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秋子, 段 娜, 林 聰, 翟志濱
(1.中國農業(yè)大學 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 北京 100083; 2.啟迪桑德環(huán)境資源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 101102)
我國市政污水排放量和污水處理廠數(shù)量逐年增長,2015年排放量已達到466.62億立方米[1],隨之而來的是大量無處安置的市政污泥。污泥中含有大量的致病菌,但其中多種營養(yǎng)元素和有機物又是不可多得的資源,若處理不當易造成環(huán)境污染、資源浪費。
傳統(tǒng)的污泥處理處置方法有土地利用、填埋、焚燒、堆肥及厭氧消化等。其中,厭氧消化因其環(huán)境友好、處理過程可產生清潔能源而被廣泛應用。我國約40%的污水處理廠采用厭氧技術處理污泥[2]。但傳統(tǒng)的厭氧處理有著周期長、效率低等問題。熱處理是利用溫度和壓力,快速打散污泥結構,破壞細胞,溶解有機物的一種高效預處理方法。溫度高于100℃以水為介質的熱處理即為水熱預處理(Hydrothermal Pretreatment,HTP),比低溫處理高效[3-4]。Kim[5]等研究表明水熱預處理可增加污泥的溶解度,促進大分子有機物溶解、水解,最適溫度為180℃~210℃。王治軍[6]等研究表明最適的熱水解溫度為170℃,保留時間為30 min,此時,化學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去除率提高49%。Bougrier[7]等研究表明污泥來源對預處理效果影響較大。
脫水污泥由于絮凝劑的包裹作用而具有特殊的絮凝結構,在厭氧消化過程中致使產氣率低。本研究旨在得到最適的脫水污泥水熱預處理溫度,探究其溶解和水解作用,為后續(xù)厭氧處理提供預處理參數(shù)。
本研究的脫水污泥取自北京市海淀區(qū)溫泉再生水廠,該水廠采用A2/O工藝處理污水,使用陽離子型聚丙烯酰(Cationic Polyacrylamide,CPAM)對剩余污泥進行絮凝得到脫水污泥。取得的脫水污泥樣品總固體(Total Solid,TS)為16.20%,揮發(fā)性固體(Volatile Solid,VS)含量為59.12%(基于干基),C/N為5.9,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分別為19.14%和1.21%(基于干基)。樣品放于4℃冰箱保存以備試驗。
水熱預處理試驗采用美國Parr公司生產的高溫高壓反應釜,反應釜容積為1.8 L。試驗裝置示意圖見圖1。脫水污泥在試驗前加入等質量的水作為反應物。試驗設置3個溫度:150℃,180℃,210℃;攪拌速度:400 r·min-1;初壓:1.5 Mpa;當釜內溫度升至預設溫度后保留30 min。反應結束后,使用冷卻水為釜體降溫,降至室溫后取出反應物,進行樣品測定。
圖1 水熱預處理反應裝置示意
pH值采用pH計(PHS-3C,雷磁)測定;TS和VS采用稱重法;粗蛋白采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T 6432-94)《飼料中粗蛋白測定方法》進行測定。粗脂肪采用索氏提取法測定。碳水化合物采用差量法計算。元素采用高溫灼燒法測量,使用元素分析儀(vario Micro cube,ElementarAnalysensystemGmbh)進行測定。揮發(fā)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VFA)采用高效液相色譜儀(LC-10AVP,島津)分析,測量時的柱溫為30℃,毛細管柱采用 C18( 6.8×150 mm)標準柱,流動相為 5 mM 的稀硫酸,控制流速為 0.8 mL·min-1。樣品離心后保留上清液,稀釋50倍后采用中國人民共和國國家環(huán)境保護標準( HJ536-2009)《水質-氨氮的測定-水楊酸分光光度法》測定氨氮濃度;采用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測定COD及溶解性化學需氧量(SolubleChemical Oxygen Demand,SCOD),樣品經離心取上清液測定SCOD。
