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淼
(長春工程學院 黨政辦公室,長春 130012)
井岡山的道路是不朽的,井岡山的精神是永恒的。以“堅定信念、艱苦奮斗,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群眾、勇于勝利”為主要內容的井岡山精神,是以毛澤東、朱德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艱苦卓絕的井岡山斗爭中鑄就的偉大革命精神。井岡山精神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開篇豐碑,業(yè)已成為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譜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并深深熔鑄于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始終激勵著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yè)的偉大歷史洪流中披荊斬棘、砥礪前行。2016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江西時強調:“井岡山時期留給我們最為寶貴的財富,就是跨越時空的井岡山精神。經過長期的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今天,我們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堅持弘揚井岡山精神,堅定執(zhí)著追理想、實事求是闖新路、艱苦奮斗攻難關、依靠群眾求勝利,讓井岡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時代光芒。”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不僅為井岡山精神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而且對于高校在新時代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高質量發(fā)展,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yǎ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時代價值。
理想因其遠大而成為理想,信念因其執(zhí)著而成為信念,理想信念是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yè)、實現偉大夢想的力量之源。自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之日起,就把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思想,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為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先后創(chuàng)立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這些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閃耀著馬克思主義光輝的思想照耀下,黨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始終向著實現共產主義這個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奮勇前行,經過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和氣勢恢宏的現代化建設,成功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的偉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了偉大歷史貢獻,譜寫出一部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而奮斗的壯麗史詩。在這部熠熠生輝的壯麗史詩之中,有一個最鮮亮的底色,就是共產主義的底色。
堅定的理想信念是中國共產黨人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的法寶。在兩年零四個月的井岡山斗爭時期,中國共產黨人克服重重困難,從勝利走向勝利,開辟了革命新道路和開創(chuàng)了革命新理論,拉開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帷幕,這些輝煌成就的取得靠的就是中國共產黨人的馬克思主義信仰,靠的就是“堅定執(zhí)著追理想”的井岡山精神。一直以來,高校肩負著培養(yǎ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這個極端重要的任務,這個任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任務,直接關系到高校“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yǎng)人”以及“為誰培養(yǎng)人”的辦學方向性問題,其所有的工作內容都必須圍繞這個核心任務來謀劃和展開,也必須用這個核心任務的達成度來度量其成效??梢哉f,這個核心任務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線。
四十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fā)展,社會轉型過程中的一些深層次問題不斷出現,各種各樣的社會思潮和思想文化不斷涌現,并借助現代互聯網技術進行快速、便捷、低成本的復制與傳播,各類思想文化間的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在這些社會思潮和思想文化之中,既有像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積極的、主流的內容,也有像歷史虛無主義、新自由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消極的逆主流的內容,它們在潛移默化中深刻影響著身處大學校園之中的師生,對他們的思想觀念、思維方式和價值取向產生了極大影響。在高校中出現了一些教師對其肩負的立德樹人使命和職責認識不到位,作用發(fā)揮不明顯,一些青年學生對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身份認同感不強,理想信念和道德水平滑坡等現象。在此背景下,如何引導高校教師充分發(fā)揮立德樹人職能,如何幫助廣大青年學生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對的首要問題??梢哉f,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局面是復雜的,任務是艱巨的,形勢是緊迫的。但也正因如此,未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大有可為的。井岡山斗爭時期,中國共產黨人憑著“堅定執(zhí)著追理想”的井岡山精神取得了勝利,為后人留下了極其寶貴的精神財富。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在“堅定執(zhí)著追理想”的井岡山精神中汲取精神力量,在新時代繼續(xù)傳承和弘揚偉大的井岡山精神,引導廣大師生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斗。
