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強
摘 要:部編教材初中道德與法治是基于學生生活,以引導和促進學生道德與法治素養(yǎng)發(fā)展為根本目的的綜合性課程。新教材在很大程度上對教師的教育教學提出了巨大挑戰(zhàn),同時也為各地教師根據(jù)學情和學生實際創(chuàng)造性使用新教材留足了空間。作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從四個方面(研習課程標準和教材;密切聯(lián)系生活實際,借力經(jīng)驗提高認知;重視學習活動的設計和組織;用好教材的“腳手架”),就提高教學設計的有效性進行了探討、分析,以期能為教師同行提高新教材的教學設計有所幫助,在共同研究中用好新教材。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設計;有效性
部編《道德與法治》新教材已于2016年9月正式面向全國七年級學生啟用。對于廣大教師而言,教材的更換在很大程度上對教育教學提出了巨大挑戰(zhàn),也為教師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新教材留足了空間。作為一線教師,在使用《道德與法治》教材一年多的時間里,我體會最深刻的是,它注重師生在體驗中充分發(fā)揮課程的德育作用,從文本課程走向了體驗課程。但在一些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德育并沒有真正發(fā)生,究其原因,一些教師仍停留在純文本的教學和知識的傳授上,即教教材和重分數(shù),教學設計缺乏有效性。本文以部編八年級第一課《豐富的社會生活》教學設計為例,就如何提高教學設計的有效性進行了探討、分析。
一、新課標和教材引導教學設計
課程標準是設置和實施課程、編寫教材的依據(jù),教材又是課程標準最主要的載體。課程標準和教材既是教師設計課堂教學的指導性文件,又為解決教學中的問題提供了依據(jù)。因此,要保證教學設計的有效性,教師首先要對課程標準和教材了然于心。
新課程標準采用了以學生生活內(nèi)容構建課程,改變了由知識系統(tǒng)構建課程。在“課程性質(zhì)”中明確強調(diào)了實踐性,更加強化情感體驗和道德實踐。根據(jù)課程標準,要明確四種基本的教學方法,即體驗法、講解法、討論法和實踐法。
八年級上冊是對七年級的家庭和學校生活的進一步拓展,突出社會觀教育,引導學生形成擔當意識,落實社會責任感培育。第一單元《走進社會生活》的單元主題是“社會”,其核心導向是引導學生親近社會。第二單元《遵守社會規(guī)則》的單元主題是“規(guī)則”,核心導向是引導學生遵德守法?!柏熑巍眲t是第三單元《勇?lián)鐣熑巍返膯卧黝},核心導向是引導學生勇?lián)鐣熑?。三個單元的內(nèi)容層層遞進、步步深入,由感受生活、提高認識、形成觀念,最終落實到行動。把脈好課程標準和教材之后,教師就可以靈活自如地設計教學了。
二、立足實際,借力經(jīng)驗,提高認知
新課改要求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要貼近生活,注重聯(lián)系師生生活經(jīng)驗及社會實踐,這就為課堂教學和教學設計指明了方向。在第一課《豐富的社會生活》的教學設計中,筆者基于學生真實生活精選了一些學生參加過的活動圖片,如《舌尖上的十九中——千家宴》《軍訓——國防在我身邊》《法制教育進校園知識講座》等,創(chuàng)設了“看圖片,猜事件”的導入情境,引發(fā)學生思考:“從這些活動中,你了解了哪些社會活動?還可以通過哪些方式了解更多的社會活動?”圍繞這個話題師生互動展開討論,教師再設問:“綜合大家的發(fā)言,能得出一個什么結論?”引導學生在對話中認識到社會活動內(nèi)容豐富多彩,了解社會活動的方式多種多樣。這樣,筆者借助學生已有的經(jīng)驗和體驗引入話題,學生有話可講、有感而發(fā),在思維碰撞中學生原有的初步、零散、粗淺的認知得到提煉和升華,改變了以往簡單告知學生結論或道理的方式。
三、重視學習活動的設計和組織
