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萍
著名學者王國維先生在《人間詞話》中提出:“一切景語皆情語。”作者的情感波動付諸文字,往往通過景物描寫來具體表現(xiàn),形成景語。然而,無論是閱讀教學,還是習作指導,教師都極少關注景物描寫。課堂上,教師要么忽略了景物描寫的作用,要么以模式化的解讀來分析景物描寫,導致學生在閱讀中直接忽略景語。所以學生在習作中,也往往只是單純地記敘事件,極少涉及對景物的描寫。
在小學階段,涉及景語教學的文本大多出現(xiàn)在高年級。教師能否從三年級開始就引導學生在閱讀中關注景語并體會它的妙用,以此提高學生閱讀的能力,且遷移運用到習作中呢?筆者開設了一堂名為《一切景語皆情語》的閱讀課,前后試教數(shù)次,幾易其稿,現(xiàn)將體驗與感悟略記一二,與同行共勉。
第一磨
教學設計
翻開低、中年級的語文課本,可以發(fā)現(xiàn),除了純粹的寫景文之外,涉及較明顯的用景語烘托情感的文本并不多。如人教版二年級上冊《難忘的一天》、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翠鳥》、統(tǒng)編教材二年級上冊《寒號鳥》等,只有寥寥幾篇。因沒有太多的資料可參考,幾天下來,筆者反復整理教學方案,確定大致的目標和環(huán)節(jié)如下。
1.認識景語
引導學生從描寫秋天景色的語句中,感受作者的情感,明白景物描寫一般不是為了單純寫景而寫景,更多的是為了抒發(fā)作者各種各樣的情感,即“一切景語皆情語”。
2.文本研讀
[教學片段1]
師:(出示《難忘的一天》片段)此時小作者的心里可高興了!大家發(fā)現(xiàn)了嗎?這段話中有一個句子很特別(出示景語“天,仿佛格外的藍;陽光,仿佛更加燦爛”),讀著這句景語,你能體會到什么呢?
生:從這句話中,我能感受到作者的快樂……
師:原來景語中就藏著作者的那一份快樂,怪不得著名學者王國維先生說——一切景語皆情語。
3.練寫景語
引導學生走進生活,以“考試后”為練筆內容,嘗試運用景語來表情達意。
教學反思:俯下身去,走近學生
本以為這三個教學板塊設置得有根有據(jù),合情合理,應該能夠較好地達成相應的教學目標,可是上課時的情況卻與筆者的預想相差甚遠,不僅教學內容未能完成,而且課堂氛圍也比較沉悶。在品讀完每一個文本后,學生都較被動地走進教師設想的情感氛圍里,其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無法凸顯。所以課后當教師問學生為什么說“一切景語皆情語”,景語在文本中到底起什么作用時,他們都很茫然,不知所云。整個課堂教學如同蜻蜓點水,似乎什么都講了,可又似乎什么都沒有講清楚,講透徹。小練筆的呈現(xiàn)也不令人滿意。
三年級的學生對于到底什么叫作景語,景語是對什么的描寫,還處于一知半解的程度。這一詞匯已超出了他們應有的知識庫存。也就是說,教學目標的年段特征并不明顯,以至于在本課的教學中,學生自始至終處于一種靜態(tài)觀望的狀態(tài),教師無形中在學生與文本之間預置了一種距離。這導致在運用景語進行表達時,大部分學生不知道寫什么。
這一次嘗試讓筆者深刻地認識到:設置教學目標時,心中要有文本,眼中更要有學生。只有充分依據(jù)學情,教學才會有堅實的學生基礎。
第二磨
教學設計
如何讓學生真正地走入文本,領悟到文本中景語的作用呢?經過一番梳理與反思后,第二次教學調整如下。
1.初識景語
引導學生通過《難忘的一天》的閱讀,明白什么叫“景語”。拓展延伸:除了作者所寫的景物外,還可以寫一寫哪些景物來表達作者此時的快樂?
課上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原來景語就是對景物的描寫??梢詫憣懰{天白云,也可以寫寫綠水青山;可以寫寫四季美景,也可以寫寫風雨雷電等。
2.景中悟情
引領學生在反復朗讀文本片段中,感受并歸納得出景語在文本中的妙用。
[教學片段2]
師:(出示《難忘的一天》片段)此時的小作者心里可高興了!大家發(fā)現(xiàn)了嗎?這段話中有一個句子很特別:“天,仿佛格外的藍;陽光,仿佛更加燦爛。”讀著這句景語,你能體會到什么呢?
