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正海
(河南省洛陽市澗西區(qū)東升第一小學)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diào)寫作能力評價是寫作教學中重要的一環(huán),評得好,對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會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也就是要達到語文課程標準所倡導的“評價促發(fā)展”的目的。在教學實踐中我逐漸摸索出一套以寫作能力評價,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評價方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促使學生提高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寫作,更重要的是要通過教師的“導”,讓學生鼓起勇氣寫“放膽文”,教師要對學生如何寫作文這一過程進行關注,發(fā)揮評價的導向作用,達到“評價促發(fā)展”的目的。如指導四年級學生寫《畫鼻子》的活動,教師組織學生充分參與活動,充分地說同學的表現(xiàn)、自己的心情,教師有重點地就學生的觀察態(tài)度、語言表達等進行點評,撥點中讓學生明白些活動場面,既要用“廣角鏡”,又要打“聚光燈”,即文章要有寬度和深度,一個活動也要有場“面”,有重“點”。活動,放飛了學生的心情,教師激勵的語言自然創(chuàng)設了一種“言者無罪”的氛圍,解除了學生的心理顧忌,讓學生敢于放膽說,放膽寫,是學生個體精神生活的反映。事實上,在作文出來之前,教師在評價中已達到了指導的目的,已經(jīng)看到學生思維的發(fā)展軌跡。
葉圣陶先生提出“作文教學要著重在培養(yǎng)學生改的能力”。學生的評鑒能力提高了,等于邁好了修改作文的第一步。我在實驗中強烈地感覺到,讓他們掌握一些基本的評價、修改常識,他們在寫作時就會有意識地避免再犯同樣的錯誤。寫作不僅是師生間的對話,也是學生間的對話,因此,一篇作文,我總要安排多位讀者(自己、同學、老師)做出評價。以中年級段為例:
教師首先帶領學生明確評價標準,統(tǒng)一認識評價方法,要求做到基本真實、準確。這種評價以小組內(nèi)進行為主,鼓勵提出合理化修改建議。在此基礎上,作者重新審視自己的文章,自我評價,最后,教師做出綜合性評價,并選出優(yōu)秀的“學生評價”進行全班交流。有時還請家長針對孩子的文章進行評價。我感到這樣的形成性多元評價,讓學生保持了良好的寫作興趣。學生的作文本上,往往是自己的文章寫了兩三頁,而大家的評價至少兩頁,學生作文本上豐富的內(nèi)容總能激勵著他們用心寫作,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寫作習慣。低、高年級段的評價要求在此基礎上有所降低和提高。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低年級學生“寫自己的話”,高年級學生“注意表現(xiàn)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nèi)容”。說明小學階段的作文只是練筆,旨在降低作文難度,多一些開放,讓學生自主習作。因此,對于學生的日記,我從不規(guī)定內(nèi)容,每周每人至少完成兩篇日記,提倡彩色日記,即日記可插圖,可對照所“畫”來寫“話”,如實在沒寫的靈感,可摘抄精彩句段。在每周一節(jié)的交流課上安排“展示臺”環(huán)節(jié),讓孩子們在小組里讀自己認為寫得精彩的片段,一人讀大家聽,大家議,人人有機會享受到成功的快樂。久而久之,學生的鑒賞水平得到提高,所提“合理化建議”更趨“合理”。
另外,教師在各班教室開辟“佳作欣賞”專欄,選擇有特色的作品(作品可以是小組推選的日記、課堂作文)展出,作品下附評價紙,鼓勵學生積極閱讀佳作,并對感受深刻的文章做出個性評價,或提出改進建議。展出一周后,由老師和佳作作者共同評出最佳評價者,予以表揚?;顒用吭乱淮?,使更多的學生有參與和自我展示的機會,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興趣、評價能力。每期將優(yōu)秀作品編輯成冊,年級傳閱,達到取長補短,共同進步的目標。
我還引導學生積極向各類報刊雜志投稿,定期評選校園小作家,幫助學生樹立寫作的自信心。在一次次練筆中,學生也越來越明白“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在一次次練筆中,感受“為有源頭活水來”的語句,體會在文章語句的描寫中所表現(xiàn)出的修鞋姑娘的品行。以此引導學生學會在閱讀過程中要學會閱讀具有目的性的語句,從而真正了解文章的寫作用意所在,并體會、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及情感態(tài)度所在。只有學生真正讀懂文章才可能對閱讀產(chǎn)生濃厚的探究興趣,才能在閱讀過程中發(fā)現(xiàn)文章的段落特點,最終總結(jié)文章寫作特點,不斷吸收,學習其精華所在,將這些方法用于服務自己的寫作需要。光閱讀不去寫作則相當于紙上談兵。因此,只有在閱讀與寫作的結(jié)合中進行持之以恒地練習,才能真正地達到培養(yǎng)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教學目標。
“語文不是無情物”,除了需要興趣的驅(qū)動、活動的支撐,學生的學習更需要情感的伴隨和維系?!案腥诵恼?,莫乎于情”,沒有情感的教學是不吸引人的教學,沒有情感的教育是不成功的教育。好孩子是夸出來的,好文章同樣是評價出來的,教師要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評價主導作用,要善于“沙里淘金”。我力求最大限度地尊重學生文章原意,千方百計發(fā)掘作文優(yōu)點,培養(yǎng)孩子的寫作興趣和自信,但也不能忽略文中明顯存在的缺點。評語是否能讓學生樂于接受并受到啟發(fā)是檢驗教師評語是否合格的尺度,因此,我在寫評語的時候總是融入感情,評中含情,評中生情,把真情注入學生的心田,經(jīng)常采用談心式評語,詢問式評語,激情式評語,幽默式評語,等等。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評價時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促進每個學生的健康發(fā)展”。世界上并不存在誰聰明誰不聰明的問題,而是存在哪方面聰明及怎樣聰明的問題。我要充分認識到,正是學生的差異造就了學生的個性:有的語言不流暢,但立意新穎;有的內(nèi)容雖不夠有新意,但真情流露……為達到激勵學生的目的,我構(gòu)建了“星級”多元評價模式,賞識學生,張揚學生個性,設立了:創(chuàng)新星、真實星、語言星、情節(jié)星、想象星……為學生提供了更為直觀的習作目標。同時,使教師、學生、同伴總能發(fā)現(xiàn)學生習作中的閃光點,這樣,學生總能得到鼓勵。
總之,習作教學和評價,從傳統(tǒng)的說教到關注學生寫作過程的個體體驗,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興趣,樹立了學生習作的信心,養(yǎng)成了良好的聽、說、讀、寫的習慣,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在潛移默化中得到了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