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仙,許勇鎮(zhèn),阮詩瑋
(1.福建中醫(yī)藥大學,福建 福州 350108;2.北京中醫(yī)藥大學第八臨床醫(yī)學院,福建 廈門 361001;3.福建中醫(yī)藥大學附屬人民醫(yī)院,福建 福州 350004)
慢性腎臟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屬于中醫(yī)水腫、虛勞、癃閉、關格等范疇;在現(xiàn)代醫(yī)學中是多種腎臟病的統(tǒng)稱,如慢性腎小球腎炎、糖尿病腎病、高血壓性腎損害等,都屬于CKD范疇。阮詩瑋教授為福建中醫(yī)藥大學附屬人民醫(yī)院主任醫(y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福建省名中醫(yī),從醫(yī)30余載,尤其擅長腎臟病的診治。阮老師在臨床上十分重視從肝論治CKD,為腎性高血壓、乙肝病毒相關性腎炎等疾病的治療提供了有效思路,現(xiàn)將其臨證經(jīng)驗總結報道如下。
大量研究發(fā)現(xiàn),抑郁狀況在CKD患者中普遍存在,抑郁對CKD的發(fā)病及其進展有重要影響[1]。《丹溪心法·卷三六郁五十二》認為“氣血沖和,萬病不生,一有怫郁,諸病生焉。故人身諸病,多生于郁”。CKD患者因為久病氣機運行不暢,影響了肝主疏泄以及肝主藏血的生理功能,肝主疏泄功能失調則氣機郁滯可表現(xiàn)為肝郁乘脾,肝郁氣滯,肝陽上亢等;嚴燦等[2]認為肝失疏泄,氣機不暢,可使機體神經(jīng)體液調節(jié)失常,致情志活動異常,疏肝是治療的基礎方。肝不藏血則表現(xiàn)為肝血虧虛甚則出現(xiàn)肝腎陰虛之證。臨床上CKD合并焦慮狀態(tài)的患者并不少見,無論是疾病本身還是現(xiàn)代生活的快節(jié)奏都會導致心理壓力,并相互影響,因而患者情緒常常隨著檢驗指標的波動而波動。在CKD后期因為激素等藥物的應用耗傷陰血,再加上疾病的進展,患者常出現(xiàn)肝血虧虛甚至肝腎陰虛的狀況。WHO最近調查發(fā)現(xiàn),在影響人長壽的各種因素中,精神情緒和生活是否規(guī)律各占30%,由此可見,情緒對于人體的健康意義重大,而肝與情緒活動之間的關系非常密切。所以在CKD的治療中,一定要重視從肝論治。
祖國醫(yī)學,如《黃帝內經(jīng)》已對腎肝之間的密切關系有所論述?!端貑枴の暹\行大論》云:“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腎,腎生骨髓,髓生肝?!惫视懈文I同源、乙癸同源之說。在治療上,李杲在《內外傷辨惑論》中首次提出了肝腎同治的見解:“腎主骨,為寒;肝主筋,為風。自古腎肝之病同一治,以其第相維持也。”
