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路易 呂雪 郭力平
[摘? ?要] 圖畫書閱讀對兒童的發(fā)展有多方面益處,隨著信息技術的變革與發(fā)展,圖畫書的閱讀方式更加多元化,兒童早期接觸電子閱讀媒介越來越普遍。國內外很多研究關注電子閱讀對兒童故事理解的影響,然而研究的結果卻復雜且不一致,缺少綜合量化的分析。本研究采用元分析的方法,對近二十年來國內外關于電子閱讀對兒童故事理解影響的24項研究進行量化分析。研究發(fā)現,相較于傳統(tǒng)的圖畫書閱讀,電子閱讀對兒童故事理解具有較小的優(yōu)勢,平均效應值g+=0.204(p=0.032)。通過調節(jié)分析發(fā)現,只具備多媒體功能的電子故事書對兒童的故事理解具有正向作用,且與傳統(tǒng)閱讀的故事理解效果有顯著性差異。成人伴讀對電子閱讀的故事理解效果具有顯著調節(jié)作用。電子閱讀對不同社會經濟地位、不同學段和不同文化背景兒童的故事理解影響較為一致。未來研究可以進一步探索成人在兒童電子閱讀中的作用,以及電子故事書的多媒體和交互性功能對兒童故事理解的具體影響。此外,可以進一步探究電子閱讀對兒童詞匯學習、語音意識、閱讀興趣與閱讀行為等多方面的影響,關注電子閱讀對特殊教育需要兒童的作用。
[關鍵詞] 電子閱讀; 故事理解; 元分析; 兒童早期
[中圖分類號] G434? ? ? ? ? ? [文獻標志碼] A
一、問題的提出
理解是閱讀的目的,也是一項重要的閱讀技能,對于0~8歲兒童來說,圖畫書是更為適宜的閱讀材料。研究發(fā)現,圖畫書閱讀不僅有助于兒童語言和讀寫能力的發(fā)展[1],而且能夠支持注意力、記憶、敘事能力的發(fā)展,促進一般性學習[2]。兒童早期接觸書籍的益處能夠持續(xù)到青少年期和成年期[1]。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與進步,越來越多的電子媒介進入人們的生活,特別是21世紀以來,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產品的廣泛使用深刻改變著人們的工作、學習以及日常生活方式。年幼兒童接觸電視、電腦、手機已成為普遍現象。 2012—2013年,城市兒童生活形態(tài)研究報告顯示,我國10個城市 4~6 歲兒童使用電子產品、上網比例達 52. 6%[3]。伴隨著3C市場的發(fā)展,電子故事書被很多家庭和學校使用。美國常識媒體(Common Sense Media)于2013年的調查發(fā)現,27%的2~4歲兒童和39%的5~8歲兒童會通過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閱讀電子書。
目前,閱讀方式已趨向選擇多元化,兒童除了傳統(tǒng)的故事閱讀(閱讀紙質故事書或聽音頻故事),還可以通過電視、電子書閱讀器、臺式電腦、平板電腦及智能手機等媒介閱讀電子書。大部分的電子故事書都具有多媒體功能,如背景音樂、聲音、動畫等元素,一些電子書具有交互性功能,如電子詞典、游戲、提問等,這些功能可以通過點擊或觸摸屏幕上的某個點來激活,通常被視為熱點。正是這樣的多媒體或交互性功能使電子閱讀有別于傳統(tǒng)的故事閱讀,直接或間接對兒童的故事理解、閱讀興趣和閱讀行為產生影響。電子故事書創(chuàng)造了多通道和強交互的學習環(huán)境,兒童通過圖文聲像進行組織加工[4],學習的路徑和方式有別于傳統(tǒng)的故事閱讀。
