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娟
【摘 要】閱讀理解是高考中分量最重的題型,閱讀理解能力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也在相當程度上決定著整張試卷的得分。閱讀過程就是一種集詞匯、語法、背景知識和常識于一體的綜合認知過程。
【關(guān)鍵詞】閱讀理解能力;高中英語;詞匯;常識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4-0188-01
閱讀過程就是一種詞匯、語法、文化背景、以及一般性常識的綜合解碼過程。在閱讀過程中,這些因素在不同的學生身上會產(chǎn)生各種不同程度的障礙。
針對學生閱讀理解過程中的諸多不利因素,為學生尋找切實有效的辦法,做到有的放矢是勢在必然了。為了有效地提高閱讀速度和閱讀理解能力,筆者認為,在閱讀理解過程中,可以通過以下途徑來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一、不斷擴大詞匯量
語言的學習是語言知識的積累過程,學生進行詞匯的積累,能為今后的再學習奠定基礎(chǔ)。擴大詞匯量的主要方法有:
1.利用構(gòu)詞法猜測生詞意義:大部分單詞是由構(gòu)詞法構(gòu)成的,構(gòu)詞法包括派生、合成、轉(zhuǎn)化。在教學中讓學生掌握常用的前、后綴的含義及用法,就可以根據(jù)已知詞猜出它的派生詞,從而達到擴大詞匯的目的。
如根據(jù)前綴猜測詞義:He fell into a ditch and lay there ,semiconscious for a few minutes.
詞根conscious(清醒的),結(jié)合前綴semi(半),我們猜出semiconscious詞義“半清醒的”。
2.根據(jù)語境理解詞語意義:在閱讀中,理解一個詞或詞語,不能停留在字面上,需要進行轉(zhuǎn)換理解,才能揭示出它的確切含義,而這種轉(zhuǎn)換理解則要根據(jù)上下文形成的語境。
根據(jù)對比關(guān)系猜測生詞 :在一個句子或段落中,有對兩個事物或現(xiàn)象進行對比性的描述,可以根據(jù)生詞或難詞的反義詞猜測其生詞。如:
Andrew is one of the most supercilious men I know. His brother ,in contrast ,is quiet humble and modest.
supercilious是個生詞,但句中短語in contrast提示我們supercilious和后面詞組humble and modest 是對比關(guān)系。分析這種關(guān)系后我們猜出supercilious意為“傲慢的”。
3.運用歸納法記憶:即把同一類詞歸納在一起記憶.如把有關(guān)貨幣與金融﹑文藝與體育的詞匯歸納在一起記憶,把學過的詞集中分類,如學習用品,家庭成員,學科名稱,月份,四季等.
4.廣泛閱讀記憶:“To read well,you need a strong vocabulary.To build a strong vocabulary,you need to read well.” 這句名言道出了閱讀和詞匯量的關(guān)系,要流利地閱讀,就必須有豐富的詞匯.大量的閱讀可以豐富你的詞匯.
二、牢固掌握語法知識
熟練掌握和運用語法知識,如時態(tài),語態(tài),語氣,從句等,有助于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近年來的高考閱讀理解題十分注重借助復(fù)雜語境考查學生對語法知識綜合運用能力.如2002年NME閱讀理解有一句話:Perhaps the best sign of how computer and Internet use pushes up demand for paper comes from the high-tech industry itself, which sees printing as one of its most promising new markets.
這是一個長句,有how引導(dǎo)的賓語從句,也有which 引導(dǎo)的定語從句,use,pushes up,comes from這些詞充當什么成份,哪個是謂語?該怎么理解?事實上,這里use是做名詞用,意為“……的使用”即電腦和網(wǎng)絡(luò)的使用推動了紙張的需求.全句的主語、謂語、賓語分別是:sign,comes from和the hign-tech industry.只有透徹分析長句,才能明白全文章的意思,才能提高閱讀速度.
一般來說,造成長句的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修飾語過多、并列成分多、語言層次多。在分析長句時可采用以下方法:
1.利用句子成份分析整理單句:根據(jù)詞不離句的原則,正確判斷單詞詞性及其充當?shù)木渥映煞?,首先找出主語、謂語、賓語,從整體上把握句子的結(jié)構(gòu),抓住句子的主、謂、賓就等于抓住句子的主干,對長句的基本意思也就理解了.