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肝臟是機體新陳代謝的樞紐,參與了糖、蛋白質、脂肪的代謝,并有解毒、造血、凝血、分泌膽汁等功能。腎臟的基本功能是生成尿液,借以清除體內代謝產(chǎn)物及一些廢物、毒物;腎臟同時還有內分泌功能,生成腎素、促紅細胞生成素等;腎臟的這些功能,保證了機體內環(huán)境的穩(wěn)定,使新陳代謝得以正常進行。肝臟和腎臟都是新陳代謝、生成血液以及內分泌的重要器官。張倫理[3]認為進展性肝硬化患者存在內臟血管擴張、心輸出量減少以及動脈血壓降低等癥狀,導致有效動脈血容量減少,使腎臟血流量減少和腎臟血液灌流下降;此時門靜脈產(chǎn)生壓力激活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RAAS),這種機制通過收縮血管,有助于維持有效動脈血容量的相對正常,從而減輕腎臟缺血、缺氧等損害;而在治療上,則需控制肝硬化的進展以減少腎臟損傷,延緩機體進入肝腎綜合征的階段。梁健等[4]認為,對肝纖維化患者的治療應注重肝腎同治,從肝腎入手,通過柔肝滋腎從中逆轉,可收到較好的防病治病的效果。因此,不論是腎臟疾病還是肝臟疾病,都要重視肝腎同治。李愛純等[5]認為具有活血化瘀、扶正補虛、益精養(yǎng)肝功效的中藥可調節(jié)免疫,具有抑制炎癥反應、保護肝細胞、抗肝損傷的作用,從而阻斷和逆轉肝纖維化,此類中藥經(jīng)多年的臨床應用已獲得滿意療效。目前,一般認為在乙型肝炎病毒相關性腎炎中,HBeAg在腎小球的沉積以及誘導免疫復合物的形成,造成了腎損傷。而大量的臨床研究表明,通過抗病毒治療,隨著HBV復制活動減弱及HBeAg清除,患者蛋白尿可顯著減少,腎功能改善。研究發(fā)現(xiàn)RAAS系統(tǒng)的激活等可導致腎性高血壓,唐桂軍等[6]運用滋陰平肝化瘀湯治療腎性高血壓取得良好的療效。因此臨證治療乙肝病毒相關性腎炎、腎性高血壓等疾病,需重視從肝論治。
在CKD的發(fā)病過程中,早期常表現(xiàn)以實證為主,隨著病情的進展逐漸進入虛實夾雜、本虛標實之證,故在治療上也要隨著病情的變化而隨證治之。阮老師在臨證中常從肝之虛實切入。肝體陰而用陽,故肝之實證有肝郁氣滯、氣滯水停、氣滯血瘀、肝陽上亢、肝經(jīng)濕熱、肝火擾神等;肝虛證常見的有肝血虛、肝陰虛;故在治療上常常從疏肝活血、調肝利水、清肝安神、滋養(yǎng)肝腎、清熱利濕等治法入手,從而做到治腎不忘肝,肝腎同治。
CKD病程長,纏綿難愈,易反復發(fā)作,患者信心不足,容易隨著檢查指標的波動產(chǎn)生情緒波動,出現(xiàn)腎病抑郁的臨床表現(xiàn)?!堆C論·臟腑病機論》中記載“肝屬木,木氣沖和條達,不致遏郁,則血脈得暢”,反之肝失調達日久則易波及血分,形成氣滯血瘀。女性氣機易郁的生理特點又決定了女性更易氣滯血瘀,除了CKD的表現(xiàn)外,還常伴經(jīng)前乳房脹痛,情緒不暢,顏面生斑,月經(jīng)后推,有血塊、痛經(jīng)等。故阮老師常在患者月經(jīng)來臨之前用疏肝活血法,以自擬通經(jīng)湯加減治療之。
CKD患者常伴有胃腸功能紊亂及水腫,與腎臟代謝體內毒物、水的能力下降有關,常出現(xiàn)以腹脹、納差、便溏、眼瞼及雙下肢浮腫等為主的臨床癥狀,濕濁內盛、水停氣滯,日久形成血瘀,導致氣血水不利。而瘀血阻滯,氣機失調,亦影響水液的運行而成濕成飲。仲景有云:“血不利則為水……水不利則為血?!?證屬氣滯血瘀水停,治宜氣血水同調,肝之氣血調達,則三焦氣機通暢,則水液得以正常輸布則濕亦化。肝主疏泄調節(jié)膀胱氣機之運行,促進膀胱氣化津液,助膀胱氣化以利小便[7]。阮老師喜用當歸芍藥散加減,以達到氣、血、水同治。濕濁內停往往影響氣機的運行,故加入香附等行氣寬中之藥,如此則肝之氣血調暢,三焦水液得以正常代謝。