水熱預處理的目的在于破壞污泥的絮體結構,迅速溶出細胞中的有機物,加速污泥的水解,為厭氧消化過程的產酸產甲烷階段減少阻力。本試驗采用COD溶解度(Chemical Oxygen Demand Solubilization,CODS)表征預處理后污泥中有機物溶解的情況[8]
(1)
式中:SCODx為水熱預處理后的SCOD濃度;SCOD0為脫水污泥原樣的SCOD濃度;COD0為脫水污泥原樣的COD濃度。
圖2為不同預處理溫度條件下SCOD濃度以及COD溶解度的變化情況。SCOD表征了液相中有機物含量的多少,對厭氧消化具有重要的意義。經過預處理各試驗組SCOD由2522 mg·L-1分別升至14902(150℃),23245(180℃),23895(210℃)mg·L-1,分別提高了4.91,8.22,8.47倍。各個溫度處理的COD溶解度排序為:210℃(35.12%)>180℃(34.05%)>150℃(20.34%)。
隨預處理溫度升高,SCOD和COD溶解度均增大。水熱預處理使有機物由固相進入液相從而增大SCOD濃度,在一定溫度范圍內,溫度越高反應越劇烈。但是180℃和210℃的COD溶解度變化不大,說明溫度升高到一定值,溶解作用增加不顯著。Kim[5]等對剩余活性污泥進行150℃~270℃預處理,與本試驗結果不同,他們的結果表明溫度由180℃升至210℃時COD溶解度仍大幅度增加,240℃以上溶解度變化不大,這可能是由于剩余活性污泥和脫水污泥的性質不同,且在溫度過高會發(fā)生熱解作用(t>210℃)[5],造成有機物的損失,不利于后續(xù)的厭氧消化。Xu[9]等人對剩余活性污泥進行90℃,7 h的低溫熱處理,COD溶解度為26.65%;喬瑋[10]等人使用微波加熱的方式進行脫水污泥預處理,170℃加熱10 min,處理后的SCOD提高了2.11倍,COD溶解度為25.75%。與前人的試驗結果對比來看,高溫的預處理可以大幅度縮短處理時間,同時也可能獲得更高的COD溶解度,預處理時間和加熱方式都會對最終的試驗結果產生影響。而在本研究條件下,從SCOD和COD溶解度的試驗結果來看,210℃處理雖優(yōu)于180℃,但差異較小。
圖2 不同溫度預處理對SCOD濃度與COD溶解度的影響
目前,對于厭氧發(fā)酵過程解釋比較全面的是Bryant在1967年提出的“四階段”理論,即“水解、酸化、產氫產乙酸以及產甲烷”4個階段[11]。其中,水解階段是影響厭氧消化過程的限速步驟,制約著產酸產甲烷階段[12]。污泥中主要的有機成分是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同時它們也是供厭氧微生物生長、繁殖以及產生甲烷的物質。
表1是預處理前后脫水污泥性質的對比。經過預處理,各試驗組的VS呈現(xiàn)先升高后降低的趨勢,180℃預處理最高。污泥中氮主要以蛋白質的形式存在,脫水污泥樣品的上清液中未檢測出氨氮,預處理各組分別檢測到氨氮值0.380,0.697,0.937 mg·L-1,說明水熱預處理不僅使得固態(tài)的有機物溶解,還使一部分蛋白質發(fā)生水解作用,污泥中的氮變?yōu)槿芙鈶B(tài),與此同時pH值降低。原因可能是碳水化合物主要存在于胞外聚合物中,蛋白質主要存在于細胞內,當溫度較低時,僅胞外聚合物發(fā)生分解,高溫使得細胞壁破壞進而使得蛋白質溶出分解[13-15]。索氏提取測定粗脂肪含量時采用乙醚作為溶劑,預處理后總的粗脂肪含量升高,可能因為加熱可以使樣品中的脂肪與乙醚更具親和力,也就更容易提取。
表1 不同溫度預處理前后脫水污泥的性質參數(shù)
圖3 不同溫度預處理對VFAs濃度的影響
圖3所示是各試驗組有機酸的濃度,本試驗檢測了甲酸、乙酸、丙酸、乳酸、丁酸以及丁二酸6種揮發(fā)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VFA)。150℃~210℃預處理后pH值分別為6.01,5.67,5.63。相比于150℃處理組,180℃和210℃處理組總有機酸含量顯著提高,150℃~210℃處理組的總有機酸量分別為4.78,68.63,64.84 g·L-1。污泥原樣上清液中的VFAs含量微乎其微,僅含有0.035 g·L-1的丙酸,未檢測到其它5種酸;150℃處理時,甲酸、乙酸、丙酸、乳酸、丁酸以及丁二酸濃度分別為1.287,0.966,1.143,0.830,0.158,0.393 g·L-1,6種酸的濃度較為相近;而180℃處理的乳酸和丁二酸濃度大幅度增加,分別增加到20.485和21.451 g·L-1,丁酸濃度變化很小,為0.950 g·L-1;與180℃處理相比,210℃處理組乙酸(15.488 g·L-1)濃度更高,丁二酸和丙酸的含量降低,分別為14.388和7.438 g·L-1,丁酸(0.932 g·L-1)以及甲酸(6.127 g·L-1)幾乎未變,有機酸總量略有下降。綜上所述,在水熱預處理過程中,丁酸濃度比較低,溫度對其影響很小,甲酸和乳酸濃度雖有一定增加,但受溫度影響也不大。其它3種揮發(fā)性有機酸受溫度影響較大,在試驗條件范圍內乙酸含量隨溫度升高而增加。
