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 軍
(遼寧省錦州市中心醫(yī)院,遼寧 錦州 121000)
本文分析在進行根治消化性潰瘍幽門螺桿菌感染的同時為患者配合綜合護理方案進行護理所取得的效果,現將主要的研究情況進行如下的報道。
1.1 一般資料:本文研究對象均為我院在2017年8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幽門螺桿菌感染而導致的消化性潰瘍患者,選擇88例作為研究對象,并且根據隨機方法分為常規(guī)護理組和綜合護理組,每組患者平均為44例。常規(guī)護理組當中男女比例為23∶21,患者的最大年齡為73歲,最小年齡為28歲,平均年齡(51.4±11.4)歲;綜合護理組中,男女比例為22∶22,患者的最大年齡為72歲,最小年齡26歲,平均年齡(52.8±12.4)歲。本文兩組患者均被確診為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消化性潰瘍,幽門螺桿菌通過快速尿素酶試驗檢驗為陽性。本文患者對于本文知情,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字,本研究所有研究對象的臨床資料符合我院倫理委員會的相關標準,本文研究對象排除存在意識障礙和精神異常的情況,而且患者臨床資料完整。采用統計學軟件檢驗兩組研究對象的一般資料,兩組患者之間不存在差異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本文兩組患者均進行幽門螺桿菌抗感染治療,早晚對患者選擇采用奧美拉唑15 mg、阿莫西林450 mg和硫酸慶大霉素80 mg各1次治療,連續(xù)為患者治療兩周,作為1個療程。同時對于本文的常規(guī)護理組落實常規(guī)護理,具體護理方案需按照常規(guī)護理原則進行。對于本文的綜合護理組配合采用綜合護理方案進行護理,具體的護理方法從如下幾方面進行:①心理護理:消化性潰瘍患者的病程較長,臨床治療的時候見效較慢,患者容易復發(fā)。所以導致患者存在有普遍的悲觀沮喪情緒,很多患者存在有多種不良情緒,不良情緒會對患者最終的治療效果產生影響,容易導致患者病情的惡化。所以基于此,護理人員應強化和患者家屬的溝通與交流,對于患者的心理情緒變化原因進行調查,為患者配合有效的幫助,強化患者的心理,并且增強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和決心,使患者能夠積極的接受治療[1]。②飲食護理:消化性潰瘍患者病情屬于消化性病癥,所以做好對于患者的飲食干預工作尤為重要。在飲食上應指導患者以高蛋白、低脂和易消化的食物為主,要告知患者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和高熱的飲食。如患者存在血便,可以為患者使用冷牛奶等堿性的流質飲食。臨床護理人員要注意對患者進行安全的全程性飲食指導,保證患者所食用的飲食能滿足其機體的需求?;颊呷绻鲅獓乐兀枰嬷颊呓骋欢螘r間。③健康教育:根據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的患者進行針對性的健康教育,一般患者對于自身病癥并不了解,對于病情的知識知之甚少,因此在日常生活和干預治療的過程中,可能存在著一些不恰當的做法。作為護理人員應該詳細的對患者講解病情發(fā)生發(fā)展的情況,使患者了解相關的治療和預后。而針對患者所提出的疑問,護理人員需要盡可能的選擇通俗易懂的方式進行解。能夠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之通過電視錄像、交流會、宣傳冊等各種形式進行健康教育,以便于能夠使患者對病情有所了解[2]。④疼痛干預:患者發(fā)病之后,可能會表現出一定的上腹疼痛或上腹不適,如果患者疼痛明顯,難以忍受,可通過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腹部按摩來緩解疼痛,也可以指導患者家屬進行相關的按摩,減輕患者的疼痛。如果疼痛難忍,可適當得遵醫(yī)囑,為患者選擇止痛藥。⑤藥物護理:患者進行藥物治療,臨床護理人員可叮囑患者選擇合理的用藥時間和用藥方式,要注意告知患者遵醫(yī)服藥的意義,避免患者擅自停藥,保證藥物治療效果能夠最大化的發(fā)揮,以便促進患者病情的康復。如果患者在用藥過程當中出現不良反應,叮囑患者應及時的將相關情況反饋給醫(yī)師和護理人員,避免患者擅自停止服用藥物。⑥出院隨訪:消化性潰瘍患者住院時間相對較短,患者出院之后需要按照療程持續(xù)服藥治療。所以出院后應為患者準備好必要的藥品,叮囑患者和患者家屬定時定量堅持服藥,療程結束后兩周患者應到醫(yī)院進行復查。同時還要每隔兩周為患者進行電話隨訪或者微信隨訪,了解患者病情變化狀況和自身感受。指導鼓勵患者多進行體育鍛煉,提升自身的機體免疫力,使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盡量避免患者服用會對胃腸道產生刺激的食物或藥物,如果必須服用此類藥物,應同時為患者選擇黏膜保護劑。
1.3 觀察指標:評價本文兩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和護理滿意度狀況,調查兩組患者的胃腸道反應狀況,并對兩組患者進行比較。
1.4 統計學分析:本文采用統計學軟件為IBM SPSS25.0。本文選擇卡方值(χ2)檢驗所有研究對象的計數資料,兩組數據之間的差異性采用P<0.05表示差異明顯,說明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對兩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進行比較,本文的綜合護理組為95.45%,常規(guī)護理組為79.55%,兩組進行比較,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綜合護理組為93.18%,常規(guī)護理組為75.00%,兩組進行比較,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對兩組患者的消化道癥狀進行比較,綜合護理組存在灼燒感1例、噯氣反酸1例,惡心嘔吐1例,發(fā)生率為6.82%,常規(guī)護理組存在唾液分泌量減少2例,灼燒感3例,噯氣反酸2例,反胃1例,惡心嘔吐3例,發(fā)生率為25.00%,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比較[n(%)]
消化性潰瘍是現如今具有較高發(fā)病率的一種消化道病癥,這種病情需要引起臨床工作者的注意和重視。有研究認為幽門螺桿菌感染是導致消化性潰瘍發(fā)生的主要發(fā)病原因,所以對于因幽門螺桿菌感染而導致的消化性潰瘍,在進行干預的過程中應作為重點的防治工作。對于患者進行治療時應積極的進行抗幽門螺桿菌感染治療,與此同時為患者配合必要的護理進行干預可改善患者的相關生活質量,促進患者較好的恢復。而本文結果證實了為患者落實綜合護理可以有效促進患者病情的恢復,說明綜合護理是一種有效的護理措施,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