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shí)梳理】
翻譯文言語句,常會(huì)遇到一些固定結(jié)構(gòu)(或稱固定格式、凝固結(jié)構(gòu)等),如果不能準(zhǔn)確地理解它們的意義和作用,就很難把握句意,真正讀懂文言文。因此,了解常見文言固定結(jié)構(gòu)的意義及用法特點(diǎn),是十分必要的。
一、表疑問的固定結(jié)構(gòu)
常見的有:奈何、若何、如何、何如、奈……何、若……何、如……何、孰與。例如:
(1)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廉頗藺相如列傳》)
(2)吾子取其麋鹿,以閑敝邑,若何?(《殽之戰(zhàn)》)
(3)與不谷同好,如何?(《左傳·齊桓公伐楚》)
(4)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孟子·梁惠王上》)
(5)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6)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廉頗藺相如列傳》)
(1)句中的“奈何”,意思是“怎么辦”,(2)至(4)句中的“若何”“如何”“何如”意為“怎么樣”,(5)句中的“如……何”可解作“把……怎么樣”,(6)句中的“孰與”是“與……比較,哪一個(gè)……”的意思。一般地說,“奈何”“奈……何”“若……何”,可解作“怎么辦”“把……怎么樣”“拿……怎么辦”“怎么”,而“若何”“如何”“何如”一般解作“怎樣”“怎么樣”“怎么”等,要視具體的語境而定。
二、表反問的固定結(jié)構(gòu)
常見的有:何……之有、何以……為、何……為、不亦……乎。例如:
(7)譬若以肉投餒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竊符救趙》)
(8)君子質(zhì)而已矣,何以文為?(《論語·顏淵》)
(9)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鴻門宴》)
(10)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樂乎?(《論語·學(xué)而》)
“何……之有”可譯作“有什么……”,“何功之有”即“有什么用處”,是反問句。其用法特點(diǎn)是:何+名詞+之+有?!昂我浴瓰椤薄昂巍瓰椤笨勺g作“做什么”,其中“何”是疑問代詞“什么”,“為”是句末語氣詞,相當(dāng)于“呢”?!昂我晕臑椤弊g為“要華美做什么呢”。“何辭為”譯為“要告辭做什么呢”?!安灰唷酢弊g作“不是……嗎”?!安灰鄻泛酢弊g作“不是很快樂嗎”。
三、表測(cè)度的固定結(jié)構(gòu)
常見的有:得無……乎(耶)、無乃……乎。例如:
(11)覽物之情,得無異乎?(《岳陽樓記》)
(12)師勞力竭,遠(yuǎn)主備之,無乃不可乎?(《殽之戰(zhàn)》)
“得無……乎(耶)”“無乃……乎”均可譯為“恐怕……吧”,都表示推測(cè)、估計(jì)?!暗脽o異乎”譯為“恐怕不同吧”,“無乃不可乎”譯為“恐怕不可以吧”。只是例(11)的末句除了表測(cè)度外,還帶有委婉否定的意味。
老子是諸子百家中的一位,乃道家學(xué)派的創(chuàng)始人,道教尊他為“太上老君”。
“老子”作為稱謂,一開始是老年人的自稱,相當(dāng)于“老夫”。宋詞里,蘇軾的《青玉案·和賀方回韻送伯固歸吳中》詞云:“若到松江呼小渡。莫驚鴛鷺,四橋盡是,老子經(jīng)行處。”辛棄疾《水調(diào)歌頭·和王正之吳江觀雪見寄》詞云:“老子舊游處,回首夢(mèng)耶非?!碧K、辛寫詞時(shí)年紀(jì)都很大,故自稱老子。在古典小說里,這種用法也屢見不鮮。
從老年人自稱,“老子”又有了泛指老年人的意思。《江表傳》里有:“足以驚駭老子(指曹操)否?”白居易也有《晚起閑行》詩曰:“皤然一老子,擁裘仍隱幾?!?/p>
“老子”的第四層意思,則是父親的俗稱,見于《宋書》和陸游的《老年庵筆記》。
“老子”的這四層含義互相影響,才有了今天的第一人稱稱謂。道家和道教在民間底蘊(yùn)深厚,人們崇敬老子,故以其為稱呼,此其一。其二,中國人好倚老賣老,即使年輕人有時(shí)也喜歡故意裝成熟,這就使得“老子”這個(gè)老年人自稱和泛稱有了更適合的語言土壤。其三,在國人心里,冒充別人的長輩,是十足的占便宜,這種心態(tài)也讓“老子”這個(gè)稱謂使用更加廣泛了。
作文評(píng)點(diǎn)報(bào)·高中版2019年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