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敏花 盛萬增
摘 要:隨著“立德樹人”核心素養(yǎng)的提出,新一輪課堂教學改革將進一步深化,作為一線教師,提升學科核心素養(yǎng)勢在必行。通過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發(fā)現(xiàn):整合語文學科素養(yǎng)于生物學科的備課、上課教學中,能有效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語文素養(yǎng);生物教學;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10-0108-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0.098
生物教學備課中,應先遵循備教材、備學生、備學法、備教法等常規(guī)的原則,這是完成教學任務的基礎。但是筆者認為還應根據(jù)生物課獨有的特征,借助于語文學科的博大精深備課,備出新意、備出特色、備出每節(jié)課的亮點,以豐富課堂內(nèi)容,降低教學難度。這樣既能幫助教師提高教學水平,又使生物課堂豐富多彩;既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又能提高生物課堂教學效率。
一、借助語言文字,突破教學重難點
在生物教材中,有許多很生僻的字詞,叫人難以識別,有些概念表達比較抽象,學生難以理解。教師在備課時,要對這些字、詞、概念進行精雕細琢,進一步體現(xiàn)教育的科學性原則,絕對不能誤讀或馬虎繞過。例如,在講水螅的運動時,它的運動方式有兩種:翻筋斗運動和尺蠖運動。對于“蠖”字的讀音(huò)、含義(尺蠖,幼蟲也叫造橋蟲,爬行時一屈一伸。),要注意在課堂教學中講清楚,學生自然就理解了這種運動形式,并且能很輕松地完成這一教學任務,加深學生的理解。
在生物備課時,對于復雜、繁瑣的知識可以用簡潔易記的口訣,或者鼓勵學生根據(jù)所學到的相關知識,自己編寫成歌謠,或者順口溜,這樣學生不僅學到了科學知識,而且對學到的知識進行了加工,這對學生的思考能力、歸納總結等能力也是一次好的提升。例如,人體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一章,內(nèi)容概念抽象、知識系統(tǒng)性強,而且難于識記,學生特別容易混淆概念。為此,我和學生一起學習了“腦之歌”:大腦小腦和腦干,神經(jīng)纖維巧相連;左右大腦內(nèi)白質,凹溝隆回增面積;表面皮層為灰質,人體最高級中樞;溝前運動溝后感,溝下聽覺后長眼;調節(jié)平衡靠小腦,協(xié)調運動非等閑;基本中樞在腦干,信息來了上下傳。這樣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增強了學生的有意記憶;既幫助學生樹立起學習的信心,又突破了教學重難點。
二、借民俗諺語,理論密切聯(lián)系生活
中國四大文明古國,也是農(nóng)業(yè)大國,諺語資源十分豐富。諺語是勞動人民在生產(chǎn)、生活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經(jīng)驗結晶,適度將諺語引入教學,能讓學生明確原來生物學知識就在身邊,一方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更好地理解生物學知識,另一方面還能讓學生熱愛勞動。再如“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告訴學生,我們?nèi)粘O牡哪芰縼碜允澄?,進一步讓學生推知綠色植物是能量的有機工廠;“螳螂捕蟬,黃雀在后;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是講解食物鏈的好素材;“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是遺傳的形象表達。合理妙用一句諺語或詩詞,課堂會變得更加生動有趣味,既能夠加深學生對生物知識的理解,又能有效提高對生物學科的興趣。例如:“無心插柳柳成蔭”說明生物的生殖方式是扦插;“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說明這種現(xiàn)象是條件反射;“一山不容二虎”是指生物的生存斗爭;“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說明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易恢復;“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是說明了溫度對生物的影響等。
三、借詩詞歌賦,增添課堂情趣
漢語博大精深、底蘊深厚,許多生物學知識或現(xiàn)象與詩詞相得益彰。自古以來“花鳥蟲魚皆文章”,在生物學教學中適度、適時引用之,不僅能讓學生感受到自然美、語言美,而且也能使學生深刻理解其中蘊含的生物學道理。
如:“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分別說明了溫度和光照對生物生活的影響;“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讓人感受到生命的活力;“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詮釋了細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分解作用;“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給我們描述了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更揭示出“青蛙是農(nóng)田小衛(wèi)士”;如在講《千姿百態(tài)的動物世界》時,引用我國現(xiàn)代著名作家楊朔的散文《荔枝蜜》,通過對蜜蜂采蜜的生動描寫,來贊美廣大勞動人民辛勤勞動,無私奉獻的精神。動物不僅在科學和技術上給人以啟迪,同時也是人類文學創(chuàng)作的源泉。也有用動物比喻某種精神或事物的,如草原駿馬、雄鷹是力量的象征,牛羊代表著草原人民的財富。教育學生認真觀察動物,仔細領略其奧妙,會使人受益匪淺。也可以選擇有代表性的、神奇的動物世界片段,讓學生耳目一新,更加熱愛生物,關注和保護動物。
教學最美的藝術,在于教師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的素質,巧妙整合語文學科與生物學教學的特點,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fā)學生的“靈性”,挖掘他們的潛能,進而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任華.淺談古詩詞及諺語在高中生物課堂中的應用[J].新課程(中學),2012(5).
[2]薛愛民.滲透語文知識,讓生物課堂更精彩[J].中華少年,2016(33).
[責任編輯 胡雅君]
作者簡介: 柴敏花(1972.8— ),女,漢族,小學高級,研究方向:生物教學。
盛萬增(1972.8— ),男,漢族,小學高級,教研員,研究方向:學科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