厭氧“四階段”中的酸化階段以VFAs作為終產物,可進一步轉化為乙酸直接用來產甲烷,所以VFAs在厭氧消化過程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脂肪水解產生高級脂肪酸,進一步降解產生VFAs,這部分主要來源于不飽和的脂肪[16]。此外,蛋白質水解出的多肽,氨基酸,也會進一步降解為VFA和氨氮等。VFAs增多說明部分有機質發(fā)生較為深入的降解,同時也為后續(xù)的厭氧消化產甲烷提供了基礎物質,從而加快發(fā)酵的進程。丙酸、丁酸、乳酸、丁二酸將會發(fā)生產氫產乙酸反應。其中丁二酸即琥珀酸發(fā)生(方程式2)反應生成丙酸及二氧化碳;乳酸會進一步反應生成丙酸和乙酸[17];丙酸、丁酸則直接發(fā)生乙酸生成反應;甲酸與氫氣相同可直接反應生成甲烷(方程式7)。VFAs產生的氫氣全部轉化為甲烷(方程式8)。假設反應完全進行,因菌體用于自身繁殖的部分很小(如丙酸在低負荷中溫條件下的分解反應中菌體收率僅為0.04[18]),故忽略不計。
HOOCC2H4COOH→C2H5COOH+CO2
(2)
CH3CHOHCOOH+H2O→CH3COOH+2H2+CO2
(3)
C2H5COOH+2H2O→CH3COOH+3H2+CO2
(4)
C3H7COOH+2H2O→2CH3COOH+2H2
(5)
CH3COOH+2H2O→CH4+CO2
(6)
HCOOH+3H2→CH4+2H2O
(7)
CO2+4H2→CH4+H2O
(8)
經計算,150℃,180℃,210 ℃預處理條件下,乳酸、丙酸、丁酸、丁二酸共可產生乙酸的量分別約為2.86,43.04,43.75 g·L-1。最終經由乙酸產甲烷途徑產生的甲烷分別為0.76,11.48,11.67 g·L-1;經由氫氣產甲烷途徑產生量分別為0.31,5.98,4.57 g·L-1。甲酸發(fā)生方程式7反應直接生成甲烷0.45,2.21,2.13 g·L-1。因此,基于以上計算,在本研究條件下,理論上預處理后的料液中VFAs完全轉化為甲烷,150℃,180℃,210℃預處理條件下,每升料液分別可產生甲烷2.12,27.43,25.62 L(標準狀況)。
就預處理后樣品的表觀而言,上清液呈現(xiàn)棕色,預處理溫度越高上清液的顏色越深,可能是溶解的碳水化合物與自身或蛋白質發(fā)生反應,生成類似于阿巴多利(Amadori)組分或是類黑素,或是焦糖反應的產物,使得上清液變?yōu)樽睾稚玔7, 16]。水熱預處理使有機物溶解進入水中,溶解的大分子有機物在熱作用下進一步水解成小分子,如蛋白質水解成多肽、二肽和氨基酸等,再水解成低分子有機酸、氨和二氧化碳;脂類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水熱預處理突破限速步驟,也就加快后續(xù)的厭氧消化效率。從VFA的試驗結果以及甲烷產量的預測情況來看,180℃的處理產酸結果更好。因此,在水熱預處理試驗中,認為180℃是較為適宜的處理溫度,處理效果好,且較為經濟、節(jié)能。
本研究針對市政脫水污泥直接厭氧消化產氣效率低等問題,選用水熱預處理的方式提高其水解能力并增加有機物的溶出,具體結論如下:
(1)水熱預處理可以破壞污泥絮體結構,溶解胞內物質,水解大分子有機物。經過水熱預處理,150℃,180℃,210℃處理后的SCOD由2522 mg·L-1分別升至14902,23245,23895 mg·L-1,COD溶解度分別達到35.12%,34.05%,20.34%,氨氮和揮發(fā)性有機酸濃度均顯著增加。
(2)按照理論計算,150℃,180℃,210℃預處理后的料液中VFAs完全轉化為甲烷,每升料液分別可產生甲烷2.12,27.43,25.62 L。180℃與210℃處理效果差異較小, 180℃預處理的理論產甲烷量最大,建議采用180℃進行脫水污泥預處理,處理效果好,且較為經濟、節(jié)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