”4.42,“80后”4.30,“90后”4.17)。在繼續(xù)進行博士生愛國主義教育的時候,可有針對性地加強“90后”博士生的愛國主義教育。自主意識強、價值觀更現(xiàn)實是“90后”愛國主義教育最為突出的難題。因此在對“90后”博士生的愛國主義價值觀教育中需特別注意“去自我中心化”及“加強看齊意識”。(1)“去自我中心化”,即以更加開放、更加公平的眼光看待自身與他人、自身與社會、自身與國家的關系,進而達到愛自身與愛國家的平衡。“去自我中心化”對于自主意識過于強烈的“90后”博士生來說,是其成長、成才、建立健康人格的重要一環(huán),只有心理成熟、人格健全,“90后”博士生才能真正樹立堅定的愛國主義價值觀。(2)“加強看齊意識”,即經(jīng)常、主動向黨中央看齊,向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看齊,對“90后”博士生來說,“看齊意識”更多地表現(xiàn)為與國家發(fā)展方向看齊。未來30年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沖刺期,也是“90后”在社會舞臺上的活躍期,“90后”博士生必將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堅力量。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項系統(tǒng)性工程,每一環(huán)節(jié)都需加大馬力、全力以赴,這其中“看齊意識”即核心凝聚力至關重要,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成就靠的是集中力量辦大事,中國未來的發(fā)展仍然要靠集中力量辦大事,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即將到來的關鍵前夜,更加要靠集中力量辦大事。因此,“90后”博士生不斷加強“看齊意識”,有利于樹立堅定地愛國主義價值觀。
(二)激發(fā)內部科研動機,回歸博士生創(chuàng)新本質,真正做到干一行愛一行
博士生敬業(yè)價值觀的最高表現(xiàn)即對其研究領域具有較大興趣、投入較多時間并體現(xiàn)出較活躍的創(chuàng)造性。敬業(yè)價值觀是博士研究生創(chuàng)造活力的源泉之一,因此樹立正確的敬業(yè)價值觀對博士生具有長遠意義。問卷結果顯示,雖然大部分博士生具有敬業(yè)價值觀,但結構性矛盾突出,投入時間、學??蒲兴脚c博士生科研興趣呈負相關。長此以往,博士生的價值體系及科研能力會受到削弱,不利于人才培養(yǎng)。解決此結構性矛盾的關鍵在于激發(fā)博士生內部科研動機,樹立正確敬業(yè)價值觀,做到干一行愛一行。
激發(fā)內部科研動機是博士生樹立敬業(yè)價值觀、回歸創(chuàng)新本質的重要方式,具體表現(xiàn)為以下四個方面:(1)激發(fā)科研興趣,維持好奇心。興趣和好奇心是博士生內部科研動機的中心。博士生對于專業(yè)的喜愛程度高于碩士生、本科生,但在研究方向的選擇上往往較被動。一方面,博士生應做好科研規(guī)劃,詳細了解研究領域的熱點、重點、難點。另一方面,博士生無法自主決定研究方向時,應把具體研究方向與自身興趣結合或在具體研究方向中尋找興趣點。(2)設置合適的目標。既具有挑戰(zhàn)性又具有現(xiàn)實性的目標有助于激發(fā)內部科研動機。目標應分為短期目標、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并及時分析總結,作為設置新目標的參考。(3)培養(yǎng)恰當?shù)淖晕倚芨?。自我效能感會影響博士生對科研的堅持、對科研的態(tài)度及科研活動時的情緒。因此,博士生應對自身科研能力保持自信并培養(yǎng)恰當?shù)淖晕倚芨?。?)訓練并不斷提高歸因能力。不正確的歸因往往導致習得性無力感,最終喪失對科研的興趣。因此,培養(yǎng)博士生正確的歸因觀對其樹立敬業(yè)觀具有重要意義。
(三)強化教師隊伍學術道德水平建設,建立導師團隊與博士生的學術共同體
本研究分析結果顯示,博士生對學術道德的了解主要是通過導師的言傳身教?!督逃筷P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要“充分發(fā)揮導師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首要責任人的作用”。教師作為知識的傳遞者,給予學生的不僅是專業(yè)知識,更是一種學術價值觀的傳遞。教師“言傳”固然重要,但是“身教”的力量同樣不容忽視。因此加強教師(導師)隊伍學術道德建設具有重大且深遠的意義。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在學術研究中導師必須以身作則,率先垂范,樹人是教育的目的,但立德才是更為根本的任務。導師作為學術工作的引路人,其身上的責任更為重大,基于此,強化教師學術道德建設,加強教師在立德樹人教育過程中的首要責任人作用是不容忽視的一環(huán)。
張斌認為,運行良好的學術共同體可以保障學術制度和規(guī)范的順利運行[22]。而在博士生的學習過程中,建立導師或導師團隊與博士生學術共同體,通過培養(yǎng)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包括課程學習、選題和開題、論文發(fā)表和學位論文寫作,以組會、集體討論、個別交流等形式,對博士生學術道德的養(yǎng)成和監(jiān)督起到重要作用。學術共同體通過對博士生學術道德規(guī)范的定期宣傳教育,對學術不端行為有較大的預防作用。在問卷中博士生表示有關學術道德的學習和提高主要是來自導師的以身作則和學長的示范作用,這說明學術共同體成員的示范作用對博士生學術道德的形成和預防學術不端影響很大。因此在高校建立導師團隊與博士生團隊的學術共同體,是有效提高學術道德規(guī)范水平的途徑之一。
(四)形成友善型學術團體,促進跨學科交流,加強導師對博士生心理問題的關注
博士生的友善價值觀主要體現(xiàn)在團結互助的同學關系以及和諧友好的師生關系,即形成友善型學術集體。科研為博士生個人發(fā)展提供智力支持,友善為博士生個人發(fā)展提供情感支持,二者的合力是友善型學術集體的保證。問卷結果顯示,在與同學團結互助方面,博士生表現(xiàn)出對友善型學術集體的認識不足,并且在實踐中鮮有主動形成友善型學術集體。解決此問題的關鍵在于博士生保持科研與友善的恰當張力,在踐行運用中培育友善價值觀??鐚W科交流是友善型學術團體的一個重要表現(xiàn)。關于跨學科人才的培養(yǎng),是近年來研究生培養(yǎng)的重要內容。與本科生的大班教學和豐富的團體活動不同,博士生除去政治、英語課之外基本沒有集中學習的機會[23],或僅局限于導師團隊內同門之間的交流。本研究分析結果顯示,博士生之間的團結互助水平較低,這大大影響了不同研究方向、不同專業(yè)、不同學科博士生之間的交流,阻礙了跨學科內容的交流和跨學科人才的培養(yǎng)。建立各類博士生交流平臺,大到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小到安排不同專業(yè)的博士生同住一個寢室;健全博士生交流制度,如將每學期參加的學術交流活動次數(shù)或與他人合作學術成果數(shù)量列為考核內容等,都將促進博士生之間的交流合作,推動跨學科人才培養(yǎng)政策的有效實施。
