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走契,陳泓 (安徽大學藝術學院,安徽 合肥 230601)
徽州建筑精于裝飾,其中被稱為“徽州三雕”的木雕、磚雕、石雕最富盛名,雕刻常散見于梁枋、斗拱、雀替、門罩、隔扇門窗等各個建筑部位,題材也非常豐富,包括人物山水、花草鳥獸、民間故事、神話傳說、八寶博古等等,其中“瓶”的圖像是最為常見的題材之一。瓶既是實用器皿,又可供玩賞,同時更是寓意豐富的民俗物品,因此,當它從器物演化為裝飾圖案之后,便深受文人雅士乃至普通民眾的青睞。瓶的圖像造型優(yōu)美,典雅古樸,裝飾性強,更蘊含著深厚的文化氣息和豐富的吉祥寓意,反映了人們的審美情趣和功利追求[1],加之,受到明清時期徽州地域文化特征的影響,因此,瓶的圖像深受徽州地區(qū)人們的喜愛,并被廣泛應用于建筑的雕飾之中。
明清時期的徽州建筑中,瓶的圖像頻繁出現(xiàn),淋漓盡致的展現(xiàn)出瓶作為圖案所具備的極強的裝飾性,其表現(xiàn)形式豐富,圖案的構成多樣,并常常與其他裝飾圖案組合出現(xiàn),形成了一些特定的圖案構成形式。
在徽州建筑裝飾的磚雕、木雕和彩畫中,瓶的圖像多以平面化的形象示人。它們更多的出現(xiàn)在建筑平面化的構件上,如,建筑入口門罩、門景、隔扇門、天花等處,而在不同的建筑部位,由于其功用和寓意的不同,瓶的圖像所選擇的表現(xiàn)形式也有不同。
首先,瓶的圖像常常以浮雕形式表現(xiàn),多出現(xiàn)在門罩、隔扇門窗等處,其中又以隔扇門的裙板木雕最具裝飾效果。此時,瓶的圖像往往單獨或成組出現(xiàn),具有鮮明的主題性,而且,成組出現(xiàn)時,往往瓶的造型各異,常與花卉搭配,而瓶身也常加以豐富的雕飾。其中,以績溪龍川胡氏宗祠寢殿內的裙板木雕“百瓶博古圖”最為出色,在保存下來的有52扇隔扇門上雕刻有52件瓶插花卉的圖像,每一組圖像都包括了三個單元:花瓶、瓶插花卉和博古瓶托,無一雷同,其主題性之明確、圖像內容之豐富、數(shù)量之龐大,即便在雕刻藝術盛行的徽州地區(qū)也是絕無僅有的。關于瓶及其陳設,在《長物志》“置瓶”中有所記載,“堂屋宜大,書室宜小,貴銅瓦、賤金銀,忌有環(huán),忌成對?;ㄒ耸萸桑灰朔彪s,若插一枝,須擇枝柯奇古,二枝須高下合插,亦止可一、二種,過多便如酒肆;惟秋花插小瓶中不論”[2],而明末文學家袁宏道在《瓶史》“宜稱”中也有類似的描述,“置瓶忌兩對,忌一律,忌成行列,忌繩束縛”。而“百瓶博古圖”的設計者正是依照置瓶的傳統(tǒng)進行了創(chuàng)作,以“瓶”的主題,設計了造型各異的這一組圖案,相信除了寄希望創(chuàng)造豐富的圖像世界之外,“忌成對”、“忌一律”應該也是其在設計中所考慮的因素,而每組圖案的構圖疏朗有致,花瓶的造型嚴謹,瓶插花卉栩栩如生,瓶托也與花瓶和花卉圖案配合的天衣無縫,加上能工巧匠的精湛刻工,連花瓶瓶身上的密布的紋飾和圖案,也均被細致的表現(xiàn)出來,實為徽州木雕之精品。裙板上雕刻花瓶圖案在明清徽州地區(qū)非常普遍,除胡氏宗祠之外,黟縣宏村汪大燮故居的廂房和盧村思濟堂中也各有一組,數(shù)量和雕工上雖不如胡氏宗祠,卻也十分精美。
