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皇城臺上聽骨弦琴
那時的五月是和平的。甕城
暫無火炬或煙霧警告戰(zhàn)事
那時禿尾河水大,不時有揚子鱷游來
那時染上鐵銹紅的苧麻旗招搖
鴿子無信可送,獸皮繩不捆綁俘虜
只用來琢玉。那時腸卜者暫時不喋血
他占卜上次殺戮剩下的內(nèi)臟
那時高家堡還沒有高氏宗族
遠處的大海沉睡著。那時苧麻過于茂盛
烏云低垂時會變成黑毯鋪到天邊
隨著星星在山后發(fā)亮
此刻,到處彌散的唯有沉寂
打破它的是一支骨弦琴
那時揚子鱷上的背骨還沒被刻上字
簧字也沒有入詩。那錚錚或嚶嗡之聲
都無法用文字形容
可類比為此時遠處的犬吠
還是一頭已經(jīng)開始拉車的驢叫聲
或者是一只公雞的啼召
這是秋季美好的一天
甕城之西正有一場盛大的日落
低矮卻令人驚嘆
那時的全部浩劫仍心有不甘
拒絕消解成
今天美好的代價
遇見這一個
“這里是外城東門門道入口
北墩臺2號探方里的 24個頭骨
女性占23個。后腦平整,頂蓋均有縫隙
個別枕骨和下頜部位有灼燒過跡象”
當解說詞引用了解剖學語氣
時光簡潔平庸,誰能毫無懸念的離去?
但那句“個別”將在時空里
劈開一道非凡的裂口
把想象馱往公元前兩千年的時刻
線索打開航路,證據(jù)鏈逐漸完善
于千萬個活在那些時光中的人之間
塑造出一個個別并非易事
個別的她有類圓形眼眶
有柔和下頜角,“外翻不明顯”
額結(jié)節(jié)顯著,蛋白質(zhì)略多于男性
即使這般,又有何益?
個別的俘虜或者奴隸,注定要被摧垮
被殺死才算完成
朝代遲早注定要被替換掉
這就是個別人或群體的代價
是時間對歷史核銷的一項成本
但這一切又有誰知曉?
余生有限,只為緩尋世間好物
看見了一個個別在群體中的死亡時
我的人生已經(jīng)往后翻了四千年
再也無法回頭把那一個個的個別挽救
林雪,遼寧省作協(xié)副主席,曾獲第四屆魯迅文學獎,著有詩集《大地葵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