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比較譯學:構建中國譯學新篇章

2019-03-19 11:55鄭宇張曉春
出版廣角 2019年2期
關鍵詞:譯學譯論本體

鄭宇 張曉春

【摘 要】 比較譯學追尋詩情與理性的相融,將東方詩性智慧與西方理性思維合二為一。 張柏然的《譯學研究叩問錄》溯本清源,在對翻譯本體的尋根式探索中深刻詮釋了比較譯學的哲理內涵,展示一派生機盎然的譯論新圖景。

【關 鍵 詞】張柏然;比較譯學;翻譯本體

【作者單位】鄭宇,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張曉春,樂山師范學院。

【基金項目】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博士配套項目成果“基于客艙文化建設的中國元素應用和譯介研究”(J2019-026)。

【中圖分類號】G23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9.02.029

《譯學研究叩問錄》是我國著名翻譯理論家張柏然生前的重要論著。該書以叩問錄模式展開,形式新穎、內涵豐富,涉及當前譯學研究的諸多熱點問題。論述在一問一答中或開宗明義、旁征博引,或層層剖析、絲絲入扣,成功揭開譯學理論的神秘面紗?;诖嬖谥髁x視野,張柏然先生對翻譯場、審美實踐活動以及翻譯本體三者之間的關系展開從宏觀到微觀,由淺入深的抽絲剝繭,不僅讓一直被遮蔽的翻譯本體露出廬山真面目,還為學界指明了當代譯學的前進方向,強調在交流互動中實現(xiàn)古今溝通、中西融合,通過詩情與理性的有機相融,重新構建我國新時期譯論話語。

一、開宗明義,探尋本體

翻譯本體的闕失與錯位是長期困擾譯界的難題。張柏然從雜語喧嘩的研究態(tài)勢中,理清翻譯元理論的定位與走向,以此為契機展開對翻譯本體的深層次思考,在后現(xiàn)代語境下實現(xiàn)譯論話語的重建。受海德格爾思想的啟發(fā),張柏然一語道破問題的癥結所在。20世紀中葉以來盛行的所謂譯者本體論、譯品本體論,以及讀者本體論,無一例外都是翻譯本體論的錯誤表現(xiàn)。海德格爾是20世紀存在主義思想的集大成者,秉持在先于在者的立場。一方面,前者是后者的根源或依據,不理解“在”就無法準確地把握“在者”;另一方面,“在”自身不具備物質形態(tài),看不見,摸不著,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只能依靠“在者”才能得到。這與中國古代哲學推崇的“無先于有”如出一轍。

“在”與“在者”是存在主義面臨的首要問題。這一對貫穿西方古今哲學史的重要概念始于前蘇格拉底哲學家的代表性人物——巴門尼德,被黑格爾譽為“哲學的真正開始”。從感性世界概括出最一般的“存在”或“在”范疇,巴門尼德賦予了“在”永恒性,類同于中國古代哲學的“一”,無所不容,無所定指,是世界的本源,是真理之道;而“在者”只是感性世界的具體事物,具有直觀經驗性,是現(xiàn)實生活中“在”的呈現(xiàn)形態(tài),即彰顯與見證。從古至今,一字之差決定了兩者間的本質區(qū)別。

為徹底消除人們對翻譯本體論的疑慮,張柏然對極易混淆的本質和本體進行了區(qū)分,指出本質論重在把握對象“是什么”,歸于一種靜態(tài)目標;本體論則強調對象“如何是”,注重動態(tài)過程。顯而易見,本體論的首要任務是搞清研究對象如何存在。同理,翻譯本體論便是要把握翻譯如何存在,這需要引入一個全新概念“翻譯場”(由Translator, Translation, Reader構成的“三R結構”)。只有當相應的審美實踐活動處于進行中,諸如譯者、譯文和讀者之類的實體性在者才能在翻譯場中得以彰顯;反之,實踐活動一旦停止,翻譯場則隨時解構,翻譯亦不復存在。故此,我們可以毫不夸張地將審美實踐活動視為翻譯場的命脈,而翻譯之在或本體即源于這一活動?!按嬖诓⒉皇且环N狀態(tài),而是行動,是從可能到現(xiàn)實的過渡本身?!苯涍^此番深刻辨析,活動之于翻譯的本源性意義得以徹底彰顯。

