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恩平市恩城西安小學
看了一本好書或一篇好文章,在被里面的情節(jié)深深地打動的同時,將自己的體會、感受與別人交流或寫成文章,讀后感就這樣應運而生了。讀后感的寫作是一個人語文綜合水平的體現,寫好讀后感可以提高閱讀和作文的能力,還可以增長知識,提高認識事物的能力。那么,寫好讀后感有何妙招?
對一本書或一篇文章只是大體上了解,就要寫成篇的感受和體會來,結果只能是浮光掠影,感受膚淺,或是離開原文,文不對題地感慨一通。須知寫好讀后感是“讀”在前,“感”在后,“讀”是“感”的前提和基礎。例如,讀了寫人的文章,要弄清作者是怎樣刻畫人物的,突出了人物的哪些精神和品質。寫讀后感不能一味求快,必須首先讀懂原文,對文章的主要內容和思想內涵要了如指掌,然后再對感觸最深的部分進行針對性的精讀,邊讀邊感悟,不斷加深體會,為寫讀后感做好準備,所以對原文一定要讀通、讀透。
動筆寫作時,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這也寫一點,那也寫一點,重點不突出,使文章顯得很松散。應該好好地想一想,文中哪一點最感人,你讀后對哪一點體會最深刻。然后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和思想實際,通過擺事實說感受把它寫下來。這樣寫出來的文章,內容比較集中,感受也比較深刻。如對于《一夜的工作》讀后感,你可以抓住文中周總理生活儉樸方面來寫,先寫文中周總理生活如何儉樸,再聯(lián)系自己生活中一些不節(jié)儉的行為進行感悟,談自己的收獲。我們在寫作時,要由此及彼地聯(lián)系到現實生活中相似或相反的具體事例,抓住自己感受最深的一點,深入反思,反復琢磨,然后具體寫出從中受到的啟發(fā)。
讀后感的重點在于“感”,應作重點來寫,另外,適當引用原文內容也是必要的。但要做到少而精。如果摘錄或介紹原文的內容太多,就變成原文的復述或縮寫,就會沖淡“感”的內容?!罢边€要有目的,首先要看看自己想抓住文中哪句話或哪節(jié)內容的思想談感想;然后有選擇地摘錄。如寫老舍先生的《養(yǎng)花》讀后感,文中哲理性的語句很多,如果你大段大段地抄下來,那么議的內容就很少了,但如果有目的地選擇一些含義較深刻的來寫。如抓住“不勞動,連棵花也養(yǎng)不活,這難道不是真理嗎?”或“讓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得到適當的調節(jié),有益身心,勝于吃藥?!边@樣就抓住了文章的精髓,讀者就會覺得你摘得恰當了。
優(yōu)秀的讀后感不是簡單地照搬原文的觀點,也不是機械地重復大眾的觀點。既可就事論事,對所引文中內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現象到本質,由個別到一般作一番挖掘。亮出的觀點要想使自己的讀后感令人耳目一新,我們就要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從原文中引申出充滿個性的看法、見解。就一篇文章來說,構思的角度很多,但只能集中寫一兩點感觸,又要有主次之分,所以選擇好的角度,是文章成功的關鍵。如寫童話故事《小雁歸隊》讀后感。大多數的學生寫小雁得過幼雁百米短飛冠軍后驕傲起來,在冬天遷徙時,為了出風頭,不跟雁群飛行,而被暴風雨擊落。從團結就是力量方面去發(fā)表議論。但有一位學生卻從小雁由于一次成功而驕傲,沒有從小練好過硬的基本功,而得如此下場去議論。他的觀點就別具一格,就能吸引讀者。
讀透了課文,選好了議點。那么。課文內容的概述與議點之間連接要自然。初學寫讀后感的學生往往掌握不到“聯(lián)”的要訣,造成過渡不自然。本學期我執(zhí)教的五年級的學生在學寫讀后感時,先對文章內容作了概述,就直接在下一段開頭舉例子說事實來闡述自己的觀點,讓人讀了感到非常突然。如學生寫《圓明園的毀滅》讀后感。有學生概括了文章內容后,直接舉例子說應該怎樣學習,振興中華。雖然例子符合原文的思想,但寫讀后感要注意概述之后要闡明自己的觀點,然后在觀點與事例之間要用語句連接,要知道“聯(lián)”是讀后感的橋梁。學生這樣的連接有點牽強附會。我讓學生先講講圓明園被毀滅的原因,明白落后就要挨打,再敘述一些民族落后的恥辱史,最后才聯(lián)系實際寫應該怎樣做。這樣,過渡才能自然,讀起來讓人覺得結構嚴謹,語句連貫。
“結”是文章發(fā)感后觀點的歸納。文章的結尾,可以是照應式,用上一兩句話,再一次以一種恰當的形式,不失時機地再現習作的主要內容或中心,收攏全文;也可以是升華式,提出希望,發(fā)出號召;還可以是抒情式,直接抒發(fā)自己的感想,引起讀者的共鳴,讓讀者從中受到感染,受到教育。但不管采用哪種方式結尾,都必須與前文貫通,渾然一體。有時,重復就是力量,會收到畫龍點睛的功效。結尾一定要言簡意賅,感情要自然、真切,才能使讀者產生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