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歷史視角下坦桑尼亞語言教育政策發(fā)展

2019-04-08 09:07潘文敏
關鍵詞:雙語教育坦桑尼亞

【摘 要】坦桑尼亞是一個多種族,多語種的國家。獨立后,坦桑尼亞政府將斯瓦希里語定為國語,大力推廣斯瓦希里語的發(fā)展,并規(guī)定使用斯瓦希里語作為小學授課語言,而英語則作為中學和大學授課語言。然而,隨著國家經(jīng)濟的發(fā)展,社會更加需要會說國際語言(英語)的人才。為了提高畢業(yè)生的就業(yè)競爭力,許多家庭支持英語作為小學授課語言。坦桑尼亞小學教育的語言政策的改革及實施充滿矛盾,小學教學語言的選擇面臨諸多難題。本文歷史發(fā)展的角度,分析討論坦桑尼亞教育的語言政策發(fā)展。

【關鍵詞】坦桑尼亞;斯瓦西里語;雙語教育;語言政策;授課語言

【中圖分類號】F4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1-0007-02

坦桑尼亞由坦噶尼喀(大陸)和桑給巴爾島兩部分組成。坦桑尼亞于1961年脫離英國殖民政府獲得獨立,于1964年與桑給巴爾合并,建立坦桑尼亞聯(lián)合共和國(The United Republic of Tanzania)。據(jù)統(tǒng)計,截至2017年,坦桑尼亞全國人口總數(shù)為5730萬,其中桑給巴爾130萬。分屬126個民族,是東非地區(qū)民族最多的國家,主要有蘇庫馬、查加、尼亞姆維奇、馬康迪、赫赫和哈亞族。另外還有歐洲人、印巴人和阿拉伯人后裔。據(jù)統(tǒng)計,坦桑尼亞有約120多種民族語言,分屬尼羅-撒哈拉語系、尼日爾-科爾多凡語系和科伊桑語系,其中斯瓦希里語屬于尼日爾-科爾多凡語系。斯瓦希里語是東非族際通用語種,99%的坦桑尼亞人會熟練使用斯瓦希里語(Brock-Utne 2005:51)。英語作為官方用語,使用人數(shù)僅為總人口的5%。(Rubagumya 1991:68-69)。和大多數(shù)非洲國家一樣,多語言環(huán)境使國家在語言教育規(guī)劃方面面臨各種挑戰(zhàn)。

一、坦桑尼亞殖民時期的教育語言政策(1886-1961年)

從16世紀初開始,坦桑尼亞先后遭受葡萄牙、德國和英國等殖民者長達400多年的掠奪和統(tǒng)治。在德國殖民統(tǒng)治確立以先,斯瓦希里語就已經(jīng)是坦噶尼喀通用語,德國殖民政府曾試圖采取措施阻止其進一步的傳播。1905年,坦噶尼喀史上首次跨民族的反殖民運動——馬及馬及起義(Maji Maji Rebellion)爆發(fā)。在起義爆發(fā)之前,德屬東非政府陷入語言困境,急需要一門族際通用語來管理殖民政府的行政事務。德國殖民政府初期的語言抉擇在德語和斯瓦希里語之間猶豫不定。一方面德國政府不希望德語扮演通用語的角色,認為地位低下人群會玷污德語的高貴品質(Brock-Utne 2000:176),另一方面考慮到斯瓦希里語的伊斯蘭教背景和殖民者的基督教背景相沖突,不考慮采用。但斯瓦希里語作為東非族際通用語,顯示出強大的優(yōu)勢,德國政府最終給予斯瓦西里語官方地位,并將其“去伊斯蘭化”(Pike 1986:224),即用拉丁語書寫體取代阿拉伯語書寫體,德語詞匯取代阿拉伯語詞匯。

一戰(zhàn)結束后,德國不得不放棄坦噶尼喀的統(tǒng)治權,英國順勢接管,坦噶尼喀淪為英國殖民地。與德國殖民政府不同的是,英國極力推廣英語作為教學語言。小學前五年使用斯瓦希里語授課,小學后三年和中學階段則全部使用英語授課。殖民地管理工作也用英語進行。將英語作為小學后教學語言實際是英國政府的一項計劃,即培養(yǎng)少數(shù)坦桑尼亞精英協(xié)助他們的殖民地管理,而其他人則維持低水平教育。1946年殖民政府推出的“坦噶尼喀十年發(fā)展和福利計劃”中表明坦桑尼亞小學入學率達到100%,中學入學率不超過4%。在學校里,學生被規(guī)定只能使用英語,若被發(fā)現(xiàn)使用其他語言將會受到嚴懲。

二、獨立初期坦桑尼亞語言教育政策(1961-1966年)