張柏然敏銳地捕捉到本體重建對我國當代譯學研究的重大意義。“自此,獲得自身‘存在的翻譯理論像阿喀琉斯雙腳踩在大地上一樣,頓時變得力量無窮……可以不經介入翻譯實踐而直接作用于社會,因此,獲得了無窮的想象力,變成一個急劇膨脹的知識體系。”與此同時,當前,譯界學者對中國傳統(tǒng)譯論進行闡釋時,應當把握其總體特征,在此基礎上進行不斷的提升優(yōu)化、推陳出新,努力促進傳統(tǒng)譯論的現(xiàn)代性轉換。恰如赫拉克利特所言,“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時空的瞬息變化決定了生命的實質在于流動,是一種活生生的延續(xù),沒有任何一刻和另一刻絕對相同。生活就像河流一樣奔騰不息,我們唯有緊緊把握住生命流動的本質,方能避免使思維陷入僵化。

二、自我顛覆,重新書寫

我國傳統(tǒng)譯論和西方文論在思維方式上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皆是存在論。這為傳統(tǒng)譯論融入當下譯論話語的構建提供了哲理基礎。海德格爾在《存在與時間》中提出,既然“在”只能依附于形形色色的“在者”才能得以顯現(xiàn),“在”就永遠無法擺脫時間的魔咒,并由此引出了另外一個重要概念 “此在”?!啊嗽谝馕吨谑澜缰写嬖?,而這種存在意指與世界打交道;以一種處理、實現(xiàn)、完成,但也沉思、探究以及通過沉思和比較的方式逗留于世界近旁?!?/p>

海德格爾掙脫胡塞爾現(xiàn)象學的羈絆,確認超時空的純粹先驗自我并不存在,換言之,任何存在都是被拋在具體歷史時空中,注定與外界事物發(fā)生各種關系的此在。這一思想對當代翻譯研究產生了巨大影響,至此,時間、空間以及歷史等因素被賦予了前所未有的理論高度??v觀人類思想史,從克爾凱郭爾到海德格爾,存在主義歷來秉承創(chuàng)造性重復觀,每一次重復都是在過去的印痕中實現(xiàn)對自我的顛覆、重寫與創(chuàng)新。他們堅持從一種動態(tài)、差異的角度來衡量重復的價值,強調重復并非對已有存在的復制,而是新的開始與創(chuàng)造,意味著新事物的誕生。不言而喻,這種創(chuàng)造性重復理應成為一種生存常態(tài),貫穿人類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當然也涵蓋了在具體歷史語境下對文本的不同闡釋。

張柏然先生認為,中國譯學研究的當務之急就是要努力實現(xiàn)傳統(tǒng)譯學話語的現(xiàn)代化,為當代中國譯學話語體系注入傳統(tǒng)智慧和東方氣質,使之具備獨立的話語身份,從而使傳統(tǒng)譯論的精神內核在中國當代譯學話語體系中獲得重生。換言之,基于現(xiàn)代學術話語規(guī)則,中國譯學研究通過對傳統(tǒng)譯論的探真索源和梳理整合,將相關的概念、范疇與理論運用于批評實踐,從而激發(fā)傳統(tǒng)譯學話語的內在活力,使之巧妙融入中國當代譯學話語體系,豐富譯學理論內涵。

毋庸置疑,要實現(xiàn)傳統(tǒng)譯論的現(xiàn)代轉化,前提是對古代譯論資源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現(xiàn)代闡釋。這取決于研究者能否從此前的微觀層面,即單個概念范疇的考釋,逐漸提升至宏觀領域的翻譯理論體系研究。究其原因,傳統(tǒng)譯論的表現(xiàn)形式靈活多樣,批評家們往往有感而發(fā)。古典文籍中那些有感而發(fā)的短小篇章,猶如碎片狀的吉光片羽,散失在譯序、跋、短篇文評的各個角落,缺乏條理和體系,直接導致相應的文化認同遮蔽。于是,傳統(tǒng)譯論的真實性不斷遭到西方質疑,最終淪落為東方幻想中的翻譯童話,似云似霧,難以企及。所以,現(xiàn)代闡釋就是要以當代學術語言、邏輯和規(guī)范對傳統(tǒng)譯學話語進行解讀,賦予傳統(tǒng)譯學話語以現(xiàn)代學術特征,使傳統(tǒng)譯學話語逐漸被人們理解和接受。