那么相較于傳統(tǒng)的閱讀方式,電子閱讀對兒童的故事理解有何弊益,是值得探究的問題。國內外關于電子閱讀對兒童故事理解影響的研究較多,但因研究工具、測試程序和環(huán)境等因素的不同,研究結論并不一致。本研究從元分析的視角探究電子閱讀對兒童故事理解的影響,綜合以往的相關研究進行量化分析,以期從綜合概括的角度研究電子閱讀對兒童故事理解的影響。
二、相關文獻綜述
(一)理論視角
當前已有較為公認的理論解釋多元媒介對兒童學習與發(fā)展的影響。根據邁耶的媒介學習理論,當信息通過言語和非言語的方式同時呈現時,深度學習會發(fā)生[5]。如果非言語信息,如動畫插圖、聲音和音樂與故事文本是一致的,這樣的多媒體特征可以促進故事理解和新詞匯學習[6]。具體來講,多元媒介學習理論中的時近原則(當言語和非言語信息在呈現時間上彼此接近時)預示著深度學習。假設兩種信息在時間上高度一致,兒童就不需要為了整合口語敘事和插圖信息而將其保持到工作記憶中,因而減少了兒童在聽故事過程中的認知負荷。如果多媒體故事書中的聲音效果和背景音樂與敘事內容相吻合,能夠烘托其中的情感和情緒,那么它就能促進故事的理解和敘事內容中抽象詞語的學習。
根據雙重編碼理論[7],人類思維加工言語和非言語信息是在兩個不同但相互聯系的通道。當非言語的多媒體元素與口頭敘述同時被加工時,非言語的多媒體元素可能促進言語信息和故事情節(jié)的理解。同時,加工兩種刺激不會導致認知負荷超載,相反,會促進學習。因為在圖畫故事書中,插圖和敘事是相輔相成的,非言語信息可能會支持兒童對言語信息的理解,反過來,言語信息可能會支持兒童對插圖和其他非言語信息的解釋[8]?;谏鲜鰞煞N理論,可以看到電子閱讀具有促進兒童故事理解的潛在優(yōu)勢,但在實際運用過程中,會涉及電子故事書功能設計(多媒體和交互性功能實現方式及與故事內容的相關性)、兒童具體特點(對電子閱讀媒介的熟悉程度、語言發(fā)展水平)等多種因素。
(二)實證研究
在實證研究方面,國內外關于電子故事書對閱讀理解影響的研究結果并不一致。有研究認為,相對于傳統(tǒng)的紙質故事書,電子故事書更有利于兒童對故事的理解[9-12],而有些研究者發(fā)現,電子故事書與紙質故事書的故事理解效果相當[13-14],然而,也有實驗發(fā)現,電子故事書閱讀會降低兒童對故事的理解水平[15-16]。因此,當前并沒有一致性的結論,缺少綜合量化的分析,雖然塔卡奇(Takacs)等人進行了電子故事書對兒童早期語言發(fā)展影響的元分析,但研究中并沒有包括中國的研究,缺少東方的文化背景。從研究被試來看,塔卡奇等人將語言發(fā)展遲緩的兒童也納入其中,但并未單獨報告電子閱讀對語言發(fā)展正常和語言發(fā)展延遲兒童的影響。從時間角度來看,塔卡奇等人綜合了20世紀80年代至2014年的研究結果。而多元媒介電子故事書在21世紀以后出現劇烈增長,出現了更多新形式的電子閱讀媒介,不同于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動畫故事(電視),因此,對2000年至今且不同文化背景的相關研究進行元分析就顯得尤為重要。雖然研究電子閱讀對語言發(fā)展遲緩兒童的故事理解影響十分重要,但目前國內的實證研究非常少,因此,本研究關注不同社會經濟地位的語言發(fā)展正常兒童。
綜合以往的研究,本研究提出以下主要研究問題:
(1)相較于傳統(tǒng)閱讀,電子閱讀是否更有利于年幼兒童的故事理解?
(2)電子故事書的多媒體功能和交互性功能對兒童故事理解的具體影響?
(3)成人伴讀對兩種閱讀媒介下兒童故事理解的調節(jié)作用?
(4)電子故事書對低社會經濟地位兒童的故事理解是否更有利?
(5)不同文化背景的兒童對電子故事理解是否有顯著性差異?
