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建華
(山東商業(yè)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山東 濟(jì)南 250103)
(一)在句子中,介詞“在”與動詞“在”容易弄混。區(qū)分它們的標(biāo)準(zhǔn),是看句中是否還有其他部分作謂語。如果沒有,“在”就是動詞。否則,是介詞。如:
上個星期天我在家里。(動詞)
上個星期天我[在家里]學(xué)習(xí)。(介詞)
這項(xiàng)新技術(shù),[還]在繼續(xù)研究中。(動詞)
(二)這里所說的方位詞語,指方位詞和方位短語。方位短語的用法也與方位詞的用法一致。介詞“在”與方位詞語的組合的用法下文中談。
(一)“在+L”式。如:
①你在前面走,我在后面跟。
②在外面,她是國家首相;在家里,她是普通的妻子。
③你坐在中間,我倆坐在兩邊。
④前些時候,還有人住在里邊。
1.“在”與L之間可加入別的成分?jǐn)U展。這樣就形成了組合的第二種形式“在……L”式。如:
⑤在以后,特別是在抗日戰(zhàn)爭以后,我們黨又曾多次和國民黨進(jìn)行和平談判,以圖避免內(nèi)戰(zhàn),并且試圖通過和平的道路實(shí)現(xiàn)中國的社會政治改革。
例①可以加些成分變?yōu)椋?/p>
你在我前面走,我在你后面跟。
例③、例④可分別變?yōu)椋?/p>
你坐在我們中間,我倆分坐在你的兩邊。
前些時候,還有人住在里面。
至于中間可加入些什么成分,第(二)部分談。
2.這種形式中的方位詞,多是合成方位詞,極少有單純方位詞?!澳阍谇埃以诤蟆?,“在”是動詞?!澳阕谇埃易诤蟆?,沒這種說法。“你在前走,我在后跟”,書面語中不這樣說,口語一般也不這樣說。
3.這種形式的組合,在句中作狀語、補(bǔ)語的時候多。如①②中作狀語,③④中作補(bǔ)語。也可作賓語和定語。如:
⑥我們這是在家里,[不]是在外面。(賓語)。
⑦(在外邊)的那個人是誰?(定語)
還沒有發(fā)現(xiàn)“在+L”式作主語的例子。
[在以前]是這樣,[在以后]還會是這樣。
在家里是一個樣。[在外頭]又是一個樣。
這兩句都是省略了主語的例子,而前一句一般不用“在”。
4.“在+L”式常在謂詞前后或句子開頭,也可在句尾。例如:
⑧你干什么了,[在里頭]?
作定語時后邊必有助詞“的”,作狀語補(bǔ)語時不能用標(biāo)志“地”“得”。作補(bǔ)語時一般都緊跟在動詞后,但也有極特殊情況放在賓語后。
如:寫一個名字<在上頭>??勺兂蔀椋喊岩粋€名字寫<在上頭>。
5.“在+L”式前有時可加狀語。
如:他[一直][在前面]走,我[一直][在后邊]跟。
但這只限于“在+L”作狀語時,而且也不是作狀語時都可以加。作狀語也可連用,如:[在前面][在后面]都一樣。
“在+L”式前不能加定語,后面也不能帶補(bǔ)語。
6.“在+L”中的L只有基本義,即只表示方位、處所、時間,沒有引申用法。例①中表方位,④中表處所。表時間的如:
⑨這在以前,簡直是不可想象的。
“在+L”式不是很重要、很常用的一種組合形式,這里略談。下面重點(diǎn)研究另一種形式。
(二)“在……L”式。這是介詞“在”與方位短語的組合形式,也是十分常見、應(yīng)用很廣的一種形式。用來表示方位、時間、處所以及方面、范圍、條件、情況、過程等。如:
表方位的:
⑩兩個孫女坐在奶奶左右。
表方面的:
表處所的:
表時間的:
表?xiàng)l件的:
表情況的:
表過程的:
1.“在”與L之間的成分,可以是一個詞,也可以是一個短語。這樣就可以很長,也可以很短。
2.“在……L”中間的詞、短語的性質(zhì)和類型:
(1)最常見的是名詞性的詞和短語。上文所舉各例中的詞和短語都是名詞性的。又如:
所有的方位詞與介詞“在”搭配時,中間都可加入名詞性成分。
(2)動詞性成分。如:
“在……以前”這種格式中,如中間放入的是動詞性成分,那么放入的成分可是肯定形式,也可是否定形式,意思一樣。如例可說成:在沒有攻打濟(jì)南以前,……
(3)“在……中”“在……上”“在……下”等中間只能放人名詞性成分。下面三例是病句。
