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山市三鄉(xiāng)鎮(zhèn)文體教育局
課堂小練筆融讀寫為一體,是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重要方式,既幫助學生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又提高學生語言運用和表達的能力。然而,當下課堂小練筆的現(xiàn)狀,往往流于形式,效果不容樂觀,出現(xiàn)低效,甚至無效的困境。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第一,畫蛇添足。有些老師喜歡在教學即將結(jié)束時安排總結(jié)性小練筆。這類總結(jié)性小練筆,學生往往寫的都是不痛不癢的套話,既缺乏個性化的解讀、體驗,也沒有明顯詞語、句式的運用和增量。第二,信馬由韁。有些老師設想運用想象性小練筆,讓學生展開想象。但是,由于老師沒有找準練筆點或選擇時機不恰當,小練筆偏離文本。第三,生搬硬套。有些老師喜歡運用教材經(jīng)典的片段,設計仿寫性小練筆。但由于老師沒有進行細致指導,出現(xiàn)了不少“套公式”的現(xiàn)象。
如何扭轉(zhuǎn)當前課堂小練筆低效、無效甚至是負效的困境,真正地落實有效的課堂練筆,讓每次小練筆都能在學生原有的基礎上有新的提高,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1.文本空白點
課文有些地方寫得或含蓄,或簡練,或意猶未盡,留下空白的地方。小練筆就可以找在空白點,引導學生填補空白。如《生命 生命》中“飛蛾求生的欲望”課文沒有寫。我們可以設計小練筆:“假如你是那只飛蛾,你被杏林子抓在手中時,心里會怎樣想?”
2.拓展延伸點
拓展延伸點是課內(nèi)與課外閱讀的銜接點,也是文本理解向習作練筆過渡點。拓展延伸點或關注文本的背景,或引申類似的現(xiàn)象,或鏈接相關的事件。如教學《果園機器人》,教完果園機器人的作用和特點,讓學生自己寫一寫“果園機器人的自述”,以“我的自述”成為支點,由仿到創(chuàng),將課本語言內(nèi)化為自己的語言。
3.典型遷移點
打開課文,我們會發(fā)現(xiàn)每一篇課文都有獨特的精彩。教學中,把這種特別“典型”的地方找出來,并付之于練筆,往往能夠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美麗的小興安嶺》,文章結(jié)構清晰,寫作方法明朗。我讓孩子們仿照這樣的結(jié)構寫校園的四季。
4.情感爆發(fā)點
語文教材體現(xiàn)著濃厚的人文性,蘊含著豐富的情感。在教學中,老師就要化情感爆發(fā)為練筆點,延伸文本的情感。如《生命 生命》一課,當教學進行到引入杏林子從小病魔纏身,但她憑著堅強的毅力,成為臺灣最有影響力的作家,老師可以巧設小練筆,讓學生寫下自己對生命的感悟和思考。
“引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是語文教學總的理念、目標和要求。老師要根據(jù)教學目標和文本特征,選取最有價值練筆的內(nèi)容。如《中彩那天》一課,文章以汽車的得而復失和人物的思想感情變化過程為線索展開,語言、動作、神態(tài)描寫,十分逼真,表達了人物的思想感情,是孩子們學習的好材料。老師可根據(jù)文本,學習表達方法,針對性地設計小練筆:“擦去“K”字,父親會是一種什么樣的表情?什么樣的動作呢?心里想些什么呢?”把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心理具體細致地寫下來。這樣一來,課文的理解與語言文字的運用水融相交。
如果老師將小練筆拋出后,沒有指導學生練筆方法,學生的思維就跳不出文本的影響。所以,練筆時,我們要根據(jù)文本的特點,及時激活學生的情感體驗和生活積累,幫助學生找出文本語言規(guī)律和特征,加以有效的引導。
《記金華的雙龍洞》是一篇游記,文中描繪景色的句子,運用了對比、比喻、夸張等修辭手法,生動形象,流露作都對雙龍洞的喜愛之情。教學中,我們可設計小練筆,讓學生學習各種修辭手法,把事物的特點寫得生動具體。課文中“在洞里走了一轉(zhuǎn),覺得內(nèi)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來進房子那么大”“我又感覺要是把頭稍微抬起一點兒,準會撞破額角,擦傷鼻子”等句子,老師可以引學生揣摩其中的表達規(guī)律,讓學生明白作者是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描寫,并靈活運用對比、比喻等表達方法。接著,老師再出示相關的小練筆:1.那棵松樹十分粗壯。2.登上山頂,我感到舒服極了……學生在老師有效的引導下,掌握語言文字規(guī)律和語言表達特征,做到學中練,練中用,走出了文本的束縛。
我們從熱鬧中沉靜下來反思,理性認識小練筆,將低效、無效的小練筆趕走,回歸語文本色,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讓學生學得扎實、輕松、有效,進而幸福地徜徉在語文學習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