其次,瓶的圖像也常常出現(xiàn)在門窗格心的開光上,構成瓶形的裝飾面,開光之內又會加以重點的雕飾,瓶則成為裝飾面的輪廓,構成景框。黟縣盧村的志誠堂廳前天井兩側十二扇短隔扇的格心就選擇了瓶形的開光,造型相同的瓶形開光之內雕刻的仍然是花瓶,構成瓶中套瓶的圖案,其中的十二組花瓶,造型又各不相同,配合各異的四季花卉,十分精美;而婺源中云鎮(zhèn)留馀堂前廳書房隔扇門的格心上則采用了大量鏤空的花瓶與冰梅竹紋構成圖案,古樸典雅。而在徽州建筑的裝飾彩畫中,瓶也常常作為開光的形象呈現(xiàn)出來。
另外,瓶的圖像也經常作為門窗的輪廓出現(xiàn),構成各式瓶形的門景和窗景。在歙縣縣城斗山街學堂廳,祁門珠林馀慶堂古戲臺、賽金花故居等徽州古建筑中,都能看到寶瓶門景。
在徽州,瓶作為圖像內容單獨出現(xiàn)的并不多見,以在祠堂正門外兩側布置瓶的雕刻較為普遍,比如黟縣西遞胡氏支祠追慕堂入口兩側便安置了兩尊體型巨大的寶瓶雕刻。而瓶的圖像除了單獨使用外,更多的則是與其他的裝飾題材配合,共同構成圖案。
其中,瓶與花卉題材構成瓶插花卉的圖案是徽州建筑裝飾中最為常見的組合。此類圖像的流行,想必是源于人們對瓶插花卉的喜愛,明末袁宏道所著《瓶史》便從鑒賞的角度描述了花瓶、瓶花及其插法。要求“養(yǎng)花瓶亦須精良”,對于花目選擇則是“入春為梅,為海棠;夏為牡丹,為芍藥,為石榴;秋為木樨,為蓮、菊;冬為蠟梅”[3]。而徽州人更是在建筑裝飾中將瓶插花卉以圖像的形式記錄下來,使之成為永恒,其中,瓶與牡丹構成花開富貴的圖像是最為普遍的,與四季花卉組合的形式也較為常見。胡氏宗祠中的“百瓶博古圖”,便是瓶于花卉共同構成的,花瓶形態(tài)各異,瓶中所插的四季花卉亦各不相同,包括牡丹、桂花、玉蘭、雞冠花、瑞香、桃、海棠、蘭花、月季、荷花、菊花、梅花等等,瓶插布局疏朗有致,輔以精湛的雕刻將其描繪的千姿百態(tài)、栩栩如生,構成了一幅幅清秀、雅致的圖像,正如袁宏道所描述的“插花不可太繁,亦不可太瘦。多不過二種三種,高低疏密,如畫苑布置方妙”,而宗祠寢殿也由于數(shù)十組瓶插花卉雕飾的布置,更顯清雅脫俗。
再次,瓶也常常與其它博古題材共同出現(xiàn)。博古紋在徽州的流行,源于明萬歷十六年(1588)《泊如齋重修宣和博古圖緣》在徽州的刊刻,博古紋逐漸從上層社會普及到民間,但凡有一定規(guī)模的徽州建筑,裝飾上都能看到博古紋的身影。博古題材廣泛,而瓶是其中最為常見的也是最重要的元素,它與鼎、尊、彝、香爐、盆景、書卷、玉器等共同構成高潔清雅的圖像。例如,宏村承志堂排山閣的滌環(huán)板上便雕刻了包括瓶的圖像在內的博古紋飾,而這類圖像在宏村另一處古建筑桃源居的窗欄板上表現(xiàn)的更為精美,它以菊花錦地紋為地子,兩側窗欄板各雕刻五件古物,瓶便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而這一類瓶的圖像,在明清時期徽州地區(qū)的古建筑裝飾中極為普遍。
除此之外,徽州的建筑裝飾中,瓶也常與其它寶物如暗八仙、戟、磬、如意、靈芝、雙魚等共同構成圖案,表現(xiàn)出吉祥的主題和心理追求。