A:在繼續(xù)戰(zhàn)斗中,戰(zhàn)士們表現(xiàn)出了大無畏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B:在改善學(xué)生生活上,我們學(xué)校采取了一些措施。
C:在漁民們起早睡晚、終日勞動下,生產(chǎn)計(jì)劃終于超額完成。
A例應(yīng)把“繼續(xù)”去掉,使“戰(zhàn)斗”成為名詞。前邊可加定語,如:在一次又一次的戰(zhàn)斗中,……也可在“繼續(xù)”后加“進(jìn)行的”,變成定中型偏正短語。
“在……L”之間能加入動詞性成分、主謂短語的情況很少,除名詞性成分、動詞性成分,“在……L”中間不能加入其他成分。
3.“在……L”式可在句子中作定語、狀語、補(bǔ)語、賓語。
作定語的(必有助詞“的”作標(biāo)志):
作狀語的(不可有狀語標(biāo)志“地”):
作補(bǔ)語的(不可有補(bǔ)語標(biāo)志“得”):
下面幾例中也作補(bǔ)語,而不作定語。
它們都補(bǔ)充說明前面的動詞,與前面的動詞一起作賓語。
作賓語的:
“在……L”組合在句中作狀語、補(bǔ)語的情況最多,而作定語、賓語的情況較少,沒有發(fā)現(xiàn)能作主語的情況。
下面就這種組合作狀語、補(bǔ)語的情況再具體說明一下。
(1)“在……L”式在句中作狀、補(bǔ)時,不一定直接修飾全句的主要成分,因?yàn)樗梢员话诟蟮慕M合成分中。如例中,“是”后面的賓語是一個完整的句子,“在……中”是這個被包容著的句子的狀語,而“更廣泛”“更擴(kuò)大”“更豐富”則是其補(bǔ)語。
“在……來”作賓語“代表”的定語,“在……下”作這個定語的狀語,“起來”作這個定語的補(bǔ)語。
(2)“在……L”組合在句中作狀語時,位置可在句首、被修飾成分前或句末。
在倒裝句中可把狀語放在句末。如:
狀語放在全句的謂詞后面又不是在句末(放在句末時應(yīng)用“,”號與前面的部分隔開)時就不再修飾全句的謂詞了,而是修飾后面的成分。如、例。當(dāng)然,在全句謂詞前,也不全是修飾全句謂語。如:
“在文件上”修飾“簽字”,但不直接修飾“讓步”。
這類句子的組合結(jié)構(gòu)都是多層次的?!霸凇璍”是否直接修飾主要成分,就看它在哪一層上了。
“在……L”作補(bǔ)語時,只能放在它所修飾的謂詞的后面,定語、賓語的位置要分別在名詞性的中心詞前和動詞性中心詞后。
(3)“在……L”式作狀語時前邊還可加狀語。如:
這幾例前邊的狀語與“在……L”關(guān)系密切,有修飾強(qiáng)調(diào)“在……L”的作用。又如:
“在……L”作狀語時后面還可帶狀語。如:
(4)“在……L”作狀語和補(bǔ)語時在一定條件下可以換位。
她是[在現(xiàn)實(shí)社會中]生活的人。
補(bǔ)語變成狀語時一般都要在動詞后加上表進(jìn)行態(tài)的助詞“著”。如例中“坐在他面前的人”可變?yōu)椤霸谒媲白娜恕?,例可變?yōu)椋核菏组煵降卦阪?zhèn)街上走著。
狀語變成補(bǔ)語的,除上述幾例都可以變換回去以外,又如:
[在上頭]寫一個名字。
寫一個名字<在上頭>。
我們一定要[在援軍到來之前]把敵人消滅。
我們一定要把敵人消滅<在援軍到來之前>。
有時同一成分作狀語作補(bǔ)語意思不同。如:
在地上跳(表示跳的處所)
跳在地上(表示跳到地面上)
在馬背上打了一槍(在馬背上向別處打)
一槍打在馬背上(射中馬背)
動詞帶有后附成分(不是賓語)時,“在”與方位詞語的組合只能用在動詞前面。如:
在他面前坐著的人√
坐著在他面前的人×
在上面寫清楚√
寫清楚在上面×
“兩個孫女在奶奶左右坐著?!?/p>
不可說成:“兩個孫女坐著在奶奶左右?!?/p>
動詞帶有賓語時有時補(bǔ)語放在賓語后,如上面
說的“寫一個名字在上頭”。又如:
葬身<在大海之中>
混跡<在街市之中>
寄身<在一位老媽媽家里>
實(shí)際上,“在……L”作狀語時不少情況下是不能移到補(bǔ)語位置上去的。如例、、、等。同樣,有些情況下補(bǔ)語也不能放到狀語位置上。如:
(一)有時介詞“在”的有無對句意的表達(dá)影響不大。在有些句子中可去掉“在”,在有些句子中也可以加上“在”??扇サ簟霸凇钡模纾?/p>
可加上“在”的,如:
