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成
摘 要 活教育作為陳鶴琴先生為挽救我國提出的教育思想,很符合辯證唯物主義,并且符合我國國情,曾經推動我國學前教育發(fā)展。但是活教育也有其局限性,同時我國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也與活教育理念相矛盾,在當下踐行活教育有一定的阻力。因此我們必須從內部和外部兩方面進行改造,推動活教育的發(fā)展。
關鍵詞 活教育 辯證法 城鄉(xiāng)統(tǒng)籌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
1陳鶴琴的活教育基本內容
1.1活教育的目的論
活教育的目的,簡單的說就是“做人,做中國人,做現(xiàn)代中國人”。陳鶴琴對此有具體地解釋:“人之所以異于其他的動物,就因為人是一種社會的動物。自有人類歷史以來,人都是過著社會生活的,人不能離開社會而獨立。既然如此,人就必定在人與人之間相互發(fā)生關系,怎么使這個關系正確而完好地建立起來,以通過這個關系參與共同生活,通力合作以謀求控制自然,改進社會,使個人及全人類得到幸福,便是一個做人的問題,所以活教育要講做人,應當努力來學習如何做人,如何求得社會的進步,人類的發(fā)展。”
我認為活教育的目的論是很符合唯物主義辯證法。人民,是推動歷史發(fā)展的動力,而教育就是讓人民或者每個民眾能夠更好地學會如何處理自己與他人,集體以至于整個社會的關系;每個事物都具有其普遍性和特殊性,中國人有中國人的風格,美國人有美國人的風格,阿拉伯人有阿拉伯人的風格,雖然大家都是人類,但是還是有所區(qū)別,所以活教育還具體地指出做中國人;歷史是不斷發(fā)展進步的,我們不能一成不變地遵從以前的方式,因此我們必須與時俱進,做一個現(xiàn)代的中國人。
1.2活教育的課程論
陳鶴琴在江西泰和創(chuàng)辦的江西省立實驗幼稚師范學校的校園中央樹上立著兩塊牌子:一塊是“做人,做中國人,做現(xiàn)代中國人”,另一塊是“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前者體現(xiàn)了活教育的目的,后者則是怎么活教育課程該怎么上。
最常見,最有趣,最復雜的不是那些玩具,而是大自然,大自然隨處可見,各地又各不相同,最重要的是人都是生活在自然當中。那么自然當然是最好的教材,我們費勁心機設計一款和鳥叫聲幾乎一樣的機器讓孩子了解區(qū)分鳥叫聲,還不如帶著孩子在大自然聽純正的鳥叫聲。孩子們剛生下來對這個世界是一無所知的,他需要對常見的事物有個基本的認識了解,而這個了解必然需要立體化,不光是視覺上的了解,包括聽覺,嗅覺等,只有在大自然里,孩子才能多方面的直接了解,而教材,或者玩具都是片面的,是死的,是間接的。
1.3活教育的方法論
做中學,做中教 ,做中求進步。這便是活教育的方法論。教育兒童們學習研究大自然中的實際事物,不單單靠書本。因書本已轉為第二位的學習材料。教師與學生共同來做,必要時給學生以指導。①
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小朋友自己動手實際操作才能夠對一個事物有深刻的認識?!皼]有一個兒童不好動的,也沒有一個兒童不喜歡自己做的。六個月的小孩子,看見桌上有紅的橘子,一定要伸著手來拿拿看?!焙⒆觽兌鄤佣嘧霾粌H有利于孩子們的身體發(fā)育,更有利于孩子們對事物形成一個直接的經驗,對做事的困難程度有一個了解,對事物的性質有個認識。
2辯證分析活教育當下困境及其未來發(fā)展方向
2.1活教育目前的困境
2.1.1自身局限
活教育的優(yōu)勢在于它主張以自然為活教材,強調從做中學。但是在某種意義上,這些優(yōu)勢在一定程度上又是它的不足之處。
