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艷
摘 要 本文對老年人長期臥床的危險因素,家庭支持在提高長期臥床老年患者生命質(zhì)量上的意義,以及家庭支持實施的文獻進行綜述,為社區(qū)老年長期臥床患者開展家庭支持提供參考。
關鍵詞 長期臥床;老年患者;家庭支持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1533(2019)08-0044-03
Application of family support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long-term bedridden
ZHOU Yan*
(Outpatient Nursing of Ruijinerlu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Huangpu District, Shanghai 200010,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risk factors of long-term bedridden of the elderly, the significance of family support i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long-term bedridden, and the literature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family support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family support for elderly patients with long-term bedridden in the community.
KEY WORDS long-term bedridden; elderly patient; family support
“十二五”期間,我國老年人口比例將由13.3%增加到16.0%,這將使我國社會養(yǎng)老和養(yǎng)老服務面臨極大挑戰(zhàn)[1]。老年人因腦梗死等慢性病的后遺癥造成神志不清、肢體僵直、生活自理能力缺失而長期臥床,易合并多種并發(fā)癥而增加患者痛苦,影響生活質(zhì)量,增加家庭負擔。我國長期臥床而生活不能自理老人約有2 700萬[2]。因長期臥床而繼發(fā)的并發(fā)癥成為嚴重威脅老人健康的因素之一[3]。本文對家庭支持在長期臥床老年患者中應用進行綜述。
1 長期臥床患者存在的危險因素
1.1 肺部感染
長期臥床的老年人由于消化道蠕動及吸收功能減退,機體抵抗力下降,骨骼肌廢用性萎縮,肌力減退,咳嗽、咳痰無力,咳嗽及吞咽反射減弱,以及呼吸道和消化道分泌物誤吸等原因使得肺炎的發(fā)生率及病死率顯著高于非臥床老年人[4]。長期臥床老年患者的合并肺部感染率高達20.2%[5]。由于長期臥床老年患者機體功能較差,合并肺部感染會導致患者病情加重,死亡風險增高,同時還會增加患者的醫(yī)療費用,降低生活質(zhì)量。因此肺部感染已經(jīng)成為危害長期臥床老年人健康預后的重要因素。
1.2 褥瘡
褥瘡(又稱壓瘡,壓力性潰瘍)是最常見的并發(fā)癥。由于患者不能及時翻身,局部組織長時間受壓,血液循環(huán)不暢而持續(xù)缺血和營養(yǎng)不良導致軟組織潰爛和壞死[6],或者是因分泌物、嘔吐物、大量出汗、大小便失禁等使皮膚潮濕,翻身時拖、拉、推等導致皮膚角質(zhì)層受損,抵抗力下降而引起[7]。常見的部位為骶尾部、股骨大轉(zhuǎn)子、坐骨粗隆、足跟及外踝部等。
1.3 泌尿系染與結(jié)石
患者因長期留置尿管、尿失禁、尿儲留而容易引起泌尿系統(tǒng)感染。患者還因長期保持一種臥床的姿勢,使得骨骼中的鈣質(zhì)流失,大量鈣鹽從腎臟排出;又加上飲水量不足,很容易在腎臟或膀胱中形成結(jié)石[8]。
1.4 廢用性肌萎縮
關節(jié)攣縮是目前腦卒中患者中發(fā)生率最高的繼發(fā)并發(fā)癥。發(fā)生關節(jié)攣縮的原因有:運動性麻痹、疼痛(即疼痛被認為是發(fā)生攣縮的重要因素)、痙攣和浮腫、康復開始較晚等。相關研究顯示,臥床時間達1周時,肌肉的力量會下降20%,若超過2周,肌力就會明顯減少,導致肌肉萎縮[8]。完全不運動的肢體等長肌力每天下降1%~3%,每周下降10%~20%,3~5周可下降50%[9]。因此患者不活動(Immobility),或活動量不足(Inactivity)及各種刺激減少,全身或局部的生理功能衰退可引起廢用綜合征(disuse syndrome,DS)。DS是由Hirschberg[10]在1964年首次提出,是一種機體長期喪失活動能力或持續(xù)不能活動而產(chǎn)生的繼發(fā)性障礙。
