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錦羽
【摘要】朗讀是教師、學生與作者、作品之間情感互動交流的媒介,是培養(yǎng)小學生語感能力與審美能力的行之有效的途徑。本文結合教學實踐,提出了語文朗讀教學應該追求真、善、美,并闡述了如何引導學生達到真、善、美的境界。
【關鍵詞】語文 朗讀 教學 境界 真、善、美
朗讀是教師、學生與作者、作品之間情感互動交流的媒介,是培養(yǎng)小學生語感能力與審美能力的行之有效的途徑。朱自清說過:“詩文是為讀而存在的?!彼麖娬{的讀,不是默讀,而是朗讀——“有聲調”地讀。朗讀可以幫助人們理解和鑒賞作品,將詩詞散文所固有的音樂節(jié)奏美和韻律美,變得富有生命,變得鮮活。對于一些文學藝術中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美,朗讀過程是一個二次創(chuàng)作的過程,可以幫助人們完成對作品的意會。朗讀可以增加學生的語言積累,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因為朗讀是把書面語變?yōu)榭谡Z,把視覺藝術轉化為聽覺藝術的過程,學生朗讀得多了,達到一定的語言積累,就能形成一定的語感,就可以熟練地用之于書面表達,提高寫作能力。筆者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體會到:朗讀教學應該追求真、善、美。
一、真——讓朗讀讀出真情實意
朗讀不僅要求讀得正確,讀得流利,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讀出感情,讀出真情實感。教師要讓學生在理解文本、讀懂文本的基礎上,走進作品所描述的情感境界之中,借助聯想與想象,感悟文本,與作者作品產生共鳴。只有這樣,學生才能讀出真情實感。最近一段時間,中央電視臺推出的一檔文化情感類節(jié)目《朗讀者》正在熱播。嘉賓們在主持人董卿的引導下,簡單地回顧自己的人生片段,與觀眾分享打動過自己心靈甚至改變自己命運的文字,并用最真實的情感當場朗讀一遍。一段文字、一首詩詞、一封家書……無不彰顯出一段有血有肉的真情實感。教師應該借鑒節(jié)目主持人的成功經驗,在朗讀教學中,不僅要教給學生朗讀的技巧,把握語調的抑揚頓挫,語氣的輕重緩急,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讀出文章的真實情感。
二、善——讓學生善讀、讀善
“善”就是要學生善讀、讀善——會讀、讀好。即在讀準字音、發(fā)音清晰的基礎上,教會學生如何掌握文本朗讀的語速、語調。哪些作品可以用高亢的語調、激昂的語調快速讀,哪些作品可以用深沉的語調緩慢地讀,哪一類詩文該用平穩(wěn)的語調勻速讀,何處該讀高音,何處要讀低音,何處需發(fā)顫音,做到抑揚頓挫、輕重緩急,這是我們的朗讀教學能否成功,學生朗讀水平能否提高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教師要在具體課文的教學中讓學生反復訓練,逐步提高。善讀必須學會正確處理語句的重音,重音是一句中最需要強調、突出的音節(jié),重音處理好了,就可以滿足表情達意的需要,準確地表達喜怒、褒貶等各種不同的情感。善讀還必須注意語速和停頓,根據作品的體裁、內容和人物個性等,適當調節(jié)靈活運用,使朗讀的節(jié)奏生動,形式豐富,富有表現力和感染力。
詩詞朗讀的節(jié)奏停頓一般規(guī)律是:四言詩,二二式,讀為兩拍;五言詩,二二一式,讀為三拍;七言詩,二二二一式,之間還有大的停頓為兩拍,四三式。例如,毛澤東的七律《長征》: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透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正確處置朗讀停頓位置及其時間,不僅可以合理調節(jié)朗讀氣息,準確還原詩語氣,鮮明突出原作主題思想,而且還能給聽眾預留思維和品味的時間,更好地理解原詩的思想內容,起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在善讀的基礎上,課本里書面的、靜態(tài)的字句,一下子都變得栩栩如生,立體動感,不僅可以讓小學生的心靈感受祖國語言文字之美,同時還能讓他們對世間的草木蟲魚,對人生的悲歡離合都充滿善意的關愛,洋溢著人文關懷。
三、美——讓朗讀讀出美感
求美也就是做到“美文美讀”。即讓朗讀讀出詩文作品的美感,讀出“神韻”。優(yōu)美的朗讀可以打開人的心扉,震撼靈魂。朗讀不但有助于加深對作品內容的理解,直達文學作品的美學核心,而且可以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品質和思維能力,提高他們的審美情趣。教師要引導學生在體驗課文語言美和情感美的基礎上,充滿感情地讀,讀出作品蘊含的味道。這應該是語文朗讀教學的最高層次。學生在朗讀中要全身心地浸潤于作品意境之中、情感之中,讓聽者有余音繞梁,三日不絕之感。曾有人說:“講解是死的,如庖丁解牛;朗讀是活的,如春風化雨。教師的講解只能讓學生懂得,而朗讀卻能讓學生感受。”例如,蘇教版第十二冊《煙臺的海》是一篇富于抒情色彩的寫景散文,非常適合朗讀教學。作者以優(yōu)美、生動的筆觸為讀者描繪了一幅立體海景畫卷,傳神地勾畫了煙臺大海一年四季不同特點及當地豐富多彩的人文生活。文章的第二段是描寫冬季的大海,也是全文最精彩的一段。本段表現煙臺大海的冬“壯觀、凝重”的特點,飽含冬味,情感濃郁。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吃透文本,反復朗讀,認真體會大海描寫中所表現的熱愛、向往之情。開頭的一句誦讀時宜慢不宜快,因為作者描寫的冬天的大海是洶涌壯闊的,帶有深沉感覺,朗讀時要讀得重、語速中等而渾厚;接著幾句朗讀時要語調沉穩(wěn),讀得稍慢。當讀到“前赴后繼”“鍥而不舍”“發(fā)出雷鳴般的轟響”時,要語調激昂,語音響亮。而讀到自然段后面直接抒情的“蔚為壯觀的景象”“形成一道壯麗的風景線”這兩句時,要讀得先快后慢,語調上揚,語氣加重。朗讀教學就是要讓學生融入文章之中,走進作者心靈,有感情地朗讀,讀出作品的美感,無論是語氣、語調,還是語速、語感,都讀出來,讀出重心,讀出氣場,讀出感覺,將朗讀貫穿文本解讀的全過程,讀出文學作品美和人們對這種美的心靈的渴望與追求。
綜上所述,教師在語文朗讀教學中,要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求真、求善、求美。長此以往,堅持不懈,學生就可以品味出閱讀教學的“味”。在這樣的朗讀過程中,理解作品就更準確、更深刻,就會給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帶來預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