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堂公平是指學生在課堂起始、課堂過程、課堂結果方面能被公平地對待。即,學生具有公平的課堂學習機會,能夠公平地使用課堂資源,能夠公平地獲得課堂評價。然而,在現(xiàn)實情況中課堂公平存在一定的缺失現(xiàn)象:學生未獲得公平的課堂學習機會;學生未能公平地使用課堂資源;學生未能獲得公平的課堂評價。實現(xiàn)課堂公平首先要重修公平公正的課堂結構,賦予每個學生公平的課堂學習機會,實現(xiàn)課堂起點的公平;其次,要合理、公平分配課堂資源,做到課堂過程公平;最后,要注重課堂評價的公平性,做到課堂結果公平。
關鍵詞:課堂公平;含義;缺失;策略
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基礎和前提,其主要研究因區(qū)域或校際差異而引起的宏觀教育公平問題,卻很少關注教育的微觀層次,如:課堂公平。學校是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主要場所,其主要表現(xiàn)形式課堂是實現(xiàn)教育公平的平臺。宏觀的教育不公平現(xiàn)象由于各種因素不易將其改變,但在微觀的課堂方面還是可以做出努力且有可能實現(xiàn)。所以,要實現(xiàn)教育公平,首先要直面課堂公平。
一、 課堂公平的含義及具體表現(xiàn)
顧明遠教授認為教育公平的含義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入學機會公平、教育過程公平、教育結果公平。鑒于此,筆者認為教育公平的微觀層面課堂公平也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公平的課堂學習機會、公平地使用課堂資源、公平地獲得課堂評價。
公平的課堂學習機會是課堂公平的起始部分。課堂教學過程涉及兩個對象——教師和學生。學生作為課堂學習的主體者,學習身份是平等的,具有平等參與課堂學習的權利,不存在優(yōu)生與差生、班干部學生與一般學生、富貴學生和貧困學生的差別。教師作為課堂教育教學活動的主導者,對所有學生的態(tài)度和行為應一視同仁,不存在任何主觀偏見。
課堂資源是指課堂活動中可供學生使用的學習資源,包括教師資源、課程資源、環(huán)境資源、學生資源四方面。公平的教師資源是指教師與學生在互動對象、時間、內容方面具有平等性,教師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公平的課程資源是指所有學生都可學習挑戰(zhàn)性的內容,都可對學習內容進行探討及提出質疑。公平的環(huán)境資源主要指空間資源,學生所處的位置有利于課堂成員之間的互動,所有位置相對同質,即使有邊緣位置,也可通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來拉近這種距離感。公平的學生資源指所有學生的附近位置都有可供學習的“表率”,從而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在大致相似的課堂氛圍中體驗學習。
公平的課堂評價一是指教師要對學生在課堂的正面表現(xiàn)作出肯定,不僅局限于學習方面,只要是有利于學生發(fā)展的課堂表現(xiàn)教師都應給予正面評價;二是在評價過程中局部評價不能代替整體評價,不要根據(jù)學生在某方面的表現(xiàn)來推及整體表現(xiàn),學生之間在某方面的能力差異并不能代表整個人的能力的高低。
二、 課堂公平的缺失
實踐層面上,課堂并沒有呈現(xiàn)出理論上的公平,例如:學生公平的課堂學習機會缺失,形成不公平的課堂結構;學生未能公平地使用課堂資源;學生未能公平地獲得課堂評價。
在課堂中,由于學生的學業(yè)情況、特殊課堂角色、家庭社會背景不同,學生被分為優(yōu)生和差生、班干部學生與一般學生、富貴學生和貧困學生等高低地位群體。首先,學生的學業(yè)情況造成了不公平的課堂結構,學業(yè)情況一旦被認定,教師就會區(qū)分對待處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其次,特殊角色也助長了課堂結構的不公平。課堂中的特殊角色主要是指班干部角色,較于一般學生,班干部學生的表現(xiàn)更為突出。再次,學生不同的社會背景也加劇了不公平的課堂結構,學生方面,家境富裕、社會背景好的學生形成一種自我優(yōu)越感,家境較差且無任何社會背景的學生形成一種自卑感;由此,教師區(qū)別對待學生,形成了不平等的畸形學生觀。
在實踐課堂教學中,課堂資源的使用方面也存在不公平現(xiàn)象。教師資源方面,教師在互動對象、時間、內容方面都具有明顯的主觀偏見,教師更偏愛高地位群體學生,只有這些學生才充分利用了教師資源。課程資源方面,教師將不同難度和數(shù)量的知識分配給不同的學生,不是所有學生都有機會學習挑戰(zhàn)性知識,于是,學生所學的知識難度水平和數(shù)量不同,勢必學業(yè)情況、發(fā)展狀況會有差異;環(huán)境資源方面,學生座位無論怎樣編排都會有一些位置處于中心區(qū)域,而一些位置處于邊緣。相比邊緣區(qū)域,中心區(qū)域的位置更有利于與老師互動,有更好的學習視野,更具有學習成功的可能,而這些位置往往被高地位群體的學生所占有。學生資源方面,作為學習表率的學生若被不均勻分配,也會造成其他學生課堂活動中資源分配的不公平。