三、研究方法與過程
(一)操作性定義
研究的目的是探究電子故事書對兒童故事理解的影響。電子故事書將紙質故事借由電子媒介的轉換,在轉換過程中加入多媒體功能或交互性功能,以電子產品為閱讀工具。研究中的電子故事書是動態(tài)式的電子書,靜態(tài)的電子文本因沒有多媒體和交互性功能,劃為傳統(tǒng)閱讀范疇,因此,傳統(tǒng)故事書指紙質圖畫書、靜態(tài)電子文本和單純音頻故事。年幼兒童指0~8歲兒童,即廣泛的早期教育的年齡范圍,選取此年齡范圍是從學前教育和幼小銜接的角度考慮。
(二)文獻檢索
2017年10-12月, 使用Science Direct、EBSCO (含ASP、BSP、PsycInfo、PsycArticle、ERIC、Ebooks等)、Web of Science、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展開廣泛搜索。預設標準:(1)研究內容為電子閱讀對兒童故事理解的影響;(2)文獻能夠提供定量的數據結果;(3)年齡范圍、國家地區(qū)不限;(4)文獻來源為期刊、學位論文和會議論文;(5)發(fā)表時間為2000 年(含)之后,用英文或中文發(fā)表。中文數據庫的檢索詞: (1)電子媒介/數字閱讀/電子閱讀/閱讀介質/電子故事書/電子繪本;(2)語言發(fā)展/故事理解/敘事/故事復述/閱讀理解。上述兩類檢索詞“AND”組合, 從主題、關鍵詞、摘要三個方面進行檢索。外文數據庫的檢索詞:(1)Electronic Book /Storybook/Talking Book/Interactive Book/Computer Book/Digital Reading,(2)Story Recall/Story Retelling/Story Comprehension/Story Understanding/Emergent Literacy, (3)Child*/Preschool/ Kindergarten/Student。上述三類檢索詞“AND”組合, 從Title、Key Words、Abstract 三個方面進行檢索。
(三)納入標準
根據檢索詞進行第一次檢索,再根據第一次檢索獲得文獻的參考文獻進行回溯和二次檢索,共得到中文文獻44篇,外文文獻87篇。依據研究目的及操作性定義,確定納入標準如下:(1)研究電子故事書對兒童故事理解的影響;(2)實驗或準實驗設計,被試內設計或被試間設計,實驗組為電子閱讀組,對照組為傳統(tǒng)閱讀組;(3)參與被試為0~8歲語言發(fā)展正常兒童,即兒童早期階段;(4)研究結果測量了故事理解能力;(5)樣本量不低于10人;(6)國家和地區(qū)不限;(7)發(fā)表時間為2000年至2017年。最終篩選出外文文獻17篇,中文文獻7篇。
(四)文獻編碼
對選定研究的信息進行編碼, 包括:作者、發(fā)表時間、文獻來源、樣本來源、樣本量和平均效應值等信息。本研究是同一編碼者在不同時段(相隔三個星期)對全部入選文獻進行二次編碼,對兩次編碼的結果進行對比,除個別數據有所偏差,兩次編碼的一致性為91%。
編碼結果顯示:納入研究24項,其中學位論文8篇,期刊論文16篇,部分論文中有多組實驗設計,故有多個效應值,因此效應值共計37個。樣本總量為1325人,最小樣本量為10人,最大樣本量為139人。樣本來源分布中國7項,美國8項,荷蘭7項,加拿大1項,以色列1項。發(fā)表于2000年至2009年的研究12項,2010年至2017年的研究12項。詳細信息見表1。
(五)元分析程序
本元分析運用Comprehensive Meta-Analysis Version 2.0 (CMA-V2.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研究采用的是電子故事閱讀組和傳統(tǒng)故事閱讀組的故事理解分數的均值差作為效應值。由于不同研究實驗或準實驗設計不同,測查工具有差異,因此,采用標準化的均值差和Hedgess g作為效應值。因為每個實驗研究或準實驗研究的樣本量比較小,Hedgess g作為效應值更合適,發(fā)表偏倚更小一些,因此,選擇Hedgess g作為最終的效應值。在具體的效應值計算過程中,如果一個研究中故事理解能力采用兩個及以上的測查形式或工具,則計算多個測驗效應值的平均效應值作為此研究的效應值。如果一個研究中有兩個不同設計的電子閱讀組與同一個傳統(tǒng)閱讀組進行對比,為了避免樣本的重復計算,將傳統(tǒng)閱讀組的被試量分半計算。
