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晗,葛予寧,黃朝波,王旭鋒,李澤華,石 磊,李貞景,郭慶彬,王昌祿*
(1.省部共建食品營養(yǎng)與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天津 300457;2.天津科技大學 食品工程與生物技術學院,天津 300457;3.天津市利民調料有限公司,天津 300308)
黃豆醬是我國傳統(tǒng)發(fā)酵食品,具有獨特的咸鮮感官特性和豐富的營養(yǎng)成分,是人們日常生活必備調味品之一[1]。醬渣是醬油生產過程中的主要副產物,一般每生產1 kg醬油會產生0.67 kg醬渣[2]。據調味品協(xié)會統(tǒng)計,我國每年釀造醬油產生的黃豆醬油渣將近22萬t左右[3]。醬渣中含有約25%粗蛋白,9.7%粗脂肪和13.5%粗纖維,還含有大豆異黃酮、蛋白黑素、大豆皂甙等功能成分[4]。但醬渣含鹽量高(約14%),且脫鹽工藝復雜,成本高,難以大范圍應用。目前,除少量醬渣用作飼料[5]、肥料[6]及有效成分提取[7-8]外,大部分作為廢棄物丟掉,既造成資源浪費,又污染環(huán)境,造成土壤鹽化[9]。因此,充分利用醬渣中的有用物質,探索其在食品加工中的新用途就顯得尤為重要。
目前,醬渣在食品加工中的應用研究較少,主要集中在醬油及香精香料生產上。沈晗[10]通過超聲輔助雙酶分步酶解、多肽分離純化和美拉德反應,將醬渣蛋白酶解物轉化為醬香風味物質增強劑,具有較強的抗氧化活性。吳昊[11]利用蛋白酶酶解醬渣與原料混合制曲進行醬油釀造,其原料利用率和醬油產出率有所提高,風味物質組成接近全原料發(fā)酵的醬油,降低了成本。莊桂等[12]利用醋渣和醬渣代替50%~60%的麩皮,制備雙菌種成曲,與酵母培養(yǎng)物釀造鮮味劑,產品質量符合國標GB18186—2000《釀造醬油》標準。CHA Y J[13]以醬渣水解液為原料,加入0.5%果糖、0.33%谷氨酸、0.99%脯氨酸、0.42%蛋氨酸和0.41%甘氨酸,制備反應型風味醬油。劉敏莉等[14]利用魚、蝦加工副產物與醬渣進行液態(tài)法發(fā)酵制造速釀魚醬油,色澤通透、風味鮮美。
本研究通過在黃豆醬發(fā)酵過程中添加不同比例的醬渣,研究了成品黃豆醬的氨基酸態(tài)氮含量、色度、質構、風味物質及總體感官評分等指標變化,旨在闡明醬渣的不同添加比例對黃豆醬關鍵營養(yǎng)成分、風味物質及感官品質的影響,為實現醬渣在黃豆醬生產中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依據,在提高醬渣資源的利用率、降低企業(yè)生產成本及解決環(huán)境污染問題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1.1.1 原料
醬渣(以黃豆和炒小麥為主要原料,接種米曲霉等微生物,經高鹽稀態(tài)發(fā)酵得到的醬醪壓榨后得到醬油及醬渣)、米曲霉(Aspergillusoryzae)滬釀3.042:天津市利民調料有限公司;面粉、黃豆、食鹽、商品醬1、商品醬2、商品醬3:市售。
1.1.2 化學試劑
硝酸銀:西格瑪奧德里奇貿易有限公司;鉻酸鉀:天津市北方天醫(yī)化學試劑廠;石油醚、2-(N-嗎啉代)乙烷磺酸、熱穩(wěn)定α-淀粉酶(20 000 U/mL)、蛋白酶(50萬U/g)、淀粉葡萄糖苷酶(10萬U/g):北京索萊寶科技有限公司;甲醛:天津市江天化工技術有限公司。所有試劑均為分析純或生化試劑。
CM-5型色差儀:柯尼卡美能達有限公司;TA.XT.Plus型質構儀:英國Stable MicroSystem公司;GCMS-QP2010 Ultra氣質聯(lián)用儀:日本島津公司。
1.3.1 黃豆醬加工工藝流程及操作要點
操作要點:
浸泡:將洗凈的黃豆浸泡8~12 h,至豆粒吸足水分。
蒸煮:121℃處理8~10min,以豆粒內部熟透又能保持完整形態(tài)為宜。
冷卻接種:黃豆冷卻至40℃,按豆面質量比4∶1加入面粉,種曲接種量0.04%,混合均勻。
制曲:曲料裝盤置于培養(yǎng)箱,制曲溫度30℃,中間翻曲兩次,直至大曲呈現均勻的黃綠色。
醬醪發(fā)酵:加入適量無菌醬渣和鹽水混合,40℃恒溫發(fā)酵30 d,即得黃豆醬。
1.3.2 實驗設計
添加1%、3%、5%、7%、9%醬渣替代大曲,將混合曲料與鹽水(15~16 °Bé)以1.0∶0.9的比例混合制成醬醪,發(fā)酵制備黃豆醬??疾焯砑俞u渣對黃豆醬氨基酸態(tài)氮、風味物質、色差、質構和感官等指標的影響。
1.3.3 分析檢測
