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江云
【摘 要】
對于兒科而言,在臨床治療過程中,完善的護理措施能夠有效提升治療的效果,同時由于兒科患者身體機能的特殊性以及心理的不成熟,決定了護理工作要更加人性化,滿足患兒的需要,從而提升患兒及其家屬的滿意度?;诖?,本文就對夯實人性化管理,改善兒科護理質量的措施展開探討。
【關鍵詞】 人性化管理;兒科;護理
【中圖分類號】
R249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7-267-01
對于兒科來說,其患兒的身體機能和心理都不夠成熟,心智也不完善,因此在接受治療和護理的過程中,往往無法像成年病人一樣配合護理人員開展工作,也正因為如此,在對其進行管理時,尤其要構建良好的人性化管理模式,努力改善護理的質量,從而為患兒提供更好的服務。本文就對此展開深入探討。
1 人性化護理建設在兒科護理質量改善中的必要性
兒童正處于生理和心理都快速發(fā)育的關鍵時期,是身體各項機能快速發(fā)展的重要階段。在不斷成長過程中,兒童的身體機能各項指標并不成熟,發(fā)育還不完善,因此非常容易受到病菌的侵害,進而出現(xiàn)各種疾病。當對患兒進行治療和護理時,護理人員不能夠同成年患者一樣對待,而是更加有針對性,立足患兒的身心特點來設定護理模式,從而提升護理的質量。如果護理質量高,就能夠有效提升患兒康復的有效性。如果護理質量不高的話,就非常有可能出現(xiàn)患兒疾病發(fā)作的情況,阻礙其康復,進而延長康復的時間。問題嚴重的話,還有可能引發(fā)新的疾病,這無疑給患兒的身心健康都帶來了極大的影響。而通過應用人性化護理模式,在兒科中針對性地開展護理工作,強化人文關懷,優(yōu)化護理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提升對患者的護理質量,以患者的需求出發(fā),設定個性化的護理,提升對患者的關心程度,積極提高護理質量,不但可以讓患兒得到良好的幫助,也有助于其積極配合治療,提升患兒的治療依從性,為治療工作的快速有效進行提供良好的幫助。由此可見,在兒科中,構建良好的人性化護理方式,提升護理管理的效果,是改善兒科護理質量的重要保證,具有非常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2 人性化護理模式在兒科護理中應用的思路
考慮到兒科患者的特殊性,護理人員需要制定個性化的護理方式,提升患兒的滿意度,讓其護理滿意率得到保證,為治療工作的開展提供有益的支持。從臨床來看,在兒科中開展人性化護理,應該立足于完善以此幾個方面。
2.1 提升常規(guī)護理的人性化水平
想要為患兒提供良好的護理服務,首先就需要提升常規(guī)護理的人性化水平。在此理念下,護理人員的業(yè)務能力以及護理水平要相應的提升,具備良好的人性化護理理念和意識,能夠以人為本,努力提升自己的護理質量。然后以此為基礎,不斷提升護理的質量。在開展常規(guī)護理時,護理人員要加強對患兒飲食衛(wèi)生的管理,也要充分保證患兒的用藥安全性,真正實現(xiàn)護理工作的針對性,符合患兒的真實需要,而不是走形式,擺樣子。護理工作的開展,要從患兒入院便開始進行,護理人員要熱情接待患兒,而不是以嚴肅的態(tài)度對待,給患兒一種親切感,同時,向患兒及其家屬講解醫(yī)院的布局結構以及周圍環(huán)境,對于今后患兒的治療方法、周期、用藥措施等進行明確告知,對于疾病等狀況以及產生的原因等要向患兒及家屬進行表明,讓其對一些日常起居生活加以注意,然后對治療的方案等向家屬告知并進行必要的協(xié)商。同時,護理人員也要講治療的費用和清單等讓患者家屬有相應的了解。如果患兒及其家屬存在疑問時,護理人員要耐心給予解答。同時,護理人員要立足患兒客觀情況,針對性地制定健康卡,詳細記錄患兒的健康狀況,告知家屬進行監(jiān)督,對不滿意的護理工作加以指正,提出必要的建議,另外,護理人員做好日常的臨床護理巡視工作,對患兒的健康情況有更好的認識,提升護理的質量。
2.2 提升護理人員同病患的溝通水平
人性化的護理模式,要求護理人員具備良好的護患溝通能力,可以用良好的語言表達來提升患者的認可度。特別是在兒科,一些病患的年紀較小,往往無法保持耐心,且對治療和護理工作有一定的厭煩情緒,這使得其治療和護理的依從性較差。在面對此問題時,護理人員應該采取更為符合患兒身心特點的語言進行表達,以此來讓患兒更好地認可護理工作,通過良好的病患溝通,從而有效減少糾紛和不必要的矛盾。在護理開展過程中,如果患兒出現(xiàn)了一些不好的病情,如發(fā)燒發(fā)熱、咳嗽等,護理人員應及時進行護理,查明原因,然后告知家長癥狀等原因和相應的治療方法,避免患兒家屬過于緊張和焦慮。同時,一些患兒需要進行靜脈穿刺處理,這是很多患兒都不愿意接受的,在這種情況下,護理人員絕對不能像處理成人病患一樣嚴格,而是采取溫和的方式,注意放松患兒的心理,也可以分散其注意力,以此來有效降低患兒的疼痛感,也很好地降低患兒家屬的緊張情緒。另外,護理人員也要做好健康宣教工作,向患者家屬講解一些注意事項以及相關的護理常識,尤其要對患兒的生活起居和飲食等做合理設計,通過護患的有效溝通,讓彼此間消除隔閡,提升患兒及其家屬對護理人員的信任感,提升治療的依從性。
2.3 打造良好的護理氛圍,強化對患兒的心理護理
對于兒科來說,患兒的心智和身體發(fā)育都不健全,因此會對醫(yī)院有較強的排斥心理,正因為如此,為了提升護理工作的人性化水平,護理人員要注意打造良好的護理氛圍,強化對患兒的心理護理,要保證病房的干凈整潔,保持良好的通風,提升患兒的舒適性。同時,為了提升患兒及家屬的生活起居的舒適性,可以擺放一些桌椅柜子,條件允許,也可以擺放一些鮮花、電視機等,電視機盡量播放一些患兒喜歡的動畫片等內容,同時,也可以在病房擺放一些圖書等,為患兒及家屬提供便利,讓患兒不至于太過無聊,對于患兒存在的焦慮情緒等,護理人員可以為其講故事、唱歌、玩游戲等,不斷消除其緊張、焦慮等情緒,從而讓其更為愿意踏實地在醫(yī)院中接受治療。
3 結語
兒科患者的特殊性決定了在開展相應的護理工作時,護理人員要針對性地設定人性化的護理模式,強化對護理工作的管理,為患兒提供良好的治療環(huán)境,在強化常規(guī)護理質量的同時,注意健康宣教工作,構建良好的護理環(huán)境,努力提升患兒的生活質量,從而為治療工作提供有效的支持。
參考文獻
[1] 蔡永芬.人性化管理在兒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7,14(7):21-23.
[2] 王麗.兒科護理管理中常規(guī)管理與人性化管理模式的滿意度對比[J].數(shù)理醫(yī)藥學雜志,2016,29(1):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