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梅州市梅江區(qū)城北鎮(zhèn)中心小學
智慧課堂上的作文教學,通過信息技術與作文教學的深度融合,轉變教與學的方式,增加作文趣味性與學生參與感,解決了傳統(tǒng)作文教學中長期存在和難以解決的問題,使學生歷來畏難的作文變成自主、快樂的習作。
智慧課堂以平板教學的方式實現課堂的數字化、網絡化和信息化,實施開放式教學,為學生創(chuàng)建了自由寬松、樂于創(chuàng)造、張揚個性的學習環(huán)境。
其一,教師不再統(tǒng)一掌控作文的全過程,而是變身為習作的引領者和組織者。教師一邊在課堂上與學生一道參與作文實踐和學習,如收集資料、制作微課、寫下水文等,一邊通過數據的統(tǒng)計和分析,做到以生為本,以學定教。師生間互相補充、互相啟發(fā),共同進步。彼此間交流及時、方便,交流方式新穎有趣,課堂氛圍輕松、融洽。
其二,課堂突破了地域、時空的限制,成為便捷的可移動課堂。課前,學生可把實踐、收集的習作準備好,用圖片、視頻等形式發(fā)送至教師平板端。教師經過整理把它們推送至班級空間,供學生交流、參考。課后,學生可把未完成部分,帶回家繼續(xù)完成并上傳,家校合力,加倍提高作文教學效率。
其三,教學尊重個體之間的差異,給予學生最大的自主空間,積極發(fā)掘學生創(chuàng)造的智慧和潛能。如課堂上可同時創(chuàng)造多種作文情境,學生根據喜好各取所需,各自在不同情境中流連體驗;課堂不設置統(tǒng)一目標,高低快慢,一切都根據學生個人能力來完成等。
在“互聯網+”和最新信息技術的支持下,作文教學手段空前豐富生動、具體直觀,如:多角度利用平板功能,以直觀、新穎、可視性強的方式增加感染力,促發(fā)學生寫作激情;利用鏡頭角度的變化,把事物、景物等從小到大、從遠到近、從整體到部分、從表面到本質進行處理,幫助學生明晰思路,捋清順序等,通過技術與教學的完美結合,讓教與學充滿生機和活力。
例如,為指導學生寫好“一次科學發(fā)現”的作文,教師讓學生現場做“杯底朝天水不流”的科學小實驗。但大部分學生都把注意的焦點集中在實驗結果上了,忽略了實驗過程中同學的動作、表情等。這時,利用智慧課堂里現場錄像功能,教師把實驗視頻推送至學生平板端,重放一遍甚至幾遍,并利用慢鏡頭、特寫鏡頭等,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和揣摩同學的動作、神態(tài)等,教師加以提示、講解,學生寫下來的文章就變得細膩豐盈了。
網絡資源包羅萬象,智慧課堂上,教師可依靠平板強大的篩選、搜索、儲存功能,創(chuàng)建平板資源庫,大量收集寫作素材,定期將這些素材分享至學生平板端。為確保素材的質量,教師可利用教師平板端對學生平板端的有效控制,指導學生正確積累素材,即每次推送前,教師可先將素材進行整合歸類、取精去糟,選擇一些素材作為重點推薦,讓學生有所側重地閱讀和參考。
同時,教師要鼓勵學生合理利用網絡資源,積極創(chuàng)建個人平板素材庫,引導學生在網絡和生活中搜集、積累自己喜聞樂見的文字、圖片、聲像資料,然后按寫人、記事、寫景、狀物等分類整理,不斷豐富自己的素材庫。同學之間互通有無,取長補短,形成同享共贏的學習氛圍。
智慧課堂模式下,作文實現了多種評改方式同時進行,讓教師徹底從評改的煩勞中解放出來,評改快捷、方便、高效。
互評互改:教師將習作放到論壇上,引導學生自由閱讀習作,鼓勵學生踴躍回帖,及時寫下閱讀心得或看法。后讀同學除了看原文、點評原文,還可以就同學的點評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老師也加入交流評價,形成一種百花齊放的交流氛圍。
面對面批改:不管是課上還是課后,通過平板的特殊功能,實現教師一對一或一對多進行在線交流批改。其他同學亦可在一邊旁聽,觸類旁通,方便省時,事半功倍。
自我修改:智慧課堂上,平板對文檔的處理功能十分強大,且操作便捷,學生可根據教師指點和同學意見,在文稿上直接進行文字編輯,隨時潤色或斧正,文面保持規(guī)范、整潔、清晰,大大提高了學生自改的熱情和能力。
習作完成之后,可儲存到平板上的“我的習作庫”,成為各自的“作文集”。優(yōu)秀習作還可上傳到校園網站,或通過微信、QQ等平臺向更廣闊的讀者群推介,讓更多的人參與評價。
智慧課堂模式下的寫作教學,優(yōu)化了課堂環(huán)境,改變了教學模式,豐富了教學內容,使作文教學效率、寫作技能全面提高,對學生個性的形成和發(fā)展產生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