明清時期,徽州人在設計瓶圖像的建筑雕飾時,也非常注重對于瓶本身刻畫。
首先,徽州工匠憑借其高超的技藝,利用視錯覺,將瓶的材質淋漓盡致的表現(xiàn)出來,這一點在我們所能見到的磚雕和木雕中都有體現(xiàn),其中又以木雕表現(xiàn)的最為出色。在保存下來的眾多瓶的木雕圖像中,工匠對瓶的肌理刻畫非常精準,使得我們可以很容易的分辨出瓶體本身的材質,大致可以分為兩類,瓷器和金屬,而金屬又應為青銅器皿。關于瓶的材質,明末文學家張謙德在《瓶花譜》“品瓶”中有所描述:“貴磁、銅,賤金、銀,尚清雅也”,《瓶史》“器具”中亦有如下記載“嘗見江南人家所藏舊觚,青翠入骨,砂斑垤起,可謂花之金屋。其次官、哥、象、定等窯,細媚滋潤,皆花神之精舍也”,均與《長物志》中描述的“貴銅瓦,賤金銀”如出一轍。而李漁在《閑情偶寄》中亦總結道:“瓶以磁者為佳,養(yǎng)花之水清而難濁,且無銅腥氣也。然銅者有時而貴,以冬月生冰,磁者易裂,偶爾失防,遂成棄物,故當以銅者待之?!盵4]無論銅器或者瓷器,兩者均體現(xiàn)了明清文人對瓶之鑒賞所追求的清新雅致的審美觀和價值觀?;罩菹让裼謱⑵湟缘窨痰男问窖b飾于宅第之中,也體現(xiàn)了明清時期徽州人好儒,崇尚清雅之趣的社會風氣。
其次,從造型上來看,徽州雕飾中的瓶,則表現(xiàn)的更為豐富,常見的有圓形、方形、球形、六角、八角、細口長頸、廣口等等。《瓶史》中,對于瓶的造型有詳細的描述,“大抵齋瓶宜矮而小,銅器如花觚、銅觶、尊罍、方漢壺、素溫壺、匾壺,窯器如紙槌、鵝頸、茄袋、花樽、花囊、蓍草、蒲槌,皆須形制短小者,方入清供。”[5]《長物志》中對于“花缾”也有記載:“銅器可插花者:曰:‘尊’,曰:‘罍’,曰:‘觚’,曰:‘壺’,隨花大小用之。瓷器用官、哥、定窯古膽缾、一支缾、小蓍草缾,余如闇花、青花、茄袋、葫蘆、細口、匾肚、瘦足、藥壇……”[6]其中所提及的造型,在胡氏宗祠的“百瓶博古圖”以及其它的以瓶為題材的徽州雕飾中幾乎都有出現(xiàn)。
此外,徽州工匠也極為重視瓶本身的裝飾,對于瓶體的雕飾亦是細致入微,瓶身上的圖案、紋理、畫作、文字以及裝飾物都進行深入的刻畫,使得瓶的圖像更顯生動。
徽州建筑中瓶的圖像內容豐富,它在特定的時代和文化環(huán)境中生成,深受徽州各個階層民眾的喜愛,并得到廣泛的推廣,而透過其圖像的內容,更蘊含著豐富的寓意。在建筑雕飾中,瓶圖像的既可以通過它來展示主人的文化品位、審美情趣甚至社會地位,同時這類寄情于瓶的建筑雕飾圖像,也可以表達出人們對美好愿望的追求?!捌俊痹谶@里具有了識讀民俗文化信息的功能,構成了物態(tài)的文化群,進而成了一種文化傳統(tǒng)。無論是作為吉祥心理的強化還是寄予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瓶都被作為一種寓意豐富的吉祥符號來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罩萁ㄖ耧椫衅康奈幕⒁饪梢约懈爬ㄔ谝韵聨讉€方面。