這些句子加上介詞“在”后,便與方位詞語一起作句子成分。它們可以加上“在’’而沒有加,可以看作是介詞“在”的省略。方位詞語只有在句中作狀語時,才可以在前面加上“在”;“在”與方位詞語的組合,也只有在作狀語時,才可以省略“在”。作補(bǔ)語、賓語時不可以省略,作定語時也很少有省略的情況。口語中有“你坐我后邊”這種說法,其中“坐”后省略了“在”。
有些方位詞語明顯地是被陳述的對象,在句中作主語,不能在前邊加上介詞“在”。如:
這種情況下,既沒有別的主語出現(xiàn),又明顯地不是省略了主語,方位短語就成了被陳述的對象。另外還有一種介詞“在”省略的情況:
這都是承前省略。
(二)組合中有時看來應(yīng)該用L卻不能用,有時可省略,有時又必不可少。如:
“在+L”式中的L是不能省略的。
當(dāng)普通名詞表處所時,后面一般要加上方位詞。如:
他把書放在桌子上了?!?/p>
他把書放在桌子了?!?/p>
姑娘們愉快地在山上玩著?!?/p>
姑娘們愉快地在山玩著?!?/p>
(三)組合中介詞“在”和方位詞都不可缺少的情況:
這類句子前邊例句中還不少。
這類情況主要有:
注:有人認(rèn)為“正在”應(yīng)看作一個詞,其詞性是動詞,在拼音文字中應(yīng)實(shí)行連寫(zhengzai)。我以為不然,因?yàn)槔?69)可以改換為:
……[正]奔騰翻涌<在你身旁>。
顯然“正在”不是一個詞。
我們四連[在……火光下]
生產(chǎn)計(jì)劃[在……條件下]終于超額完成。
4.謂詞是表示動作行為的詞,方位詞又都是引申用法,不是存現(xiàn)句等。如例、兩例的動詞分別是“承擔(dān)”、“看清”。
6.組合表時間,又放在主語后。試比較:
[在我走后],他們又談了些什么?(可省略“在”)
(一)組合中方位詞的選用
選用時要根據(jù)“在”與方位詞之間是什么成分,整個組合是什么意義。如:
在火車上/(in the train)在火車?yán)铩?/p>
在汽車上√(in the bus)在汽車?yán)铩?/p>
在飛機(jī)上√(in the plane)在飛機(jī)里×
有時表示“在……內(nèi)”的意思,卻用“在……上”。如:
在大街上(in the street)在大街里×
兩邊有建筑的通道才能稱為“街”,這說明“街”指的是一個立體的空間范疇,按意思“在大街里”應(yīng)該是理所當(dāng)然的說法,英語中就是這樣表達(dá)的,但漢語習(xí)慣不這樣說。上面的其他例子也一樣,表示“在……內(nèi)”卻用“在……上”。而表示“在小巷內(nèi)”又可用“在小巷里”,卻不象“在大街上”一樣說成“在小巷上”。
另外,一個意思有時可選用幾個方位詞表達(dá)。如:
在追悼會上
在追悼會里 (in the memorial meeting)
在追悼會中
在這個世界上
在這個世界里
在我們村上
在我們村里
它們在英語中只有一種說法,說明漢語的這三種或兩種形式表示的意義完全相同,用法也沒有區(qū)別,是同義組合。又如:
掉在地上。
掉在地下。
在我心頭/在我心上/在我心中/在我心里(in my heart)。
但也有些意義,只能選用一個方位詞表示。如:在北寧路上(√)、
在北寧路里(×)、
在北寧路中(×),但可以說“在路途中”
問題還很多。這些現(xiàn)象增加了語言學(xué)習(xí)的負(fù)擔(dān)。對于同義組合,在用法完全一樣的情況下,應(yīng)該只保留一種形式。有的說法則需要規(guī)范。這些主要是方位詞的用法問題,要解決好,就必須對所有方位詞的用法考察一遍,這里就不進(jìn)一步探討了。
(二)組合運(yùn)用中的錯誤
有時,“在……L”間加入的成分有問題。如一、(二)(2)(3)中舉的三個例子。
有時,不該用或沒必要用“在”與方位詞而用了。如:
有時句子后邊掉了方位詞。如:
該例中“抽水馬桶”后要添上方位詞“里”或“內(nèi)”;或者把“在”改為“入”。
當(dāng)然,錯用的情況還會有,這里就不一一指出了。
注:因例句來源較廣,未一一注明。
山東商業(yè)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學(xué)報2019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