生:從這一句話中,我能感受到作者的快樂……
師:是的,原來景語中就藏著作者的那一份快樂。(板書:景中藏著情)有了這一句景語,作者快樂的程度就更深了!(板書:有景情更濃)
師:(出示《寒號鳥》片段)看這一段令人感受到寒冷、凄慘的景語:“寒冬臘月,大雪紛飛。北風像獅子一樣狂吼,崖縫里冷得像冰窖?!辈乱徊潞桒B會怎樣?
生:寒號鳥會凍得瑟瑟發(fā)抖,在凄慘地號叫。
生:寒號鳥可能會被凍死……
師:(出示文本,請學生讀一讀)是呀,一段怎樣的景語,往往暗示著會有一個怎樣的故事發(fā)生?。ò鍟壕爸胁厍楣?jié))
3.練中凝情
引導學生將景語妙用到文本《丑小鴨》中進行練寫,并反饋。
教學反思:靜下心來,深入文本
此次教學,雖然板塊清晰,流程銜接也很通暢,但從教學片段中不難發(fā)現(xiàn),課堂上基本上是教師領著學生一處一處地學,這樣的好處是比較保險,學生可以在預設的框架里,順著教師的思路走。但學生得到的知識卻是零碎的。而且學生在預設的教學中,似乎有所感悟,可這種體悟還是很膚淺的,沒有直達他們的內心深處。
此外,從《難忘的一天》轉到《寒號鳥》去感悟景語的作用,對于三年級學生來說,思維的跳躍性太大,相當于展現(xiàn)給他們的是一個個支離的文本,缺少一個完整的情感線索。理解是為了更好地運用。教師最后讓學生以《丑小鴨》為文本來練習補充景語,從實際反饋的效果來看,他們在交流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并沒有真正水到渠成地迸發(fā)情感。
通過這一次課堂教學,筆者深深地體會到理解和運用都應是在一定的、完整的語境中進行的。脫離了完整的語言環(huán)境,教學就會缺少語文味兒,缺少內涵。除此之外,教師應選擇合適有效的教學手段,帶領學生充分地與文本進行對話,引導他們一步一步發(fā)現(xiàn)文本中藏著的秘密,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第三磨
教學設計
在前兩次磨課的基礎上,筆者決定從課內到課外,尋找合適的教學文本,最終確定將原本用于練寫的文本《丑小鴨》當作范文。在這一文本中,使用到景語的地方多,而且位置不同,用法更是各有千秋。它們不僅承擔著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任務,同時也發(fā)揮著培養(yǎng)學生表達能力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多次引導學生通過對比的方式,循序漸進地去發(fā)現(xiàn)景語的妙用。調整后大致環(huán)節(jié)如下。
1.了解景語
(1)通過課外文本《秋天》中一段描寫秋天的景語,體會作者的情感,并理解什么叫“景語”。
(2)拓展運用。說一說作者還可以寫寫秋天的哪些景物來表達自己的快樂。
2.對比感知
(1)對比兩個描寫秋景的片段(其中一段來自《丑小鴨》文本),加深對“景中藏著情”的了解。引導學生體會同樣寫秋景,不同的描寫可以表達完全不同的情感。
[文本對比:
①秋天來了,樹上那金黃的葉子就像被染過似的,漂亮極了。風一吹,葉子在空中紛紛舞動著,多像一幅水彩畫呀!
②秋天來了,樹林里的葉子變成了黃色和棕色。風冷冷地卷起它們,把它們帶到空中飄搖著,而空中是更冷的。 ]
(2)對比來自《丑小鴨》文本中的兩段景語,通過猜測,得出“景中藏情節(jié)”——景語往往會向讀者暗示接下來的故事情節(jié)。
[文本對比:
①秋天來了,樹林里的葉子變成了黃色和棕色。風冷冷地卷起它們,把它們帶到空中飄搖著,而空中是更冷的。
②瞧,這兒蘋果樹正開著花,紫丁香在散發(fā)著香氣,它又長又綠的枝條直垂到溪流上。啊,這兒美麗極了! ]
[教學片段3]
師:讀著這一段令人感到悲傷、孤獨的景語,我們猜一猜,丑小鴨會怎么樣呢?
