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會琴
仔細研讀蘇教版教材,發(fā)現(xiàn)故事類文本占據(jù)著不小的比例。這類文本主要通過故事情節(jié)來塑造人物形象。因此,教學這類文本,應關注故事本身,關注記敘要素,讓學生在讀懂故事中感受人物形象,體驗作者賦予人物的情感。
一、結合課題,理清故事內容
課題是課文的眼睛,是文本的精華所在。故事類文本,題目往往是其內容高度濃縮的結晶。在具體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對故事類文本的課題進行深入地分析。
(一)以文本人物為題目
蘇教版教材中以人物命名的文本有不少,如六年級上冊的《錢學森》《詹天佑》《鄭成功》等。教學這一類故事性的文本,教師應從題目中所涉及的人物入手,通過資料拓展,豐富學生對文本人物的感性認識,并以人物為中心串聯(lián)故事內容,理清文本的故事梗概。比如,教學《詹天佑》這一課,教師就可以以詹天佑這一人物為中心,設計問題:“課文主要講了詹天佑的什么事情?請你用課文中的句子進行概括?!碑斦业健罢蔡煊邮俏覈艹龅膼蹏こ處?。從北京到張家口這一段鐵路,最早是在他的主持下修筑成功的。這是第一條完全由我國的工程技術人員設計施工的鐵路干線?!边@段話時,學生就自然而然地理清了故事內容。
(二)以故事內容為題目
蘇教版教材中,以故事內容命題的文本也不少,比如四年級《普羅米修斯盜火》《李時珍夜宿古寺》等。研究這一類題目,就會發(fā)現(xiàn)大多為主謂短語,其核心詞是題目中的謂語動詞。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可以以題目中的動詞為中心,按照事件的起因、經過與結果,引導學生整理概括故事內容。比如《李時珍夜宿古寺》這一課,就可以以“夜宿”為中心詞設置問題:“李時珍為什么要夜宿古寺?”從而引導學生概括故事內容。
二、拓展背景資料,走近故事人物
故事類文本的內容,大多和學生的生活相差較遠。在教學中,教師應借助資料拓展、情境創(chuàng)設等方式,讓學生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走進故事中的人物。
(一)拓展人物背景
如果只是單純地讀文本故事,學生無法全面了解人物的性格。只有結合人物在當時社會的身份、經歷,才能準確理解其行為,才能與文中人物進行深度對話。比如,教學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的《彭德懷與他的大黑騾子》這一課,只有補充彭德懷在長征中的身份與故事,才能讓學生走近彭德懷,理解彭德懷愛士兵更勝于愛大黑騾子這一文本主題。我曾經在上這一課的展示課時,播放了《紅軍過草地》的視頻片段,當時艱苦的環(huán)境深深震撼了學生。如果不拓展當時的背景資料,學生無法想象當時環(huán)境的惡劣。
(二)拓展時代背景
人是社會的人,生活在一定的時代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對故事類文本的人物來說,放在現(xiàn)在來看,似乎很容易理解;但是在當時,卻需要很大的勇氣。比如,蘇教版的《司馬遷發(fā)憤寫史記》一課,有的學生對司馬遷被處以宮刑后產生尋死的念頭表示不太理解,認為好死不如賴活。對此,教師要拓展當時社會對宮刑看法的內容,讓學生明白被處以宮刑,對當時的男子來說是非常恥辱、非常殘酷的刑法,一般人是沒有勇氣繼續(xù)活下去的,這樣拓展后,學生就更理解司馬遷為完成《史記》而忍辱負重的偉大了。
三、關注文本細節(jié),體驗人物情感
細節(jié)描寫可以更為細膩地刻畫人物性格,烘托人物心理,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在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關注故事中的細節(jié)描寫,以便加深學生的感知,豐富他們的情感體驗。
(一)借助想象品析細節(jié)
“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辈煌娜藢ν蛔髌窌胁煌母惺堋⒗斫?。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jù)文本的內容,借助想象品析文本細節(jié),讓學生讀出自己的個性理解,豐富他們的情感體驗。比如,蘇教版四年級上冊的《徐悲鴻勵志學畫》一課,有這樣的一個細節(jié):“每逢節(jié)假日,徐悲鴻就進館去臨摹。他畫呀,畫呀,常常一畫就是一整天?!苯虒W時,教師引導學生圍繞“徐悲鴻是怎樣觀察的?怎樣臨摹的?”這一問題展開想象,感知他畫畫的辛苦,從而對他產生敬佩之情。
(二)借助扮演體驗情感
不少學生對文本體驗不深,主要原因是他們以局外人的身份去體驗,缺乏切身的感受。對此,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換位思考的方式,借助角色扮演,使學生切身體驗文本人物的情感。比如,蘇教版五年級上冊《艾滋病小斗士》一課,由于對艾滋病缺乏感性認識,學生對恩科西勇敢面對生活的做法無法真正理解。對此,筆者先通過視頻補充艾滋病的相關知識,讓學生對艾滋病給人帶來的痛苦形成一定認識;再引導他們模擬扮演恩科西,體驗他當時心中的痛苦與勇氣。
(三)借助補白再現(xiàn)情景
故事類文本常常通過典型的事例、具體的細節(jié)來塑造人物形象。在閱讀教學的時候,教師要引領學生對文本細節(jié)進行補白,使學生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獲得對課文的深刻理解、感悟。 比如五年級上冊《高爾基和他的兒子》一課,文中有高爾基給兒子的信。教學時,為了讓學生對高爾基給兒子信的內容有更深入的理解,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嘗試替高爾基兒子回信,在回信的指導過程中,不僅再現(xiàn)了當時的情景,還讓學生很好地體會“‘給,永遠比‘拿愉快”的含義。
總之,對故事類文本的教學,教師要結合課堂實際、結合學生生活實際靈活采用具體的策略,這樣才能有效引導學生走進故事世界,去感知故事的精彩,獲得更深刻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