四、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效應值分布和異質性檢驗
研究基于Hedgess g值呈現的漏斗圖分析文獻的發(fā)表偏倚情況。從圖1可以看出,效應值大部分分布在漏斗的中上部,且較為均勻地分布在中線兩側,可以判定出現發(fā)表偏倚的可能性比較小。通過Beggs的秩相關法(p=0.191)和Eggers回歸法(p=0.285)對發(fā)表偏倚進行檢驗,P值均大于0.05,未發(fā)現發(fā)表偏倚。從異質性檢驗結果來看,Q統(tǒng)計顯示,各效應值是異質的,Q=228.598,I2=84.252,p=0.000,表明84.3%的變異是由效應值的真實差異造成的,因此,本研究采用考慮了研究內和研究間變異的隨機效應模型,效應值的置信區(qū)間(CI)為95%。
(二)電子閱讀對兒童故事理解的影響
通過元分析發(fā)現,電子閱讀相較于傳統(tǒng)的故事閱讀在兒童故事理解方面具有較小的優(yōu)勢,g+=0.204,SE=0.095,CI=[0.017,0.390],p=0.032。通過異質性檢驗發(fā)現效應值是異質的,因此,從電子故事書的功能特征、成人伴讀情況、被試社會經濟地位和學段、文化背景等四個方面進行調節(jié)分析。
1. 多媒體和交互性功能對兒童故事理解的調節(jié)分析
通過分析發(fā)現,單獨具備多媒體功能的電子故事書對兒童的故事理解具有正向作用,且與傳統(tǒng)閱讀的故事理解效果有顯著性差異(見表2);具有多媒體功能和交互功能的電子閱讀對故事理解有正向影響,但與傳統(tǒng)閱讀的故事理解效果沒有顯著差異(見表2);而單獨具有交互性功能的電子故事書對故事理解有消極影響,但與傳統(tǒng)閱讀對兒童的故事理解效果沒有顯著差異(見表2)。由于只具備交互性功能電子書的樣本數量沒有達到4個,不適宜做調節(jié)分析,故排除。通過調節(jié)分析發(fā)現,電子故事書的功能特征對兒童的故事理解沒有調節(jié)作用(Qbetween(1)=0.790,p=0.372),即兩種特征的電子故事書(單獨多媒體功能、多媒體和交互功能綜合)對兒童故事理解的影響沒有顯著性差異。
2. 成人伴讀對兒童故事理解的調節(jié)分析
37個樣本中,28個樣本沒有成人伴讀,9個樣本有成人伴讀,其中3個樣本電子閱讀組和傳統(tǒng)閱讀組均有成人伴讀,6個樣本只有傳統(tǒng)閱讀組有成人伴讀。成人伴讀情況下,電子故事閱讀與傳統(tǒng)閱讀的故事理解效果沒有顯著性差異(見表3)。進一步分析發(fā)現,電子閱讀組和傳統(tǒng)閱讀均有成人伴讀情況下,電子閱讀的故事理解分數高于傳統(tǒng)閱讀組,但與傳統(tǒng)閱讀組無顯著性差異(見表3)。僅傳統(tǒng)閱讀組有成人伴讀情況下,電子閱讀的故事理解分數低于傳統(tǒng)閱讀組,但與傳統(tǒng)閱讀組無顯著性差異(見表3)。無成人伴讀情況下,電子閱讀對兒童的故事理解起正向作用,且與傳統(tǒng)閱讀組有顯著性差異(見表3)。通過調節(jié)分析發(fā)現,成人伴讀對電子故事書和傳統(tǒng)故事書的故事理解具有顯著調節(jié)作用,(Qbetween(1)=4.252,p=0.039)。
3. 兒童社會經濟地位及年齡對兒童故事理解的調節(jié)分析
