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新課標的不斷深入,現(xiàn)階段越來越多的人能都開始重視初中生的教育。特別是我國的初中生都屬于青少年時期,所以學生都會因為一些生活問題或者一些學習上的壓力會出現(xiàn)一些心理問題,如果不全面的解決好這些問題就會影響初中生的日常學習以及日常生活。因此本文主要從我國初中思想道德教育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國內外的現(xiàn)狀出發(fā),對我國初中思想道德教育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制約條件進行深入分析,在分析的過程中闡述強化我國初中思想道德教育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初中思想道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問題與對策
在現(xiàn)階段我國初中思想道德教育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上,很多專家以及相關的教育部門已經(jīng)開展了全面的探索,而且隨著教學方式的不斷改革,現(xiàn)階段我國初中思想道德教育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論已經(jīng)逐漸受到了廣大教育者的認可。但是即使我國初中思想道德教育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受到了大多數(shù)人的認可,但是很多時候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落實,導致我國教育者對青少年的教育大多數(shù)情況下還停留在理論層面。其實我國初中生對于理論都不是特別感興趣,很多時候都聽不進去理論知識,因此我國教師需要轉變教學方式從而讓初中生真正意義上了解我國初中思想道德教育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義。
一、我國初中思想道德教育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國內外的現(xiàn)狀
在深入分析我國初中思想道德教育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上,需要我國著名學者對其進行分析。其實不管是我國,國外很多國家對于初中思想道德教育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是非常重視的,因為初中思想道德教育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直接影響到初中生的學習情況以及心理情況。所以現(xiàn)階段要從兩個觀點來敘述初中思想道德教育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第一個觀點就是初中思想道德教育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國外的現(xiàn)狀,第二個觀點就是初中思想道德教育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國內的現(xiàn)狀:
其實在國外,很多學者都對初中思想道德教育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進行了全方面的闡述,歐洲國家早在上個世紀就對中學心理健康教育與道德教育方面結合開展研究,并采用“美德袋”的模式將慷慨、節(jié)制、自尊、誠實、公正和中和打包在一起[1]。由此可見國外在初中思想道德教育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已經(jīng)做出了很大程度的進步。
由于我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因此我國不僅僅擁有千年的歷史,同時教育也是歷經(jīng)了千年。但是傳統(tǒng)的教育中很多教師沒有過分的重視初中思想道德教育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導致很多初中生會產(chǎn)生相應的心理問題。而近幾年我國相關教育部門逐漸將初中思想道德教育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當作重點,從而轉變了教師傳統(tǒng)的教育思想,這對于我國的初中生來說是一個非常長遠的發(fā)展[2]。
二、我國初中思想道德教育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制約條件
想要真正意義上的闡述我國初中思想道德教育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制約條件,現(xiàn)階段需要從幾個方面來對其進行深入分析:其中第一個方面就是教育者角色影響,第二個方面就是教育者素質影響,接下來筆者就對這幾個方面來進行闡述:
(一)教育者角色影響
在初中思想道德教育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課堂中,教育者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因為初中生還屬于孩子,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踏入社會,因此這些學生很多時候都是以教師為榜樣、為目標。因此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需要樹立好自己在學生心中的形象,全面的開展初中思想道德教育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在課堂中如果學生遇到了問題,教師需要有耐心的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感受到初中思想道德教育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二)教育者素質影響
由于我國受到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影響,導致我國的初中思想道德教育課堂長期處于講解知識的體系中,很多教師就會忽略初中思想道德教育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僅是教師,很多家長也都認為初中思想道德教育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對于學生沒有什么大的用處,開展初中思想道德教育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浪費時間,因此導致初中思想道德教育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落實[3]。
三、強化我國初中思想道德教育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
在對強化我國初中思想道德教育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進行深入分析的過程中需要從幾個主要的條件來對其進行深入分析,其中第一個有效途徑就是注重教育的多元化,第二個有效途徑就是提升教師專業(yè)能力,第三個有效途徑就是實施全程化的教學評價體系,接下來筆者就要對這幾個有效途徑進行深入闡述:
(一)注重教育的多元化
一直以來對于我國的初中思想道德教育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很多教師都沒有過分的重視,導致很多初中生由于學習壓力過大或者青春期的逆反心理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心理問題,以至于阻礙了學生日后的發(fā)展。久而久之,教師就逐漸發(fā)現(xiàn)了這個問題,所以我國的教育部門決定時常開展初中思想道德教育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并在教育的過程中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4]。在課下,教師需要深入到學生的群體中,了解學生的喜怒哀樂,仔細的觀察每一個學生,如果發(fā)現(xiàn)學生出現(xiàn)了心理問題,教師一定要多與學生進行交談,讓學生把教師當成最好的朋友,向教師吐露心聲,只有這樣教師才能明白學生出現(xiàn)心理問題的根源,并找到合理的方式來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從而給學生打造一個長遠的未來。
(二)提升教師專業(yè)能力
想要在初中課堂中落實初中思想道德教育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從教師自身做起。因為由于受到我國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發(fā)展,導致我國很多教師都選擇傳統(tǒng)的方式來教育學生,在過去的教學中很多教師都沒有將注意力放在初中思想道德教育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上,而是一味的為學生講解課本知識,導致學生逐漸感受到課堂的單一、無聊,慢慢的遠離課堂。因此教師在現(xiàn)階段的教學中需要轉變傳統(tǒng)的思想以及教學方式,在課堂中學生就是課堂的主人,而教師只是課堂的領導者,因此教師在進行初中思想道德教育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要以學生為教學的主體,并大力的融合時代特征,充分的在教學中了解學生,讓學生感受到教師與學生是平等的合作關系并不是上下級關系,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感受到教師的愛意,進而可以在民主、平等、和諧的氛圍中完成學業(yè),從而可以順利的培養(yǎng)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5]。
(三)實施全程化的教學評價體系
想要全面了解初中思想道德教育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如何實施全程化的教學評價體系需要從幾個方面來進行敘述:第一個方面就是設立“心理素質筆記”,第二個方面就是設施成長紀律,接下來筆者就要對這兩個方面進行深入闡述:
1.設立“心理素質筆記”
想要做好初中思想道德教育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要設立“心理素質筆記”,教師通過這個筆記可以對學生日常的學習情況、生活情況、狀態(tài)情況進行詳細的記錄,通過記錄的變化就可以了解到學生的心理變化,這種方式不僅僅可以讓教師更加仔細的了解學生同時還可以從客觀的角度反映出學生的實際心理狀況,一旦教師發(fā)現(xiàn)哪一位學生出現(xiàn)心理問題,就需要教師幫助其解決問題。
2.設施成長紀律
在初中思想道德教育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想要真正意義上的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學習狀態(tài)需要對學生的成長進行全面的記錄,并教會學生如何進行做好自我紀錄。在實際的課堂中發(fā)現(xiàn)自我記錄實際上是一種反映自我剖析的過程,同時也是反應學生的生活和人際關系的過程,這些過程對于學生的成長來說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教學方式的不斷改革,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已經(jīng)無法滿足現(xiàn)階段初中生學習的需要,因此教師必須要在教育初中生的過程中不斷的轉變教學方法,針對初中生現(xiàn)階段的學習情況以及心理情況來選擇合適的初中思想道德教育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對于初中生來說,大多數(shù)的初中生都屬于青少年時期,這個時期的學生不僅僅性格比較暴躁同時對還具有非常強烈的反叛心理,特別是一些心理比較脆弱的學生,一旦遇到一些坎坷就會自暴自棄,甚至產(chǎn)生非常嚴重的心理問題。而且現(xiàn)階段我國的初中教育由于受到了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初中生學習的目的都是為了考上一所重點高中,然后在高中好好學習,日后考上理想的大學,所以初中生對于自己的要求非常高,學習壓力也比較大,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加強初中思想道德教育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是現(xiàn)階段最重要的。教師需要在日常教育的過程中不斷的深入到學生的學習中,了解學生的心理,進而保證學生可以以平和的心態(tài)來進行學習,在未來的中考中可以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
參考文獻:
[1]陳堅,連榕.心理健康標準三維層次模型探析[A].經(jīng)濟發(fā)展方式轉變與自主創(chuàng)新——第十二屆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年會(第三卷)[C].2010.
[2]黃國棟.山區(qū)農村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研究——寧夏南部山區(qū)農村中小學教師SCL-90問卷數(shù)據(jù)分析[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寧夏卷)[C].2010.
[3]鄭斌.呵護心靈翅膀放飛青春夢想——淺談影響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安徽卷)[C].2010.
[4]裴學進,鄭攀君.國(境)外心理咨詢資格認證制度與啟示[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六屆學術研討會暨第二屆全國心理咨詢師大會論文集[C].2011.
[5]張繼明.大學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經(jīng)驗芻議[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論與方法研究[C].2010.
(作者簡介:張利紅,中學一級教師,本科,作者單位:古云鎮(zhèn)中心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