“實事求是”一詞最早出現于東漢班固所著的《漢書·河間獻王傳》。書中稱贊河間獻王劉德“修學好古、實事求是”。其意為做學問應以翔實的事實為依據,并在此基礎上從事實之中發(fā)現真實的結論。可以說,劉德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不僅開創(chuàng)了考據學的學風,還開創(chuàng)出一種全新的政治風格。“實事求是”的學風經過了漫長的歷史演變,逐漸發(fā)展成為了實用性實學,其內涵得到不斷豐富。1941年5月19日,毛澤東同志在《改造我們的學習》一文中援引“實事求是”這一古老成語,并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這一中國古典成語對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作出了中國化概括,為其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此后,中國共產黨始終將這一閃耀著馬克思主義真理光芒的思想作為黨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領導方法。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精辟地指出:“堅持實事求是,就是興黨興國;違背實事求是,就是誤黨誤國。”可以說,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很好地繼承和發(fā)展了“實事求是”這一黨的根本路線,并為其賦予了更加深刻的價值意蘊,使“實事求是”在新時代綻放出更加耀眼的真理光芒,為新時代高校做好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前進方向。
在艱苦的井岡山斗爭時期,面對革命事業(yè)的低潮,一些同志對革命產生悲觀失望情緒,在紅軍內部出現了諸如“紅旗到底打得多久?”等質疑。面對此種形勢,毛澤東同志以“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對中國國情和革命局勢進行了科學的剖析,寫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深刻而準確地回答了這一尖銳問題,堅定了廣大紅軍指戰(zhàn)員和廣大人民群眾繼續(xù)革命的決心,極大地鼓舞了士氣,為處于低潮期的中國革命找到了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這樣一條適合革命實際的新道路,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體現出毛澤東高超的政治智慧和斗爭藝術。中國革命的道路雖然是曲折的道路,但也是全新的道路,想要使勝利抵達彼岸就必須堅持“實事求是”,必須敢于在制度、理論、方法上創(chuàng)新,勇于自我革命,這是中國共產黨成功創(chuàng)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新路的現實路徑。毛澤東同志在延安編輯《農村調查》一書時,就對1928年冬季黨在井岡山(湘贛邊界)革命根據地制定的《土地法》中的“沒收一切土地,而不是只沒收地主土地”、“土地所有權屬政府而不是屬農民,農民只有使用權”、“禁止土地買賣”等錯誤進行了總結與修正??梢?,敢于面對和糾正工作中出現的錯誤,敢于自我革命,也是黨始終堅持“實事求是”優(yōu)良傳統(tǒng)的具體體現。這些優(yōu)良傳統(tǒng)為新時代高校做好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寶貴的精神財富。
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培養(yǎng)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是中國高校的根本任務,堅持“實事求是”是能否順利完成這項任務的決定性因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事關社會主義大學根本屬性和前進方向,關乎黨和國家事業(yè)的興衰成敗。要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須堅守“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導向,既要遵循人自身的發(fā)展規(guī)律,又要遵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規(guī)律;既要滿足黨和國家對高素質勞動者的現實需要,又要滿足高校師生追求自身價值的現實訴求;既要妥善應對來自中國社會發(fā)展變革過程中的內部矛盾,又要從容面對來自世界尤其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中國實施的政治、經濟、軍事、科技、文化等全方位圍堵的外部挑戰(zhàn)??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形勢非常復雜,壓力十分巨大,任務極其艱巨。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理解好、掌握好、運用好“實事求是”這一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領導方法,做到透過現象看本質,不回避矛盾,不急功近利,不因循守舊,及時發(fā)現和糾正思想認識上的偏差、決策中的失誤、工作中的缺點,主動應對思想政治教育中遇到的風險與挑戰(zhàn),積極探索尋覓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規(guī)律、新載體、新方法、新路徑,并結合新時代的新要求超前謀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學校其他工作的同步發(fā)展。所以,在新時代繼續(xù)弘揚“實事求是闖新路”的井岡山精神,堅持理論聯系實際,不斷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chuàng)新,是高校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實現路徑。