活教育講究從以大自然為教材,在做中學。這種方式能夠小朋友對某一事物能夠有具體深入地了解,這是它的優(yōu)勢但是從大自然中獲得的知識不像書上的知識那樣具有系統(tǒng)性,因此孩子們形成一個系統(tǒng)的認識通常需要一個相當長的過程。比如孩子們在野外發(fā)現(xiàn)一只兔子在吃草,那么孩子們便會觀察討論兔子的進食問題,第二天他們再去野外,沒有發(fā)現(xiàn)兔子,而是一只野雞,那么孩子們討論的話題由兔子轉移到了野雞上,過了幾個月,他們才再次遇上兔子,而這次兔子還帶了小兔子,那么孩子們討論的話題與轉移到兔子身上,而且這次是關注兔子繁殖問題。孩子們對兔子的完整的認識是有各個散碎,部分的認識累積起來,但是由于各部分跨度大,且時間間隔大,孩子們難以將各個部分的知識點整合形成對兔子的一個整體認識,很有可能造成1+1<2的情況。所以活教育更側重與孩子對部分的深刻認識,但對于事物的整體認識,活教育就難以很好認識。
其次,雖然說大自然是人類生存的地方,是最完善、最廣泛的活教材。但是人類活動的范圍難以覆蓋到整個大自然。大自然作為活教材的優(yōu)勢在一定程度上又將是它的劣勢。其次,有些生物或許已經滅絕,而有些動物對人類會有一定的威脅,比如老虎、獅子等,還有些生物,如企鵝、北極熊等我國沒有的生物,我們無法去觀察。所以活教育受很多條件制約,尤其在發(fā)展中國家,活教育很有可能成為僅上層階級所能享有的特權教育。
再有活教育主張從大自然中學,但是自然是充滿許多變數的,它對幼兒園對學生的保護措施要求較高,同時對老師的要求也較高,不光是技能要求,知識要求,還有體能要求甚至膽識要求。如果學生在野外對一個動物感興趣,比如蚯蚓,那么老師首先要對蚯蚓有基本的要求,才能給孩子以啟迪和指引,而且老師還需要捕捉蚯蚓以供孩子們近距離觀察。在我國目前幼兒教師大都以女性為主,許多女教師對于一些日常的生物有一些恐懼,野外環(huán)境也不如園區(qū)整潔,一些女老師可能難以承受。
2.1.2急于求成
孩子在最初的認識和學習本不需要如此急迫,應該順其自然。然而由于我國自近代以來長期處于落后地位,我國形成一個加速直追西方國家的氛圍,在教育方面也有,加上之后的左傾政策影響,使得我國幼兒教育一直以書本為主,同時學習大量各方面知識,帶有強烈的功利主義色彩。與此同時,家長一直保持著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的觀念,讓孩子參加大量課外的補習和藝術班級,甚至有家長以神童為目標,想讓自己孩子能識千字,琴棋書畫樣樣精通,還能和老外交流,完全不從實際出發(fā)。盲目夸大孩子的能動性。有關統(tǒng)計顯示,中國家長花在私立教育上的經費每年增幅達到25%,絲毫不受金融危機影響一些不負責任、不符合教育規(guī)律的培訓班,教育孩子的東西很有可能打亂孩子的正常思維。不僅會影響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甚至還會影響孩子今后的發(fā)展。
2.1.3城鄉(xiāng)差異,各有不足
活教育主張以大自然為活教材,而我國城市化過程中曾經過分地追求大,導致大城市里嚴重缺自然環(huán)境,城市中的小朋友難以實地接觸自然,而由于城市尤其是中心市區(qū)的地區(qū)地價較高,幼兒園規(guī)模無法擴大,園區(qū)建設也難以大規(guī)模融入自然因素?;罱逃y以全面地實行。
農村地區(qū)的青壯年近幾十年來不斷流入城市,而由于城鄉(xiāng)二元體制,戶口的限制,加之城市較高的生活和教育成本,許多農村小朋友只能在農村接受教育,但農村人口空心化,師資力量不足,加之基礎設施和相關的保護措施不夠完善,雖然貼近大自然,但是幼兒園為了孩子的安全以及不落下隱患,是不會帶領孩子在山林自然中近距離地感受自然,在大自然中學習,而是傾向于教材和書本。
2.2如何更好地踐行活教育理念
2.2.1取長補短,完善自我
活教育最大的局限便是孩子所學知識缺乏系統(tǒng)性。雖然活教育不反對從知識中獲取知識,但是它沒有正確認識書本的作用。書本是人們對知識的總結,是人類的認識,人的認識具有反復性,需要從實踐到認識,從認識到實踐才能獲得對一個事物的認識,因此書本對于活教育也很重要,孩子們可以從書本中先獲取一點認識,然后到自然中去實踐,調查,然后再返回來檢驗考證書本上的內容,我們可以將書本的對自然界某一生物的介紹修改使其錯誤,然后詢問孩子們,讓孩子們去大自然中實際考察,來修改錯誤。當然教材的編訂要因地制宜,從實際出發(fā),會有一定難度。