“瓶”與“平”諧音,象征“平安”,即便瓶摔碎了也被賦予“歲歲平安”之意,瓶的圖像便寄托了徽州人對求吉納祥和永保平安等理想生存狀態(tài)的期望。徽州先民受戰(zhàn)亂影響,從遙遠的北方移民至此,無非是希望能夠遠離戰(zhàn)火,天下太平,生活安定。徽州人無論是外出經商還是做官,平平安安自然也是家人最大的愿望,而他們對于家人的平安何嘗不是報以同樣的期待。因此,徽州民居中的陳設必然有瓶,而建筑的裝飾中借瓶的圖像來表達平安之意,更是比比皆是。胡氏宗祠中“百瓶博古圖”便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百瓶”意喻“百事平安”和“百世平安”,期望子子孫孫能在龍川這片風水寶地,事事順利,世代平安幸福的生活下去;而瓶插為四季花卉,無一雷同,布置在祖先寢殿中,寄期望先祖生活在花團錦簇之中,能感受到一年四季均有百花盛開的景象,同時更蘊涵了“四季平安”的意象;徽州建筑中常見的寶瓶門景,則意喻“出入平安”;而徽州民居入口兩側用來插香的裝置,也多為瓶的造型,亦有祈求平安之寓意。
自古以來,祈福納祥是人們最樸素的愿望,自然也成為裝飾題材中長盛不衰的主題?!兑住は缔o下》有云“是故變化云為,吉事有祥,象事知器,占事知來”,證明祥瑞之事是有前兆的,而人們則把祥瑞的圖像,作為上天和世人溝通的途徑和渠道,通過“祈?!焙汀罢髡住钡膱D像,來表達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兩個方向的心理需求。吉祥作為完整的詞語,出現(xiàn)在《莊子·人間世》:“虛室生白,吉祥止止”,成玄英疏:“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慶之征?!逼砀<{祥又有更為豐富的主題內容,包括富貴、長壽等等。徽州先民不乏中原望族,曾經擁有過較高的社會地位和財富,而后雖偏居徽州地區(qū),想必對權勢和財富仍念念不忘,因此在建設宅第之時,往往借助圖像的裝飾來表達祈福納祥的美好愿望,也在情理之中,而普通民眾自然也對富足安康的生活報以強烈的渴望。此時,“瓶”便以其雅致的圖案、吉祥的寓意成為徽州建筑中最常見的裝飾題材,無論是實物還是圖像,“瓶”在徽州民間均很受歡迎。寶瓶是佛教八寶之一,有“福智圓滿不漏”之意;葫蘆瓶除了與“福祿”諧音之外,還有辟邪收煞的意喻;而“瓶”與戟、磬、雙魚構成圖像又寓意“平安、吉慶、有余”等等。瓶也常與植物題材組合,構成吉祥圖案,“百瓶博古圖”中有瓶插玉蘭、海棠、迎春、牡丹和桂花,取其諧音與涵義“玉堂春富貴”,象征著吉祥如意、金玉滿堂、平安、富貴和權勢,瓶插瑞香則祈愿“祥瑞”降臨,瓶插壽桃則具有延年益壽之寓意等等,一幅“百瓶”的圖像,便寄托了胡氏族人乃至徽州先民對生活富足安康的美好愿景。
“瓶”的圖像是最典型的“博古”紋樣,徽州人對其情有獨鐘,這一點與徽商“賈而好儒”的特點是密不可分的?!百Z為厚利、儒為名高”,徽州商人在追求豐厚利潤的同時,更加關心的是名譽,“名利雙收”是徽商的最終目標?;罩萆倘藙?chuàng)造了巨大的財富,但始終在“仕、農、工、商”中排在末流,為了拉近同“仕”的距離,為了與文人士大夫們尋求共同語言,“儒商”們需要尋找一個特定的符號,來“修飾文采”,來顯示其文化素養(yǎng),標榜其經濟實力和身份地位,他們投資教育,投身書畫品評,賞玩和收藏古物,而在自己生活的宅第之中,以瓶為代表的博古紋樣則成為最常見裝飾題材,“博古”從字面上來看,便有“博古通今”之意,而“博古通今”歷來又是對文人極高的評價,因此,徽州儒商們一方面借助“博古紋樣”作為其顯示身份的象征,加上此類圖像與生俱來的玲瓏雅致,更顯得主人品位不凡;另一方面也表現(xiàn)出他們對子孫的教化以及登科入仕的祈愿?!