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
當前,幾乎所有社交媒體平臺都是正能量滿滿的“點贊派”。在界面設計上,這些平臺將點贊功能放在最為明顯的位置,而憤怒、不滿、懊悔等負面情緒的表達,在功能設計中被刻意淡化,乃至徹底消失。
有人說,設計點贊功能提供了一種積極表態(tài)的方式,讓我們拓展了社交的空間,在互動中找到存在感;也有人說,只有點贊功能會掩蓋真實的表達,代替深入的交流,反而使我們迷失于自我的世界。
對此,你有怎樣的看法?請寫一篇議論文。
要求:①角度自選,立意自定。②標題自擬。③不要脫離材料內(nèi)容及含意的范圍。④不得抄襲,不得套作。⑤不少于800字。
寫作指導
議論文,又叫說理文,是對某個問題或某件事進行分析、評論,表明自己的觀點、立場、態(tài)度、看法和主張的一種文體。高質(zhì)量的議論文通常以說理的深度見長。要做到深度說理,則應增強三大意識:不浮于表象,追根溯源的意識;不止于片面,多維分析的意識;不流于偏激,理性表達的意識。
一、不浮于表象,增強追根溯源的意識
本則作文材料呈現(xiàn)了一個社會熱點:“幾乎所有社交媒體平臺都是正能量滿滿的‘點贊派。”作文時必須以此現(xiàn)象作為議論說理的起點,但要想深度說理,則不可浮于表象,必須增強追根溯源的意識,追問這一熱點背后的心理根源,甚至社會根源。
比如支持“點贊派”,我們還需要分析出點贊背后的心理根源是出于欣賞、贊同與鼓勵;點贊好比豎大拇指一樣在表達贊許,亦像握手和鼓掌一樣在傳遞溫暖,是以一種簡潔直觀的方式表達某種社會共識,表明價值觀的契合和情感的共鳴;點贊也是一次網(wǎng)絡空間里簡單而愉快的相逢,是一次超越時空的抱團取暖;不約而同點贊,則意味著心有戚戚的認可,更意味著攜手同心的默契;點贊的流行,實質(zhì)上是整個社會的共識在不斷積聚。
比如反對“點贊派”,在漫天飛舞的點贊圖標中,海量點贊本質(zhì)上已固化為一種習慣性動作,“點贊”功能退化成了“已讀”功能;點贊不再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贊許,更多的是源于一種情面上的認可,或是禮節(jié)上的表態(tài),甚至是源于盲目的從眾心態(tài);泡沫化的點贊已將點贊淪為了一種廉價的社交工具,淪為了鞏固世俗人情的工具,淪為了奉承與迎合的工具。
二、不止于片面,增強多維分析的意識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闭嬲猩疃鹊难哉f一定得以全面地分析判斷為前提,無論是支持“點贊派”,還是反對“點贊派”,都需要多維度地分析出其中的價值或者危害。
比如支持“點贊派”,可從社交媒體平臺角度分析,其價值在于提供一種積極表態(tài)的方式,以便捷形象的圖標表達一種關注與認可。從點贊者的角度,可以在互動中找到存在感,有利于拓展社交的空間。從被贊者的角度,點贊契合了人性渴求獲得關注、認同、贊美、歸屬的需要,讓人在被贊美、被鼓勵中獲得不斷前行奮進的力量。亦可從社會輿論氛圍的角度談,在網(wǎng)絡負面信息泛濫的當下,點贊無異于一股清新的暖流,有利于同頻共振,有利于齊心協(xié)力,有利于營造良性互動的和諧氛圍,進而消解社會戾氣,讓語言暴力少一點,讓善意傳遞多一點。