被試的社會經濟地位和學段均屬于研究對象的人口學特征。無論對于低社會經濟地位兒童還是非低社會經濟地位兒童,電子閱讀對故事理解均起正向作用,且低社會經濟地位兒童組的效應值大于非低社會經濟地位兒童組,但與傳統(tǒng)故事閱讀均未達到顯著性差異,數據分析結果詳見表4。通過調節(jié)分析發(fā)現,被試社會經濟地位對電子閱讀的故事理解效果沒有調節(jié)作用(Qbetween(1)=0.468,p=0.494),說明電子閱讀對不同社會經濟地位兒童的影響整體一致。
通過對兩個學段兒童的調節(jié)分析,發(fā)現兒童學段不能對電子閱讀的故事理解效果產生調節(jié)作用(Qbetween(1)=0.550,p=0.458),即電子閱讀對兩個學段兒童的故事理解效果較為一致。
4. 中西方文化背景對兒童故事理解的調節(jié)分析
37個樣本中,9個樣本來源于中國文化背景,28個樣本來源于西方文化背景。中國文化背景下的研究,電子閱讀對兒童的故事理解有正向作用,但與傳統(tǒng)閱讀故事理解效果未達到顯著性差異,g+=0.295,SE=0.299,CI=[-0.292,0.882],p=0.325。西方文化背景下的研究,電子閱讀的故事理解分數顯著高于傳統(tǒng)閱讀組,g+=0.171,SE=0.08,CI=[0.014,0.327],p=0.033。通過調節(jié)分析發(fā)現,文化背景對電子閱讀的故事理解效果沒有調節(jié)作用(Qbetween(1)=0.16,p=0.689),即中西方文化背景下的電子閱讀對兒童故事理解的影響作用是一致的。
五、討論與總結
研究對電子故事書閱讀對兒童早期故事理解的影響進行元分析,選取了24項研究,樣本總量為1325人。一級元分析發(fā)現,電子閱讀比傳統(tǒng)的故事閱讀更有利于兒童的故事理解。異質性檢驗發(fā)現,不同研究之間的效應值是異質的,故而從電子故事書的特征、成人伴讀、被試社會經濟地位和學段、文化背景四個方面進行了調節(jié)分析。
(一)電子故事書的功能對兒童故事理解的影響
通過元分析發(fā)現,只具有多媒體功能的電子故事書更有利于兒童的故事理解,與傳統(tǒng)閱讀組差異顯著,而同時具有多媒體和交互性功能的電子故事書、只具有交互性功能的電子故事書與傳統(tǒng)閱讀的故事理解效果均無顯著性差異。當電子故事書同時具有多媒體和交互性功能時,多媒體功能的正向影響被削弱。根據媒介學習理論和雙重編碼理論進行解釋,同時加工兩種刺激沒有導致認知負荷,有可能會促進學習。
電子故事書中多媒體功能的發(fā)揮可能要基于這樣一種假設:如果多媒體故事書的聲音效果、背景音樂和動畫與故事敘事內容較為一致,與文本內容相呼應,能解釋故事所蘊含的情感和情緒,那么它就能促進故事的理解。
對于同時具備多媒體和交互性功能的電子故事書而言,交互性功能可能削弱了多媒體功能對故事理解的正向影響。電子書的交互性功能經常不是在口頭敘述之后出現,而是出現在故事講述過程中[13]。這樣的交互功能可能會影響故事的流暢性或將兒童的注意力從聽故事轉向其他。從個體信息加工的視角來看,從聽故事轉換到聽故事過程中的游戲(熱點、交互性功能),需要兒童持續(xù)地在聽故事和游戲之間轉換,由于認知負荷過重會對兒童的故事理解和學習產生嚴重后果[38]。然而與故事內容相關或具有識字功能的交互性元素可能會提高故事傾聽的效果[28,39],因此,電子故事書中交互性元素對兒童故事理解的影響仍需進一步探索,探究交互性功能與故事內容的相關性、交互性功能出現時機、頻率等對故事理解的影響。
(二)成人伴讀對兒童故事理解的影響
元分析發(fā)現,成人伴讀對電子閱讀的故事理解具有顯著調節(jié)作用。沒有成人伴讀情況下,電子閱讀的故事理解效果明顯優(yōu)于傳統(tǒng)閱讀。有成人支持的情況下,兩種閱讀媒介的故事理解效果沒有顯著性差異,這說明電子閱讀媒介在故事理解層面能夠擔當成人伴讀的角色。相較于單獨的電子閱讀,有成人伴讀的傳統(tǒng)閱讀在兒童故事理解方面沒有顯示出優(yōu)勢,但分享閱讀有其他方面的益處。兒童的閱讀動機和態(tài)度可能會在成人支持下的故事書閱讀中被更好地激發(fā)和促進[40-41]。親子關系和兒童社會情感的發(fā)展也可能從成人與兒童的故事分享和討論中受益[42-44]。