2.利用結(jié)構(gòu)引導(dǎo)詞進行單句重排理解復(fù)合句:對于閱讀理解中出現(xiàn)的多種從句疊現(xiàn)的復(fù)合句,我們可以用結(jié)構(gòu)引導(dǎo)詞進行單句重排,從而將這些復(fù)合句進行化減.如NMET2003有一個句子:
Literacy specialists admit that children who read below the level of their fellow pupils are often afraid of reading aloud in a group, often have lower self-respect, and regard reading as a headache.
分析句子的結(jié)構(gòu)可知,that 引導(dǎo)賓語從句,賓語從句中的主語又帶有由who引導(dǎo)的定語從句,從句謂語由三個并列動詞構(gòu)成,分別為are often afraid of, often have and regard, 將該復(fù)合句作如下單句重排:
In the opinion of literacy specialists some children read below the level of their fellow pupils.
They are often afraid of reading aloud in a group. They often have lower self-respect.
They regard reading as a headache.
全句的意思:明朗一些文學專家認為,有些閱讀能力低于同齡人的孩子不愛在小孩群里高聲讀書.他們自尊心不強,經(jīng)常把讀書看成頭痛的事.學生只要在平時注意加強長句分析,難句訓練,持之以恒,在閱讀過程中碰到長句、難句后一定會迅速理清句子結(jié)構(gòu),通曉句意,從而大大提高閱讀速度.
三、加強英美文化的學習,增強背景知識
正如前面所述,文化背景知識的不足勢必產(chǎn)生閱讀障礙,因此,學生無論在課堂還是課后都要有的放矢地加以彌補。
獲取文化知識背景是一個實踐性較強的問題.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和選擇,就筆者看來,可以通過以下途徑來增加背景知識。
1.教師的介紹和講解。由于學生平時的課程比較多,可專門用在閱讀上的時間有限,加之他們很少有直接接觸英美文化的機會,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要在課堂上發(fā)揮主導(dǎo)作用,直接給學生介紹和講解.在講解每篇課文之前,向?qū)W生系統(tǒng)地介紹一下課文整體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識,為全文搭建一個清晰的框架,這樣有利于學生對整篇文章思想內(nèi)涵的理解和掌握。
2.利用現(xiàn)代化教學設(shè)備,為學生提供一個內(nèi)容豐富,形式生動的語言學習氛圍。可以選擇一些包含文化背景知識的英語音像或圖片資料,供學生學習,也可以組織學生觀看英美原版電影,讓學生在了解英語國家及其語言文化的同時,比較輕松地掌握英語知識,提高聽、說、讀、寫等方面的能力。
3.組織討論:一般來說,學生對英語文化背景知識都有所了解,但多數(shù)人了解得并不全面,學生之間的差異也比較大.教師可以引導(dǎo)學生展開討論,讓他們在討論中獲得完整的背景知識。
4.加強課外閱讀及參加相關(guān)的課外活動:在課外,正確引導(dǎo)學生讀文學作品,報刊等,留心和積累有關(guān)文化背景、社會習俗、社會關(guān)系等方面的材料。
四、要有廣博的知識
閱讀能力與閱讀材料所涉及的話題有很大的關(guān)系,如果閱讀材料是自己熟悉的內(nèi)容,閱讀速度就會自然加快,反之,如果閱讀材料所涉及是非常陌生的話題,閱讀速度便會很慢.在信息時代,閱讀內(nèi)容更趣于信息化,時代化,內(nèi)容涉及新聞、廣告、科普,醫(yī)療、教育等.文章的體裁也從記述擴大到產(chǎn)品說明、邏輯推理及實際應(yīng)用等文體.因此,如果要看懂某一方面的英文文章,我們必須掌握相關(guān)的知識.作為一個英語學習者,必須要博覽群書,才能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有助于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
小結(jié)
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復(fù)雜的過程.本文就語法、詞匯、文化背景、各種常識論述了如何培養(yǎng)高中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本人將不斷積累教學經(jīng)驗,學習和鑒賞他人先進的教學經(jīng)驗,刻苦鉆研,做到教學相長,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閱讀方法,從根本上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參考文獻
[1]曾廣萍.高中生閱讀理解能力培養(yǎng)之我見.黔東南民族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3(2).
[2]皮江紅.論英語閱讀理解教學中文化背景知識的傳授.黔西南民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20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