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思宇
蕭紅的一生,好似陳釀,過得無比濃烈,把別人三生三世經(jīng)歷的事,都融入了她短暫的一生。她的經(jīng)歷充滿戲劇性,她就是在這樣的凄風苦雨里,轟轟烈烈登場,匆匆忙忙離場。她的人生永遠地停留在31歲這年。
去世前,蕭紅完成了最后一部作品《小城三月》。她重病時,丈夫端木蕻良不知所蹤,駱賓基陪在她身邊。她對駱賓基說:“也許,每個人都是隱姓埋名的人,他們的真面目都不知道。我想,我寫的那些東西,以后還會不會有人看,但是我知道,我的絆聞,將會永遠流傳?!?/p>
蕭紅的人生中出現(xiàn)了幾個重要的男人:一是她祖父,一是祖父般的魯迅,還有幾段悲情的愛:汪恩甲、蕭軍、端木蕻良,以及她許諾病好之后要托付終身的駱賓基。所有這些人,構成了她文字里的美好與凜冽。
蕭紅筆下的美好都在懷念,比如《呼蘭河傳》里對童年的書寫,因為“呼蘭河這座小城里住著我的祖父”。她寫母親死去,寫父愛缺席,唯有祖父與她一起識花辨草,念古舊詩文,才仿佛點亮了她蔭翳的年少時光。
到十八九歲,面對冷冰冰的父親,面對包辦婚姻的對象汪恩甲,她能想到的就是出逃。這似乎是五四以來青年們共同的命運。
她第一次離家出走,跟了一個名叫陸振舜的男子,他們逃到北平,靠著陸振舜家人寄的生活費過日子??墒呛镁安婚L。那陸振舜是她彎彎繞繞的表哥,而汪恩甲的家人打上陸家。他們只好回到東北,回到呼蘭河那關不住她的籠子。
第二次出逃,她坐上運白菜的卡車來到哈爾濱,從此再也沒回去。命運就是那么好玩,解除婚約的汪恩甲尋蹤而來,蕭紅或許出于貧困,或許出于孤獨,就那么和當初她迫切想逃離的汪恩甲無名無分地住進了東興旅館。
后來,汪恩甲說欠了600元食宿費,他回家討要,一離開就再也沒回來。那年松花江決堤,滿城汪洋,蕭紅挺著大肚子被困在東興旅館,交不起旅館費。她給《國際協(xié)報》副刊的編輯寫信求助,偶然認識蕭軍。不知蕭軍從哪里弄來一頁小舟,用繩子把她從窗口吊下來,載著她離開。那個畫面,像極了電影里的情節(jié)。
蕭紅蕭軍的相遇,給了他們倆短暫的春天。蕭紅寫下《生死場》,蕭軍寫下《八月的鄉(xiāng)村》,這時蕭紅的文字已經(jīng)充滿凜冽的寒風和生死的刺痛。
起初蕭紅還像天真的少女,跟在蕭軍身邊,生活清貧,但也算快樂。后來蕭軍開始打蕭紅,因為他愛上了別的女孩。蕭軍不僅背叛了蕭紅,還輕視她的才華。反倒是,魯迅對她賞識有加。蕭紅在魯迅家仿佛變作了小女孩,“天氣放晴了”‘換了好看的衣裳”,她也希望告訴這慈愛的長輩。
后來蕭軍拋下蕭紅,她再一次大著肚子嫁給了作家端木蕻良。端木蕻良是愛她的,他知道她需要什么,他也是少數(shù)看出她才華的人之一。只是武漢大轟炸,他拋下挺著大肚子的蕭紅獨自逃命,后來在香港,蕭紅重病,仍是日本飛機轟炸,她親愛的丈夫依舊缺席。
蕭紅渴望被愛,渴望被肯定,但她內心的隨意性太大,很難安定,終于在顛沛流離中悄然落幕。駱賓基陪著她,走完了人生最后的445}。臨終時,她在紙上寫下:“我將與藍天碧水永處,留得那半部紅樓與別人寫了?!辈簧崾遣簧幔瑓s也只留得一聲殘破的嘆息。
精讀《小城三月》
《小城三月》是蕭紅人生中最后一部作品,故事里的翠姨是一個渴望愛渴望成為新式女性的人,誰說那不是蕭紅本人的化身呢。翠姨的命運和蕭紅本人的命運也高度地重合在一起。翠姨最后愛而不得,積郁成疾,生病去世,而蕭紅也是在愛與飄零中紅顏隕落。對一部作品的了解,很大程度上可以從作者本人的經(jīng)歷去揣摩關聯(lián)的點。翠姨和蕭紅渴望了一輩子的東西,最后都沒有得到一個很好的回答。
三月的原野已經(jīng)綠了,像地衣那樣綠,透出在這里、那里。郊原上的草,是必須轉折了好幾個彎兒才能鉆出地面的,草兒頭上還頂著那脹破了種粒的殼,發(fā)出一寸多高的芽子,欣幸地鉆出了土皮。放牛的孩子在掀起了墻腳片下面的瓦時,找到了一片草芽子,孩子們回到家里告訴媽媽,說:“今天草芽出土了!”媽媽驚喜地說:“那一定是向陽的地方!”
點評:文章生動與否,很大程度上在于是否寫得細致。簫紅寫這段風景前,一定對小草破土進行過細致入微的觀察。還運用想象力,補充小草破土前的情形—“轉折了好幾個彎”。
翠姨生得并不是十分漂亮,但是她長得窈窕,走起路來沉靜而且漂亮,講起話來清楚地帶著一種平靜的感情。她伸手拿櫻桃吃的時候,好像她的手指尖對那櫻桃十分可憐的樣子,她怕把它觸壞了似的清清地捏著。
假若有人在她的背后喚她一聲,她若是正在走路,她就會停下了;若是正在吃飯,就要把飯碗教下,而后把頭向著自己的肩膀轉過去,而全身并不大轉,于是她自覺地閉合著嘴唇,像是有什么要說而一時說不出來似的……
點評:這段對翠姨的動作、行為的描寫,看似在寫她的身姿,但更多是在呈現(xiàn)她內斂、秀美的性格,翠姨是美的,但也正如魯迅先生說,悲劇就影巴美好的東西當眾撕毀給人看。
那一天,我們買了許多花邊回來,釘著光片的,帶著琉璃的。說不上要做什么樣的衣服才配得著這種花邊。也許根本沒有想到做衣服,就貿(mào)然地把花邊買下了。一邊買著,一邊說好,翠姨說好,我也說好。到后來,回到家里,當眾打開了讓大家批判,這個一言,那個一語,讓大家說得也有點沒有主意了,心里已經(jīng)五六分空虛了。于是趕快地收拾了起來,或者從別人的手里奪過來,把它包起來,說她們不識貨,不讓她們看了。
點評:靠著動作描寫來描摹心理是很常見的寫作方式。買到好看的花邊很開心—被議論,不開自——搶走花邊說他們不識貨。前后的轉折和對比,小心思就被很好地凸顯出來。
有的時候,一轉身,她又問我:“是不是一個人結婚太早不好,或許是女孩子結婚太早是不好的!”
點評:格言式的句子。雖然翠姨的問題答案很明顯,但她的不確定也符合她的性格特征。她需要讀過書的“我”去給她正面的答復。這也符合她渴望做一個新式的女性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