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伯寅
從雕塑的概念可知,雕塑藝術作為造型藝術的一種立體表現,通過雕刻、塑造等手段,將不同的物質材料創(chuàng)作成可視、可觸、可感的占有實體空間的立體造型。雕塑是材料的再現表現與超越,材料對于雕塑創(chuàng)作來說是一種至關重要的媒介。通常,在進行雕塑創(chuàng)作的時候,不可避免的會進行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造型”,從表意來看,“造”顧名思義就是塑造,創(chuàng)造,“型”即形體,形狀。當然,雕塑創(chuàng)作本身也固然脫離不開形,既然是對形的研究,便需要一種可塑造或者方便塑造的材料媒介,所以泥的天然屬性就成為了最佳的選擇,之所以選擇泥作為造型的初始媒介,可從以下幾點進行理解:首先人儼然對自然界的土質顯得格外熟悉。其次人類對泥土材料有種先天控制力。而科技的發(fā)展的同時,泥土材質不僅僅局限于原始土質,一直不斷發(fā)展。
雕塑的媒介選擇需要對雕塑創(chuàng)作的造型具有準確判斷。具體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首先,創(chuàng)作者要有對雕塑造型的初步判斷,假使確定的雕塑造型是屬于具象寫實方向,而且造型的質感需要光滑細膩,那么在確定媒介的時候就有兩種選擇,一種是目結土,目結土有灰色和褐紅色兩種,相對來說,灰色目結土在東北,華北地區(qū)的高等院校雕塑系使用會比較廣泛,褐色在華南,西北的高等院校雕塑系使用的比較多。兩種泥土本質上是有區(qū)別的,灰色的目結土顏色整體,吸光較弱,適合觀察形體的細節(jié)以及光線變化,而且土質細膩柔軟,保濕時限較長,相對保養(yǎng)起來比較便捷,在翻模時候容易分形。褐色泥土相對做較大體量的造型和體塊重組比較容易,對于雕塑肌理的體現較到位,技法實現可能性大。缺點是褐色的泥土對于水分的要求較高,需要時長濕水,保持泥土的可塑性。其次,如果我們創(chuàng)作方向是屬于直觀具象一類的題材,需要精雕細琢,那么雕塑油泥是首選,雕塑油泥有軟,中,硬各類,顏色有區(qū)別,材質手感也有區(qū)別,創(chuàng)作要求不同,媒介使用不同,效果也不同。市場上雕塑油泥的顏色配備豐富,使用最多的有白色和灰色,其中灰色由于比較符合形體的觀察方式,所以灰色的是使用最為廣泛。
從造型的傳統和操作性講,我們如果創(chuàng)作方向更加傾向簡單的裝飾效果,除了上述泥質之外,我們也可以適當采用軟陶,方便成型,但軟陶的材質有一定的局限性,軟陶適合做簡單的幾何造型,形式單一的立體構成,對于造型本身的美感和思考成分,以及創(chuàng)作中一些偶然的,不確定的觸感和痕跡,技法層面是達不到的,軟陶適合一次成型,不適合反復修改,可塑性較弱,適合“雕”,而不適合“塑”。陶土在雕塑創(chuàng)作過程中也是一種很好的選擇,陶土一般屬于高嶺土范圍,陶土和目結土的性質較為相似,顏色略有區(qū)分之外,其他的優(yōu)缺點和目結土幾乎一致,陶土的粘性相對弱一些,適合中學生使用。
當然,雕塑用泥是雕塑呈現的一種方式和選擇,雕塑泥土是取決于雕塑造型以及可實施性的,泥土之間本身微妙的變化和區(qū)別需要去嘗試和探索,由于雕塑造型在形式上有差別,也可以適當結合使用,但一般情況下,泥天然就是一種實現造型的一種替代物,或者更準確的說是需要通過這種材料去實現形體,實現的過程受題材,造型方式,時間,空間,光線等等要素的制約,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是諸多因素的相互配合使得特定的某種“媒介”優(yōu)勢顯得更加明顯,甚至放大了媒介的某些優(yōu)點,當然,選擇恰當的媒介做特定的造型首先需要對雕塑材質本身有感知,熟悉材料屬性,這樣創(chuàng)作才有可能實現最初雕塑造型的預期與要求,使得材料成為我們對形體認知和探索的最佳條件,而不是受限于媒介,遷就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