CKD患者亦常見腎性高血壓,且不易控制,西醫(yī)認為與水鈉潴留、RAAS系統(tǒng)的激活密切相關。中醫(yī)則認為此與肝氣不舒、情緒過激有關,氣郁化火,氣血逆亂,上擾清竅則頭暈頭痛、耳鳴,肝火擾神則心煩失眠,煩躁易怒,舌紅,脈弦數(shù)等。怒郁不寐,以肝藏魂,肝主怒也。如此則需清肝經(jīng)之火以安心神,阮老師常用天麻鉤藤飲加減以清熱平肝、潛陽熄風,肝火除則神自安。通過清肝平肝控制血壓,以延緩CKD的進展。若不甚外感,引起頭痛,病程較短者,用川芎茶調散治之以疏風散邪止痛。
乙型肝炎病毒相關性腎炎導致的CKD早期因免疫復合物的沉積引起腎損害,后期則因肝硬化引起的腎灌注量減少加重腎損傷,中醫(yī)認為CKD病程日久損及肝腎,導致肝腎陰虛,同時也存在濕熱內阻的標實之象。故表現(xiàn)為口干口苦疲乏無力、頭暈目眩、腰酸等。虛則補之,肝腎同源,阮老師常用一貫煎加減以滋養(yǎng)肝腎,清化濕熱。
CKD中肝膽濕熱證亦不少見,福建省地處沿海地區(qū),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常年多風多濕,且氣溫長年偏高,故濕熱體質者較多。主要表現(xiàn)為口干口苦、口舌生瘡、顏面油脂分泌多、性格急躁易怒、失眠焦慮、水腫等,這些臨床表現(xiàn)都與肝膽濕熱致肝主疏泄功能失常密切相關。故阮老師常用龍膽瀉肝湯加減瀉肝膽實火,清下焦?jié)駸幔郧鍩崂”愦龠M機體毒素代謝,延緩腎功能損傷的進展。
林某某,女,32歲,2016年4月9日初診。自述于1年前感冒后發(fā)現(xiàn)肉眼可見血尿,服用小柴胡顆粒后血尿消失,復查尿常規(guī):隱血1+,未予重視,3天前感冒又出現(xiàn)血尿??滔拢焊忻耙延?,咽喉有異物感,口干,心悸,納寐尚可,舌暗紅,苔根部偏厚,脈弦數(shù)。末次月經(jīng)2016年3月10日至16日,量少,有血塊,痛經(jīng)。輔助檢查:尿常規(guī):隱血3+,紅細胞:320個/μL。中醫(yī)辨證為尿血(氣滯血瘀證)。處方:當歸10 g,赤芍15 g,川芎6 g桃仁6 g,紅花3 g,生地15 g,香附6 g,牛膝15 g,車前子(布包)15 g,大薊15 g。共14劑,水煎服,1劑/d,2次/d,早晚餐后溫服。2016年5月11日復診:無肉眼可見血尿,正值經(jīng)期,無痛經(jīng),量可,少量血塊。輔助檢查:尿常規(guī):隱血1+。原方繼服2周。
按:患者主證為血尿伴有痛經(jīng),月經(jīng)量少,有血塊,阮老師從離經(jīng)之血辨治之,以疏肝活血法為主,輔之以涼血止血之品以治之。阮老師常在患者月經(jīng)來臨之前用疏肝活血法,以自擬通經(jīng)湯加減以促使經(jīng)行通暢,瘀血自去,常用桃仁、紅花、當歸、川芎、生地、赤芍、白芍、桃花組成的四物湯行氣活血補血,香附可加強其疏肝行氣,使肝氣舒則血氣行;牛膝活血化瘀,引藥下行胞宮,以助血暢。正如張介賓所言:“木不宜郁,故欲以辛散之,順其性者為補,逆其性者為瀉?!比绱?,肝經(jīng)氣血調和暢通則血尿、痛經(jīng)皆見好轉。