高度凝練的傳統(tǒng)譯論決定了后世讀者需具備相當悟性方能領略其中的詩化意境。中國當代譯論話語的重建迫切需要古代譯論的參與、融合,但這絕非是為當代文論提供一種尋章摘句式的點綴品,而是從現(xiàn)實角度對傳統(tǒng)譯學進行全面審視,攝取有價值的成分加以充分利用,避免一味盲目崇古。張柏然駁斥了學界對現(xiàn)代轉化的誤解,比如,簡單比附的現(xiàn)代包裝,偷梁換柱式的改寫。在他看來,這些不過是掩耳盜鈴、自欺欺人的做法,是對古文要義原封不動的重復,缺乏基本的現(xiàn)代闡釋,最終必定遭到讀者的貶抑和嘲諷。

傳統(tǒng)譯論是溝通過去與現(xiàn)在的橋梁,是古代智慧和現(xiàn)代文明對話交流的必經渠道。這要求我們立足于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整合傳統(tǒng)譯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繼而推陳出新,建立一套符合中國語言文化特點的譯論模式與操作系統(tǒng)。不同時代對傳統(tǒng)的闡釋與理解必定賦予其全新內涵。當務之急,我們要實現(xiàn)傳統(tǒng)譯論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使其融入中國當代譯論,增強中華民族的文化底蘊,推動中國古代譯論資源與當代譯論構建的接軌。一言以概之,我們要吸收傳統(tǒng)譯論的內在思維特征,選擇其合理的觀念、范疇乃至體系,增強自身的民族文化底蘊,從而實現(xiàn)重建中國譯論話語之目標。

三、視界融合,詩學構建

早在21世紀初,張柏然便指出,中國現(xiàn)代翻譯學應該站在現(xiàn)代文化的立場上,尋找曾經孕育它幾千年歷史的文化之根,重建傳統(tǒng),同時吸取西方翻譯學的智慧,參照現(xiàn)實文化變遷的需要,創(chuàng)建一種新文化精神的翻譯學。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歷史悠久的中國傳統(tǒng)譯論最早扎根于深厚的文藝美學土壤,有著與西方理論渾然不同的邏輯結構和話語體系。這就決定了中國譯論要實現(xiàn)重建,須以視界融合為前提,通過創(chuàng)造性闡釋,發(fā)掘傳統(tǒng)譯論的深刻內涵、美學哲理,靈活運用文質、意象、韻味和形神等范疇體系,展開對當下翻譯實踐活動的批評,從而激活沉寂已久的傳統(tǒng)理論,使之真正參與、融入當代譯論話語系統(tǒng)。唯有如此,我們方能成功實現(xiàn)傳統(tǒng)譯論的現(xiàn)代轉化??v觀張柏然先生倡導的比較譯學,結合后現(xiàn)代思想精髓,傳統(tǒng)譯論的現(xiàn)代轉化要旨可歸結如下。

首先,中國現(xiàn)代翻譯學要摒棄邊陲思維,凸顯話語差異。國內譯界首先須摒棄惟西是從、自我輕視的邊陲思維,以反省批判的精神,自覺抵制對西方譯學話語的依賴。國際化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向國際譯學界展現(xiàn)中國譯學話語的本土氣質,通過凸顯話語差異的自我再現(xiàn)策略來構建自身話語身份。當然,凸顯的差異是中國本土譯學話語的精神內核,在語言表述和學術規(guī)范方面要與國際接軌,否則就難以為國際同行接受和認同。中國本土譯學要以前所未有的積極姿態(tài),主動參與譯論話語的構建與輸出,使中國譯學話語在國際學術界贏得越來越多的認同。換言之,中國本土譯學要以一種合乎邏輯的途徑向國際譯學界展示、傳播本土譯學話語,使之走出國門,為世界所理解、接受和運用,由此提升中國譯學理論在國際的高度,從而使中國譯學理論在國際話語格局中獲得獨立平等的身份,改變西方霸權下的話語秩序。