獨立初期,開國總統(tǒng)尼雷爾將教育視為立國之本。為了發(fā)展民族教育,讓每個坦桑尼亞人都學會自己的語言,毅然將斯瓦希里語定為國語。為進一步完善和規(guī)范斯瓦希里語,坦桑尼亞政府專門設立了國家斯瓦希里語委員會及斯瓦希里語研究院,在全國范圍內(nèi)鼓勵其使用及傳播。獨立初期的教育語言政策沿襲了英國殖民時期的方案。在小學教育前四年,以斯瓦希里語作為教學語言,五年級起作為一門語言課程教授;三、四年級教授英語課程。從五年級起全部課程使用英語授課,并持續(xù)到高等教育階段。由于在建國初期,坦桑尼亞延續(xù)了資本主義制度,實施中學免費教育政策,但教育語言政策和殖民時期相同,保持不變。

三、社會主義變革時期的語言教育政策(1967年至80年代中期)

1976年《阿魯沙宣言》(The Arusha Declaration)的發(fā)表標志著坦桑尼亞從資本主義國家向社會主義國家的過渡。尼雷爾的烏賈馬社會主義思想倡導的是“為自力更生而教育”(Education for Self-Reliance)原則。同年,卡瓦瓦(Rashid Kawawa)宣布小學一至七年級課程全部使用斯瓦希里語授課,所有的師范院校也必須以斯瓦希里語作為教學語言?!白粤Ω逃闭咴瓌t面向廣泛大眾的基礎教育,每個坦桑尼亞兒童,都享有進入公立學?;蛘澲膶W校進行學習。(UNESCO Institute of Education 1979:19)。該政策規(guī)定斯瓦希里語為公立小學授課語言。為促進斯瓦希里語的發(fā)展,國家還成立了斯瓦希里語協(xié)會,專門從事斯瓦希里語語言方面的研究。坦桑尼亞人民對斯瓦西里語的積極態(tài)度也加速了該民族語言的發(fā)展。尤其是以斯瓦希里語進行的全國掃盲運動。1977年,成人文盲率從75%將至17%。獨立后在教育上取得的成績很大程度上歸因于斯瓦希里語的教學活動。

四、新自由主義時期的教育語言政策(20世紀80年代至今)

20世紀80年代中期,非洲大陸爆發(fā)經(jīng)濟危機,坦桑尼亞隨后陷入經(jīng)濟危機中,政府取消了免費教育制度,實施有償教育政策。為了獲得西方國家的援助,坦桑尼亞教育部,課程發(fā)展協(xié)會等被迫接受西方援助的附屬條件,其中包括教育私有化和教科書市場的自由化。1992年,政府允許私立小學使用英語授課。斯瓦希里語的優(yōu)勢地位開始動搖。教育私有化政策頒布后,坦桑尼亞私立小學迅猛發(fā)展,這些學校全部使用英語授課,并且?guī)熧Y優(yōu)質,學習材料充足。此后,坦桑尼亞教育體制被認定為以雙語教育政策為特色。教育部于1995年發(fā)布的教育和培訓政策文件討論了有關坦桑尼亞教育和培訓的語言政策問題。關于學前和小學的教學語言,該文件強調(diào):學前教育的教學語言應為斯瓦希里語,英語為必修科目(URT1995,35);小學的教學語言為斯瓦希里語,英語為必修科目(URT1995,39)。

英語將從小學教育的一年級開始向學生授課,并期望在七年小學教育結束時,學生將獲得中學及小學后所需的英語水平能力。到中學教育階段,規(guī)定英語作為授課語言,而斯瓦希里語為普通級別的必須科目。這意味著坦桑尼亞所設想的雙語教育目標仍然是牽強的,因為斯瓦西里語和英語被區(qū)別對待,而不是同等進行。

雖然坦桑尼亞一些學生承認當他們接受斯瓦希里語授課時能更好地了解老師,但大多數(shù)人認為英語應該作為中學的教學語言。Woff(2006,186)解釋這一爭議時斷言,“數(shù)世紀的邊緣化造成了許多非洲人對本土語言根深蒂固的消極偏見,這種偏見源于殖民時代的創(chuàng)傷經(jīng)歷”。坦桑尼亞的大部分家庭認為本土語言不會提高學生在考試中的表現(xiàn)或者最終在教育方面取得成功。這也解釋了為什么能夠擔負得起的父母都將孩子送到英語教學的學校。