鄭某某,女,41歲,2016年7月30日初診。自述于2年前出現(xiàn)少尿,近一年來雙下肢反復浮腫,刻下:雙下肢凹陷性浮腫,疲乏,納呆,口干喜溫飲,夜寐可,大便3~4次/d,質偏稀,不成形。舌暗紅,苔薄白,脈澀。輔助檢查:尿蛋白2+。中醫(yī)辨證為水腫病(水停瘀阻證),處方:當歸6 g,赤白芍15 g,川芎6 g,茯苓15 g,白術6 g,澤瀉15 g,車前子(布包)15 g,香附6 g,木瓜15 g,滑石15 g,甘草3 g。共14劑,水煎服,1劑/d,2次/d,早晚餐后溫服。2016年8月15日復診:雙下肢浮腫已減;復查尿常規(guī):尿蛋白1+。原方繼服14劑。
按:患者反復水腫,水濕內停,阻滯氣機,日久氣滯而形成血瘀。方選當歸芍藥散調肝利水。方中當歸、赤芍、川芎、香附疏肝行氣,活血以利水。《金匱要略》有言:“治濕不利小便非其治也。”白術、茯苓、澤瀉健脾祛濕,通利小便,加入車前子、薏苡仁等加強祛濕利小便之效。藥證合拍,患者經(jīng)多次復診,水腫未再見發(fā)作,蛋白尿亦見好轉。
彭某某,女,26歲,2016年 11月12日初診。自述于5月前婚檢時發(fā)現(xiàn)尿蛋白2+,血壓180/100 mmHg,遂于當?shù)蒯t(yī)院就診,血壓仍控制不佳??滔拢侯^暈頭痛,心煩,寐差,納食尚可,二便調,舌紅,苔薄白,脈弦滑。中醫(yī)辨證為眩暈(肝陽上亢證)。處方:雙鉤15 g,天麻10 g,杜仲15 g,牛膝15 g,桑寄生15 g,夜交藤15 g,黃芩6 g,茯苓15 g,草決明15 g,梔子6 g,益母草15 g,七???5 g。共14劑,水煎服,1劑/d,2次/d,早晚餐后溫服。2016年12月17日復診:頭痛頭暈較前減輕。近兩周血壓控制在140~160/80~90 mmHg,復查尿常規(guī):尿蛋白:1+。予原方繼服7劑。此后血壓控制平穩(wěn),復查尿蛋白微量或者1+。
按:患者發(fā)現(xiàn)尿檢異常時即出現(xiàn)高血壓,肝體陰而用陽,當肝陽過亢時則上擾清竅則頭暈頭痛,故曰“諸風掉眩皆屬于肝”;肝火內擾神則心煩失眠,故治以清肝安神,涼肝平肝以熄風,輔之以補益肝腎。以天麻鉤藤飲加減:方中天麻、鉤藤、生決明可平肝祛風降逆,輔之以黃芩、梔子清肝經(jīng)之熱,桑寄生、杜仲等補肝腎以平肝之逆,以夜交藤、茯神等養(yǎng)心安神;諸藥合用則清肝平肝,潛陽熄風以緩解頭暈眩暈失眠等證,血壓亦見下降。
丘某某,男,32歲,2005年6月18日初診。自述患乙型肝炎10余年,未予特殊治療;1年前因感覺疲乏于當?shù)蒯t(yī)院住院發(fā)現(xiàn)血肌酐升高:170 mmol/L,未見明顯改善后出院??滔拢嚎诟煽诳?,疲乏,腰酸,夜寐不安,大便溏,小便調,舌偏紅,苔黃膩,脈弦細。輔助檢查(2004年2月25):雙腎B超:雙腎偏小,左:7.5 cm×3.3 cm×3 cm;右:8.3 cm×2.9 cm×3 cm。肝腎功能(2005年5月19):血肌酐:154 mmol/L,尿酸:539 mmol/L,谷丙轉氨酶:43 U/L。中醫(yī)辨證為虛勞病(肝腎陰虛,濕熱內阻證),處方:生地黃15 g,北沙參15 g,枸杞子15 g,麥冬15 g,當歸6 g,川楝子15 g,六月雪15 g,大黃3 g,黃芪15 g,茵陳蒿15 g,赤白芍15 g。共7劑,水煎服,1劑/d,2次/d,早晚餐后溫服。2005年7月2日復診:口干口苦、疲乏、腰酸較前明顯好轉,于原方稍事加減,繼服14劑。