在成人與兒童共同閱讀電子故事書時,兒童與成人的參與度都高于傳統(tǒng)紙質閱讀。成人能夠更好地作為兒童的鷹架,幫助兒童學會利用電子媒介這一新的文化工具,將兒童對非相關的交互性功能的注意轉移到對故事內容線索的關注[45]。此外,因為交互性功能的存在,成人與兒童互動的深度和廣度都更進一步。在兩種閱讀媒介均存在成人伴讀的情況下,成人與兒童互動的策略和質量比閱讀媒介本身更為重要,因此,在未來的研究中,更加需要關注成人伴讀在電子閱讀中的多種角色和影響。
(三)電子閱讀對低社會經濟地位兒童的影響
電子閱讀對不同社會經濟地位兒童的故事理解均起到正向作用,且低社會經濟地位兒童組的效應值大于非低社會經濟地位兒童組,但與傳統(tǒng)故事閱讀均未達到顯著性差異。來自低社會經濟地位家庭兒童接觸到的教育資源和刺激相對匱乏一些,因此,從中獲益更多一些。從元分析結果來看,電子故事書具有成為有效教育資源的潛在優(yōu)勢,但電子故事書自身功能設計、使用方法及故事文本內容質量是后續(xù)研究要關注的。
(四)中西方文化差異對電子閱讀故事理解效果的影響
通過調節(jié)分析發(fā)現,文化背景對電子閱讀的故事理解效果沒有調節(jié)作用。從某個側面也反映了技術的工具性價值,在工具性價值方面技術具有普適性。技術在故事書閱讀中是一個載體,一種媒介,就像傳統(tǒng)閱讀媒介一樣,設計者和使用者都會從自身的文化背景和價值觀念去選擇適宜的故事內容,因此,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電子閱讀對故事理解的影響是一致的。
六、結? ?語
通過對24篇有關電子閱讀對兒童故事理解影響研究的元分析,發(fā)現電子閱讀相較于傳統(tǒng)閱讀對兒童的故事理解具有較小的優(yōu)勢;成人伴讀對電子閱讀的故事理解效果具有顯著調節(jié)作用;電子閱讀對不同社會經濟地位、不同學段和不同文化背景兒童的影響較為一致。元分析發(fā)現,電子閱讀對兒童故事理解具有較小的優(yōu)勢,那么如何讓電子故事書在故事理解方面發(fā)揮更大的作用?一方面,可以繼續(xù)探究成人在電子閱讀中的作用;另一方面,需要對電子故事書的多媒體和交互性功能做更為精細化的探究,探究電子故事書的聲音、音樂、動畫等多媒體元素和游戲、熱點、電子字典等交互性元素對故事理解的具體影響。在被試群體層面,國內需要更多關注電子閱讀對言語發(fā)展遲緩等特殊兒童的影響。此外,在電子故事書的設計方面,需要考慮多媒體和交互性功能的“質”與“量”,尤其在交互性功能設計方面,提供與故事內容更為一致的交互性設計,給使用者提供功能選擇的自由空間。近年來,游戲化學習在兒童閱讀中的應用和探索得到關注,交互式游戲化電子書就是游戲化閱讀的一種模式,其對兒童閱讀及信息技術應用素養(yǎng)的影響值得進一步探究[46]。
電子故事書被越來越多的家庭和學校所使用,關于電子故事書對于兒童發(fā)展的影響,故事理解只是其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國外更多的研究單獨或同時探究了電子閱讀對兒童詞匯學習、閱讀興趣與動機、閱讀行為等方面的影響,從更為綜合的視角去考慮電子閱讀給兒童帶來的影響。由于目前國內此方面的研究非常少,在做元分析的過程中只關注了電子閱讀對兒童故事理解的影響,其他方面暫未考慮。但是,這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重要信息,國內需要在此方面進行更多細致性的研究,以期更全面真實地了解電子故事書對兒童語言、社會性、情緒情感等方面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MOL S E, BUS A G. To read or not to read: a meta-analysis of print exposure from infancy to early adulthood[J]. Psychological bulletin, 2011, 137(2): 267.