其次,中國現(xiàn)代翻譯學要立足本土文化,實現(xiàn)中西相融。民族文化精神只有在與其他文明的相互激蕩和對話中,才能不斷豐富和發(fā)展。中西譯論是兩種全然不同的話語體系,擁有相對獨立的思維模式,但其中不乏人類理性認識的共通之處。我們應當立足于自身的文化土壤,將中華民族的譯論資源輸入現(xiàn)代語境,與西方譯論展開平等的對話與雙向溝通,從中挑選出更符合翻譯現(xiàn)象實際的理論范疇和命題,進行創(chuàng)造性整合和構建,從而創(chuàng)造出有中國理論資源參與的翻譯理論新形態(tài)。換言之,我們要積極從西方譯論中吸取養(yǎng)分,尋找相關范疇和命題,比較其相似和相通之處,通過創(chuàng)造性整合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實現(xiàn)中西譯論的相互交融。

最后,中國現(xiàn)代翻譯學要創(chuàng)立文化—生命翻譯詩學。當前,譯學界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在于如何發(fā)展既切合民族特點又能與國際接軌,并容易為外界理解與接受的一整套術語,建立一種具有東方神采的感悟翻譯哲學,破解中國思維方式的秘密,融合中國翻譯文化的基本特征,促使中國譯論走向生命科學,創(chuàng)立一種包含豐富中國智慧的文化—生命翻譯詩學。其精神核心是要以本土譯學話語體系的構建和發(fā)展為出發(fā)點和歸宿,將西方譯學話語的合理成分與中國本土翻譯實踐相結合,使之服務于本土翻譯實踐,構建立足于本土、包含本土文化氣質的譯學話語體系。

|參考文獻|

[1]張柏然. 譯學研究叩問錄[M]. 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6.

[2]錢鍾書. 林紓的翻譯[M]. 北京:商務印書館,1981.

[3]譚載喜. 翻譯學必須重視中西譯論比較研究[J]. 中國翻譯,1998(2).

[4]肖輝. 中國譯學的回眸、反思、總結與展望 —— 評《面向 21 世紀的譯學研究》[J]. 語言與翻譯,2004(1).

[5]許鈞,穆雷. 探索、建設與發(fā)展——新中國翻譯研究 60年[J]. 中國翻譯,2009(6).

[6]許鈞. 當下翻譯研究中值得思考的幾個問題[J]. 當代外語研究,2017(3).

[7]許鈞. 從翻譯出發(fā)——翻譯與翻譯研究[M].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4.

[8]張柏然,張思潔. 中國傳統(tǒng)譯論的美學辨[J]. 現(xiàn)代外語,1997(2).

[9]張柏然,辛紅娟. 譯學研究叩問錄 ——對當下譯論研究的新觀察與新思考[M]. 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6.

[10]張柏然,許鈞. 典籍翻譯:立足本土 融合中西[N]. 中國科學報,2017-05-26.

猜你喜歡
譯學譯論本體
Abstracts and Key Words
朝鮮朝官方對南戲《五倫全備記》的接受考——以譯學漢語教材的選定為中心
國內譯學詞典研究述評(1988—2018):成就與挑戰(zhàn)
中國譯論通史研究:重識與重寫
——黃忠廉教授訪談錄
第五屆“理論翻譯學及譯學方法論”高層論壇通知
對姜夔自度曲音樂本體的現(xiàn)代解讀
一種譯學理論創(chuàng)新:口譯的譯后模因論
村上春樹文學翻譯論爭背后的譯論之辨
《我應該感到自豪才對》的本體性教學內容及啟示
從“三美論”看中國學派譯論的先進性與藝術性
巴里| 常山县| 柳州市| 阿克苏市| 措勤县| 红原县| 昔阳县| 壤塘县| 嵊州市| 马山县| 府谷县| 五原县| 青阳县| 湘潭市| 平昌县| 洛浦县| 襄汾县| 宁武县| 台中县| 珲春市| 松溪县| 磐安县| 亳州市| 嵊泗县| 内丘县| 屏山县| 兰西县| 蒲城县| 枣阳市| 屏东县| 岱山县| 民勤县| 铁岭县| 毕节市| 西乌珠穆沁旗| 林西县| 南充市| 都兰县| 林芝县| 恩施市| 天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