其次,教師的培養(yǎng)還需要擴大到生物、物理、化學等方面,同時加強教師的體能訓練,使教師在大自然環(huán)境中能夠長時間帶領照顧孩子,并且能夠解答一些常見的問題。
2.2.2立足當下,實事求是
近代我國受到列強入侵,加之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犯了一些左傾錯誤,使得我國整體國民素質一直較低,這是不爭的事實,但是隨著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政府大力推行國民義務教育,國民受教育程度得到了普遍的提高,主要矛盾已經發(fā)生變化,我們不能繼續(xù)照搬以前的思路。幼兒教育終歸是要回歸到長久牢固的方向的。因此教育部門應該根據我國目前教育,經濟等發(fā)展現(xiàn)狀,實事求是,穩(wěn)扎穩(wěn)打,而非急于求成。孩子家長也應該要明白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道理,孩子雖然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是差不多的,但每個孩子都有其自己的特殊性,我們不能盲目地將自己的孩子與他人的孩子做比較,然后強迫自己的孩子接受各類知識,要注意孩子量的積累,堅持適度原則,最終才能實現(xiàn)孩子質的飛躍。而且我國目前還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無法像發(fā)達國家那樣能夠提供高科技和有趣的玩具教材等,因此從大自然中學是符合我國的國情的。
2.2.3城鄉(xiāng)結合,合理優(yōu)化
首先由于長期的城鄉(xiāng)二元體制,導致許多人才和資源都流向城市,城市和農村的交集和聯(lián)系很少,雖然近幾年來國家加大了對農村的扶持,但是力度任然趕不上城市,農村學前教育本就起步晚,加上扶持力度不夠,導致許多農村家長想盡辦法把學生往城市送,生源減少,幼兒園所獲得的財政撥款便少,由此陷入惡性循環(huán),致使農村學前教育一直發(fā)展緩慢,且事故頻發(fā)。近年來的虐童事件、校車事件基本都發(fā)生在農村,可見農村學前教育發(fā)展的狀況。城鄉(xiāng)學前教育發(fā)展的差距之大,更可怕的是這種差距正不斷擴大。
農村的活教材和城市的雄厚的物質基礎可以相互結合,統(tǒng)籌規(guī)劃。
(1)城市幼兒園“長腿”進農村。以潁州金搖籃中英文幼兒園在農村開幼兒園為例,園內設施和城里一樣齊全,學費僅為城里的三分之一,但是位于農村,它的占地面積大,能夠近距離觀察自然。如果我們讓城市里的幼兒園在農村開分園,以城市的基礎設施和師資配備為基礎,以農村自然為活教材,便能使農村孩子們真實接受活教育的教學。同時,可以定期組織城市孩子到分園交流,使城市孩子能夠更好地接觸自然。
(2)建園于城鄉(xiāng)結合部。未來的幼兒園應該建在交通較為便利的城鄉(xiāng)結合部,這樣既有利于城市孩子和農村孩子上下學的便利,同時綜合了城市和鄉(xiāng)村的優(yōu)勢,也有利于師資力量的集中。必要時幼兒園可以寄宿,方便路程較遠的孩子,并且能夠培養(yǎng)孩子們的獨立性。最重要的是城鄉(xiāng)結合部相對而言靠近自然,加之它有較為雄厚的設施建設,孩子們能夠安全地近距離接觸,觀察自然。
注釋
① 選自陳鶴琴《活教育的理論》。
參考文獻
[1] 陳虹.陳鶴琴與活教育[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2] 陳鶴琴.活教育的目的論[J].活教育,1948,5(02).
[3] 唐繡君,陳繡煐選.活教育(英文版)[A].1947.
[4] 陳鶴琴.活教育的教學原則[M].上海:上海新華書店,1948.
[5] 劉晨.幼兒課外輔導家長“不差錢”[N].北京日報,2009-06-22.
[6] 李家林.城里幼兒園“長腿”進農村[N].潁州晚報,2010-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