比如反對“點贊派”,可從社交媒體平臺強化“點贊”功能的角度分析,在界面設計上,這些平臺將點贊功能放在最為明顯的位置,而憤怒、不滿、懊悔等負面情緒的表達,在功能設計中被刻意淡化,乃至徹底消失。須知每一種情緒都有被表達的權利,不該被設阻,正常的人應有喜怒哀樂懼各種情緒,漠視負面情緒無異于掩耳盜鈴,是一種于事無補的鴕鳥心態(tài),甚至讓交往淪為虛情假意的點贊之交。從點贊者的角度,點贊功能簡化了交流的信息,降低了表達的難度,缺少了情感表達的具體性,也失去了深入交流的可能,長期止步于點贊交流,會掩蓋真實的表達,會造成判斷上的麻木,甚至導致思維的鈍化,表達能力的弱化,乃至在長期的附和中淪為失語者,在長時間單一的虛假表達中迷失于自我的世界。從被贊者的角度,一直沉溺于點贊泡沫中,聽不到真實的聲音,導致盲目樂觀,自得自足,不利于自身的修正與提升。亦可從社會的角度分析,點贊不能成為社會丑惡的遮羞布,當社會聲音趨同,另一種戾氣就會潛滋暗長,會在以訛傳訛中誤導大眾,只有多種聲音交匯,才能拓寬眼界,只有多種情緒碰撞,才能激發(fā)更豐富的思想。
三、不流于偏激,增強理性表達的意識
一個偉大的批評者,往往是一個偉大的愛國者。我們可以批判,也需要有敢于批判的勇氣,但應注意語言的分寸和表達的客觀,不能流于情緒宣泄的偏激、憤青式的偏執(zhí)。應增強理性表達的意識,即使面對批駁的對象,也應做到尊重材料,尊重事實,尊重常識和公理。
首先應尊重材料,抓準核心矛盾點,即社交媒體平臺強化點贊功能,你是支持“點贊派”,還是反對“點贊派”?有考生則罔顧材料,在作文中痛斥“網(wǎng)絡交流”的弊端,力挺“面對面交流”的好處。還有考生反對“點贊派”,并以“表達真實感受,拒絕點贊交流”作為標題,使表達流于偏激,若將“拒絕點贊交流”改為“拒絕盲目點贊”則會理性很多。
在議論說理時,若能增強理性表達的意識,則能大大提升作文的思維含量,比如一篇《不必將“點贊”視為惡魔》的作文片段:
“點贊”確實很難揭示真相,不過,我們也大可不必談“贊”色變,將其視為導致我們“迷失自我”的惡魔。“點贊”本身只是一種“到此一游”式的招呼,或者說是一種人氣熱度的標志,極少有網(wǎng)友通過點贊數(shù)來判斷事件的真假。而且在社交平臺上,我們更需要的是來自朋友的噓寒問暖和調(diào)侃打趣,需要的是快樂時能陪你笑,悲傷時能給你安慰的社交人情,很多時候,我們贊的不是一件事,而是一個人,我們傳遞的不是一個“判斷”,而是一份“人情”,過多的真實與理性反而會降低朋友圈的溫度。我們固然需要“理性”來追尋真相,但也應對這份社交圈中的“感性”予以理解與包容。“點贊”凝聚的是“熱度”和“人情”,這恰恰很好地完成了其在社交媒體平臺上的職能,我們大可不必對其求全責備,在其身上捆綁過多的附屬品。
文段不是盲目偏激地打情感牌,不是人云亦云、罔顧其弊端地一味鼓吹“點贊”如何傳遞了溫暖和正能量,而是先適度地承認點贊的不足,然后再充分論證“點贊”凝聚的“熱度”和“人情”即很好地完成了其在社交媒體平臺上的職能,并辯證地分析出我們固然需要“理性”來追尋真相,但也應對這份社交圈中的“感性”予以理解和包容。正是因為文段表達的客觀與理性,才讓說理的深度得以充分地彰顯。
下水作文
理性點贊,真實發(fā)聲
朱華華
村上春樹曾說:“每個人內(nèi)心都有一片樹林,迷失的人在其中迷失,重逢的人會再次相逢?!比缃竦纳缃幻襟w平臺就像是這樣的一片樹林,重逢的人在一致的點贊聲中再次相逢,亦在一致的點贊聲中迷失了自我。而唯有理性地點贊、真實地發(fā)聲,才能在良性互動中深入交流,找回自我,進而提升自我。
