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菊
【關鍵詞】品管圈;手術室與供應室一體化建設;手術器械包裝;正確率
隨著基層醫(yī)院軟硬件水平的不斷發(fā)展,手術器械種類多、數量大、周轉快,而供應室大部分工作人員沒有在手術室工作、培訓的經歷,對部分手術器械分類及拆裝未能熟練掌握,造成回收的手術器械在正確分類包裝方面出現(xiàn)一些問題,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了手術室工作的順利進行。為進一步保證手術器械清洗能達到規(guī)定質量標準,減少手術護士非護理性工作強度,本著“加強手供一體化建設、推進臨床優(yōu)質護理服務”的理念,消毒供應室誠加強與手術室聯(lián)系,進行提高手術器械包裝正確率的品管圈活動,有重要意義。
1 品管圈 品管圈是指同一工作現(xiàn)場的人員自動自發(fā)地進行品質管理活動所組成的小組,在自我啟發(fā)、相互啟發(fā)的原則下,用各種統(tǒng)計方法,以全員參加的方式不斷地進行改善自己工作現(xiàn)場的活動。品管圈作為一種持續(xù)質量改進的運作方式,已不斷融入到醫(yī)院細節(jié)管理中。在醫(yī)院實際運行工作中,供應室和手術室作為聯(lián)系緊密科室,手術器械集中供應室清洗,體現(xiàn)了科學化、規(guī)范化的管理理念。供應室與手術室聯(lián)合組建品管圈,集中全體圈員經營和智慧,結合臨床需要討論解決在品管圈活動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并制訂下一步工作計劃。
2 主題選定 圈員們中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每人提議一個課題,并運用評分法選擇,根據上級政策、重要陛、迫切性和圈能力評分,選定一個主題。以本院為例,成立品管圈之初,選定“提高手術器械包裝正確率”作為首次活動主題。選擇這一主題的主要理由是現(xiàn)階段我院手術器械種類多、數量大、周轉快,而供應室大部分工作人員沒有在手術室工作、培訓的經歷,對部分手術器械分類及拆裝未能熟練掌握,造成回收的手術器械在正確分類包裝方面出現(xiàn)一些問題,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了手術室工作的順利進行。
3 成效與問題 圈員以供應室作為主要查檢區(qū)域,選取待滅菌手術器械包、滅菌后手術器械包、紙塑獨立包裝手術器械為查檢對象,選定—個時間段,每日查檢一次。第一次品管圈活動后,包裝正確率情況如下:目標值=現(xiàn)狀值改善值=現(xiàn)狀值 (現(xiàn)況值×圈能力×改善重點)= 14%-(14%×98%×87%)= 2%;改善幅度=(目標值現(xiàn)狀值)/現(xiàn)狀值×100%=(2%-14%)/14%×100%=86%。手術器械包達標件數明顯提高,但仍有一定件數不達標。組織圈員對不達標問題進行討論,分析不達標原因(詳見魚骨圖)。
從魚骨圖上,可以看出“紅圈”共圈出了單人清點、記錄不清等6個小要因。最終經過真因驗證的查檢數據,得出單人清點記錄不清、分籃清洗標識不清、人員培訓不到位等“真因”。
找出“真因”后,擬定相關對策去解決問題,設定手術器械包裝正確率由86.0%提高至98%。圈員們通過討論分析,共擬定15條對策,并就每一項目進行評價,依可行性、經濟性、圈能力等項目進行對策擬定。評價方式:優(yōu)5分;可3分;差1分。圈員每條對策滿分為15分,總分75分,以80/20定律,60分以上選為實施對策。
1規(guī)范清點記錄全面規(guī)范清點、核對、記錄工作。規(guī)范核對、記錄方法,使用“回收物品清點三聯(lián)單”,做到“??啤盎厥湛剖椅锲?,并在科室推廣“器械隨行卡”的使用。根據科室工作實際工作情況,彈性工作人員排班。及時制作手術器械包裝圖譜,新器械按圖完成分欄或裝配工作。建立科室績效考評機制,護士長不定時檢查監(jiān)督,和績效考核掛鉤。經由效果確認該對策為有效對策。
2 規(guī)范標識標記進一步規(guī)范分籃清洗及器械標識工作。當班工作人員做好回收器械清點后分籃盛裝工作,注意選擇網格密度合適的籃筐,防止小零件的遺漏。每班清點、清洗前將物品按要求做好標識,清洗后傳遞到打包間進行裝配。清洗人員在清洗時注意檢查、核對細小零部件的種類及數量,防止遺漏在清洗機等設備內。經由效果確認該對策為有效對策。
3 加強業(yè)務培訓大力加強一線操作人員的業(yè)務培訓力度。加強培訓器械相關??浦R,進行理論考核;對供應室新人職同志培訓合格后上崗。邀請器械廠家工程師或手術室工作人員對供應室工作人員進行??婆嘤?。重新規(guī)范各班次職責,明確責任到人。護士長定時督查,發(fā)現(xiàn)問題和績效掛鉤。經由效果確認該對策為有效對策。
4 進行效果確認每一項對策實施一段時間后,要及時進行效果確認。效果確認共有兩個部分,首先是有形成果確認,負責圈員以再次供應室作為主要查檢區(qū)域,選取待滅菌手術器械包、滅菌后手術器械包、紙塑獨立包裝手術器械為查檢對象,在一定時間段內,每日查檢一次。以我院為例,第一項對策實施后,一周內查檢結果如下:共查檢503個手術器械包,查檢表的收回率100%,其中不達標項目次數(即包裝錯誤件數)為9件,達標項目次數(即包裝正確件數)494次,不達標率1.8%,達標率98.2%。通過數據的收集和查檢我們得到了活動前、后數據比較表(見表1),可以看到,手術器械包裝正確率由改善前86.0%提高到改善后的98.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1
其次,我們也根據責任心、自信心等項目進行無形成果確認(見表2),繪制了無形成果雷達圖,從雷達圖上可以看出,通過圈活動,我們圈員責任心,自信心等都有很大的提高。
效果確認后,要制定一個解決問題和完善工作統(tǒng)一的標準,實施標準化管理。我院供應室制定了兩個標準,一是加強供應室各項工作細節(jié)管理,二是加強供應室工作人員新器械包裝培訓。標準化經經護理部審核同意后,對科室全體工作人員進行了培訓、考核。標準化實施后也進行了效果維持的查檢,繪制了推移圖,從推移圖上可以看出我們的效果得到了很好的維持。
此次品管圈活動中,圈員們利用科室現(xiàn)有工作條件,認真查檢工作問題,積極梳理工作流程,努力改進工作方法,切實提高手術器械包裝正確率。為手術室和供應室兩個科室提供了進一步學習、交流的平臺,提高了供應室工作人員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加強了科室間的協(xié)作。但也有一些缺點,主要對于品管圈操作手法的理解和運用不夠熟練、手供—體化建設還處于起步階段,以上工作仍需要持續(xù)改進,切實加強兩個科室間的溝通協(xié)作與工作質量。
[1]錢黎明,王雪暉,錢蓓健手術器械納入消毒供應中心標準化管理流程的探討[J]中華護理雜志,2007,42(5):465-466
[2]楊艷艷,甄蘭英.實施手供一體化合作,促進消毒供應專業(yè)發(fā)展[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3,10(15):147-148
[3]盧海燕,佟桂春在醫(yī)院供應室管理中持續(xù)質量改進的應用效果分析[J]臨床醫(yī)藥文獻雜志,2016,3(40):8063-8064
[4]陳琳琳手術器械包的優(yōu)化包裝流程[J]中國消毒學雜志,2015,32(4):385-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