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虹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9)01-0060-01
作文是什么呢?一般來說,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看到什么、聽到什么、做過什么、想到什么,用語言文字寫下來,就是作文。因此,作文應該有血有肉,有真實的內(nèi)容和情感。但從目前小學生的作文來看,有相當數(shù)量的學生還不能寫通文章,要么是思路不順,段落層次模糊;要么用詞不當,句子表達不清;要么缺乏真實的內(nèi)容和情感。因此,提高小學生的寫作水平,是廣大語文教師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怎樣提高小學生的寫作水平呢?我認為主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因為興趣是人積極探索某種事物或從事某項活動的意識傾向,是學習活動最直接最活躍的推動力。實踐證明,如果教師不重視作文興趣的引導和培養(yǎng),縱然把寫作技巧講得多么有條有理,其結(jié)果學生的作文誰并不見長。為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教師就得更新教學觀念,變封閉式作文教學為開放式作文教學,變作文教學的單一性、刻板性為多樣性、趣味性,把作文教學從課內(nèi)解放出來,延伸到校外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去要從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著眼,多渠道地指導學生觀察、想象,訓練學生說話、作文、使學生把作文當成一件趣事,給學生創(chuàng)造出愉快和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使他們在情景中學,在情景中練。
1.參與活動,拓展興趣
在活動中親自感受生活及學習的樂趣,是獲得寫作知識的重要途徑之一。無論課內(nèi)課外,活動方式靈活多樣,既可在老師有針對性的指導下進行,也可在同學之間自發(fā)進行。例如:進行一次“小巧手”制作比賽?;顒又幸硗度?,既要動腦殼完成自己的作品,同時又要留心觀察別人的制作過程。這樣自己有了親身體驗,也可以分享他人勞動成果的喜悅。在活動中既要盡量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又要做一個有心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由興趣引發(fā)活動的需要,繼而激發(fā)自己寫作的欲望。再者,隨著活動的增多,又可不斷拓展自己的興趣。
2.提示觀察,感受習作之情
九年義務教材第二冊開始安排說話、寫話訓練,學生的作文起步剛開始,觀察前要教給看圖的程序,看圖的方法,單幅圖有不同的觀察方法,要適當?shù)慕o予提示、點撥,是學生入境,感受此刻景物構(gòu)成的氛圍,產(chǎn)生情感,及相關(guān)聯(lián)的心理活動,語言內(nèi)容,并想象事物的前因后果。到中年級習作訓練時,把閱讀同習作緊密結(jié)合,習作時運用閱讀中學到方法技能去觀察圖意,觀察周圍事物,仿效閱讀中的范例,運用語言文字來表達思想感情。這樣,學生置于情境之中,所用的語言所抒發(fā)的情感,所寫事物才合情合理,習作才能言詞達意,生動活潑。如課文《雨中》,教學時要注意引導學生學習習作者觀察事物的方法,了解作者按照事物發(fā)展順序,抓住事物特點進行。文中寫的蘋果撒了一地后,小作者選擇了“一群孩子”、“卡車開過來”、“老爺爺”等來幫小女孩拾蘋果,把人們助人為樂的形象立刻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通過觀察,引導學生把學到的觀察方法技能遷移習作之中,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使學生的語文素質(zhì)得到更大的提高。
3.創(chuàng)造看的情境,先看后寫
觀察是同學們認識周圍事物的主要途徑。扎實地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是寫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學生在學習及生活中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能力。為激起學生強烈的寫作欲望,在寫作時,我有意識地創(chuàng)造觀察的情景,讓學生把參觀、訪問中看到的記下來,把勞動、美術(shù)、科學等課上看到的記下來,再按“看——說——寫”的程序,引導學生將看到的敘述出來,從而達到作文訓練的目的。
一次,我在課上給學生做了一個科學實驗。首先是把一條小魚連同水倒進燒瓶里,然后把燒瓶斜夾在鐵夾臺上,最后點燃酒精燈,并把酒精燈放在燒瓶口燒,過了兩三分鐘,瓶口的水開了,但瓶底的魚還在游動。實驗告訴同學們的是:玻璃和水的傳熱性能很差。因此,瓶口的水燒開了,瓶底的魚還在游動。我抓住這個題材,讓幾個學生再做一遍實驗并仔細觀察。然后我提出下列問題:做這些實驗必須準備哪些儀器?實驗前,小魚在瓶里的樣子如何?當老師點燃酒精燈并把它放在燒瓶口燒時,你心里是怎樣想的?瓶口的水開了,你心里又是怎樣想的?當老師把酒精燈滅了時,你又是怎樣想的?你從中明白了什么科學道理?你的心情怎樣?我讓同學們先在課內(nèi)互相交流,讓他們將實驗錢的準備、實驗的過程、實驗的結(jié)果及實驗后的感受按順序表達清楚,接下來讓同學們寫。由于學生知道整個實驗過程,沒花多長時間,就寫出一篇篇優(yōu)秀的作文。
4.有意安排學習娛樂,先玩后寫
愛玩是學生的天性,作文教學時,我先讓學生盡情地玩耍、嬉戲,然后,讓他們相互談談自己在玩中的感受,接著再現(xiàn)場指導寫作。這樣的作文訓練,寓觀察、思考、想象、表達于游戲中,符合兒童的心理特征。
例如,教學《課間十分鐘》一節(jié)作文指導課時,首先組織學生在課間10分鐘內(nèi)玩“丟沙包”的游戲。回教室后,我問學生:“今天的課件10分鐘,誰組織你們開展這場游戲的?你們是怎么玩的?你看到誰追誰了?哪個同學給你的印象最深?大家的表情怎樣?游戲結(jié)束后你有什么感受?”我先讓學生交流以上問題,再讓他們將這游戲從頭到尾敘述清楚,最后叫大家動筆寫。在這樣的情景中寫出來的作文,學生有了親身體驗,因此,學生都能寫得生動、具體。
以上例子說明,只要把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做過的事記下來,作文就會有血有肉,就會有真實的內(nèi)容和情感。著名語文大師葉圣陶說過:“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么程度就會寫出什么文章。”這段話對小學生的作文訓練有很強的指導意義。如果老師能夠多方設(shè)計情境,讓學生積極參加實踐活動,那么,他們寫出來的文章就會內(nèi)容充實。反之,在教室里“編”出來的文章則蒼白無力。對此,葉圣陶還有個生動的比喻:“生活就如泉源,文章就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個不停。”為了使文章的“溪水”流個不停,作為語文教師,要有目的地有計劃地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一些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在情景在學習,在情景中鍛煉,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