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華良
案例教學能夠順應教學改革發(fā)展的要求,對提高學科教學質量和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嘗試探討案例教學對培養(yǎng)學生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作用和策略。
在信息化和大數據時代,學生對大眾傳媒接觸多、接受度高。思想政治教師要善于發(fā)揮大眾傳媒的積極導向作用,精選學生喜聞樂見的案例素材,引入新型大眾傳媒上出現的典型的案例到課堂教學中,使學生感受到最鮮活的事例和人物,從而樹立起正確的政治理論和價值取向,培養(yǎng)政治認同感。例如在必修3《文化生活》中講授中華文化和民族精神時,可以引用2019 年春節(jié)期間電視、網絡廣為流傳的熱播視頻——臺灣音樂教父陳彼得在成都寬窄巷子帶領民眾高唱《我和我的祖國》歌曲并發(fā)表愛國感言視頻作為案例教學素材,讓學生在感動中牢固樹立起高度的文化自信和真摯的愛國情感。
在政治課堂教學中,教師將生活與理論相結合,引用典型教學案例,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培養(yǎng)學生科學精神素養(yǎng)。在講解“規(guī)律的普遍性和客觀性”內容時,教師可引用典型案例引導學生理解哪些是真正的規(guī)律,哪些是虛假的規(guī)律。讓學生在案例中認識到,如何正確面對和遵循客觀規(guī)律。案例教學既豐富學生的直觀感受,又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和理性思維。
在政治課教學中,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案例情景,引導學生將法律知識內化為自己的素養(yǎng),增強法治意識和法律觀念。在必修一《經濟生活》“新時代的勞動者”的教學中,教師可通過創(chuàng)設工人師傅在工廠工作時合法勞動權益受到侵犯的案例情景,讓學生討論分析如何幫工人師傅維護合法權益,在案例探究和討論中樹立起依法維權的法治意識和法律觀念。
思想政治課從來都不是一門純理論的課程,它是一門具有很強的實踐性的活動型課程,政治課必須培育學生公共參與的意識與能力。當然,受時間和條件限制,我們的政治課無法經常性開展課外實踐活動。但是,通過開展案例教學,創(chuàng)設典型案例情景,能使政治課理論聯系實際,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中促進學生學會與人正確相處、情智交融,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積極參與公共事務的意識。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一切課堂教學模式和教學行為的選擇,必須為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培育服務,核心素養(yǎng)培育是我國當前基礎教育領域課堂改革的靈魂和方向。例如,在必修1《經濟生活》“企業(yè)經營”的課堂教學中,筆者精選了阿里巴巴公司經營的案例素材,讓學生分組討論阿里巴巴公司的成功經營之道。學生在分析阿里巴巴成功經驗時,除了總結出書本的知識結論外,還總結出了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具有鮮明的優(yōu)越性、企業(yè)要守法經營才能做強做大等結論,這就很好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政治認同、法治意識和公共參與素養(yǎng)。
以案例為載體,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探索問題的解決辦法,在參與課堂的同時,感受學習的興趣與收獲,在思考與互動中提高學科素養(yǎng)。此外,我們還要注意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積極主動思考,及時糾正學生討論案例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偏差,以完成教學任務和達成教學目標。
學生的思維能力是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內容。教師在課堂上通過案例分析和解決,使學生能夠結合案例情景進行主動的思考,通過探究來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和水平,從而使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得到提升。在講“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這一內容時,教師就可以用下面這個例子來開展教學:“有一個畫家,他的畫室里有許多珍貴的畫,如果發(fā)生了火災,只能搶救其中的一幅畫,請問應該搶救哪一件呢?”有的學生會說,搶最貴的那一件,有的學生會說搶最好看的那一件,還有的學生會說搶最有意義的那一件。總之,學生回答多種多樣,教師在聆聽之后揭曉答案,那就是搶救離門和窗戶最近的一幅畫。通過這樣的例子來讓學生深刻理解,做事情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fā),才能夠達到理想的效果。
中學生普遍對國家大事、社會熱點問題都有較為濃厚的興趣。因此,政治課教師理應發(fā)揮政治學科具有時政性的特點,設置熱點案例情景,結合教學內容開展探究和討論。例如在講授國際關系和國家利益這一內容時,我們可以以學生高度關注的華為公司遭受西方國家不公平對待這一熱點事例作為素材,讓學生分析華為事件背后的國家關系和國家利益因素。
新一輪課程改革的號角已經全面吹響,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是當前課堂改革的靈魂與方向,但案例教學法等傳統(tǒng)教學方法在新課程改革中也并非無用武之地,我們應當在新理念的指導下充分挖掘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精髓,不斷改善傳統(tǒng)教學方法,讓傳統(tǒng)教學法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繼續(xù)煥發(fā)生機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