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梅
摘要:色彩創(chuàng)意是設計藝術的基礎。幼兒園里的色彩創(chuàng)意活動是讓幼兒運用多種感官去感受美、鑒賞美、創(chuàng)造美。色彩是幼兒美術作品中的關鍵要素之一,沒有了色彩,幼兒就難以將自己眼中的美麗世界表現(xiàn)出來。
關鍵詞:教學;色彩創(chuàng)意;來源;實踐;呈現(xiàn)
美術教育家顏文梁說:“色彩屬于感覺,任何人可以辨別,非畫家所獨能,但畫家所見與普通人所觀察者不同?!币簿褪钦f,每個人都能感受色彩,但是能把所發(fā)現(xiàn)的美的色彩表現(xiàn)出來,這才是與眾不同的。大班《熊寶寶的一家》美術課上,老師帶領孩子們一起進行繪畫活動,這是一幅關于熊寶寶一家在晚上的故事,天空中有星星、有月亮,孩子們畫出了熊寶寶一家在晚上發(fā)生了不一樣的故事。開始涂色了,班里所有的孩子都把天空涂上了藍色或者深藍色,唯獨機靈的草莓把天空涂上了黑色。到了展示時,老師看著這幅與眾不同的色彩作品便邀請草莓說說自己的想法。這時,草莓眨巴著他的大眼睛說:“老師,這是熊寶寶一家在晚上的故事,晚上的時候天空當然是黑色的呀!”孩子對色彩有自己的想法,并不會固化思維,這是多么難能可貴呀!
色彩的運用是一切美術活動的基礎。童心的世界是多姿多彩的,教師在引導教育時不要給幼兒制定過多的條條框框,要給幼兒足夠的自由去想象、去創(chuàng)造,不需要用世俗的條件去要求,對他們的作品多鼓勵,或許有一天你所教的孩子正因為你一句肯定的話語,成為享譽世界的藝術家。
一、色彩來源于生活
幼兒園新《綱要》指出:“幼兒的教育內容應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識規(guī)律,寓教育于生活游戲之中。”幼兒生活在五彩斑斕的世界中,他們能分辨客觀事物之間的色彩差異,并注意色彩在不同環(huán)境下所產生的變化,這是幼兒感知世界的基礎,也是他們學習用色彩進行表現(xiàn)的前提。為了讓幼兒正確感知色彩以及色彩間的變化,我們在活動室為孩子們布置一個創(chuàng)意活動區(qū),這個區(qū)域里擺放著色彩鮮艷的材料,如吸管、毛條、彩泥、畫筆、各種顏色的顏料、彩色卡紙、色彩豐富的圖片、中外畫家的美術作品(印刷品)等,我們還為孩子提供一些新型材料,如濕拓畫、咖啡畫等,發(fā)動家長收集一些廢舊材料當做作畫工具,比如牙刷、卷筒紙芯、藥盒、剃須泡沫等。有了這些豐富的材料,再引導幼兒自主選擇材料,將它們有機的結合起來,通過拓印、剪貼、畫、涂、染等方式進行創(chuàng)作,孩子們發(fā)揮自己的想象,用各種色彩來豐富自己的作品,創(chuàng)作出一幅幅精彩的、出人意料的畫作。為了豐富幼兒的經驗,教師在組織戶外散步或觀賞活動時,可以引導幼兒觀察自己身邊的色彩。不同的季節(jié),引導幼兒觀察小花、小草、樹葉的色彩的變化。
在“美麗的秋天”主題活動中,我們可以帶幼兒到大自然中去觀察秋天的各種顏色,引導幼兒觀察秋天的樹葉有什么不一樣?樹上的果子的顏色有什么變化?在和煦的秋日里帶領幼兒觀察一天早中晚太陽顏色的變化……在不經意的觀察中,生活中的色彩豐富了幼兒的經驗,他們逐漸理解了物體的顏色是有深淺、有變化的。如春天的樹葉是淺綠色的,夏天的樹葉是深綠色的,到了秋天樹葉又變成了枯黃色;太陽的顏色會隨著一天中的不同時段發(fā)生變化等。通過一系列的活動下來,既培養(yǎng)了幼兒的觀察力,又激發(fā)了幼兒對周圍生活中的色彩的興趣。和孩子們交流時,我發(fā)現(xiàn)他們能感受事物之間微妙的色彩變化,從而逐漸理解顏色的漸變和過渡。