采用銀量法測定醬渣鹽分含量[15];采用凱氏定氮法測定醬渣蛋白質含量;采用甲醛滴定法測定醬渣及黃豆醬氨基酸態(tài)氮含量[16];采用酸度計法測定醬渣總酸含量;采用索式抽提法測定醬渣脂肪含量[17];參照GB 5009.88—2014測定醬渣膳食纖維含量[18];參照GB 5009.4—2016《食品中灰分的測定》測定醬渣灰分含量[19];采用色差儀測定黃豆醬色度明亮度(L*值)和紅綠值(a*值);利用質構儀測定黃豆醬硬度、稠度及黏性,其測定條件為:A/BE-d35探頭,測前速度5 mm/s,測試速度1 mm/s,測后速度10 mm/s,測試距離25 mm,觸發(fā)點負載5 g。
1.3.4 黃豆醬風味物質分析
采用固相微萃?。╯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氣質聯(lián)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對黃豆醬中的風味物質進行測定[20]。
SPME萃取條件:在樣品瓶內加入5g醬樣品,0.5gNaCl及5 mL去離子水,55℃水浴下磁力攪拌20 min,經SPME萃取頭吸附30 min,解吸15 min。
GC條件:采用程序升溫,起始溫度40℃,持續(xù)3 min后,以4℃/min的速度上升到150℃,再以8℃/min的速度上升到250℃。進樣口的溫度是250℃,載氣為氮氣(N2)。
MS條件:接口溫度220℃,離子源溫度200℃,電子電離(electronic ionization,EI)源,電子能量70 eV,質量掃描范圍為33~450 m/z。
定性定量分析:將質譜儀記錄的質譜圖和計算機檢索譜庫標準質譜圖進行對照,鑒定、分析化合物,確定豆醬的風味物質,并以面積歸一化法測定其相對含量。
1.3.5 黃豆醬感官評定
根據國標GB/T 24399—2009《黃豆醬》[21]感官要求制定感官評定標準(見表1),滿分100分,由12名經專業(yè)培訓的人員進行感官評價。
表1 豆醬感官評定標準Table1 Sensory evaluation standards of soybean paste
1.3.6 統(tǒng)計學分析
實驗數據采用SPSS 24.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
醬渣成分分析結果見表2。由表2可知,醬渣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20.99%)、膳食纖維(23.42%)、粗脂肪(31.16%)、較高的氨基酸態(tài)氮(0.65 g/100 g)、總酸(1.64 g/100 g)及鹽分(14%)含量,與張旭等[22]測定結果相比,本實驗所用醬渣中的蛋白質含量略低,而粗脂肪含量是其2.9倍,這可能是醬油釀造原料及加工工藝不同所致。醬渣中氨基酸態(tài)氮和總酸作為醬類調味品中主要呈味物質,能夠作為反應底物進一步參與風味的形成。在豆醬中添加醬渣,不僅能夠改善其風味,還能夠替代部分食鹽,可降低生產成本。
表2 醬渣(干基)成分分析結果Table2 Results of composition analysis of soy sauce residue(dry basis)
圖1 添加醬渣對黃豆醬氨基酸態(tài)氮含量的影響Fig.1 Effect of soy sauce residue addition on amino nitrogen contents in soybean paste
氨基酸是黃豆醬中重要的呈味物質,同時還參與合成高級醇和酯類等風味物質,因此,氨基酸態(tài)氮是發(fā)酵型豆制品的主要品質指標[23]。添加醬渣對黃豆醬氨基酸態(tài)氮的影響結果見圖1。
由圖1可知,與無醬渣添加對照組相比,醬渣添加量在1%~9%范圍內,添加醬渣會降低黃豆醬中氨基酸態(tài)氮含量,醬渣添加量為5%時,氨基酸態(tài)氮下降5.08%,添加9%時下降12.71%,這可能是由于醬渣部分替代成曲后,一方面,導致醬醅蛋白質含量降低,另一方面,由于醬渣未參與制曲,替代成曲后降低了醬醅中的酶活,導致蛋白質酶解產物氨基酸態(tài)氮含量的下降。當醬渣添加量在3%時,氨基酸態(tài)氮含量和對照組相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
添加醬渣對黃豆醬色度的影響結果見圖2。