捌俊钡膱D像,便隨著博古紋樣的普及大量出現(xiàn)在徽州建筑的裝飾之中。
胡氏家族和眾多徽州先民一樣重儒,隨之而來的是步入仕途者層出不窮,明代龍川胡氏出了兩位尚書,其他級別的官員更是不勝枚舉,胡氏宗祠的“百瓶博古圖”此時便展示了胡氏家族人才輩出,代有文人士大夫的望族身份和地位,同時也反映出宗族對子孫能夠登科入仕的渴望。而這一點,也體現(xiàn)于胡氏宗祠的其他木雕作品之中,成為胡氏宗祠裝飾的主題,如正門梁枋上雕刻“九獅滾球遍地錦”,寢殿內雀替則雕刻“倒爬獅”和“雙獅”,意喻“太師”和“少師”;正廳正面二十二扇隔柵門裙板則雕刻梅花鹿圖,借“鹿”與“祿”的諧音,同樣意喻仕途坦蕩;而正廳兩側隔柵門裙板上雕刻了二十幅荷花圖,亦是借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寓意教導族人一旦步入仕途,也應以清正廉潔自律;寢殿內百瓶博古圖中更有一幅為罐形瓶,瓶中插一枝雞冠花,寓意“官上加官”。
在徽州民間,“瓶”意喻科舉成功和升遷的圖像更為豐富,比如瓶中插三支戟,借“瓶”與“平”,“戟”與“級”的諧音,來表達“平升三級”之意,寓意從布衣之身,連升三級,平步青云,官運亨通[7]。意喻“折桂”的圖案也常常與瓶的圖像組合在一起,“折桂”一詞源于《晉書·郤詵傳》,“……臣舉賢良對策,為天下第一,猶桂林之一枝……”,歷來被看作科舉成功、仕途順利的象征,而在徽州建筑的裝飾中,花瓶中插桂花花枝的圖像,也是極為常見的。
“瓶”與“平”諧音,也常常意喻“平和”與“平靜”。徽州人追求“行商”或是“業(yè)儒”的成功都離不開平和平靜的好心態(tài)。商人以追逐利潤為目標,而徽商卻在“厚利”和“信譽”中選擇了后者,保持平和的心態(tài),注重商業(yè)道德,不急功近利,也成就了“儒商”精神;而每當面臨經營中的機遇或危機時,更是要保持平常心,以“平和”的心態(tài)去面對,只有心如止水,審時度勢,方能在商海沉浮中立于不敗之地。徽州的讀書人也是一樣,只有做到平心靜氣,才能追求儒學之精髓,領悟文字中之真諦,方有“登科入仕”的可能,為官之道亦是如此,寵辱不驚才能成就大事業(yè)。為了時刻提醒自己保持平常心,徽州人便將大量瓶的圖像布置在自己身邊,自然也是情理之中的,除了建筑的裝飾,徽墨與歙硯這些文房用具中,也常見“瓶”的題材,明代制墨大家方于魯所著《方氏墨譜》以及稍晚的刊印的《程氏墨苑》中均有“玉壺冰”等“瓶”的圖像,收藏于故宮博物院的汪節(jié)庵古泉墨,胡開文八寶奇珍墨等都包含了寶瓶紋樣,乾隆四十三年(1778)編纂的《西清研譜》中也記錄了“寶瓶樣”的歙州古硯。此外,瓶的圖像中,象征“平和”、“平靜”的圖案構成和裝飾題材也非常豐富,“百瓶博古圖”中在瓶插荷花的圖像,借“瓶”與“平”、“荷”與“和”的諧音,喻“平和”之意;在徽州民居中,廳堂案上最常見的陳設被稱為“東瓶西鏡”,東邊放一只花瓶,西邊擺一只銅鏡,而中間放一只鳴鐘,取“鐘聲”與“終身”、“瓶”與“平”、“鏡”與“靜”的諧音,意為“終身平靜”。
