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語文新教材的推行使用,教材中大量名著的推薦閱讀,對語文教師的名著閱讀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學實踐中,如果教師對名著閱讀的指導力度不夠,學生閱讀時間的安排不合理,學生往往就會讀而無趣,讀而不思,讀而不寫。因此,如何構建精教活學的名著閱讀教學模式,提高名著閱讀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極為重要的。
于漪說:“興趣是學習的先導,有興趣就會入迷,入迷就會鉆得進去,學習就會有成效?!比绻處熢趯W生閱讀前設計趣味閱讀任務,學生一旦對名著閱讀發(fā)生興趣,就能積極主動地學習新知識。例如,《紅巖》這部名著是革命題材的作品,講述的是距離學生非常遙遠的重慶解放戰(zhàn)爭,對此內容大部分學生沒有閱讀興趣。針對學生的這種閱讀現(xiàn)狀,教師想到現(xiàn)在電視劇中諜戰(zhàn)片盛行,于是在學生閱讀前布置了這樣的閱讀任務單,要求學生在閱讀之后完成。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葉圣陶也說:“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痹诔踔姓Z文名著導讀課中,智慧的教師不會全盤授予,而是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引領學生走進名著的海洋,讓學生在名著的海洋中自由遨游。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采取以下方法指導學生閱讀。
教會學生快速閱讀和精讀??焖匍喿x法是以快速閱讀的方法瀏覽名著內容,做到前后貫通,了解大意。精讀就是對于那些文質兼美的文學作品,對名著作品重要環(huán)節(jié)等進行細讀,并且慢慢體會立意構思,揣摩布局謀篇,欣賞妙詞佳句等。引導學生通過對語言的品味,構思的揣摩,進而把握名著的內容、藝術特點和作者情感,從而獲得知識,受到感情熏陶。
以《朝花夕拾》為例,教師在導讀課上,從閱讀方法上對學生提出以下要求:快速閱讀:用5天時間,將全書快速閱讀一遍,在快速閱讀的過程中,完成對文章大意的把握。為了避免學生無目的地閱讀,教師可以設置一些問題:閱讀《小引》,根據內容,列出10篇散文的寫作地點;用簡潔的文字概括10篇文章中的事件。精讀:選擇比較重要的或者比較感興趣的作品進行第二遍閱讀。在這次閱讀中,要注意文章的遣詞用句,也要仔細體會作者的感情,思考作品的主題,并且隨時做好旁批。為了讓學生的精讀更加有條理也更加深刻,可以選擇制作能夠起到總結歸納作用的讀書卡。教師以《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為范例,讓學生學習在閱讀過程中制作和填寫讀書記錄表,做到對名著精彩篇章的高效精讀。
葉圣陶說:“語文課最大的成功之處在于:自能讀書,不待師講。自能作文,不待師改?!弊x書方法的給予,使得學生原本漫無目的的閱讀更具針對性,更有實效。而這些閱讀方法的掌握,會在他們今后的名著閱讀中不斷得到運用,從而真正做到自能讀書。
《學記》中說:“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其言也約而達,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謂繼志矣?!边@段論述告訴我們,教學要簡約易曉,以少勝多,不能面面俱到,泛泛而論,而要去掉枝節(jié)講精華,抓住規(guī)律講重點,不離核心講難點,掃除障礙講關鍵。教師如何在短短的45分鐘里,帶領學生有效地研讀一部長篇巨作呢?這就需要教師研讀名著,精心設計符合學情的名著研讀課。在名著閱讀過程中,由于學生的知識水平以及理解能力有限,需要教師對他們閱讀的整體方向有所把控。因此教師可以就作品歸納出相應的一些專題來和學生進行探討,一起來深入解讀文本的內涵,準確體悟作者的情感,從而來提高名著閱讀課堂的有效性。
例如,在《朝花夕拾》的學習中,可以在研讀課上就以下專題來開展研討:專題一:魯迅的童年,專題二:魯迅筆下的那些人物,專題三:魯迅的兒童教育觀,專題四:魯迅對真理和救國之路的探求。當然,學生也可以提出自己有興趣、感悟深的研讀專題,以尊重學生的個性化自由解讀。
又如,引導學生研讀《唐詩宋詞三百首》時,教師可以根據詩歌的主題、內容、寫作手法等來進行專題化教學。寫作手法也可以細分多種,例如用典就是一個較好的專題切入點。課前可以安排學生搜集唐詩宋詞中常見的典故,課堂進行交流。
引導學生明確古人為什么要用典故:首先,典故具有言簡義豐的特點。詩歌創(chuàng)作具有固定的格式,甚至還要求每個詩句中的用字字數(shù)相同。這就使言簡意義豐的典故成了詩歌創(chuàng)作的首選。其次,典故是委婉表達的手段。通過典故來再現(xiàn)詩歌的寫作背景,含蓄表達詩人獨特的情感。例如,杜牧的《泊秦淮》,詩中有這樣一句:“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本渥又械摹逗笸セā肪褪怯玫洹:笸セū臼恰队駱浜笸セā返暮喎Q,又有“亡國之音”的別稱,它暗指陳后主因沉迷于荒淫的生活而亡國。在此詩句中,作者用其暗示當時祖國的命運與此無異,通過這種暗示隱約地表達了自己對祖國前途的擔憂。了解后庭花的用典寓意后,學生再學習其他出現(xiàn)這個典故的詩詞就能舉一反三了。如劉禹錫《臺城》(金陵五題之三)中有這樣一句:“萬千臺成野草,只緣一曲后庭花?!蓖瑯佑玫涔?,學生明確了《泊秦淮》中典故的含義之后,聯(lián)系劉禹錫的寫作背景自然能明白:詩人以臺城(金陵)這一六朝帝王起居臨政的地方為題,以后庭花做結尾,寄托了吊古傷今的無限感慨,含蓄表達了詩人希望國君以史為鑒的期盼。
這樣精心設計的專題化閱讀課堂,教師的“精教”,促成了學生的“活學”。這樣的課堂,不僅提升了名著研讀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
名著閱讀是個長期性的工程,名著閱讀往往要等到全書讀完后才能使學生收獲名著閱讀的成就感。如何變“長期見效慢的工程式閱讀為階段性成果展示的閱讀”,是個難題。我嘗試提出了階段性展示和評價的概念,通過思維導圖、讀書筆記、讀書感悟、讀書匯報名著閱讀交流課、名著閱讀手抄報、讀后感或文學評論、編寫課本劇表演、演講、辯論賽等豐富多彩的成果展示活動,使學生在交流中階段性地感受到名著閱讀的成功,極大地提高了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提升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總之,“精教活學”的名著閱讀教學應該建立一套符合教學規(guī)律的完整體系。既有課前的激趣引導和閱讀方法的指導,也有課堂教學內容的精準篩選,還需要有課后高效的閱讀評價機制,來實現(xiàn)學生名著閱讀的成功體驗。相信,只要我們不斷去探索,去研究,去實踐,就會有進步、提高和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