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年
元旦已過,春節(jié)即到。辭舊迎新,人們總會期待新年新氣象、新進展、新成就。學術期刊工作者也一樣,祈福新面貌、新收獲、新貢獻。細心的讀者一定會發(fā)現(xiàn),本刊這期封面上多了一行標識文字:“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這是因為,2018年本刊在中國社會科學評價研究院“2018年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AMI綜合評價”中被評定為A類核心期刊。向來民間有所謂的人文社科三大核心期刊之說,即CSSCI來源期刊、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前兩種核心期刊目錄本刊早已在列,現(xiàn)在再入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目錄之列,這表明本刊的學術品質(zhì)得到學術界更廣泛的承認,令人欣喜,使人振奮!自2003年創(chuàng)刊至今,本刊已經(jīng)走過16個年頭,出版了96期。其中的艱辛、甘苦、冷暖自不必多言,我們更想說的是,感謝廣大的作者、讀者、審稿者的厚愛!感謝歷屆編委的精心謀劃和悉心相助!因為有你們的支持,本刊才能立身于教育學術期刊之林,一步一步走向更高的境界。
進入了三大核心期刊目錄,好像會被人們高看一眼。對我們而言,其實面臨著更大的壓力、更高的社會責任。如今核心期刊的功能在相當大的程度上被誤用、濫用,面對現(xiàn)實功利的巨大需求,如何堅守學術本位的立場,如何防止被異化,對我們而言是巨大的考驗??梢灶A見的是,各種追捧、利誘、脅迫會以超過以往更大的能量沖擊而來。如果我們不能保持清醒的頭腦,牢固樹立學術期刊乃社會公器的理念;如果我們不能站穩(wěn)正義的立場,始終如一地平等對待所有的作者,我們將會被自己打垮。
得到更多的承認,傳播平臺更寬廣,也意味著更高的要求、更大的挑戰(zhàn)。怎么樣有更好的品質(zhì),怎么樣讓作者更愿意來這個園地施展,怎么樣使讀者更喜歡來這個園地采擷,這是我們當下反復思慮的問題。不久前,有眭依凡教授詢問,用不用訪談類稿件。本刊過去沒有發(fā)表過訪談類稿件,是基于一個判斷:訪談類稿件學術含量不高。然而,這次我們沒有簡單地回應,而是作了認真的討論。我們的新考量是,學術含量有多少并不能只看形式,而是要看實際內(nèi)容,有真的新思想、新知識,就不可謂學術含量不高。于是決定,嘗試一下刊發(fā)訪談類稿件。本期新論欄目的兩篇稿件,就是新嘗試的結(jié)果。是不是真的有新思想、新知識,請讀者判斷,希望有反饋。
我們的新嘗試還不止于此,細心的讀者也一定會發(fā)現(xiàn),本期有一個過去從來沒有出現(xiàn)過的欄目“余音”。這事起源于鄔大光教授在微信朋友圈曬訪問國內(nèi)外高校的感想,我們覺得有意思。一個有深厚學術積累的高等教育學者,有豐富的大學管理體驗而又離開了管理崗位的教授,他在考察國內(nèi)外高校時,有獨特的視點、獨特的思考、獨特的意味,能給人以通常規(guī)范性學術文章所不具有的啟迪。于是,我們與鄔大光教授商量,請他把這些訪問的隨想整理成文,以饗讀者。幸運的是,得到了鄔教授的首肯。但是,放在哪個欄目呢?似乎已有的哪個欄目都不合適。因此,就創(chuàng)設了一個新欄目。所謂“余音”,取自“余音繞梁,三日不絕”之典。讀來是不是有味,期待讀者的回音。
新年伊始,本刊敢施異彩,求開生面。我們以為,學術期刊是給人看的,不能只板著臉孔,讓人生厭;不能老“八股”,面目可憎。新的一年,文章、欄目都來點新樣子,豈不快哉!行筆至此,想起朱慶馀《近試上張水部》詩,權借探詢:“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