由圖2可知,當醬渣添加量為1%~3%時,與無醬渣添加對照組比,黃豆醬更有光澤且紅色增強;當醬渣添加量為1%時,其紅綠值(a*值)和明亮度(L*值)都達到最高,分別為15.80和24.80;當醬渣添加量>1%之后,黃豆醬色澤逐漸變差。這可能是由于醬渣部分代替成曲,降低了原料營養(yǎng)成分及酶活,導致氨基酸及還原糖等美拉德反應底物減少,生成的棕紅色色素也隨之較少。醬渣本身呈深褐色,少量添加時,與偏黃色的醬共混,能使醬偏紅褐色,但添加過多的醬渣可使醬中深色物質變多,并形成黑褐色,感官變差[24]。添加1%醬渣時黃豆醬具有最佳色度值,而添加3%時與對照組保持同等水平。
圖2 添加醬渣對黃豆醬色度的影響Fig.2 Effect of soy sauce residue addition on color of soybean paste
添加醬渣對黃豆醬質構的影響結果見表3。
表3 添加醬渣對黃豆醬質構的影響Table3 Effect of soy sauce residue addition on texture of soybean paste
由表3可知,黃豆醬的硬度、稠度及黏性指數均隨著醬渣添加量在0~9%范圍內的增加而增大。當醬渣添加為1%時,各質構指標差異不顯著(P>0.05)。豆醬質構的變化與其固形物含量有關[25],隨著醬渣添加量在0~9%范圍內的增加,固形物含量也隨之增加,摩擦力變大,硬度、稠度以及黏性指數增大。國標GB/T 24399—2009《黃豆醬》中對黃豆醬體態(tài)的要求為稀稠適度,允許有豆瓣顆粒,無異物,但對硬度、稠度和黏度等指標未作出具體范圍要求。一般多采用質構指標與感官評價結合起來對產品進行綜合分析。綜合表3及表5的結果可以看出,隨著醬渣添加量的增加,黃豆醬體態(tài)評分逐步降低,但添加量<1%時與對照組相比,兩者無顯著性差異(P>0.05)。
添加醬渣對黃豆醬風味物質的影響結果見表4。
表4 不同黃豆醬風味物質GC-MS分析結果Table4 Analysis results of flavor substances in different soybean paste by GC-MS
由表4可知,黃豆醬中風味成分主要有醇類、醛類、酯類、酮類及一些呋喃類和烷烴類物質。醬渣本身醛類物質種類非常豐富(13種),相對含量也較高,是構成其風味的主體,這可能與醬渣中高脂肪含量有關[26-27]。添加醬渣組黃豆醬與對照組、商品醬組相比,醛類物質種類相對豐富,達到5~10種,這表明,添加醬渣能明顯增加黃豆醬醛類物質,醛類物質的增多(如壬醛具有蜜蠟花的香味,辛醛帶有水果香味等)有助于改善黃豆醬的風味。添加醬渣組酯類物質為7~11種,雖不如商品醬豐富,但與對照組相比有所增加,如十六烷酸乙酯,能給其帶來奶油香味。醇類、酮類及烷烴等其他風味物質對豆醬風味貢獻較小,主要起到調節(jié)香味及作為風味前體物質的功能。
總體來看,添加醬渣組均比未添加組風味豐富,添加醬渣>5%時能達到商品醬相同水平,添加醬渣7%時風味物質最豐富,達到33種。
添加醬渣對黃豆醬感官的影響結果見表5。
表5 醬渣添加量對黃豆醬感官評分的影響Table5 Effect of soy sauce residue addition on sensory evaluation of soybean paste
由表5可知,色澤上,添加<3%醬渣能改善黃豆醬色澤,但與商品醬還有差異,紅褐色較淺,可能是由于樣品醬發(fā)酵時間短,顏色形成不夠完全。香味上,添加1%~9%醬渣使風味更佳,與商品醬比相對柔和。滋味上,添加1%~7%醬渣影響較小,醬渣添加量為9%時略顯苦味,與商品醬有一定差異,主要是商品醬經過后期調配滋味更加豐富。感官上,樣品與商品醬有較大差異,比商品醬略稠,對成品醬采取均質、調配等手段進行改善還有待進一步研究??傊?,添加醬渣與未添加醬渣的樣品相比較,感官品質有所改善,醬渣添加3%~5%為宜。
本研究在黃豆醬發(fā)酵中添加醬渣后比較氨基酸態(tài)氮、色差、質構、感官和風味物質等品質指標的變化。結果表明,添加1%~3%醬渣時,黃豆醬中氨基酸態(tài)氮含量較對照組無顯著差異(P>0.05);醬渣添加量為1%時,黃豆醬色澤最佳,質構各項指標均與對照組無顯著差異(P>0.05);在添加醬渣1%~9%范圍內,利于豐富風味物質及提高感官評分,其中醬渣添加量7%時,風味物質種類最豐富,達到33種;醬渣添加量為3%時,感官評分最高,為75.42分。綜合分析,添加3%醬渣時不會影響黃豆醬品質,且風味物質及感官指標與對照組比較具有一定優(yōu)勢。在以上研究的基礎上,可考慮在發(fā)酵過程中接種耐鹽的乳酸菌及酵母菌[28,29]或與紅曲米復配[30]進一步提高黃豆醬感官品質。本研究可為醬渣在黃豆醬中的應用提供參考,對醬渣在食品加工中的高值化應用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