課堂評價往往也有失公平,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方面:評價主體單一,只有教師評價,缺少學生自我評價、學生互評;評價對象片面化,教師在進行課堂評價時往往將評價對象放在班級層面,未關注個體,就算會對個別學生進行評價,也僅局限于高低地位群體的學生,而中等地位群體學生往往會被教師忽略;評價內容片面化,教師在進行評價時,往往從學生的某方面表現(xiàn)來推斷其整體表現(xiàn),以偏概全,作出不合理的評價;評價形式不公平,課堂評價通常有兩種形式:口頭評價和書面評價??陬^評價在使用過程中強調比較性,教師對高地位群體的學生給予不切實際的高評價,而貶低低層次的學生,而書面評價的憑證是分數(shù),明顯存在等級差距。
三、 推進課堂公平的策略
(一) 重建公平公正的課堂結構,賦予學生公平的課堂學習機會
根據(jù)羅爾斯兩條正義原則中的第一條原則,“每一個人對于一種平等的基本自由之完全適當體制都擁有相同的不可剝奪的權利,而這種體制與適于所有人的同樣自由體制是相容的”,轉化到課堂中就是不論學生社會背景、學業(yè)情況以及是否為班干部,每個學生均享有平等的課堂權利,也就是要消除高低地位群體之間的不公平現(xiàn)象:在學業(yè)情況不同引起的不公平方面,使所有學生對自己有一個明確的認知定位,從而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學習,避免學優(yōu)生認為“我最棒”“我最厲害”,而學困生認為“我最差”“我不行”的不良現(xiàn)象;在特殊角色造成的不公平方面,主要培養(yǎng)班干部服務班集體的意識,淡化權威意識。在課堂中,教師盡量做到對所有同學一視同仁,避免對班干部學生特殊待遇,要使班干部學生與一般學生地位平等;在社會背景不同造成的不公平方面,使教師不會因為學生的社會背景不同而給予差別對待,使學生不會因為自己的社會背景而產生一種自我感覺與眾不同的狀態(tài)。
(二) 合理公平分配課堂資源,做到課堂過程公平
羅爾斯正義第二條原則中的第一條條件是“它們所從屬的公職和職位應該在公平的機會、平等條件下對所有人開放”,轉化到課堂公平中就是指課堂的所有資源在公平的機會、平等條件下對每個學生開放。首先,在教師資源方面,教師要靈活運用個別教學、班級授課、合作教學,促進教師資源的合理公平分配。個別教學使教師與學生單獨進行交流,班級授課使教師與整個班集體進行互動,合作教學主要是使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討論學習;其次,合理編排學生座位,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促進學生資源和環(huán)境資源公平分配。合理編排學生座位就是使不同類型學生均勻地分布在教室,以保證所有學生的附近座位都有可作為表率的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主要是為了緩解坐在邊緣位置學生的不良情緒。就算一些學生坐在邊緣位置,但是如果教師與其具有良好的師生關系,就會在心理上拉近這種空間距離感。再次,課程資源方面,需要為所有學生提供挑戰(zhàn)性的學習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既要因材施教,根據(jù)每個同學的實際需要給予不同的學習材料,實施個性化教育,但是又要使每位學生都有機會學習挑戰(zhàn)性的知識。
(三) 注重課堂評價的公平性,做到課堂結果公平
在課堂評價方面,首先,注重課堂評價主體多元化,使教師和學生都能參與課堂評價,通過教師評價、學生互評、自我評價來對學生進行總體評價;其次,注重課堂評價對象的全體性,將評價的對象主要放在個體層面,對學生單個進行正面評價,同時,在評價過程中,也要升華到集體層面,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意識;再次,注重課堂評價內容的全面性,切記不要從學生的一方面表現(xiàn)進而對整個人進行不全面的判斷;最后,注重課堂評價形式的多元化,不僅僅局限于口頭形式和書面形式,可以通過開放性的問答題、觀察卡等形式來檢查學生課堂的真實水平。
四、 結語
總之,課堂公平的實現(xiàn)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位教師的努力就能實現(xiàn),而是要靠所有教師們在課堂各個環(huán)節(jié)中逐步改進學生培養(yǎng)方式,減少不公平因素,從而實現(xiàn)課堂起點、課堂過程、課堂結果等方面的相對性公平。
參考文獻:
[1]董小平.課堂公平:蘊涵、缺失與建構[J].遼寧教育研究,2006.
[2]汪衛(wèi)平.課堂公平:教育公平的底層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2010.
[3]約翰·羅爾斯著,姚大志譯.作為公平的正義[M].上海:上海三聯(lián)出版社,2002.
[4]馮建軍.課堂公平的教育學視角[J].教育發(fā)展研究,2017.
作者簡介:
任依靜,江蘇省揚州市,揚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