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穎 高妍 謝凌云
[摘要]采用語義聯想的方法,進行基于視聽跨模態(tài)語義一致理論的國畫一民樂的通感研究。經主觀實驗驗證,該方法能在視聽匹配中提升國畫審美感知,在演藝科技行業(yè)的多媒體創(chuàng)作與視聽融合方面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關鍵詞]國畫;民樂;視聽覺;通感;聯想實驗;多媒體
文章編號:10.3969/j.issn.1674-8239.2019.05.004
1引言
視聽覺通感是多媒體創(chuàng)作中的一個基礎課題,視聽多媒體的語義和美感的一致是藝術作品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探究觀眾對多媒體藝術的跨模態(tài)感知機制,需對大眾的視聽覺審美聯想和通感進行深入分析。審美和文化背景有著密切的關聯,所以,本文以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國畫為對象,研究其與民樂之間的通感關系。
該研究通過問卷調查、因子分析(factor cmcdysis)的實驗心理學方法,獲得5個國畫主要美感因子及高頻形容詞匯,并將它們應用于64幅國畫的審美評價。接著,進行國畫畫面到民樂美感的通感實驗。根據實驗結果,在民樂庫中配對相應的樂曲,進行視聽通感條件下美感增效的實驗驗證。結果表明,相對于單獨欣賞國畫而言,在國畫與產生通感的民樂同時呈現的情況下,被試能獲得更多的藝術美感。
2國畫與民樂美感的視聽覺共性
音樂和繪畫是不同的藝術形式,根據李偉的研究,中國畫獨特的藝術形式、空間表達及審美意涵,與民樂有天然的內在聯系。徐復觀認為,“線實際上是對中國古典音樂的一種造型,使它表現為一種可視的東西”。中國文化藝術廣泛包含“線”的概念,國畫中工筆畫以“線”作為主要藝術表達手段;民樂“吹拉彈打”中的管樂和拉弦音樂也是典型的線型音樂。
中國畫的線造型在曲折的線條表達中具有類似建筑的飛動之美,在起、承、轉、合的細節(jié)變化中,體現音樂般的節(jié)奏美。這種視覺藝術與聽覺藝術之間的感知關聯,就來自于通感?!爱斈闶褂脦追N聲音或色彩的組合來作畫或作曲時,有時候你會感到你的手指像被針扎似的微微作痛,有時會感到你的手指像在撫摩絲綢和天鵝絨,康定斯基認為,藝術創(chuàng)作者有時會產生不同的感覺通道的通感。
通感研究表明,感知上的跨模態(tài)一致性(cross-modol correspondences)是產生通感的前提??缒B(tài)一致是由Chorles Spence于2011年提出的概念,目前得到廣泛采用。視聽跨模態(tài)一致是多年實證研究總結出的、人類對視聽信號的一種感知特性,有研究認為,它是通感的一種神經基礎。在以往研究中,跨模態(tài)一致有三種基本模型,即統(tǒng)計一致、結構一致和語義一致。其中,語義一致指視聽覺信號的特征(identity)或含義(meaning)的匹配與否,本文的視聽多通道感知實驗也基于此概念進行。
本文將基于視聽跨模態(tài)一致及國畫與民樂的視聽審美共性,面向國畫、民樂的視聽覺通感,使用實驗心理學方法,探索國畫的聽覺聯想問題。
3實驗過程
3.1國畫美感范疇獲得
通過詞頻篩選、問卷調查和因子分析“方法,獲得國畫的五個美感因子。查閱《現代漢語詞典》《美學辭典》等文獻,綜合獲得每個因子釋義和高頻詞集,見表1。
3.2國畫美感評價