[2] GREENHOOT A F, BEYER A M, CURTIS J. More than pretty pictures? How illustrations affect parent-child story reading and children's story recall[J].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2014, 5(2): 1-10.
[3] 何輝, 魏莊, 劉春陽,等. 北京市兒童使用電子產品情況調查[J]. 中國婦幼保健, 2016, 31(2):351-353.
[4] 李維, 王娟. 閱讀媒介對5~6歲兒童故事生成的影響——基于數字化閱讀和繪本閱讀的比較研究[J]. 電化教育研究, 2017(6):95-102.
[5] MAYER R E. The promise of multimedia learning: using the same instructional design methods across different media[J].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 2003, 13(2): 125-139.
[6] MAYER R E. Principles for managing essential processing in multimedia learning: segmenting, pretraining, and modality principles[M]// MAYER R, MAYER R E. (Eds.).The Cambridge handbook of multimedia learning.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5: 169-182.
[7] PAIVIO A. Mind and its evolution: a dual coding theoretical approach[J]. Psychological record, 2009,59(2):295-300.
[8] SIPE L R. How picture books work: a semiotically framed theory of text-picture relationships[J]. Children's literature in education, 1998, 29(2): 97-108.
[9] SHAMIR A, KORAT O. Developing an educational e-book for fostering kindergarten children's emergent literacy[J]. Computers in the schools, 2007, 24(1-2): 125-143.
[10] SMEETS D J H, BUS A G. Interactive electronic storybooks for kindergartners to promote vocabulary growth[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 2012, 112(1): 36-55.
[11] TAKACS Z K, SWART E K, BUS A G. Benefits and pitfalls of multimedia and interactive features in technology-enhanced storybooks: a meta-analysis[J].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2015, 85(4): 698-739.
[12] VERHALLEN M J A J, BUS A G, DE JONG M T. The promise of multimedia stories for kindergarten children at risk[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2006, 98(2): 410.
[13] DE JONG M T, BUS A G. How well suited are electronic books to supporting literacy?[J]. Journal of early childhood literacy, 2003, 3(2): 147-164.
[14] 韓映虹, 張文潔. 電腦屏幕和紙質界面對 5~6歲大班幼兒閱讀效果的影響研究[J]. 幼兒教育, 2013(10): 46-50.
[15] DE JONG M T, BUS A G. Quality of book-reading matters for emergent readers: an experiment with the same book in a regular or electronic format[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2002, 94(1): 145.
[16] PARISH-MORRIS J, MAHAJAN N, HIRSH-PASEK K, et al. Once upon a time: parent-child dialogue and storybook reading in the electronic era[J]. Mind, brain, and education, 2013, 7(3): 200-211.
[17] CAPLOVITZ A G.The effects of using an electronic talking book on the emergent literacy skills of preschool children[D]. Austin: The University of Texas,2005.
[18] CRITELLI K. The effect of multimedia e-books on the acquisition of early literacy skills [D]. New Jersey:The William Paterson University of New Jersey, 2011.
[19] DE JONG M T, BUS A G. The efficacy of electronic books in fostering kindergarten children's emergent story understanding [J]. Reading research quarterly, 2004, 39(4): 378-393.
[20] DOTY D E, POPPLEWELL S R, BYERS G O. Interactive CD-ROM storybooks and young readers' reading comprehension[J]. Journal of research on computing in education, 2001, 33(4): 374-384.
[21] GAZELLA J, STOCKMAN I J. Children's story retelling under different modality and task conditions[J]. American journal of speech-language pathology, 2003, 12(1):61-72.
[22] HOMER B D, KINZER C K, PLASS J L, et al. Moved to learn: the effects of interactivity in a Kinect-based literacy game for beginning readers[J]. Computers & education, 2014, 74: 37-49.
