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丙堯 王毓
摘 要:高校學習困難學生(以下簡稱學困生)是高校中客觀存在的特殊群體,他們一般具有適應能力較弱、缺少責任意識等特點。文章試圖通過對高校學困生特點、成因進行分析,進而提出高校學困生的幫扶策略。
關(guān)鍵詞:學困生;自我管理;成因;幫扶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01-0111-01
一、高校學困生的特征
(1)適應能力較弱。第一,在學習形式等方面,大學階段多是依靠個人自學;第二,在生活等方面,生活起居等瑣碎問題要自行安排,加之情感、人際、就業(yè)等因素的影響,他們在短時間內(nèi)一般難以適應這種變化。
(2)缺少責任意識。部分學困生缺乏責任感,他們習慣我行我素,以自我為中心,沉溺于“游戲人生”的不規(guī)律生活,既不考慮自己的未來,也不考慮自己和應對父母承擔的責任與義務。
(3)缺少自我管理的能力。面對復雜的社會,部分高校大學生自控力嚴重缺乏,他們在人云亦云中迷失了人生方向,盲目跟風,還有部分學生陷入到“校園貸”中無法自拔,甚至輕生。
(4)逃避現(xiàn)實。由于缺少正確引導,有些學生心理承受能力不強,在學習中受到一點挫折,就自暴自棄,再次遇見同類問題時,不敢直面,選擇逃避,久而久之就意志消沉,并常伴有逃課、棄考等行為。
二、高校學困生的成因
(1)學校環(huán)境。大學時期是學生由“自然人”向“社會人”過渡的階段,大學自由開放的校風,使得自控力差的學生放松了自我學習的要求。另外,不少學生因缺少與授課教師溝通,造成師生之間的互動偏少,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家庭環(huán)境。一部分學生從小受到父母的溺愛,生活在“無菌”的環(huán)境中,導致他們常常以自我為中心。另有部分學生因家庭教育方式簡單粗暴,導致在校期間的人際關(guān)系也較緊張,這也影響了他們學習的動力與信心。
(3)社會環(huán)境。大學生雖身處校園中,但也難免被社會中的享樂主義、個人主義等不良風氣誤導,導致他們的“三觀”偏離,影響高校校園良好學風的建設(shè)。
三、高校學困生幫扶策略
(1)激發(fā)學習興趣,明確學習目標。大學生正處于自我價值實現(xiàn)的關(guān)鍵階段,我們應多鼓勵學困生,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恢復他們的學習信心,同時還要引導他們根據(jù)自身特點、制定可行的目標,促進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
(2)形成良性機制,增強歸屬感。高校教師應多與學生及家長溝通,并建立一整套“宿舍—班級—專業(yè)教師—班主任—輔導員—心理教師—家長”的管理機制。首先,在學生宿舍的編排上,要全面考慮,讓成績好的黨員、學生干部成為帶頭人;其次,在班級事務分管上,各班級干部應多與學困生交流、溝通,了解他們當前的思想狀況;再次,專業(yè)教師要積極主動地引導學困生,幫助他們解決學習方面的具體問題;最后,班主任和輔導員、心理教師和學生家長要多了解學困生的思想狀況,積極解決他們在生活上遇到的困難,讓學生心無旁騖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3)開展同輩學習,形成和諧氛圍。在日常學習中,各級輔導員和各專業(yè)教師應主動鼓勵學生進行團隊學習。在分配團隊開展學習時,我們要特別注意將不同成績區(qū)間的學生均衡分配,這樣可以有助于團隊共同進步。
(4)分類指導,養(yǎng)成良好習慣。各專業(yè)教師、輔導員、班主任和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干部可以針對每個學困生不同的情況,通過小組討論、班會、年級會、表彰會等多種形式傳授適合的學習方法,引導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當學困生學習成績有所提高時,教師要及時通過表揚、表彰等形式強化,激發(fā)學困生的學習動力和興趣,最終幫助學習困難學生重拾學習信心。
參考文獻:
[1]孫二軍.“以學習為中心”的高等教育質(zhì)量觀及其路徑分析[J].高教探索,2015(2):16-19.
[2]王玉杰,陳文,王湘君.高校學困生的成因分析及對策[J].內(nèi)江科技,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