兩年多的井岡山的斗爭是異常艱苦的,這種艱苦不僅體現在軍事戰(zhàn)斗的艱苦,也體現于物質資源的極度匱乏。處于白色政權四面包圍之中的紅軍將士缺衣少食,從軍長到伙夫都吃一樣的苦,每天每人只有五分大洋的油鹽柴菜錢。缺少糧食,紅軍官兵每天往返100多里去寧岡、永新一帶挑糧上山,硬是在懸崖峭壁間用腳踏出了著名的“紅軍挑糧小道”,留下了“朱德扁擔”的感人故事。在冬季,許多戰(zhàn)士沒有棉衣,只能穿兩層單衣。由于缺少西藥,紅軍戰(zhàn)士就上山采摘中草藥替代西藥,紅軍醫(yī)院只能對傷病員采取“中西兩法”治療。面對困難,紅軍將士之所以能夠在逆境中鍥而不舍、馳而不息,始終堅持保持高昂的戰(zhàn)斗意志和革命熱情,靠的就是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靠的就是艱苦奮斗、不怕犧牲、官兵平等的優(yōu)良作風。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面向未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靠實干,基本實現現代化要靠實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靠實干。必須居安思危、艱苦奮斗,始終保持那么一股勁,那么一股革命熱情,那么一種拼命精神,披荊斬棘、勇往直前?!睙o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弘揚“艱苦奮斗攻難關”的井岡山精神始終是我們黨和國家實現各項事業(yè)大發(fā)展的制勝“法寶”,這一“法寶”同樣為高校在新時代做好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根本方法。
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和社會文化的繁榮發(fā)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對象即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也隨之發(fā)生了巨大變化,這就要求高校必須要主動適應時代要求,積極調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模式與方法,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上下工夫。當代大學生最大的優(yōu)勢是思維敏捷、有知識、有激情,樂于接受新事物、新理念、新文化,善于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追求個性化發(fā)展,但同時也要看到部分大學生還存在很多不足,例如:由于欠缺艱苦環(huán)境的磨練,導致其艱苦奮斗意識和體力勞動能力相對薄弱,動手能力較差;由于崇尚個人優(yōu)先的價值觀念,過度追求自我價值和張揚個性,導致其自私自利,缺乏集體觀念,團隊協(xié)作意識淡??;由于沉溺網絡,導致其對虛擬世界的狂熱和對現實世界冷漠,“兩個世界”的轉換和連接通道斷裂,角色顛倒,回避、逃避現實生活中的困難,熱衷于在虛擬世界中找尋精神慰藉等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大學生的學業(yè)發(fā)展,干擾了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雖然這些問題存在于部分大學生之中,但無論對于個體成長進步,還是整個社會的發(fā)展,都會產生極大的消極影響。針對這些復雜而現實的問題,高校要繼續(xù)發(fā)揚“艱苦奮斗攻難關”的井岡山精神,探索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與方法,不斷破解新問題,主動應對新挑戰(zhàn),努力實現新作為。
在新時代繼續(xù)弘揚“艱苦奮斗攻難關”的井岡山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現科學發(fā)展的根本方法。當前中國高校正處在實現內涵式發(fā)展的關鍵時期,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等任務繁重,思想政治教育作為高校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手段。從課堂教學到社會實踐體驗,從單一形式的教育模式到“課程思政”的深入推進,從灌輸式的權威教育樣式到倡導積極的自我教育樣式??梢哉f,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呈現出內涵豐富、形式新穎、載體多樣、覆蓋廣泛的發(fā)展趨勢,其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變革,這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的能力和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全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主動求新求變,勇于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規(guī)律、新理念、新內容,主動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和外延,不斷推進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化進程,使其成為助力學生成長成才的有效武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沒有現成的國外成熟經驗可供借鑒,只能憑借自身的實踐與探索,去不斷豐富具有中國特色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方式和內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要立足中國國情,結合廣大師生的思想實際,做到在決策中著眼師生,在感情上貼近師生,在內容上黏住師生,在組織上依靠師生,在教育成果上惠及師生。高校要持續(xù)對大學生進行艱苦奮斗教育,幫助他們學會在逆境中成長,教育引導他們在大學期間多勞動、多擔當、多奉獻,要重視那些看似很簡單的初級的體力勞動,例如軍體訓練、早操晨練、冬季掃雪、勤工儉學、內務整理等。這些體力勞動,不僅能強健他們體魄,更能夠培養(yǎng)他們艱苦奮斗的意志品質。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與實踐是艱辛的,需要廣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以更加開放包容的心態(tài)、更加寬闊的理論視野、更加勤勉的工作態(tài)度,去深入探索與實踐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決不能丟掉艱苦奮斗的精神,要迎難而上,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韌勁,將艱苦奮斗、勤儉節(jié)約、無私奉獻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熔鑄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過程,持續(xù)進行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chuàng)新,努力攻克制約思想政治教育的道道難關,切實推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化、制度化、體制化。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密切聯系群眾始終是中國共產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作風。