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曉娟
所謂故事類圖畫書,即指有人物、有情節(jié)、有主題的圖文并茂的幼兒圖畫書,它被教師廣泛運用于幼兒園教育活動中。基于故事類圖畫書的特點,教師對圖畫書的解讀有助于幼兒在閱讀中更好地理解內(nèi)容。
故事類圖畫書圖文并茂,內(nèi)容豐富,教師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充分挖掘其中的教育因素。
1.從圖畫特點分析。圖畫特點可以從美術表現(xiàn)形式,色調(diào)色彩,物象形態(tài),細節(jié)的設計等方面來分析。如《快腿兒的早餐》中,畫家借用了具有中國傳統(tǒng)特色的剪紙藝術風格,畫面質(zhì)樸、生動,適合幼兒的審美情趣;背景色、邊框和形象的色彩不斷變化,引導讀者關注故事主角蜥蜴善于變色的特點;野貓的眼睛棱角分明、眼角上揚,突出其兇惡特征;24開橫開本設計,單頁敘述為主,跨頁突出情節(jié),留白提供想象空間。
2.從語言特點分析。語言特點可以從遣詞造句、語言特征、風格等方面來分析。如《多多什么都愛吃》中,出現(xiàn)頻率高的詞匯是多多、吃、長大,需要理解的詞匯有展覽、麻煩,重復句型“多多什么都愛吃,給多多!”故事中既有對話語言,又有獨白和旁白語言,媽媽的語言風格沉穩(wěn)、溫暖、充滿愛意,寶寶的語言風格詼諧、夸張,為讀者帶來一定的聽覺享受。
3.從故事要素分析。故事要素可以從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方面來分析。如《沒有聲音的音樂會》中,爺爺年邁慈祥,爸爸強壯有力,媽媽溫柔孝順,哥哥、姐姐、妹妹聽話懂事,弟弟可愛調(diào)皮。事件發(fā)展順序是老鼠爺爺過生日大家悄悄做蛋糕,想給爺爺一個驚喜,做蛋糕的材料用完了,老鼠們急急忙忙跑出去買材料,全家人給老鼠爺爺過生日,最后過生日的場景掀起故事高潮。
4.從深層次概念分析。深層次概念可以從主題內(nèi)涵、人生哲理等方面加以分析。如《快腿兒的早餐》中涉及:面對人生困境要樂觀向上;遇到危險時要知道取舍;家人之間要相互關心、體貼關愛等。
教師面對收集的大量信息和挖掘的教育元素,應沉下心來理清思路,根據(jù)圖畫書特點和幼兒已有的經(jīng)驗,選擇恰當?shù)脑?,鎖定合適的目標,找準活動的切入口,設計出活動方案。例如在《快腿兒的早餐》中,教師在分析的基礎上,最終確定目標,設計了三個集體閱讀活動,具體活動目標如下。第一學時:1.在集體閱讀、自主閱讀的基礎上初步理解故事內(nèi)容;2.感知并了解蜥蜴的生活習性以及變色、斷尾的特殊本領;3.感受快腿兒的形象,形成對角色初步的情感傾向。第二學時:1.在自主發(fā)現(xiàn)、互助閱讀的過程中細心體會,感受快腿兒、快腿太太、大野貓的性格特征;2.大膽地在集體面前表達自己的想法,感受細致閱讀帶來的快樂。第三學時:1.在討論、交流、閱讀的基礎上,思考面對困難的態(tài)度和遇到危險的辦法;2.愿意對自己喜歡的字、詞、句做進一步的認識,并進行語言、動作、情景等多元的表現(xiàn)。
教師在文本分析和目標確定后,應依據(jù)不同階段、不同角度設計提問,以求達成預期教育目標。
1.進入式提問:常用于故事類圖畫書閱讀活動的開始環(huán)節(jié),目的是了解經(jīng)驗,激發(fā)興趣。教師設問需點到即止,不必追問。例如在《多多什么都愛吃》的封面閱讀中,提問:(1)書的封面上有誰?(2)書的名字叫《多多什么都愛吃》,猜一猜,誰是多多?
2.理解式提問:可用于故事類圖畫書閱讀活動的主要環(huán)節(jié),目的是感知情節(jié),熟悉內(nèi)容。教師提問需設問淺顯,重在表述。例如在《沒有聲音的運動會》中,提問:(1)這位是老鼠家的什么人呢?你從哪里看出來的?(2)爺爺過生日,你覺得送什么好呢?(3)哎呀,雞蛋也沒有了?怎么辦?(4)誰急急忙忙跑出去買白糖?(5)大家怎么都累得直不起腰來呢?
3.分析式提問:可用于故事類圖畫書閱讀活動的主要環(huán)節(jié),目的是深入閱讀,引發(fā)思考。教師設問需層層遞進。例如在《快腿的早餐》第二課時活動中,提問:(1)你最喜歡誰?(2)從哪里能看得出快腿兒很快樂?很勇敢?(3)快腿兒太太是怎樣的人呢?你從哪里看出來的?(4)大野貓給你什么樣的感覺?
4.應用式提問:多用于故事類圖畫書閱讀活動的高潮環(huán)節(jié),目的是換位思考,拓展思維。教師設問需多元開放,畫龍點睛。例如在《我要大公雞》第二課時活動中,提問:(1)你覺得怎樣才可以讓爸爸媽媽留下大公雞?(2)如果大公雞是你的,你會怎么做?(3)為了得到大公雞你會像小胖和哥哥一樣嗎?還能有什么更好的辦法呢?
需要說明的是,走好故事類圖畫書閱讀活動中的三大步,只是為教師提供一些線索和參考,以達成提升幼兒閱讀理解能力、培養(yǎng)幼兒良好閱讀習慣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