當所有社交媒體平臺都充溢著正能量滿滿的“點贊”之聲時,于被贊者而言,也許能在被點贊中得到鼓勵,但是,倘若只有贊賞,人往往容易自得自足,喪失前進的方向與動力,這既不利于自己的進步、不利于自己的提升,也不利于全面客觀地分析問題。俗話說,偏聽則暗,兼聽則明。正如《鄒忌諷齊王納諫》中所言,“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nèi)莫不有求于王”,當溢美之詞源源不斷地涌向齊王的時候,則“王之蔽甚矣”。由此觀之,在一片虛幻而廉價的點贊泡沫中,被贊者常常被蒙蔽得很深很深卻毫不自知。
“我不同意你說的每一個字,但我誓死捍衛(wèi)你說話的權利。”伏爾泰如是說。于被評論者,不拒絕異見,甚至樂于悅納異己,這是一種胸懷,一種氣魄。
于點贊者而言,設計點贊功能并將其放在最為明顯的位置,這似乎提供了一種積極表態(tài)的方式,或許能方便我們拓展社交空間,抑或能有利于我們在互動中找到存在感。不過,這種點贊更多的是源于一種情面;或是源于盲目的從眾心態(tài)。這是一種幾乎純粹依賴于面子、手指、鍵盤進行的點贊。這種點贊與頭腦、觀念、見地無關,與客觀地分析、理性地判斷無關。這樣的思維與行為貌似于己無損,但是長此以往,當我們習慣于不假思索地齊聲喝彩,甚至依賴于復制粘貼式的點贊,當憤怒、不滿、懊悔等負面情緒被刻意淡化,乃至徹底消失,我們個人的思維方式只會越來越固化,個人的思考能力也必將越來越鈍化,個人的表達意識更是會越來越弱化。等到我們真實的情緒無從表達,進而不知如何表達自己個性的聲音,內(nèi)心的世界被逐漸塵封,真實的自我也在逐漸遁去,我們還敢說,盲目點贊于己無損嗎?
龍應臺曾擲地有聲地吶喊:“中國人,你為什么不生氣?”于評論者而言,看見不對敢于直言不諱,擁有異見勇于針鋒相對,這是一種責任與擔當,更是一種坦蕩與真誠。
推而廣之,對于整個社交媒體平臺來說,只有一味的點贊聲,只有盲目的叫好聲,這既不利于真實的表達,更不利于深入的交流。在一片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虛假的和諧中,每個人都當起了鴕鳥,將頭埋進沙子里,聽不到不同的聲音,在漫天的點贊中自我陶醉,在同聲的叫好中相互麻痹,于個人的能力毫無增益,于事情的改善毫無裨益,十年之后,二十年之后,問題不會自行解決,甚至因為得不到及時的療治,小疾就有可能演變成痼疾,痼疾則有可能病變成毒瘤。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藥苦口利于病。多元互動才有利于我們營造一個真實的、理性的、日趨成熟的交流平臺。該點贊的時候,不吝贊詞;該質(zhì)疑的時候,理性地亮出不同的聲音,這些不同的聲音就像是木桶里的鯰魚,它也許攪擾了沙丁魚的生存環(huán)境,但它更激活了沙丁魚的求生能力。若沒有魏徵的進諫,何來唐太宗的“貞觀之治”?若沒有鄒忌的巧諫,何來齊國的“戰(zhàn)勝于朝廷”?所以我們不僅需要點贊聲,我們更需要魯迅投槍匕首般的吶喊之聲,需要梁漱溟的倔強之聲,需要方舟子學術打假的怒斥之聲,需要柴靜揭示霧霾的肺腑之聲……這些理性而真實的聲音才是推動社會前進的真正的正能量。
羅素說:“參差多態(tài)乃是幸福的本源。”唯有理性點贊、真實發(fā)聲,才能迎來良性互動的社交平臺,也才能迎來社會清明,乾坤朗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