按:肝陰虛日久,肝損及腎,肝腎同源,故見肝腎陰虛?;颊邅碓\時即見肝腎虧虛、濕郁化熱之象,肝經(jīng)濕熱則口干口苦,腰為腎之府,腰痛酸為肝腎陰虛,不能濡養(yǎng)腰府。腎氣不足,氣化失司,濕濁內停,濕邪困阻肌表則乏力,予一貫煎加減,方中生地黃、北沙參、白芍、枸杞子、麥冬、滋養(yǎng)肝腎之陰,當歸、赤芍有活血化瘀之效,可延緩肝纖維化[5],川楝子疏泄肝氣,茵陳蒿清肝經(jīng)之濕熱,六月雪清熱祛濕,輔之以大黃推陳出新給邪以出路。此患者至今還常來門診隨診,隨證治之,基本以一貫煎加減,能正常工作生活,肝功能一直未見明顯異常,乙肝DNA從4.3+003E降至正常值,肌酐波動在150~200之間。中醫(yī)中藥通過辨證論治,維持殘存腎功能以延緩CKD的進展。
吳某某,女,38歲,2017年6月23日就診。自述反復四肢關節(jié)疼痛6年余,雙下肢浮腫1月。既往有“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狼瘡性腎炎”病史1月余??滔拢弘p下肢中度凹陷性浮腫,急躁易怒,雙目干澀,口干口苦,乏力,寐差,舌紅,邊有齒痕,苔黃膩,脈弦有力稍數(shù)。輔助檢查:尿常規(guī):尿蛋白3+,隱血2+。中醫(yī)辨證為水腫病(肝經(jīng)濕熱證),處方:龍膽草6 g,黃芩6 g,柴胡6 g,生地15 g,車前子布包15 g,通草3 g,當歸6 g,白花蛇舌草15 g,魚腥草15 g,扁豆15 g,茯神15 g,明黨參15 g,甘草3 g。共14劑,水煎服,1劑/d,2次/d,早晚餐后溫服。2017年7月8日復診,服用上方前3天出現(xiàn)腹瀉5~6次/天,后轉正常。但腹瀉之后自覺全身舒暢,雙下肢浮腫亦見減輕,急躁易怒,口干口苦乏力明顯好轉。復查尿常規(guī):尿蛋白轉2+,隱血2+。擬原方稍事加減繼服7劑。
按:患者藥后出現(xiàn)腹瀉,中醫(yī)認為這是瀉濁的表現(xiàn),水濕之邪從大便而出,故腹瀉后自覺全身舒暢。肝膽濕熱內蘊,故見水腫、口干口苦、雙目干澀;肝膽濕熱影響肝主疏泄功能,故急躁易怒,寐差,予龍膽瀉肝湯加減?!夺t(yī)方集解》曰:“龍膽瀉肝湯,治肝膽經(jīng)實火濕熱,脅痛耳聾,膽溢口苦……”方中龍膽草既清肝膽之實火又瀉肝膽之濕熱,兩擅其功;黃芩加強龍膽草瀉火除濕之力,則口苦除;白花蛇舌草、魚腥草加強清熱之效;濕熱之邪當導利下行,故輔之以車前子、通草滲瀉濕熱,濕熱之邪從水道而去故水腫消,肝喜條達而惡抑郁,一派寒涼之品恐其傷肝膽升發(fā)之氣,故配以柴胡舒暢肝膽之氣,并能引諸藥歸于肝膽之經(jīng);肝體陰而用陽,故加入當歸、生地使邪去而陰不傷。諸藥合用則肝經(jīng)之火熱得清,濕熱得瀉,循經(jīng)所發(fā)諸證皆見相應改善。
中醫(yī)認為,CKD發(fā)病責之于肝腎。阮老師重視整體,從肝論治,整個治療過程尤為重視患者情志變化,不僅用藥上從疏肝、調肝、瀉肝、養(yǎng)肝等角度出發(fā),在臨床看診時也特別重視和患者的溝通交流,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從而減少患者因緊張情緒而對疾病造成的影響。同時,不忘扶正祛邪,兼調補先后天之本以提高免疫力,抵抗病邪;同時祛濕通絡,防止久病入絡化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