新課程標準在“課程性質(zhì)”中明確強調(diào)了實踐性。同時,從人的生命成長客觀規(guī)律來看,人的思想觀念和道德品質(zhì)形成的過程中,行勝于言。基于此,課時教學設計必須重視學生學習活動的設計,課堂教學以活動為主線,讓學生在自主參與的活動中不斷體驗、探究、分享與反思,涵養(yǎng)品格,形成正確的價值認同。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主要學習活動有“看圖片,猜事件”、 “五花八門的自我介紹”、 小組合作探究、“你說我說話社會”、小組競賽等。比如,為了讓學生興趣盎然地學習和理解“人們在社會交往中形成了各種社會關系,人的身份是在社會關系中確立的。在不同的社會關系中,我們具有不同的身份”,我設計了一個角色扮演游戲——“五花八門的自我介紹”,讓學生分別向同學的父母、來校參觀的外校領導以及老師、父母的同事、親戚或長輩、外國朋友等介紹自己。在活動中我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同一個人會有各種不同的身份?同時,又設計了小組合作繪制個人社會關系網(wǎng)絡圖并討論“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最后展示交流的學習活動?;趯W生已有經(jīng)驗的學習活動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升生活經(jīng)驗,深化認知,生成觀點。
四、用好教材的“腳手架”,優(yōu)化教學設計
部編《道德與法治》教材依據(jù)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遵循生活邏輯和育人規(guī)律,尊重學生學習與發(fā)展規(guī)律,設計了具有普適性的六個欄目,為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搭建了很好的“腳手架”。因此,我們不但不要避諱用教材,相反,還應該深入研究教材、挖掘并利用好教材開展教學。
新教材設計的欄目分為兩大類:第一類“運用你的經(jīng)驗”“探究與分享”“拓展空間”構成了主要框架。其中“運用你的經(jīng)驗部分”,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生個體化的生活經(jīng)驗設計教學情境,鼓勵表達與分享,激發(fā)學生探究和學習的興趣,采用“情境+問題”的呈現(xiàn)形式導入新課?!疤骄颗c分享” 是教材活動的主體形式,正文又是教學的支架,矛盾的揭示及解決、不同經(jīng)驗的交流與碰撞、教材及德育的落實、落細主要在這一部分。教師可采用“材料+問題”或“活動+問題”的形式,引導學生基于材料或活動思考、探討、分享,生成觀點?!巴卣箍臻g”則作為結束部分,用于指導學生實踐,采用問題思考型或操作指南型形式,是課內(nèi)深化討論或課堂學習的拓展延伸。第二類“閱讀感悟”“相關鏈接”“方法與技能”,是教學的支持性資源,具有輔助教學的性質(zhì)?!伴喿x感悟”用于拓展經(jīng)驗,以故事性資源呈現(xiàn)?!跋嚓P鏈接”用于幫助理解、深化認識,以理論性資源呈現(xiàn)。這兩個欄目都可讓學生自主閱讀或集體閱讀后教師補充問題,變成活動探究,教師根據(jù)學情靈活處理?!胺椒ㄅc技能”是行動策略,是導向?qū)嵺`的“腳手架”,以可操作的策略與方法的形式呈現(xiàn)。在這個欄目中,教師可采用自主閱讀、課堂講解、操作模擬等教學形式,經(jīng)過再創(chuàng)造,將普適性的教材(即文本體系)改造成為適合自己學生實際的教案(即教學體系),將教材使用最優(yōu)化。
依據(jù)筆者的實踐看來,有效的教學設計必須在深入研究課程標準和教材的前提下,結合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和知識儲備,根據(jù)學情用好教材的“腳手架”, 精選一個欄目的活動,做活、做實、做深。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以學生生活中真實的困惑、矛盾、質(zhì)疑為突破口,善于以生成性問題為重要契機,觸動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引導學生體驗、感悟、思考、辯理,提升學生思想認識和品德修養(yǎng)。
參考文獻:
[1]吳 蓉.人教版《道德與法治》教材的主要特點及教學策略[J].教學月刊·中學版(政治教學),2016(9):8-10.
[2]王 郁.基于新課程標準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J].新課程(中旬刊),2017(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