除去表達吉祥寓意之外,瓶的圖像也有表達警示意義的內容。比如在硯臺上雕刻瓶的圖像,除了蘊涵“平和”的內涵之外,亦可被理解為“守口如瓶”,“謹言慎行”的寓意。晉朝傅玄所著的《口銘》中便寫道:“病從口入,禍從口出?!敝袊鴤鹘y(tǒng)文化中,以“文死諫,武死戰(zhàn)”為無上光榮,歷代敢于冒死直諫的忠誠良將也不可謂不多,《孟子》亦云:“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钡谑浪籽壑?,生命的價值更為可貴,謹言慎行更被視為良好的作風,成熟穩(wěn)重的表現(xiàn),《禮記·緇衣》中亦指出,“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人以行,故言必慮其所終,而行必稽其所敝,則民謹于言而慎于行?!狈饨ㄉ鐣墓賵鲋?,官員因言獲罪不在少數(shù),官宦之間的勾心斗角更是殘酷,因此“謹言慎行”便成為為官之道的重要原則,徽州通過科舉入仕的官員眾多,自然深諳其中奧妙,他們在自己的宅第或文房用具中裝飾“瓶”的圖像,想必亦有人生警示的作用,尤其在文字獄盛行的清朝,更是頻繁可見;而商場亦是如此,徽州儒商們久經商戰(zhàn)洗禮,想必更是精于此道,正所謂在商言商,貿易往來之間的商業(yè)秘密更是徽商的命脈,他們在“直言不諱”和“謹言慎行”中如何取舍,不言而喻。
徽州地處丘陵地區(qū),山地多而可耕地少,自古便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土地資源的短缺,造成經濟落后,生計所迫,徽州的剩余勞動力,除了通過科舉步入仕途之外,便只能借助經商才有可能出人頭地。清康熙《徽州府志》記述“天下之民安命于農,徽民安命于商”,可見經商活動在徽州的重要性。求財逐利是商人的重要目標,徽州商人們在建設宅第的時候,便自然而然的把這一愿望,寄托于雕飾之中。而“瓶”的形象,肚大口小,易入難出,有納福聚財?shù)脑⒁?,這恰恰符合商人對聚集財富的渴望,因此,徽州民眾便也大量將瓶的圖像運用于徽州建筑的裝飾之中。
“瓶”無論器物還是圖像,都具有很強的裝飾性,雅俗共賞,而它在徽州這一特定的文化環(huán)境中,更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大量應用于建筑甚至家具陳設和文房用具的裝飾上?!捌俊钡膱D像具備清新雅致的裝飾特征,符合徽州人的審美情趣,并在徽州能工巧匠的藝術創(chuàng)作中展示出五彩斑斕的視覺形象,而其深層次的文化內涵,更是賦予人們豐富的想象空間,也反映了徽州先民的生活理想、文化心理和價值觀念。它是徽州文化的冰山一角,透過它我們能夠了解徽州先民的物質生活、精神文化、生活追求和民間信仰,其藝術價值和民俗文化價值等也值得我們更深入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