二、色彩實踐于活動
大教育家陳鶴琴先生的“活教育”原則:“凡是孩子自己能夠做的,應該讓他自己去做;凡是孩子能夠想的,應該讓他自己去想,只有自己親身感受的世界才是真世界?!蔽野嘤袀€孩子挺有藝術天賦的,有一段時間孩子的作品明顯少了點想象力。在一次和她家長交流時,才發(fā)現(xiàn)家長并不肯定孩子的作品,她總認為孩子的作品和現(xiàn)實不一樣。于是我便與家長溝通希望家長不要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兒童的世界。美術的博大精深與美妙,并不是像與不像就可以概括的。只要孩子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體會到快樂便可以了,不要讓孩子認為自己畫的不像而缺乏對美術活動的興趣。只有讓孩子多去嘗試,讓他們在“玩中樂,樂中學”。在中班美術活動“美麗的太陽”中,通過平時的觀察,孩子們已經對太陽的色彩有了感知,在活動中,每個孩子都畫出了自己心中最美麗的太陽,有紅的、有黃的、有橘紅的等。但軒軒卻畫了一個綠色的太陽,孩子們看了他的作品后都哈哈大笑:“你畫的什么呀?太陽怎么會是綠色的呢?”軒軒委屈地說:“紅色的和黃色的太陽都太熱了,我不喜歡熱,綠色的感覺更涼快,我就要畫一個綠色的太陽?!避庈幱凶约旱南敕?,我們不能去否定他,他的話讓我想起了小學課本上的一篇課文《畫太陽》,所以我不僅沒有笑他,還引導孩子們不可以取笑他,還夸他畫的特別好。這正是孩子能夠想的,我們就應該讓他自己去想。
三、色彩呈現(xiàn)于評價
在引導幼兒進行色彩活動時,我們要放開思維,讓幼兒自由發(fā)揮,做出他們的想法,當孩子的作品完成后,我們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要鼓勵幼兒參與評價。幼兒自評和互評是美術活動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幼兒參與作品評價可以增強教師與幼兒、幼兒與幼兒之間的互動與交流,分享用色經驗,提高幼兒對色彩的敏感度。在評價作品時,我們應該著重引導幼兒圍繞色彩運用進行介紹和評價,使其樂于介紹自己作品中的用色技巧,并能針對他人作品中的色彩運用情況發(fā)表看法。每次美術活動結束后,我們可以把幼兒的作品展示出來。先讓幼兒介紹自己作品的特點,再讓幼兒互相評價、發(fā)表見解,最后再進行集中講評。在分享創(chuàng)作經驗的基礎上,讓幼兒發(fā)現(xiàn)每個作品的優(yōu)點,并選出他們認為用色最有創(chuàng)意的作品。分享過程會再次激發(fā)了幼兒對色彩運用進一步探索的樂趣。
《指南》中指出:“喜歡進行藝術活動并大膽表現(xiàn);具有初步的藝術表現(xiàn)與創(chuàng)造力。”每個孩子的心里都有一顆美的種子,我們要精心呵護,培養(yǎng)他們對色彩創(chuàng)意活動的興趣,啟發(fā)想象力并引導他們創(chuàng)作表現(xiàn)。讓幼兒在教師的引領下體驗自由表達和創(chuàng)作的樂趣,樹立正確的審美觀,提高幼兒對色彩的敏感度,讓幼兒在色彩的世界里翱翔!
參考文獻:
[1]《幼兒園新<綱要>》《3--6歲兒童發(fā)展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