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文夫
我認識朱自冶的時候,他已經(jīng)快到三十歲。別以為好吃的人都是胖子,不對,朱自冶那時瘦得像根柳條枝兒似的。也許是他覺得自己太瘦,所以才時時刻刻感到?jīng)]有吃夠,真正胖得不能動彈的人,倒是不敢多吃的。好吃的人總是顧嘴不顧身,這話有點道理。
朱自冶起得很早,睡懶覺倒是與他無緣,因為他的腸胃到時便會蠕動,準確得和鬧鐘差不多。眼睛一睜,他的頭腦里便跳出一個念頭?!翱斓街禅櫯d去吃頭湯面!”這句話需要作一點講解,否則只有蘇州人,或者是只有蘇州的中老年人才懂,其余的人很難理解其中的誘惑力。那時候,蘇州有一家出名的面店叫作朱鴻興,如今還開設在怡園的對面。至于朱鴻興都有哪幾種花式面點,如何美味等等我都不交代了,食譜里都有,算不了稀奇,只想把其中的吃法交代幾筆。吃還有什么吃法嗎?有的。同樣的一碗面,各自都有不同的吃法,美食家對此是頗有研究的。比如說你向朱鴻興的店堂里一坐:“喂?。菚r不叫同志)來一碗XX面?!迸芴玫纳栽S一頓,跟著便大聲叫喊:“來哉,XX面一碗。”那跑堂的為什么要稍許一頓呢,他是在等待你吩咐做法的——硬面,爛面,寬湯,緊湯,拌面,重青(多放蒜葉),免青(不要放蒜葉),重油(多放點油),清淡點(少放油),重面輕澆(面多些,澆頭少點),重澆輕面(澆頭多,面少點),過橋——澆頭不能蓋在面碗上,要放在另外的一只盤子里,吃的時候用筷子挾過來,好像是通過一頂石拱橋才跑到你嘴里——如果是朱自冶向朱鴻興的店堂里一坐,你就會聽見那跑堂的喊出一大片:“來哉,清炒蝦仁一碗,要寬湯、重青,重澆要過橋,硬點!”一碗面的吃法已經(jīng)叫人眼花繚亂了,朱自冶卻認為這些還不是主要的,最重要的是要吃“頭湯面”。千碗面,一鍋湯。如果下到一千碗的話,那面湯就糊了,下出來的面就不那么清爽、滑溜,而且有一股面湯氣。朱自冶如果吃下一碗有面湯氣的面,他會整天精神不振,總覺得有點什么事兒不如意。所以他不能像奧勃洛摩夫那樣躺著不起來,必須擦黑起身,匆匆盥洗,趕上朱鴻興的頭湯面。吃的藝術和其他的藝術相同,必須牢牢地把握住時空關系。朱自冶揉著眼睛出大門的時候,那個拉包月的阿二已經(jīng)把黃包車拖到了門口。朱自冶大模大樣地向車上一坐,頭這么一歪,腳這么一踩,叮當一陣鈴響,到朱鴻興去吃頭湯面。吃罷以后再坐上阿二的黃包車,到閶門石路去蹲茶樓。
賞析
文章中彌漫著濃濃的蘇州生活氣息,對朱自冶吃面的描寫,意在點出蘇州人對吃的講究。朱自冶的饞嘴被作家提煉成為東方飲食文化的驚世美艷,實為妙哉。
編輯姐姐說
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地域,人們對吃的感受各有不同,但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在品嘗美食的過程中,蘊涵著作者對生活深深的愛,對美食的情有獨鐘更是將這種愛無限延伸。同學們,看了本期的內容,你是不是也想小試牛刀,來述說一下自己鐘愛的食物呢?那就寫下來發(fā)給我們吧!投稿郵箱:xx5zwz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