生:丑小鴨可能被很多人欺負,甚至被趕出家門……
生:丑小鴨可能會在這個寒冷的冬天里被凍僵……
師:讀一讀原文,你猜對了嗎?(緊接著再出示另一段)那么在這一段令人快樂、欣喜的景語下呢?你猜一猜,丑小鴨又會怎樣呢?
生:它非??鞓罚赡艽蠹叶己芟矚g它,也有可能它已經變成了一只白天鵝……
師:(同時呈現(xiàn)這兩部分文字,師生合作讀)讀著讀著,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嗎?
生:我發(fā)現(xiàn)了,有使人悲傷的景語,就會有一個悲傷的故事。反過來,一段使人快樂的景語下,往往會藏著一個快樂的故事。
生:我也發(fā)現(xiàn)了,有一段怎樣的景語描寫,接下來就會有一個怎樣的故事發(fā)生。
師:對呀,景語往往會向我們暗示接下來發(fā)生的故事,原來“景中藏情節(jié)”呀?。ㄔ僖淮螌Ρ茸x文本)
(3)通過對比朗讀,感悟景語更能表達出丑小鴨的那一份快樂,也就是“有景情更濃”。
[文本對比:
①此時,丑小鴨太幸福了!他扇動翅膀,伸直細長的脖子,從內心發(fā)出一個快樂的聲音:“當我還是丑小鴨的時候,我做夢也沒有想到會有這么幸福的一天!”
②此時,丑小鴨太幸福了!紫丁香在他面前把枝條垂到水里去。太陽照得很溫暖,很愉快。他扇動翅膀,伸直細長的脖子,從內心發(fā)出一個快樂的聲音:“當我還是丑小鴨的時候,我做夢也沒有想到會有這么幸福的一天!” ]
3.練習表達
以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的選學課文《喜愛音樂的白鯨》為例,補充景語。
[小練筆
(溫馨小提示:
①你能根據(jù)白鯨的心情,根據(jù)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補上一處景語嗎?
②你可以寫寫海水、陽光、白云、浪花、風、雪……)
一次,一群白鯨追逐著魚群,來到了北極的楚科奇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里太好玩了,還有好吃的鱈魚。它們玩著,吃著,連回家的時間都忘了。
兩天以后,突然 。白鯨回去的路被冰層堵住了。白鯨著了慌,拼命用脊背撞冰塊,但是冰塊太大了,它們絕望地叫起來。
正巧,獵人發(fā)現(xiàn)了這群遇險的白鯨,和附近的村民、當?shù)卣黄?,用?yōu)雅的古典音樂,引著白鯨游出了冰區(qū),進入了深海。那一刻,白鯨得救了!那一刻,他們高興極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教學反思:巧用對比,走向自然
不難看出,從同一個例子出發(fā),進行對比,學生更容易境由心生,情由心發(fā)。在教學中巧用對比,也更容易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使之加深對景語的理解。
1.理解更深刻,朗讀更有情
蔣軍晶老師認為:對比能促進理解的快速化、深刻化。文本中,當丑小鴨變成白天鵝后,有這樣一處景語——紫丁香在他面前把枝條垂到水里去。太陽照得很溫暖,很愉快。此時,教師可以對這一處景語進行刪減,再與原文進行對比,學生很快就感受到有了景語,更能體會丑小鴨此時的快樂,也就總結出“有景情更濃”。此時,教師趁熱打鐵指導朗讀,更是水到渠成。
2.思考更睿智,寫作更自然
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進行思維碰撞,促進理性思考。課堂實踐表明,進行簡單對比,使學生能更直觀、更明確地體悟景語的妙用,比教師的反復說教要有效得多。最后的練筆要求在白鯨遇險前和獲救后分別補上一段景語,對學生來說也容易多了。所以,在課堂上,選擇合適的手段,教學才會事半功倍,教師教得輕松,學生更是學得輕松。
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一堂課結束了,思索卻并未停止。人感于物,物動于心,一切景語皆情語!回顧、反思這一次的磨課經歷,筆者進行了更深一步的感悟和思考:在語文課堂中,教師心中一定要有文本,眼里一定要有學生;在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落實中,教師要不斷地引導學生深入文本,真正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靈活使用合適的教學手段,使學生學得輕松,同時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浙江省溫嶺市澤國鎮(zhèn)第二小學 317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