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婕,儲全根,儲 俊,劉小雙,軒 云,蔡正銀
(安徽中醫(yī)藥大學,安徽 合肥 230012)
葛花解酲湯出自李東垣《內外傷辨惑論》,為“解酒化積”之名方[1]。本課題組既往對該方的解酒作用進行了初步研究[2],鑒于該方組成中有不屬于藥食兩用的中藥,筆者對原方中的這些藥物進行去除,加上屬于藥食兩用且傳統(tǒng)上認為具有解酒作用的枳椇子,組成加減葛花解酲湯,進一步觀察該方對急性乙醇中毒小鼠的“解酒”作用,并檢測血液中乙醇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含量、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以了解其對急性乙醇中毒的干預作用及部分作用機制。
1.1 實驗動物 健康昆明種雄性小鼠100只,體質量為18~22 g,均為清潔級,檢疫合格,由安徽醫(yī)科大學實驗動物中心[生產(chǎn)許可證號為SCXK(皖)2007-001]提供。動物可自行攝取標準飼料和清潔用水,動物實驗遵守安徽中醫(yī)藥大學實驗動物倫理委員會的倫理要求。
1.2 藥物 56度紅星二鍋頭白酒:北京紅星股份有限公司;全部中藥均購自安徽中醫(yī)藥大學國醫(yī)堂門診部,由安徽中醫(yī)藥大學楊青山鑒定。
1.3 試劑 SOD測定試劑盒、MDA試劑盒:均購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無水乙醇: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
1.4 儀器 臺式高速離心機(型號為TG16-W):長沙維爾康湘鷹離心機有限公司;電熱恒溫水槽(型號:DK-8D):上海精密實驗設備有限公司;高壓蒸汽滅菌器(型號:SVM30H):上海申安醫(yī)療器械廠;電子天平(型號:AL204):梅特勒-托利儀器(上海)有限公司;酶標儀(型號:MB-530):深圳惠松有限公司;氣質聯(lián)用儀(型號:GC456-SQ):美國布魯克·道爾頓公司。
2.1 中藥制劑的制備 本方由木葛花、枳椇子、縮砂仁、白豆蔻各20 g,白茯苓、橘皮、人參各6 g等組成,以10倍量的水浸泡2 h,煮沸1 h,濾過,藥渣再用8倍量的水煮沸1 h,濾過,合并二次濾液,濃縮成含生藥1 g/mL,此為中濃度組;高濃度組進行二次濃縮使之含生藥量2 g/mL,低濃度組加入等量蒸餾水稀釋成含生藥量0.5 g/mL;裝瓶,0~4 ℃冰箱放置,保存以備灌胃用。
2.2 小鼠致醉給酒量的測定 參照文獻[3],將昆明種雄性小鼠20只,隨機分成5組,每組4只,禁食12 h后,采取灌胃給酒的方式,給酒量設立5個梯度15、16、18、20、22 mL/kg,記錄小鼠的醉倒率和死亡率。
2.3 實驗分組及給藥方法 將40只昆明種雄性小鼠隨機分為5組(正常組,模型組,加減葛花解酲湯低、中、高劑量組),每組8只,各組均以標準飼料喂養(yǎng),適應性飼養(yǎng)3 d后進行實驗。各組小鼠禁食、禁水12 h,正常組正常飲食,模型組按照16 mL/kg劑量灌胃56度紅星二鍋頭白酒,加減葛根解酲湯低、中、高劑量組先按照20 mL/kg體質量灌胃低、中、高濃度加減葛花解酲湯,30 min后再按照16 mL/kg劑量灌胃56度紅星二鍋頭白酒,正常組予以等量蒸餾水灌胃。
2.4 觀察指標及方法
2.4.1 醉酒的行為學測定 觀察記錄各組小鼠(除正常組外)醉酒耐受時間(從灌酒到翻正反射消失的時間),維持時間(翻正反射消失持續(xù)時間),計算醉倒率。小鼠醉酒與否,以翻正反射是否消失為標準,即小鼠灌酒后將其背向下,輕輕放入鼠籠,若小鼠背向下的姿勢保持30 s以上,則認為翻正反射消失,即認定為醉酒。
2.4.2 生化指標測定 灌胃給酒后0.5 h取血樣。取0.5 mL全血采用氣相色譜法測定乙醇濃度。每組8只小鼠摘眼球取血處死,無菌取肝。將肝組織置于生理鹽水中機械勻漿制成肝組織勻漿,按照試劑盒說明書分別測定肝組織SOD、MDA活性。
3.1 小鼠致醉酒量的測定 給酒量為20、22 mL/kg時,雖然小鼠的醉倒率達到100%,但同時死亡率也為100%。當給酒量為18 mL/kg時,小鼠的醉倒率為75%,死亡率高達50%,而當給酒量為16 mL/kg時,小鼠的醉倒率為75%,死亡率為0。為使得后續(xù)實驗得以完成,故選擇16 mL/kg為56度白酒的最佳致醉給酒量。