在創(chuàng)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斗爭中,毛澤東非常重視群眾工作,他提出:紅軍必須要執(zhí)行三項任務,一是打仗消滅敵人,二是打土豪籌款子,三是做群眾工作。1928年4月,毛澤東總結部隊做群眾工作的經驗,規(guī)定部隊必須堅決執(zhí)行三大紀律(當時稱“三條紀律”)、六項注意,后來在六項注意的基礎上增加了兩條,發(fā)展成為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成為了紅軍區(qū)別于一切舊式軍隊的顯著標志。時至今日,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仍然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優(yōu)良作風和行動準則,體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的本質和宗旨。1928年底,紅軍在井岡山頒布了《土地法》,廣大貧苦農民因為分得了土地,從事實中認識到紅軍是為他們的利益而奮斗的,從各方面全力支持紅軍和根據地發(fā)展。這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能夠存在和發(fā)展的社會基礎。正是因為中國共產黨能夠有效地組織、發(fā)動人民群眾,并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得到了人民群眾發(fā)自內心的信任與擁護,所以才能在極為艱難的斗爭環(huán)境中不斷發(fā)展壯大,最終取得革命勝利?!耙揽咳罕娗髣倮钡木畬骄駥嵸|就是要堅持走群眾路線,廣泛組織、發(fā)動群眾參與到黨和國家的各項事業(yè)之中,并以人民群眾滿不滿意、答應不答應、高興不高興作為評判各項工作的標準。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其成敗不僅取決于教育模式(范式)、方法、載體以及新技術的運用,還取決于高校內部是否已形成全員參與的工作格局,以及教育主體與客體參與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也可以說,決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敗之關鍵因素是“人”,而非“物”。只有全方位調動廣大教職工參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熱情,激發(fā)廣大學生參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才能真正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化、現代化??梢姡耙揽咳罕娗髣倮钡木畬骄袷歉咝W龊盟枷胝谓逃幕A保障。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12月召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高校要堅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于教學全過程,實現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承擔著神圣使命。傳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師要堅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為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黨執(zhí)政的堅定支持者,更好擔起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職責。”一直以來,由于高校教育教學工作分工的涇渭分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被習慣地認為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輔導員以及黨團干部的使命與任務,其與專業(yè)課教師以及其他教輔人員的崗位關聯度并不大,“三全育人”理念更多是停留在倡導的層面、號召的層面,并未真正形成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工作格局。所以,針對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狀況,如何使廣大教職工有效地參與到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如何為教職工搭建參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平臺,如何激發(fā)教職工參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熱情,已經成為教育主管部門和高校自身亟待破解的現實問題。
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一如既往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把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始終牢記人民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繼承和弘揚“依靠群眾求勝利”的井岡山精神就是堅持“人民為中心的理念”的具體體現。高校要堅持把“依靠群眾求勝利”的井岡山精神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之中,依靠全體教職工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讓思想政治教育成為全體教職工的基本任務。同時,充分調動廣大學生開展積極的自我教育,通過文體活動、社會實踐、科技競賽等形式,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學生的日常學習與生活中。高校要教育引導廣大教師牢記并恪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教學工作的根本任務,自覺積極參與到思想政治教育之中,積極探索所講授課程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點、線、面,形成具有所講授課程特點與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庫。高校要以課程育人、科研育人、實踐育人、文化育人、網絡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資助育人、組織育人等“十大體系”為基礎,尤其要以課程改革為抓手,深入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統(tǒng)籌好第一課堂、第二課堂、第三課堂(互聯網)在思想政治教育職能的發(fā)揮,努力讓“晦澀”、“冰冷”、“燒腦”的專業(yè)課程生動起來、活躍起來,努力賦予其在思想上的引領性,強化它們的德育功能,切實打通“三全育人”最后一公里,真正構建起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