[23] KORAT O, SHAMIR A. Electronic books versus adult readers: effects on children's emergent literacy as a function of social class [J]. 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 2007, 23(3): 248-259.
[24] RICCI C M, BEAL C R. The effect of interactive media on children's story memory[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2002, 94(1): 138.
[25] RICHTER A, COURAGE M L. Comparing electronic and paper storybooks for preschoolers: attention, engagement, and recall[J]. Journal of applied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2017, 48: 92-102.
[26] ROBB M B. New ways of reading: the impact of an interactive book on young children's story comprehension and parent-child dialogic reading behaviors[D]. Riversid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2010.
[27] SEGERS E, TAKKE L, VERHOEVEN L. Teacher-mediated versus computer-mediated storybook reading to children in native and multicultural kindergarten classrooms[J].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school improvement, 2004, 15(2): 215-226.
[28] SMEETS D J H, BUS A G. The interactive animated e-book as a word learning device for kindergartners[J]. Applied psycholinguistics, 2014, 36(4): 899-920.
[29] VERHALLEN M, BUS A G. Video storybook reading as a remedy for vocabulary deficits: outcomes and processes[J]. Journal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 online, 2009, 1(1): 172-196.
[30] VERHALLEN M, BUS A G. Video storybooks:a worthwhile investment for all young L2 learners[D]. The Netherlands:Leiden University, 2009.
[31] 陳慧卿. 國小二年級學童對電子童書與紙本童書之閱讀能力研究[D].臺中:朝陽科技大學,2003.
[32] 郭芳彣.幼兒閱讀紙本圖書與電子童書對故事理解之效果研究[D].臺北:臺灣師范大學,2017.
[33] 姜洪偉,錢震敏,王嫻婷.基于IPAD和紙書的幼兒閱讀能力比較研究[J].中國出版, 2016(13):55-59.
[34] 劉佩杏.不同材料介質繪本的使用對中班兒童故事理解的測查研究[D]. 桂林:廣西師范大學, 2015.
[35] 毛穎梅,盧雪純.不同閱讀介質對幼兒閱讀理解水平的影響[J]. 現代中小學教育, 2016(1):107-111.
[36] 牛玉柏,時冉冉,岳園,等.電子故事書對 5~6歲幼兒早期閱讀能力的影響[J]. 應用心理學, 2015, 21(3):226-233.
[37] 蘇惠玲.電子繪本對詞匯學習與閱讀理解影響之研究——以國小一年級學童為例[D].嘉義:南華大學,2012.
[38] BUS A G, TAKACS Z K, KEGEL C A T. Affordances and limitations of electronic storybooks for young children's emergent literacy[J]. Developmental review, 2015, 35: 79-97.
[39] SHAMIR A, KORAT O, FELLAH R. Promoting vocabulary, phonological awareness and concept about print among children at risk for learning disability: can e-books help?[J]. Reading and writing, 2012, 25(1): 45-69.
[40] SONNENSCHEIN S, MUNSTERMAN K. The influence of home-based reading interactions on 5-year-olds'reading motivations and early literacy development[J].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 2002, 17(3): 318-337.
[41] BAKER L. The role of parents in motivating struggling readers[J]. Reading & writing quarterly, 2003, 19(1): 87-106.
[42] BUS A G. Joint caregiver-child storybook reading: a route to literacy development[J]. Handbook of early literacy research, 2001(1): 179-191.
[43] LAIBLE D. Mother-child discourse in two contexts: links with child temperament, attachment security, and socioemotional competence[J].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2004, 40(6): 979.
[44] ARAM D, AVIRAM S. Mothers' storybook reading and kindergartners' socioemotional and literacy development[J]. Reading psychology, 2009, 30(2): 175-194.
[45] LAURICELLA A R, BARR R, CALVERT S L. Parent-child interactions during traditional and computer storybook reading for children's comprehension: implications for electronic storybook desig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hild-computer iInteraction, 2014, 2(1): 17-25.
[46] 李秀晗,曲茜美.游戲化學習在兒童數字化閱讀中的設計研究[J]. 電化教育研究, 2018(12):116-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