1.5 濕疹
長期臥床誘發(fā)濕疹的原因有:(1)尿失禁。腦梗塞患者因排尿中樞受抑制而產(chǎn)生尿失禁癥狀,由于本身皮膚防御功能較差,尿液長期刺激患者局部皮膚易導致皮膚屏障功能受損,最終誘發(fā)濕疹[11];(2)大便失禁。伴有大便失禁的腦卒中患者,肛周皮膚受到糞便侵襲,屏障功能減退,進而誘發(fā)濕疹;(3)飲食不當。飲食不當可能導致腹瀉,造成肛周皮膚受損;因飲水量過多引發(fā)尿失禁或尿床等,皮膚受到尿液侵襲,增加了濕疹發(fā)生率[12]。
1.6 下肢靜脈血栓
老年患者的血管彈性和韌性明顯減弱。長期臥床使活動明顯減少,癱瘓一側(cè)肢體無法自主活動,且被動活動不足,對靜脈擠壓作用明顯減弱,血液在下肢靜脈滯留時間相對較長,容易形成靜脈血栓[13]。如果血栓脫落,堵塞重要臟器,后果更為嚴重。長期臥床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概率為40%~80%,下肢近側(cè)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幾率為10%~20%,致命性肺栓塞的幾率為1%~5%[14]。
2 家庭支持的重要性
家庭支持包括經(jīng)濟、照護、幫助、協(xié)作、交流等,可對長期臥床患者的軀體健康及日常生活能力提供很好地支持[15]。家庭是一個自然的支持系統(tǒng),扮演著促進和保護個人健康的重要角色[16]。有研究顯示,高家庭支持組患者的生存質(zhì)量評分高于低家庭支持組,提示家屬的情緒反應、行為和態(tài)度對患者心理變化有直接影響[17]。在老年人中,極少或沒有家庭支持的占16.7%,家庭支持一般的占46.3%,全力支持的占37.0%;而家庭支持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生理功能,減輕軀體疼痛,改善其健康水平[18]。
3 家庭支持的實施
家庭支持具有贍養(yǎng)、照料及滿足情感交流的功能,這也是家庭支持區(qū)別于其他社會支持主體的特點。現(xiàn)在有70.59%的照料者有培訓需求,希望得到專業(yè)的照護培訓[19],經(jīng)過培訓的照料者能夠更好的照護老人。
3.1 患者肺部保護
保持環(huán)境清潔,開窗通風,室內(nèi)溫度保持在22~24℃,相對濕度保持在50%~60%。家屬定期給患者進行翻身拍背保健護理,促進呼吸道分泌物的引流。拍背時手呈背隆掌空狀,從肺底向氣管方向逐拍,自下而上,由外向內(nèi),每次10余下[7]。
3.2 患者皮膚保護
保持皮膚清潔,每日用溫熱水為患者擦洗皮膚,及時、妥善的清理汗?jié)n、污漬,并避免皮膚潮濕。選擇材質(zhì)柔軟的衣物、床單和被褥,減少與患者皮膚的摩擦。對于身體受壓部位,可使用彈性泡沫墊,或增加床墊厚度,并予以襯墊支撐以分散壓力。對骨突起等易受壓部位皮膚進行按摩并涂抹外用藥物,定時調(diào)整體位,避免局部皮膚的長期、持續(xù)受壓[20],遵循“能坐不要躺、能站不要坐”的原則[8]。加強飲食管理,確保充足的營養(yǎng)。
3.3 防止泌尿系感染與結(jié)石的發(fā)生
應避免大量液體丟失并保證2.5~3.0 L/d的液體攝入量,以產(chǎn)生大量尿液[21]。要注意的是增加液體的攝入不宜飲用橙汁、富含HCO3-的礦物質(zhì)水及酒精等。推薦合理的低糖高纖維飲食[21]。留置導尿的患者應妥善固定導尿管,防止扭曲、脫落,2次/d的會陰護理,保持尿道口清潔;長期留置尿管者應每2周更換一次導尿管,定時進行尿常規(guī)及尿培養(yǎng)檢查[22]。
3.4 注重早期康復
家屬應注意患肢按良肢位擺放,維持在功能位;陪護人員要幫助患者進行四肢關節(jié)被動活動,按摩四肢肌肉,防止關節(jié)攣縮、肌肉萎縮。根據(jù)患者的具體情況主動和被動地進行萎縮肌肉的收縮協(xié)調(diào)性及肌力的康復鍛煉。如通過背部伸展運動來鍛煉背部肌肉,有利于防止腰背部肌肉的萎縮[8]。
3.5 預防下肢靜脈血栓
使用軟墊將下肢抬高15°~30°或?qū)⒒贾Ц咧列呐K平面以上20~30 cm[23],同時注意肢體保暖,預防寒冷刺激造成靜脈痙攣而導致血液淤積。禁止對患側(cè)肢體針刺以及按摩,避免用力大便,以免血栓脫落導致肺栓塞。
4 小結(jié)
在多元主體的社會支持模式中,家庭作為照料的直接提供者在老年人贍養(yǎng)和照料中起著最根本的作用[24]。促進家庭支持功能的良好發(fā)揮將有助于緩解老年人的心理壓力,減少并發(fā)癥。和諧的家庭環(huán)境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質(zhì)量的關鍵。
參考文獻
[1] 郭麗榮. 58例長期臥床患者的護理[J]. 全科護理, 2013, 11(25): 2318.