已有研究表明,博士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容樂觀,其中最為突出的是抑郁和焦慮情緒,而導致博士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最大壓力來源即是學業(yè)壓力[24]。本研究分析結果顯示,博士生與導師交流頻率較高,關系較為融洽。但是師生之間的交流基本上圍繞學業(yè)展開,導師對博士生生活上的關心和心理上的疏導非常少。這也揭示了目前中國博士生培養(yǎng)過程中太過于側重學術能力的培養(yǎng)和科研任務的完成,而極大地忽略了對博士生心理健康狀況的關注。強調對博士生心理健康問題的重視,是今后博士生培養(yǎng)過程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博士生的生活和科研工作過程中,接觸最多的人就是導師,幫助博士生順利完成學業(yè)是導師的基本職責。除此之外,導師還應通過自身豐富的閱歷和人生感悟,在博士生遇到心理問題而無法自我疏解的時候,充分發(fā)揮其在博士生成長中的引路人和指明燈的作用,幫助博士生順利渡過攻讀博士學位的幾年時光。除此之外,還應建立健全高校專業(yè)心理咨詢機構及咨詢師,拓展輔導員的心理輔導廣度和深度,采取多樣化的心理輔導模式,共同打造有利于博士生心理健康發(fā)展的校園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72.
[2]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
[3]沈文欽,王東芳,趙世奎.博士就業(yè)的多元化趨勢及其政策應對——一個跨國比較的分析[J].教育學術月刊,2015(2):35-45.
[4]陳殿林,徐沁沁.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三個基本層次的邏輯關系[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6(23):22-26.
[5]楊建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三個層面”的內在整體性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5(8):47-50.
[6]姚紅,郭鳳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三個層面的理論意蘊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4(12):45-48.
[7]郭艷.大學生個人層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與踐行研究[D].南充:西華大學,2017.
[8]張哲豪.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個人層面培育研究[D].西安:西安工業(yè)大學,2017.
[9]陳浩苗,嚴聰慧,鄧慧雯,等.青少年對公民個人層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現(xiàn)狀調查——以湖北武漢地區(qū)為例[J].領導科學論壇,2015(3):21-23.
[10]王振.論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時代要求——基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個人層面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5):4-7.
[11]李高雅. 昆明市在讀博士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學,2016.
[12]習近平.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大力弘揚偉大愛國主義精神,為實現(xiàn)中國夢提供精神支柱[N].人民日報,2015-12-31.
[1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優(yōu)化學術環(huán)境的指導意見[EB/OL].(2015-12-29)[2018-3-13].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01/13/content_10591.htm.
[14]陳友慶,楊蘭香.當代大、中學生愛國主義情感和民族主義情感特點[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3(6):899-901.
[15]廖和平,王克喜,鄧淇中.社會性別視角下的高校女研究生“成長”問題及成因分析——基于6?。ㄊ校┑?8所高校的調查數(shù)據(jù)[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3):88-94.
[16]許嬋媛,于偉,張穎.研究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知的現(xiàn)狀分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7(22):40-42.
[17]張勝利,凌鵲,丁彥.思想政治教育視野下研究生導師育人作用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14):80-82.
[18]馬永紅.中國博士研究生培養(yǎng)模式改革研究[R].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高等教育研究院,2017.
[19]崔新紅,田楊萌.碩士研究生培養(yǎng)與師生關系的調查與分析——以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為例[J].中國電力教育,2009(18):47-49.
[20]張靜.導師與研究生之間的和諧關系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07(9):19-22.
[21]周光禮,莫甲鳳,劉倩,等.中國博士質量調查——基于U/H大學的案例分析[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46.
[22]張斌.我國學術共同體運行的現(xiàn)狀、問題與變革路徑[J].中國高教研究,2012(11):9-12+98.
[23]楚永全,陳文婷,黃昊.研究生校園朋輩關系探微——基于班級、宿舍關系及交友圈的分析[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2(2):37-41.
[24]郭慧梅.博士研究生心理健康狀況及干預建議[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7(8):111-115.
(責任編輯??彭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