通過互聯網搜索等渠道,收集篩選國畫信號64幅,通過主觀評測的方式對它們進行美感類別評價,評價標準為從表1中的“名稱”欄里五者擇一。把20名被試(其中女性11名,男性9名,平均年齡24歲)對每幅畫的最多頻次被選美感作為其主要美感,獲得結果分布,見表2。
3.3國畫的聽覺通感
國畫到民樂的通感實驗,通過選擇描述內容的方式進行。其中,用于描述聯想內容的詞匯及民樂美感因子見表3。表格通過與3.1節(jié)類似的實驗方法獲得,為民樂的美感主要因子和對應詞匯。
聯想實驗全程在光照合適、隔音良好的室內完成,屏幕的色溫、亮度等情況被調整為被試觀看舒適、且適合呈現國畫圖片的程度。在實驗過程中,所有國畫信號在背景為純黑色的屏幕上放映,顯示器型號為DELL1504FP,屏幕分辨率1024×768,方向橫向,畫作以原長寬比盡量平鋪適配整個屏幕。被試總人數12人,女性7人,男性5人,平均年齡24歲,年齡標準差1歲。
被試在觀賞每一幅圖片后,被要求聯想一個音樂情景,然后在表格中選擇適合描述該情景的形容詞。每個信號的對應形容詞表格,為表3中第三列(“詞集”部分)所有形容詞的一個隨機亂序版。對于所有25個詞匯,可選個數不限,但被試需對所選詞匯進行合適度從高至低的排序。
3.4美感提升驗證
依照聯想實驗的結果,從民樂數據庫中查詢符合聯想結果的民樂,見表4。由被試進行單獨欣賞國畫的單通道,和國畫、民樂同時呈現的雙通道這兩種情況下的美感強度評價。美感分值為1~9的整數,1為最低強度美感,9為最高強度美感,單雙通道分別進行評分。
該部分實驗參與人數13人,男性6人,女性7人,平均年齡24歲,年齡標準差1歲。實驗在光照合適的室內完成,屏幕的色溫、亮度等情況被調整為被試觀看舒適、且適合呈現國畫圖片的程度。使用監(jiān)聽耳機AKG K240MKII播放民樂,校準到使人能聽清聲音細節(jié)、且聽感舒適的程度。單通道實驗中,所有國畫信號在背景為純黑色屏幕上放映,以原長寬比盡量平鋪適配整個屏幕;雙通道實驗中,民樂同步于配對的國畫呈現。
4實驗結果
4.1語義關聯分析
按照表2中國畫美感分布類別,統(tǒng)計對應的高頻聯想詞匯分布,照詞頻和排序優(yōu)先度順序列于表5。
從表5中所陳列的詞匯,觀察到所聯想音樂語義與國畫美感類的語義關聯較密切。另外,國畫所聯想的音情境并非由單一的民樂美感組成。以氣勢為例,其所聯想到的民樂就由深沉、激昂等復雜的美感等二級詞匯組成。
4.2美感關聯分析
依照表5中各類民樂美感形容詞被選頻率在五個民樂美感中的分布,統(tǒng)計國畫美感與所聯想民樂美感之關聯,繪制國畫一民樂語義聯想拓撲圖,見圖1。觀察發(fā)現,國畫聽覺語義聯想結果與被聯想內容有較強語義關聯,“輕柔”和“深沉”美感的民樂在增強多通道美感方面,有比其他美感更廣泛的適用性。
4.3美感增效
單雙通道美感變化見圖2。整體來看,所有美感都能得到10%以上增幅,證明本文方法在提升美感上有一定效果。另外,本文方法對越負向的美感越有美感增強效應。具體來說,蕭瑟、清幽二者,在情緒上更偏向負向,也更容易在視聽雙通道匹配中得到美感增幅;本身更為積極正向的美感,如生機、雅致、氣勢三者,則相對來說不易在語義匹配的雙通道感知中得到增強。
5總結
本文的研究基于視聽覺通感,提出基于國畫審美和語義聯想的視聽通感研究方法、美感提升方法。經過主觀評測實驗驗證,該匹配方法相較于單通道國畫視覺美感感知,可以實現一定程度美感增幅。通過語義聯想的通感方法進行視聽美感融合,可為多媒體創(chuàng)作提供一定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