[2] 王向陽. 腦梗死早期康復護理體會[J]. 醫(yī)藥與保健, 2014, 22(1): 119.
[3] 邊笑梅, 趙燕. 80例急性期腦卒中患者早期康復的護理干預[J]. 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 2012, 30(2): 147-149.
[4] 原源, 鄧曉慧, 葛曉竹, 等. 老年長期臥床患者繼發(fā)肺部感染特點及危險因素研究[J]. 醫(yī)學研究雜志, 2014, 43(12): 92-97.
[5] 倪剛, 葛曉忠, 錢偉國, 等. 長期臥床老年患者肺部感染的影響因素[J].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5, 35(22): 6477-6479.
[6] 王小媛, 任鐵剛. 45例神經(jīng)外科昏迷患者常見并發(fā)癥的護理研究[J]. 中國保健營養(yǎng)(上旬刊), 2013, 23(6): 3145.
[7] 劉玉英. 長期臥床患者并發(fā)癥的護理[J]. 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4, 12(30): 321-322.
[8] 茹克亞古麗·買買提. 維西醫(yī)結(jié)合康復護理干預對廢用綜合征關節(jié)攣縮患者的影響研究[D]. 烏魯木齊: 新疆醫(yī)科大學, 2017.
[9] Akai M, Shirasaki Y, Tateishi T.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n joint contracture an experiment in rat model with direct current[J]. Arch Phys Med Rehabil, 1997, 78(4): 405-409.
[10] 穆光宗, 張團. 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發(fā)展趨勢及其戰(zhàn)略應對[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1, 50(5): 29-36.
[11] 杜娟. 老年腦卒中尿失禁護理方法的探討[J]. 中國實用醫(yī)藥, 2014, 9(16): 223-224.
[12] 孟嬌, 董靜麗. 腦梗塞患者長期臥床誘發(fā)濕疹的原因及護理[J]. 皮膚病與性病, 2018, 40(1): 104-105.
[13] 李娟. 老年長期臥床患者下肢深靜脈栓塞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 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 2015. 19(1): 221-222.
[14] 孫雪楓. 老年長期臥床患者下肢護理對預防深靜脈血栓的影響[J]. 中國醫(yī)藥導, 2012, 9(13): 7274.
[15] 孫竹梅, 陳長香, 王云龍. 不同家庭支持社區(qū)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J].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5, 8(35): 4671-4672.
[16] 陳長香, 田苗苗. 應對老年人健康問題的家庭、社區(qū)、社會支持體系[J].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3, 12(33): 5963-5965.
[17] 徐揚, 王俊鳳, 高建美. 家庭支持對腦卒中偏癱患者情緒和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J].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15, 23(3): 458-460.
[18] 陶云, 趙玉娜. 家庭支持對唐山市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響[J].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6, 36(11): 2770-2771.
[19] 管錦群, 姬萍. 駐京部隊干休所居家癡呆照料者需求與身心負擔的相關性研究[J]. 中華保健醫(yī)學雜志, 2012, 14(1): 25-27.
[20] 陳琳琳, 孟嬌. 癱瘓患者長期臥床導致壓瘡的誘因及護理[J]. 皮膚病與性病, 2018, 40(1): 103-104.
[21] 高逢彬. 泌尿系感染性結(jié)石的成因及診治現(xiàn)狀[J]. 泌尿外科雜志(電子版), 2015, 7(4): 51-54.
[22] 樊春玲. 長期臥床的老年患者常見并發(fā)癥的預防性護理措施及效果[J]. 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 2016, 9: 229-230.
[23] Roshanpour F, Pourmirza R, Khodarahmi R. Traumatic spinal cord lesions: impact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care[J]. J Inj Violence Res, 2012, 4(3 suppl 1): 49.
[24] 魏彥彥, 孫陸軍. 失能老年人獲得家庭支持現(xiàn)狀[J].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2, 32(16): 3606-3608.