3.2 各組小鼠翻正反射實驗結果比較 與模型組比較,加減葛花解酲湯各治療組小鼠耐受時間均明顯延長(P<0.05)、維持時間均明顯縮短(P<0.05);且以加減葛花解酲湯高劑量組小鼠耐受時間最長(P<0.05),維持時間最短(P<0.05)。見表1。
表1 各組小鼠翻正反射實驗結果比較
注:與模型組比較,#P<0.05;與加減葛花解酲湯低劑量組比較,△P<0.05;與加減葛花解酲湯中劑量組比較,◇P<0.05
3.3 各組小鼠全血中乙醇濃度比較 與模型組比較,加減葛花解酲湯低、中、高劑量組小鼠全血乙醇濃度明顯降低(P<0.05),且隨著劑量的增加,小鼠血液中乙醇濃度呈遞減性降低。見表2。
表2 各組小鼠全血中乙醇濃度比較
注:與模型組比較,#P<0.05
3.4 各組小鼠肝組織中SOD、MDA水平比較 與正常組比較,模型組小鼠肝組織中SOD水平顯著降低(P<0.05),MDA水平顯著升高(P<0.05);與模型組比較,加減葛花解酲湯中、高劑量組小鼠肝組織中SOD水平顯著升高(P<0.05),高劑量組MDA水平顯著降低(P<0.05),加減葛花解酲湯升高SOD和降低MDA的作用具有明顯的劑量依賴性。見表3。
表3 各組對小鼠肝組織SOD、MDA水平比較
注:與正常組比較,*P<0.05;與模型組比較,#P<0.05;與低劑量組比較,△P<0.05;與中劑量組比較,◇P<0.05
酒精的主要化學成分是乙醇,乙醇在體內可直接擴散進入血液,隨血液流向各個組織器官,大約有95%的乙醇通過肝臟代謝[4],僅有2%~10%由呼吸道、尿液和汗腺以原形排出體外。醉酒,醫(yī)學上稱為急性乙醇中毒,是由于血液中過高濃度的乙醇短時間內大量進入腦內,抑制大腦皮質,使皮質下中樞失去控制,中樞神經(jīng)細胞對各種信息的反應和傳遞發(fā)生障礙而產(chǎn)生的一系列病理變化[5]。當乙醇進入肝細胞后,通過代謝氧化成乙醛,在黃嘌呤氧化酶的作用下,乙醛轉變成超氧化物和自由基,機體的氧化應激平衡受到破壞,體內SOD等抗氧化酶被破壞,從而無法清除過量自由基時,就會造成廣泛的肝細胞損傷[6]。MDA是脂質過氧化的終產(chǎn)物,可作用于核因子NF-kB,使致炎因子基因表達釋放增加,還可使細胞膜的流動性和通透性發(fā)生障礙,導致肝細胞結構與功能損害,形成機體的自由基損傷[7]。
為了更好地研究葛花解酲湯的解酒作用并探討其作用機制,筆者在葛花解酲湯的基礎上進行加減,去除了非藥食同源的藥物。全方以葛花與枳椇子為君,兩藥均入陽明,葛花芳香化濕,解酒醒脾,令濕熱從肌肉而出;《本草拾遺》載有“枳椇子,止渴除煩,去膈上熱,潤五臟,利大小便”。白茯苓淡利滲濕,能驅酒濕之邪從小便而出??s砂仁、白豆蔻溫中健脾,行氣消滯。諸藥合用,共成解酒化積、分消化濕、健脾和胃之劑?,F(xiàn)代研究表明,葛花提取物能使灌酒后的雄性大鼠血液乙醇濃度明顯下降,主要是葛花中含有的大豆苷及大豆苷元能有效減輕乙醇對大腦的抑制作用[8]。HAN等[9]認為,灌胃給予葛花提取物葛花苷或腹腔注射其代謝產(chǎn)物葛花苷均能降低乙醇中毒大鼠血液中乙醇的濃度及死亡率?,F(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三萜類和黃酮類化合物是枳椇子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甜味、抑制組胺釋放和保肝解酒等作用[10-12]。柳海艷等[13]發(fā)現(xiàn),枳椇子提取物可能通過增加體內抗氧化物如維生素C、維生素E和維生素A的含量,從而達到增加SOD活力的作用。
本次結果表明,加減葛花解酲湯能明顯降低小鼠血液中乙醇含量,這與本課題組既往研究成果[2]一致,說明加減的藥物并沒有影響其作用效果,方劑可以進行進一步優(yōu)化。同時加減葛花解酲湯可下調肝組織中MDA水平、升高SOD的活力,能增強小鼠體內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推測此可能是其保護肝細胞損傷的部分機制,這與毛中伏等[14]研究的解酒中藥復方“肝易復”對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損傷的保護作用結果一致。本實驗為加減葛花解酲湯的進一步研究和開發(fā)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