五、坦桑尼亞語言教育政策的問題分析與討論

坦桑尼亞的教育語言政策存在著相互沖突和制約的矛盾。坦桑尼亞語言政策和教學語言實施之間出現(xiàn)的三個主要矛盾:(1)政府規(guī)定斯瓦西里語為小學授課語言,而又允許私立小學使用英語作為授課語言,大多數(shù)私立英文學校的學生都是坦桑尼亞人;(2)教育部提供英文版的小學教學大綱供英文中學使用,而公立小學則使用斯瓦希里語版的教學大綱;(3)自2000年以來,政府開始管理英語中學的全國小學畢業(yè)考試(PSLE)。在坦桑尼亞,許多人認為能去私立小學接受英語授課才是成功的關鍵,因為會英語的畢業(yè)生在社會職業(yè)競爭中具有更大優(yōu)勢。盡管政府采用了非洲最大的語言之一作為國語和官方語言,但政府仍然堅持英語作為小學后的唯一授課語言。英語是一門世界通用語,良好的英語能力是獲得高收入的資本。然而,只有富裕家庭才會支付得起私立小學的學費,這將更加銳化教育分化現(xiàn)象。從相關研究的數(shù)據(jù)來看,很顯然,國家在促進雙語教育和培訓理念政策中規(guī)定的內(nèi)容之間沒有相互聯(lián)系。斯瓦希里語和英語存在脫節(jié)的問題。學校的日?;顒右矝]有學校語言政策。例如,目前尚不清楚使用哪種語言來分配員工或學生會議,在校園設計招牌時應該使用哪種語言。語言政策也遇到了政策制定者及政治家缺乏承諾的問題。例如,1982年,教育委員會根據(jù)研究結果提出了許多良好的建議,但由于缺乏政治承諾,這些建議無人理睬。

六、結語

坦桑尼亞在教育語言政策實施的問題上出現(xiàn)了許多矛盾。斯瓦希里語成為中學教學語言阻力重重。教學語言的選擇和現(xiàn)實生活中的語言運用也完全脫節(jié)。根據(jù)坦桑尼亞的語言狀況,理想的語言格局應使全體國民掌握母語、斯瓦西里語和英語三種語言。本民族語言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坦桑尼亞政府在制定與世界接軌的教育語言政策的同時,要保護和開發(fā)本民族語言。

參考文獻

[1]莫海文.英語還是斯瓦西里語——坦桑尼亞小學授課語言的兩難選擇[J].外國中小學教育,2011(07):53-56+4.

[2]李丹.語言沖突視角下非洲教育語言政策研究[D].北京外國語大學,2015.

[3]Brock-Utne,B.2005.The continued battle over Kiswahili as the language of instruction in Tanzania. In Language of instruction for African emancipation: Focus on postcolonial contexts and considerations, ed. B. Brock-Utne and R. Hopson,51–88.Dar es Salaam:Mkuki na Nyota Publishers.

[4]Ministry of Education. United Republic of Tanzania-Basic Education Statistics in Tanzania 1980-1984[R].Dar es Salamm. 1985:1-12.

[5]Swilla, I. 2009. Language of instruction in Tanzania: Contradictions between ideology, policy and implementation. African Study Monographs 30(1): 1–14.

[6]Wolff, E. 2002. The heart of the ‘African language question in education. In Speaking African: African languages for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ed. F. Owino, 129–148. Cape Town: The Centre for Advanced Studies of African Society (CASAS).

[6] Wright, L. 2002. Why English dominates the central economy: An economic perspective on ‘elite closure and South African language policy. Language Problems and Language Learning 26(2): 159–177.

作者簡介:潘文敏(1992.09-),女,漢族,浙江溫州人,碩士研究生,單位:浙江師范大學非洲研究院,非洲教育專業(yè)。

猜你喜歡
雙語教育坦桑尼亞
坦桑尼亞Shageige磁鐵石英巖(BIF)型金礦的發(fā)現(xiàn)及找礦潛力
坦桑尼亞2020/2021財年糧食供應充足
一個小獎品
坦桑尼亞礦產(chǎn)資源管理制度研究
楊國杰設計作品
加強督導,讓“雙語教育”回歸本源
內(nèi)蒙古民族院校幼師雙語教育調(diào)查與反思
淺析學前兒童的雙語教育
澳大利亞沉浸式雙語教育與我國雙語教育區(qū)別
坦桑尼亞:泥做小零食
南康市| 若羌县| 鸡西市| 健康| 遵义县| 常德市| 靖州| 海盐县| 保康县| 保山市| 教育| 阿合奇县| 平陆县| 广宗县| 三河市| 平谷区| 通榆县| 高清| 达孜县| 怀化市| 如皋市| 亚东县| 嘉祥县| 宜兰县| 江油市| 青阳县| 深泽县| 湛江市| 城固县| 灵丘县| 卫辉市| 南丹县| 天峻县| 龙游县| 新郑市| 醴陵市| 六盘水市| 邢台市| 渝中区| 永新县| 淮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