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少軍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3-0059-01
一、激發(fā)學生識字的興趣
識字本身是枯燥的,對于枯燥的事物,人們的情緒總是叫消極和被動。如果孩子們一味地被動識字,不僅識字的效率低,而且還會在一定的程度上束縛思維的發(fā)展。因此,作為老師一定要在起步階段通過多種途徑來營造識字教學的良好氛圍,充分調(diào)動兒童識字的興趣,不斷激發(fā)學生體驗識字的樂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樂于識字、主動識字。
人教版實驗室教材的識字的部分體現(xiàn)了主動學、有趣地學的編排意圖。例如,在兒童喜聞樂見的情境中學習拼音、認識漢字;在連、涂、畫、拼、擺等活動中,鞏固漢字,在課后練習和語文天地中,大量采取“我會讀”、“我會寫”、“我會說”、“我會畫”等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植識字的信心。教學中,我從教材實際出發(fā),依據(jù)兒童年齡特征,精心設計教法,激發(fā)兒童的識字興趣,教給識字的方法。例如,在開課之除,我就演示幾個學生在學前接觸過的有代表性的會意字、形聲字,通過畫面與文字的演變,使學生將自己的頭腦中的資源與眼前所見的畫面產(chǎn)生聯(lián)系,從而激發(fā)學生探索祖國文字奧秘的欲望,對學習識字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
二、指導學生在合作中學習識字方法
課堂上,我把學生分成四個人一小組,每一個小組選出一個組長。在初讀課文后,我讓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生字:四人圍坐,每個人都用右手食指指著生字字條中的生字,從小組長開始,輪流教讀,每個生字連續(xù)三遍,其他人跟讀三遍,教讀者一時不會了或者教錯了,其他三人中任何一個馬上提醒或者糾正,強化了對字音、字形記憶 。之后,讓學生在小組內(nèi)個字的識字方法,并通過評價,讓學生逐步領悟、進而掌握了最佳識字方法。然后教師選擇最難的生字請一兩位學生上臺教學做示范,教師在旁邊適時點撥。這是,課堂不再是教師單獨表演和學生被動經(jīng)停的場所,而成為了生生之間的對話、交流、溝通和探究學習的互動舞臺。通過這種簡單合作學習,所有的學生都主動參加,積極表現(xiàn),實現(xiàn)學習互補,增強了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提高了學習的有效性。
識字學習是一個反省的,長期的過程,教師要創(chuàng)新多種方法和途徑,增加漢字和學生見面的機會。教學中,我一方面在課堂上利用各種教學手段,采用多種形式,反復朗讀課文,隨課文識字,即在語言環(huán)境中識字,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便于理解字詞的意思,有助于建立字詞在音、形、義上的統(tǒng)一聯(lián)系。另一方面,鼓勵學生在課外閱讀中主動識字。兒童書面學習的最佳時期6—12歲。教學中,我經(jīng)常布置學生課外閱讀低年級兒童讀物,放手讓學生去閱讀,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把識字的鞏固由課堂延伸到課外,既有效地鞏固了識字,又使學生及早接受獨立閱讀的訓練,獲得良好的語言習慣的培養(yǎng)。這樣,通過課內(nèi)、課外大量閱讀,激發(fā)了學生的識字興趣,拓展了識字空間。
三、開展實踐活動,讓學生在生活中識字
當學生掌握了識字方法,樂于識字、善于識字后,教師就要有意識地讓學生在生活中識字。生活是學習語文的大課堂。學生生活在多彩的世界中,隨處可見的漢字為學生營造了一個良好的識字環(huán)境。把學生學習生字與現(xiàn)實結(jié)合起來,我采用多種渠道,鼓勵學生在課外盡可能地多識字,如:上學路上都是學生識字的廣告牌,每天看的電視,看的課外書籍,商品包裝袋等等,就成了圖文并茂的“識字積累本”。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動手、動腦,體會收集、整理、編排的創(chuàng)造過程。老師要鼓勵學生做識字的有心人,不斷積累、收集、擴大識字量。同時,也要給學生提供交流、展示的舞臺。每個月我們還定期評選最佳積累獎,并把優(yōu)秀的積累組成一期墻報,再一次讓學生展示、交流、互動、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